作品介绍

黄土高坡


作者:晨光     整理日期:2016-06-26 23:39:10

《黄土高坡》是一部农村题材的小说。述了陕北普通农民雷家四兄弟的奋斗故事。他们20世纪60年代起,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父老乡亲一块儿脱贫致富,也寻找到了各自的幸福。主人公们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奋勇前进,修水库、办苹果加工基地、开办民风民俗体验园,是这个时代里拼搏、奋进的众多农民中的典型代表。 本书反映了时代变迁的阵痛,展现了社会转型期人性的扭曲与对新生活的无限向往。小说紧贴大地脉搏,富有生活趣味和时代气息,同时,又有着沧桑的历史纵深感。是一部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优秀作品。 
本书简介:
   本书讲述了陕北普通农民雷家四兄弟的奋斗故事。他们20世纪60年代起,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父老乡亲一块儿脱贫致富,也寻找到了各自的幸福。主人公们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奋勇前进,修水库、办苹果加工基地、开办民风民俗体验园,是这个时代里拼搏、奋进的众多农民中的典型代表。 本书不仅是一部普通农民的奋斗史,也充满着浓郁的地方特色,犹如一幅陕北风情画卷。
  作者简介:
  晨光,196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后在教育系统、文化系统从事文秘工作,劳资工作,党、团工作,纪检工作。黄土是在距今200万年左右的第四纪时期形成的一种黄色、棕黄色的尚未完全固结的沉积物。黄土颗粒很细,质地均一,多钙质,多孔隙,多裂缝,吸水性很强,遇水容易沉陷。世界上的黄土主要分布于中纬度大陆内部干旱及半干旱地带。黄土在中国广泛分布于西北、华北、内蒙古地区,形成黄土高原。黄土高原西到祁连山东端,东至太行山,北起长城,南达秦岭,海拔八百到一千五百米,面积四十多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地区。这一区域土质疏松,土层厚,地形崎岖,地表千沟万壑。黄土高原的北部有一个村子叫雷家,远眺像一条大鲤鱼从龙门跳出。鱼嘴圆圆地张开,两只大眼睛炯炯有神,两对胡须微微上翘,尾部向左弯曲。中国第二大河黄河从村前缓缓流过。活脱脱一幅美丽而壮观的水墨画,让人流连忘返。雷家村已有五百年的历史了。村里住着一百多户人家,主要是雷姓。村里有一个很有声望的大户,主人叫雷自宁,字德轩,生有四个儿子,大儿子叫雷朋,二儿子叫雷胜,三儿子叫雷有意,四儿子叫雷福。雷自宁的祖先在乾隆三十二年(1767)就受到了皇恩赏敕:“乡饮耆宾显”“敕授修职郎”“广生乡饮介宾”“皇清待赠显廪生”。雷家四兄弟,雷朋自幼忠厚老实,帮助父亲料理农活。新中国成立前,黄土高坡由于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再加上北方十年九旱,粮食供不应求,农民生活拮据。雷朋家也与乡亲们一样,特别是随着三个弟弟的相继降生,全家六口人生活过得紧紧巴巴的。雷朋只上过几年小学就因家里劳动力少而辍学。从十四岁起,每天跟着父亲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各种农活样样都向大人们学着做,从不叫苦叫累。