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一百年前从大陆避祸逃到台湾定居的农民家族,从晚清到日据时代,再到光复后国民党主政的七十年,五代人一路走来的真实故事,将给熟知海峡两岸国共斗争史,却不了解对岸社会演变和民间生活史的大陆读者,带来鲜活的全景式画面:“弘农堂”三合院里祖先从大陆挑过海峡的“唐山石”,象征了家族的血缘根基;日语流利的三叔公“二战”后期被调往上海法院做通译,包裹着台湾被出卖和扭曲的历史;通灵的外公呈现着台湾民间信仰的奇观;奶奶和“稻田里的妈妈”是一个家族能够生存延续的保卫者;能创业、能闯祸的强韧父亲是台湾进入工业时代的弄潮儿;而**人称的叙述者体验了时代的创痛,同时也领受了历史赐予的经验智慧,他描绘出台湾社会五光十色的世相,和几代人在时代变迁中磕磕绊绊、摸爬滚打、艰难奋斗的故事,不啻一部台湾从农耕社会、工业社会到商业社会的演进史。 本书简介: 这部自传体小说不仅有起伏跌宕吸引人的情节,更展示了时代变迁中富于启示、引人深思的万千气象。作者企图用故事来显现台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寻常农村生民的社会生活史和“台湾经济奇迹”背后的故事,透视百年来台湾农村的生活图景和向工业社会、商业社会转型的困顿与艰辛。而那些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似曾相识的一幕幕场景,更是值得大陆读者们深思和借鉴。《一百年漂泊》讲述台湾经济转型故事新年伊始,三联书店出版了台湾作家杨渡的自传体长篇小说《一百年漂泊:台湾的故事》,并邀请杨渡出席一场主题为“一百年漂泊——台湾转型经验启示录”新书演讲会。杨渡以自己的家族——一个一百年前从大陆避祸逃到台湾定居、迄今已经繁衍了十代的农民家族——为原型,透过这部作品给读者带来了鲜活的台湾农家生活全景,展现了台湾人一百年来在现代化过程中心灵的流浪漂泊。杨渡现任台湾中华文化总会秘书长,1958年生于台中农家,写过诗歌、散文,编过杂志,曾任台湾《中国时报》副总主笔、辅仁大学讲师。这部小说的繁体字版曾入围2015台湾文学金典奖,书名为《水田里的妈妈》。杨渡解释自己的创作意图时说:“我深知自己想写的不是一本家族史,而是透过父母亲的故事,去呈现台湾社会从农村转型到工业社会,再到商业社会的资本主义化历程。这个过程,欧洲国家是以四百多年的长时间跨度,始逐步完成社会之转型。但在台湾,却是以四十年时间,就加以完成。我称之为‘十倍速发展’。由于速度之极度扭曲,人们无法立即适应,遂产生各种悲剧。”因而,小说可视为他对台湾从1960年代末到1980年代中的极其压缩的“短工业化时代”的一个见证与一纸吊文。他说,这本书就是给大家提供一个记录家族转变和历史转变的参考,他希望有更多的人出来记录自己的家族,留下几代人对转型社会的体验、记忆。摘自长江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