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九八四》《我们》并称“世界三大反乌托邦小说” 现代文库20世纪百佳英文小说第五名 BBC英国人*喜爱的百本小说之一 买一赠一 买中文版送英文版 本书简介: 《美丽新世界》为英国作家赫胥黎于1931年创作1932年发表的反乌托邦作品。故事设定在公元2540年(书中的福特632年)的伦敦,描述了与当今社会迥异的“文明社会”的一系列科技,如人类试管培植、睡眠学习、心理操控等,刻画了机械文明下的未来社会中,人性被机械剥夺殆尽,处于“幸福”状态的人们以几种种姓产生于工业化的育婴房,接受种种安于现状的教育,热爱机械化的工作与生活方式。该小说影响巨大,与《一九八四》和《我们》并列为世界三大反乌托邦小说。 作者简介: 阿道司·赫胥黎(AldousLeonardHuxley,1894—1963),英格兰作家,属于著名的赫胥黎家族。祖父是著名生物学家、演化论支持者托马斯·亨利·赫胥黎。 他下半生在美国生活,1937年移居洛杉矶,在那里生活到1963年去世。他以小说和大量散文作品闻名于世,也出版短篇小说、游记、电影故事和剧本。通过他的小说和散文,赫胥黎充当了社会道德、标准和理想的拷问人,有时候也是批评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美丽新世界》。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美国学者、批评家尼尔·波兹曼 第一章 一座低矮的灰色建筑,仅仅有三十四层。大门之上写着几个大字:“中央伦敦孵化与条件训练中心”,大字旁边的盾形图案上刻着世界国的座右铭:“集体,同一,稳定”。 一楼的这个大房间是朝北的。薄薄的一束强光直射入窗户,尽管窗玻璃外就是夏天,尽管房间本身异常炎热,但光线依然清冷,它似乎在贪婪地搜寻着室内某个身穿大褂的人体模型,某个做学术研究而令人起鸡皮疙瘩的苍白形象,可是,它只发现了实验室里常见的玻璃器皿、镍器和泛着冷光的陶瓷。室内的冰冷感映衬着光线的寒意。工作人员们的罩衫是白色的,他们手上戴的橡胶手套是死尸般的惨白。于是,光线冻住了,死了,成了幽灵。只有当透过显微镜的黄色筒身后,它才获得了某种丰富的、活生生的实质,看上去如同黄油一样,映在擦得锃亮的试管上。这些试管便呈现为一道接一道的明亮光线,向工作台的远处延伸开去。 “这里,”主任推开了房门,“就是受精室。” 孵化与条件训练中心的主任进屋时,三百个孕育员正俯身在仪器上忙碌着,大家都全神贯注,屏息静气,间或有人心不在焉地喃喃自语般哼出声来,或者吹声口哨。一大群学生刚刚来到这里,他们都很年轻,脸蛋红扑扑的,一副乳臭未干的样子。他们紧张地、噤若寒蝉般跟在主任的身后,每个人都拿个笔记本,只要这个大人物一说话,他们就马上拼命记下来。这可是直接受教于权威人士啊,是不可多得的特权。中央伦敦孵化与条件训练中心的主任一向认为必须亲自带领新生们参观各个部门。 “只是为了让你们有个大概的了解。”他总是这样向学生们解释。如果要让他们将来工作得明白,当然必须得有个大概的了解,可是,如果他们将来只是要成为驯服而快乐的社会成员的话,那么,这个了解还是越少越好。因为,众所周知,具体细节有助于造就德行和幸福,而总体概况只是学习过程中的必要之恶。构成社会脊梁的不是哲学家们,而是那些细木工和集邮的人。 “明天,”主任接着说,他对学生微笑着,和蔼之中透着一丝威胁的意味,“你们就要安下心来,正儿八经地工作,没有多少时间了解全局了,同时……” 同时呢,这可是一大特权呀。从权威人士之口,直接记到笔记本上。学生们发疯般地做着笔记。 主任进入房间,他高高瘦瘦的身子非常挺拔。他长着长长的下巴,大而突出的牙齿,不说话的时候,丰满红润、曲线优美的嘴唇刚刚能够盖住他的牙齿。他是年老还是年轻?是三十还是五十?还是五十五?很难说。反正这个问题也没有人提出来。在这个安稳的年代,在福特纪元632年,没有人想得起要问一问年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