生产小组的社员们都很喜欢他,也愿意传授他农活本事,他也很勤奋地跟着学。雷朋十六岁已成了生产队年龄最小的全劳动力了,每天挣十分工。雷胜小学毕业后因为家里贫穷再没上学,跟随二叔学了石匠技术。雷胜从懂事起就对打石头、箍窑特别感兴趣。在他“过百岁”那天,家里人在火炕上放了一大堆东西,有锤子、秤杆、书、锄头、玩具手枪等,让雷胜自己挑选,雷胜一下就抓起了锤子,预示他就是一个当石匠的料。自从跟二叔学了石匠手艺后,雷胜一年到头在邻村揽工干活,忙个不停。虽然收入甚少,但除了给生产队交费外,每年还能给家里一点点补贴,自己也有一点儿零花钱。雷有意、雷福上学,天天不迟到,也不早退,老师很喜欢他俩,雷有意还当上了班长,雷福当上了少先队小队长。他们跟同学之间关系很好,在他俩的管理下,同学们从不顶嘴、吵架,互帮互助,团结友爱。雷家户主雷自宁上过私塾,是一个文质彬彬、德高望重的男子汉,他身材魁梧、性格干练,爱讲礼仪,善谈古论今,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每年春节村里的乡亲们都找他写对联。雷自宁有一个嗜好,就是老爱在自己的腿上写字,手里拿一根小棍,在腿上不停地写。有时也在地上写。就连上厕所也要在地上写几下。乡亲们习惯地称他为“先生”。村里的男女老少只要在路上见到雷自宁,就都问他:“雷先生好!”“雷先生吃了吗?”雷自宁总是笑嘻嘻地点点头,给对方满意的回答。从雷家小学开办起,雷自宁就兼任着小学校长的职务。每年新学期开学,雷自宁就到学校给同学们讲关于如何遵守校规校纪、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内容的第一课。春节闹社火,雷自宁担任“伞头”,带领社火队到邻村表演。雷家村的社火队在周边几十个村很有名。每年都有村子请他们去表演。雷自宁的婆姨张氏是个大家闺秀,谨遵“三从四德”,对孩子教育有方,管理很严。她常对孩子们讲“穿娇、吃娇、王法不娇”,处理家务井井有条。当闺女时她就学了一手织布的好手艺,自己纺线,自己并线,自己设计图案。织出的布花纹图案十分别致,大人、小孩都喜欢。六口之家在她的操持下,和和睦睦,欢欢喜喜,蒸蒸日上。全村的人都对他们家羡慕不已。黄土高坡上的人家基本上每年都要受到干旱的折磨。春天一到大风就开始刮个不停,一直要刮到立夏,才稍稍缓和。村里人还因此得出了一句谚语叫“立了夏风死下”。春天该要播种了,渴望下雨,可老天爷却偏偏不下,老百姓叫苦连天,“春雨贵如油啊”。夏天到了,数伏天,种下的庄稼该吐穗了,可老天爷又是不下雨,老百姓又叫苦连天,“赤日炎炎似火烧啊”。年复一年,老百姓只能靠天吃饭,盼望老天爷的恩赐,给降临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头。在雷家村的鲤鱼背上有一座“黑龙寺庙”。寺庙里供奉着“黑龙大王”和“龙母”二位神灵。这座寺庙始建于雍正三年八月十八日,到道光二十三年五月进行了重修,很有年头了。可见从那时起村里人就为了有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头而祈求神灵的庇佑。为了管理好“黑龙寺庙”,村里人一直遵循着老辈人传下来的规矩,组建了“黑龙寺庙”庙会管理会,雷自宁任会长。每年管理会要组织一次庙会,带领村民敬拜“神灵”,点香烧纸,祈祷神灵降福免祸,当年风调雨顺,百姓有个好收成。黄土高坡每年阴历五月都热闹非凡,唱大戏、逛庙会、串亲戚、朋友聚会,就连常年奔波在外的游子们都趁这个机会回家探亲访友,拜谒列祖列宗、烧纸敬香。