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弃家到被弃,从异乡到异国,从一个男人到另一个男人 听萧红以自叙性散文讲述黄金时代跌宕人生里的传奇 一本书读懂民国文学青年的窘迫处境与不羁灵魂 本书简介: 《后花园——萧红短篇小说集》本书收录的是萧红短篇小说,包括其第一篇小说《弃儿》和最后一篇小说《小城三月》。书中所涉多为弱势人物,或描写他们的爱情,或讲述他们的抗争,或摹状庸常生活里的麻木……题材广泛,主旨多样,按创作时间的先后加以编排,全方位展示了萧红在文学上的开拓尝试。于此可看出《呼兰河传》《生死场》中人物的影子,亦可看出其中故事的延展,故而本书堪称萧红小说创作的“后花园”,亦如她多次提到的祖父的园子那般蔚为可观。 《呼兰河传——萧红中篇小说集》本书包含萧红两部小说: 《生死场》是萧红的经典名篇,描写了九·一八事变前后,哈尔滨近郊一个偏僻村庄发生的恩恩怨怨,以及村民抗日的故事,字里行间描摹着中国人于生的坚强、于死的挣扎。它对人性、人的生存这一古老的问题进行了透彻而深邃的诠释,其中的思索超出了同时代的大部分作家。 《呼兰河传》是其自传体小说,以率真细腻的笔调,再现童年时代东北农村的生活,不设置贯穿全书的线索,也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中心人物,就只是讲述着小镇上人、事、物的种种。其中有黑暗、落后、愚昧,人性的阴暗面,旧的风俗习惯,也有明亮、清新、美好,乡土生活的原生态,她在小说里注入了更多其他的东西,也正是这些东西能更为普遍地唤起读者共鸣,因而使作品具有更为长久的生命力。 《白面孔——萧红散文集》本书为萧红散文合集。有《天空的点缀》《祖父死了的时候》《孤独的生活》等,囊括了1936年版《商业街》、1940年版《萧红散文》等散文集中几乎全部文章,并收入萧红纪念鲁迅的《记忆中的鲁迅先生》等随笔。“只有散文,才是生活的真实面孔。”正如昆德拉所言,散文描摹着真实的生活,在这部散文集里可以看到人间烟火中的萧红本人。她与萧军同居商市街,求告无门,饥寒交迫,隆冬里买不起生火的木柴,连喝一杯热浆汁的钱都没有,甚而一夜数次起念要偷对面人家门上挂着的面包。他们做过家庭教师,画过影院广告牌,去参加集体活动蹭吃喝,他们游荡,吵架,喝醉后躺在地板上哭。及至勉强出版了作品集,却遭到查禁,被日本宪兵队逮捕的恐惧折磨着他们,“白面孔”便是这一时期萧红和左翼文艺激进分子惊惧状态的真实写照。 作者简介: 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1911年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本名张迺莹,后曾用笔名悄吟、田娣、萧红等。1930年逃婚离家,两年后结识萧军,走上写作之路。1933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并与萧军合作出版第一个集子《跋涉》,随即遭禁。1934年逃离伪“满洲国”,一年后在鲁迅支持下出版成名小说《生死场》,引起文坛重视。前后共发表与出版百余篇短篇小说和散文,此外还涉及诗歌、剧本、书信等多种体裁的创作。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赴香港,完成其最著名的中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长篇小说《马伯乐》。1942年在香港的战火中,疾病加庸医误诊,因而逝世,享年31岁。她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极为悲苦也极具传奇性的一位。 目录: 《后花园——萧红短篇小说集》 《呼兰河传——萧红中篇小说集》 《白面孔——萧红散文集》 当许多民国时代的作品,因受时间限制而遭受读者唾弃时,萧红的力作将因它们历久常新的内容及文采,终究会使她跻身于中国文坛巨匠之林。 ——葛浩文(美国汉学家) 萧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虽然从未被忽视或冷落,但多少都被低估了。至少她的作品如《商市街》《呼兰河传》、短篇如《后花园》《小城三月》等,无论从艺术成就、内容层次或社会内容的涵涉面来说,绝不逊于同代的丁玲或张爱玲。 ——陈洁仪(香港中文大学博士) 萧红的文学视野比冰心、丁玲、张爱玲都要宽广,文学成就也更高。 ——单元(女性文学研究者) 当许多民国时代的作品,因受时间限制而遭受读者唾弃时,萧红的力作将因它们历久常新的内容及文采,终究会使她跻身于中国文坛巨匠之林。 ——葛浩文(美国汉学家) 萧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虽然从未被忽视或冷落,但多少都被低估了。至少她的作品如《商市街》《呼兰河传》、短篇如《后花园》《小城三月》等,无论从艺术成就、内容层次或社会内容的涵涉面来说,绝不逊于同代的丁玲或张爱玲。 ——陈洁仪(香港中文大学博士) 萧红的文学视野比冰心、丁玲、张爱玲都要宽广,文学成就也更高。 ——单元(女性文学研究者) 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于它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茅盾(现代作家) 《生死场》《呼兰河传》真是好得不得了。 ——夏志清(文学评论家)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是继鲁迅之后的一位伟大的平民作家。她的《呼兰河传》和《生死场》,为中国大地立传,其深厚的悲剧内容,以及富于天才创造的自由的诗性风格,我以为是唯一的。 ——林贤治(当代作家) 大家可能会觉得萧红那个时代的外在背景,给个人的自由可能是比较少的,但是他们内心的勇敢却比现在的人要多。 ——许鞍华(《黄金时代》导演) 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 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而且多么讨厌呵,女性有着过多的自我牺牲精神。……不错,我要飞,但同时觉得……我会掉下来。 我总是一个人走路,以前在东北,到了上海后去日本,现在的到重庆,都是我自己一个人走路。我好像命定要一个人走路似的…… ——萧红自述 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 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萧红遗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