村村到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整个黄土高坡上住的人都动起来了,大家走出家门,你来我往,拉拉家常,吐吐心思,人人脸上都挂着愉快的笑容。这样的热闹景象一直要到六月中旬才告结束。剧团要从五月初开始,轮着给每个村的庙会唱大戏。庙会期间一些卖日用品、食品、小吃的各路小商小贩们更是忙得不亦乐乎。他们马不停蹄地从这个村的庙会转到那个村的庙会,几十天下来,赚得盆满钵满。寺庙里侍奉“神仙”的住持、方丈、小和尚、小尼姑们也不得闲,他们看着一群群、一拨拨善男信女们又是买香火,又是塞“布施”,个个双目紧闭,嘴里不停地念叨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雷家村的庙会从五月二十三办到二十五,年年如此。为了举办好一年一度的庙会,全村子的人齐上阵。家家户户提前一个多星期就开始忙活了,家庭主妇们更是忙得腿抽筋。推磨、磙碾子、蒸馍馍、煎饼子、炸油酥,样样不能少。忙忙碌碌七八天,就是为了图个喜庆。距庙会还有几天时间,雷家大儿子雷朋就开始坐不住了。早上五点钟,天刚麻麻亮,他就起床了。出了门,先是把鸡窝的门打开放出了一群鸡,大鸡带着小鸡满院子跑开了。又把羊圈里的羊放出来赶到栅栏里,喂上了苜蓿草。然后挑着水桶到井子里去挑水,把几个窑洞里的水缸装得满满的。他又拿起笤帚打扫起院子里的卫生,他把角角落落、边边渠渠清理得干干净净。母亲张氏已做好了早饭,全家人一起吃饭时,父亲雷自宁边吃边给雷朋安排工作。他对雷朋说:“朋儿,庙会会务组安排你负责戏场安全保卫工作。给你十五个社员,由你调配。黑娃任副组长协助你,你们一定要认真负责,把每个地方都检查到,不能有任何闪失。要保证庙会期间每个人都安安全全的。”雷朋愉快地接受了任务。晌午,雷朋的大姨带着女儿杏花、桃花来了。全家人忙跑到大门口迎接。大姨是雷朋母亲的姐姐,她每年都提前来帮助妹妹准备茶饭。大家寒暄了一会儿。雷自意、雷福拉着表姐的手上山挖野菜,抓蝴蝶玩去了。张氏对姐姐说:“姐姐,你每年都给大家擀杂面,娃娃们特别爱吃,今年这个任务还是你的。”“我没有那么神,你擀得也好。”姐姐不好意思地回答着。吃过中午饭,大家都坐在一块儿包粽子,孩子们也跟着学习如何包粽子。每年庙会,正值端午前后,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端午节吃粽子是黄土高坡上的老传统。粽子用的食材是黄米,是黄土高坡上种得最多的植物。叫糜子,与黍同类,也叫子。耐干旱,耐碱性。糜子收割后,晒干用碾子碾去壳,就叫黄米。黄米分两种,一种叫软黄米,一种叫硬黄米,软黄米用来包粽子,硬黄米做黄馍馍。粽子包好了,压在大铁锅里,要煮上一夜,放小火,慢慢炖。第二天,把煮好的粽子捞出来,放在凉水中,这样做可以让粽子保存很长时间。吃过早饭,雷朋准备叫上黑娃召集戏场来的商贩们开会,布置安全保卫工作。刚起身,表妹杏花叫住了他:“表哥,我们俩想跟你去村子里转一转,看看叔叔姨姨们,好吗?”雷朋答道:“行!现在咱们就出发。”表哥表妹三人给大人们打了个招呼,走了。张氏从面柜里舀了两升杂面叫姐姐擀,准备亲戚们来了吃。雷有意、雷福两兄弟坐在门墩上玩耍,他俩看到大姨擀的杂面又薄,切得又细,高兴地唱起儿歌:“葫芦高、葫芦低,葫芦滚在沟底里。来了个你大舅舅,上房擀面哩,下房切菜哩。擀得像纸一样,切得像线一样。煮到锅里嘟嘟转,捞到碗里棉花蛋,吃得你大舅舅卡在喉咙上拉不断。”两个孩子的儿歌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大姨赞:“孩子们太聪明了。”一只母鸡带领一群小鸡跑到雷有意、雷福坐着的门墩前来啄食,两兄弟借着大姨夸赞的高兴劲又和了一首儿歌:“咕咕喽,上草垛。咕喽不下蛋,娶了个媳妇要吃咕喽蛋,把咕喽的屁股挖了个稀巴烂。”儿歌逗得大家又是一阵哈哈大笑。距庙会开始还有一天时间。天还没亮,雷朋就醒了,在炕上翻来翻去睡不着。他想:昨夜内蒙古贩盐的骆驼队驼铃声响了一宿,闹腾得人们都没有休息好。尤其是夜深人静的时候,铃声好像就在耳边响着:叮当、叮当。他又一想,骆驼队过后肯定拉下了不少驼粪。想到这里,他决定趁人们还没起来,自己先下手为强,把驼粪捡回来。他穿上衣服,因为怕把炕上的弟弟们吵醒来,便蹑手蹑脚地出了门。雷朋挎上筐子,拿上粪铲到驼队经过的路上捡驼粪。雷朋出门后不一会儿工夫,张氏也起了床做早饭。大家伙儿也陆续地起了床,洗漱完毕后,准备开饭。雷朋挎着一筐骆驼粪也回来了。大家等他洗漱完后一起吃饭。早饭很丰盛。分两桌,大人们一桌,在炕上,孩子们一桌,在地下。饭间,雷福说:“大姑,二姑,表哥们今天应该就到了,怎么现在还没有来呢?”雷有意说:“我想他们正在路上呢,快了,快了。”杏花说:“我最喜欢大表哥了,他知识渊博,天文地理、历史典故、名人轶事,只要他一讲,就让人听得入迷,有时叫人情绪激昂、亢奋不已,有时又叫人泪流满面、伤心不已。”桃花接着说:“我喜欢二表哥,二表哥风趣幽默,特别是他朗诵起诗来绘声绘色,抑扬顿挫,有时还手舞足蹈。”雷有意接着话茬高声朗诵起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桃花也抢着朗诵:“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地下孩子们的吵闹声让炕上坐的大人们哈哈大笑。雷自宁深有感触地说:“现在的年轻人比我们那时的年轻人强多了,个个满腹经纶,出口成章。”大姨说:“我们那时是姑娘不能随便出闺房。啥都不懂。”张氏说:“大人们对我们管得可严哩,尤其是姑娘,要笑不露齿、走不露足。从小把脚用布条缠得都变了形。”雷自宁接着说:“那时候娶婆姨,先要看脚小不小,脚大了还不要呢!”大姨说:“还要看有没有一身好本事,什么茶饭做得如何呀,针线活做得如何呀,剪纸剪窗花如何呀。一样不好都嫁不出去。”一家人正说到兴头上,大姑二姑带着表哥志刚、志强到了。杏花首先迎上去拉住大姑的手说:“说曹操,曹操到。大姑,我们正说你们着哩。”大表哥志刚在省城上师范大学,二表哥志强在省城上医学院。志刚接着说:“我的眼睛一直在跳,我说有喜呢,一路喷嚏打个不停。”二表哥志强说:“我还对大哥说,打喷嚏一声是骂呢,两声是想呢,三声是感冒了,大哥说他每次都打两声,我说那是表妹想你呢,大哥说我,‘去你的吧,表妹想我,难道不想你吗?’”大表哥志刚接着说:“就这个话题,我们兄弟俩吵了一路呢!”大人们问长问短地寒暄了好长时间。雷自宁把雷朋叫到跟前吩咐:“朋儿,一会儿你带着大姑、二姑和志刚、志强去给爷爷奶奶上个坟去,祭奠一下。”雷朋答应了。他提上了装香纸、供品的篮子,打了壶“奠酒”,陪着大姑、二姑、志刚、志强去给逝去的爷爷奶奶上坟。到了坟地,点了香烧了钱,大姑二姑就在坟头上哭了起来。雷朋、志刚、志强走到了一棵大槐树下坐了。闲聊中,志刚问:“雷朋表弟,黄土高坡风沙大,缺雨水,土地贫瘠,收成很差,你就没有打算跳出这个穷地方吗?”雷朋:“志刚表哥,金窝窝,银窝窝,我就舍不得自己的穷窝窝。所以我一没想,二不愿想,三不能想。”志刚:“雷朋表弟,为什么?”雷朋:“志刚表哥,我妈在生下我后,给我算过命,算命先生说我就是当农民的命。”志刚:“雷朋表弟,那是宿命论,我们年轻人不能相信那一套。事在人为,人定胜天,任何事情,不怕做不到,就怕你不去做。”雷朋:“志刚表哥,我实话告诉你,我要是离开了这个黄土高坡,我们一家老小六口子,怎么生活?弟弟们还小,父母亲年龄越来越大,总有一天就干不动了,怎么办?所以,我就不能离开黄土高坡,尤其我还是父母亲的长子,我必须承担这个担子。”志刚:“雷朋表弟,你说的全都对,但我们现在还年轻,青年人一定要有自己的理想、信仰、抱负、追求和目标。”志强也在旁边按捺不住了,他高声朗诵起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的一句经典名言:“人的一生应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朗诵完后他接着说:“雷朋,当你老了以后,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只要不会为碌碌无为而懊恼,而是因有所作为而欣慰,这就足矣。”志刚说:“对,不管在什么地方生活,只要自己有所作为有所收获,如鲁迅先生讲的俯首甘为孺子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那一生就没有白过,活着就有意义。”志强接着话茬又高声朗诵着:“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宽阔无边。大地拥抱每一寸土地,不论其贫富,所以大地广袤无垠。海洋接纳每一条河流,不论其大小,所以海洋广阔无边。”志刚接着说:“雷朋表弟,人生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是它的高低,而在于灵秀;人生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是它的大小,而在于及时。”雷朋说:“我衷心地感谢两位表哥对我的教诲,听了两位表哥的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大家同时笑了。大姑、二姑哭声停了,雷朋、志刚、志强他们回到跟前,三人把大人们分给的供品都吃了,顺原路返回了家中。庙会起戏了。头一场唱的是晋剧《打金枝》。开戏前,先要唱一小场敬天敬地敬神仙的段子戏,然后开始唱正本戏。张氏带着大姨、大姑、二姑姑去看戏,她们最爱看的戏就是《打金枝》,所以,几个人早早地就去戏场了。志刚、志强、杏花、桃花带着雷有意、雷福去逛贸易市场了,因为他们不爱看古装戏。他们先是到小孩玩具摊给雷有意买了一把小手枪,又给雷福在现做现卖的泥人摊买了一个小泥人。然后大家一起去服装鞋帽摊给杏花买了一件衣服,给桃花买了一顶凉帽。东西买全了,他们就去品尝黄土高坡上的传统小吃。黄土高坡的传统小吃太多了,让人目不暇接。还没到小吃摊,老远就听到一片吆喝声:“羊杂碎!荞面碗坨!洋芋擦擦!羊肉臊子面!油炸糕!摊黄!油酥!麻花!”各种传统小吃摊鳞次栉比地排开一路。让过往香客们不忍离开,不由自主地都要品尝一回。雷朋带着巡逻队员转来转去地检查每一个地方的安全,密切注意各种不安全的苗头。巡逻到羊杂碎摊前,雷朋猛然间看见了多年不见的小学同学刘翠翠,雷朋先是一愣,又定睛一看,果然是刘翠翠坐在那里。刘翠翠也看见了雷朋,两人对视了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随后,两人又不约而同地走在了一起。刘翠翠首先开口,她戏谑道:“老同学当官了,看把你忙的。”雷朋的脸刷地一下红了,停顿了一下说:“我给派出所民警跑腿呢,当什么官呢,老同学别挖苦人了。”雷朋把刘翠翠带到了一个小吃摊前坐下,两人一块回忆了上学的往事。雷朋问:“翠翠,你现在干甚着呢?”刘翠翠回答:“我已在柳林供销社上班了,当营业员。”雷朋:“你现在已是国家正式职工了,了不起啊!”刘翠翠:“一个月才二十多元钱,连一筐洋芋都买不到,你们多好啊,吃菜、吃粮都不用花钱买。”雷朋:“你们是旱涝保收啊。”刘翠翠:“我觉得还不如你。”正谈得兴头高涨,戏散了,人们陆续离去。雷朋邀请刘翠翠到家里坐坐,认个门,刘翠翠爽快地答应了。两人一块回到家。雷朋给大家介绍了刘翠翠,大家互相问了好。张氏看到刘翠翠到家,高兴极了。她大声说:“来了稀客了,我们今天吃饺子。”一家人忙活起来,切菜剁馅的,和面的,各司其职。不一会儿就把饺子包好了。大家分两摊坐,刘翠翠被邀请到大人们的桌上吃。饭间,雷自宁深有感触地说:“刘翠翠她爸是我的换帖兄弟,我们这一拨人就他有出息,当上了柳林公社的副社长,很长时间没有见面了,有时间我一定要去拜访拜访他。”刘翠翠:“我爸当了副社长,忙得连家都顾不上,成天在王家洼村蹲点驻队,搞试验。跟农村农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人都瘦得不成样子了。我妈经常劝说,不要他太劳累了,我爸就是不听。”雷自宁:“你爸做得对,当了官可不能忘本啊,农民本色不能丢,老百姓是水,当官的是船,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啊!”张氏在一旁打断了雷自宁的话,“别说那些多余的话了。”然后又问刘翠翠:“翠翠,你妈现在还好吗?”刘翠翠:“姨姨,我妈经常一个人在家,心里老憋得慌。”张氏:“就是啊!住在镇上还不如在我们乡下洒脱。又没人说话,要是我啊连一天都不住。”大姨:“翠翠,你妈和我们都是一个娘家村的。小时候,你妈在村里可乖哩,文绉绉的,剪得一手好窗花,我们可羡慕呢。”刘翠翠:“大姨,我妈也经常说大姨杂面擀得好,全村人都请大姨当师傅呢!”张氏:“你妈剪的窗花各式各样,花鸟鱼虫,人物、动物,只要是让你妈剪出来,就像真的一样可漂亮呢。”刘翠翠:“我妈说阿姨织布织得好,在娘家,一家人穿的衣服全是阿姨织的,全村人都说阿姨的织布手艺真好。”坐在一旁的大姑接着话茬说:“翠翠,我们都住在一个镇上,我常到你们供销社转呢,你回去转告你妈,如果闲得慌,到我们家来说话。”二姑接着说:“翠翠今年属啥的?”刘翠翠:“二姑,我属蛇的。”二姑:“我们雷朋属兔子的,比翠翠大两岁。”大姑:“正般配,天生的一对。若要富,蛇盘兔嘛。”刘翠翠的脸刷地一下红了,她下意识地低下了头,嘴里喃喃地说:“大姑——”大家吃完饭,雷朋领着刘翠翠到山上转了转,让刘翠翠参观了自家的枣园、苹果园。天快黑了,雷朋送刘翠翠回家,送了一程又一程。刘翠翠站住说:“雷朋,别送了,送君千里,总有一别,回去吧!”两人恋恋不舍地招手分别,直到互相看不到对方才各自回家。短暂的三天庙会在喧嚣、狂欢、沸腾中落下了帷幕。黄土高坡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上一本:天歌:三生不负三世 下一本:春秋五霸:楚庄王·楚庄王·齐桓公·秦穆公·越王勾践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黄土高坡的作者是晨光,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