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朴乡村与魔都。小说对中西方文化、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物质与精神的冲突与融合有详尽描写,文笔细腻,情感真挚。 本书简介: 小说从“世界的第三极”引申到“人的第三极”概念,述说现代人的信仰和爱情观,在沉沦和迷失中,一代又一代不断寻找灵魂深处的自己,永不停息。普诺岗日冰川的纯净是世界除了南极、北极外的地球第三极,天空干净得没有一点尘埃,但因为自然环境的恶化与雾霾,神圣的冰川正在消融。故乡的丫姑镇也不一样了;人的第三极也哭了,因为心理环境的恶化与雾霾,它在迷失,特别是生活在魔都上海、各种文化碰撞的人们。小说以姜墨兰的四段情感经历为主线,展现现代中外都市人对于信仰、爱情和梦想的追寻,寄托浓浓的乡愁的同时,也对现代人心理疾病进行深入反思,反映了当下中国社会的时代主旋律:物质生活小康的满足之后,人们对精神生活小康的迫切需求。 作者简介: 张艳华,女,1984年出生,祖籍湖北,现居上海,文学学士、管理学硕士,现任上海知名企业高管。大学时已在《武汉电视台》、《楚天都市报》、《襄樊日报》等媒体做实习记者,发表新闻作品100余篇,有十余年媒体从业经验,曾任职于分众传媒集团媒体事业部全国业务督导总监,负责全国近百个城市楼宇媒体开发业务的督导执行。热爱公益事业,曾因2010年世博会志愿者经历获得“志愿者之星”荣誉称号。 目录: 第1章丫姑镇的童年往事 第2章烘笼与郢中的冬天 第3章一种叫“上大人”的旧式纸牌 第4章土匪爷爷抢来的亲 第5章安详的死去 第6章乡恋:《小花》那部电影 第7章圣马可广场的鸽子 第8章鄂商的44岁 第9章武汉的590路公交车 第10章如若,寻爱,星星竹海 第11章富人的游戏 第12章上海女人的资本 第13章女魔头的职场独裁统治 第14章高级妓女July姐 第15章静安公寓里的最后一晚第1章 丫姑镇的童年往事 第2章 烘笼与郢中的冬天 第3章 一种叫“上大人”的旧式纸牌 第4章 土匪爷爷抢来的亲 第5章 安详的死去 第6章 乡恋:《小花》那部电影 第7章 圣马可广场的鸽子 第8章 鄂商的44岁 第9章 武汉的590路公交车 第10章 如若,寻爱,星星竹海 第11章 富人的游戏 第12章 上海女人的资本 第13章 女魔头的职场独裁统治 第14章 高级妓女July姐 第15章 静安公寓里的最后一晚 第16章 普诺岗日冰川上的合影照 第17章 花马天堂是迷失的天堂 第18章 怪咖老外的CS火山石项链 第19章 十年后的生日蛋糕 第20章 洋女婿到丫姑镇过年 第21章 寻找西藏男人次旺 第22章 突如其来的二次伤害 第23章 咖啡吧里的经济适用男 第24章 一款《寻找墨竹》的游戏 第25章 塞纳河畔的求婚 第26章 回到丫姑镇 后 记 经过了一百年,爱情也好像转了一整圈,也许这也是一种轮回。 我的爷爷和奶奶相识一天就“闪婚”,但是厮守了一辈子; 我的父亲和母亲经过五个月自由恋爱结了婚,也是不离不弃、相伴了一生; 可到了我们这一辈,重现了“闪婚”,但却是“闪离”; 也有人自豪地谈了五六次恋爱,睡过100多个异性,可却落得顾影自怜,形单影只,在伴侣的选择上仍然是迷失的羔羊。 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 小时候, 我奶奶曾跟我说, 若一个人能安详的死去,那他的一生将是圆满的一生。 奶奶的坟墓位于村南部的墓地里,在中国乡村的墓碑中因独特而显眼。她信仰基督,墓碑上是十字架,坟墓前摆的是鲜花。 我曾问过奶奶为什么信奉基督?奶奶最直白的回答是,方圆百里找不到寺庙,却找到了上帝。 1926年,祖爷爷在军阀混战中被炮弹炸死,祖奶奶孤苦无依,牵着我4岁的奶奶的手,一路乞讨,到了离家70多里路的丫姑山拜佛,她们在那里避风避难,睡了一个好觉。那时寺庙的部分建筑已被拆,一大半区域做了民国学校; 1969年,我11岁的父亲身患疾病,寻遍良医,无药可救,痛心疾首的奶奶用小车推着我病重的父亲又去了丫姑山,哭了一天一夜。那时佛堂已完全被毁,贴满了“文革”的大字报。 1993年,父亲的工厂倒闭,失魂落魄,酗酒度日。奶奶再次独自一人踩着小脚去了丫姑山,可那里已完全成了废墟,奶奶瘫坐在废墟上。 晚年的奶奶遇到了从美国回归故里养老的张老先生,老先生在镇上开了一家孤儿院,收养附近乡镇的孤儿,并传播基督教。于是乐善好施的奶奶成了孤儿院的义工,并成了一名忠诚的基督教徒。 于是,我想写点什么, 关于沉沦与爱情, 关于迷失与信仰, 以此纪念我已逝的奶奶! 我们质疑爱情,却依然渴望被爱,抑或相爱; 我们批判宗教,却依然崇尚信仰,抑或灵魂; 只能说, 一代又一代, 我们永不停息地寻找灵魂深处的自己! 当我第一次历经千辛万苦,见到普诺岗日冰川的时候,阳光下晶莹剔透的冰川圣洁而庄严,我情不自禁地爱上了这个世界第三极,开始审视自己的懦弱与渺小。 登上海拔5700米处的普诺岗日冰川,俯瞰辽阔的羌塘无人区,会让人的心异常平静。在高海拔的压迫下,人类最恐惧的死亡距离我如此之近,它其实很简单,上一秒在呼吸,下一秒大口喘气,接下来永远停止了心跳,所以珍惜生命,活着有馒头吃就是幸福。 我曾在这里遇到我最爱的男人,而另一个爱我的男人也在这里向我告白。 我一个人静静地站在冰川上,似乎伸手可以触碰到高原的云朵。我这颗精疲力竭的心,在自然的抚慰中得以休息片刻。原来,一切挣扎和怨恨都来自于狭窄的心境。 我必须感谢冰川,让我变得谦卑,使我认识到自己惊人的心理力量,在匆忙的人生跑道上终于有时间停下来,重新衡量,继续前行。 我想起了童年的丫姑镇,想起了冬日里奶奶的烘笼,想起了土匪爷爷传授给我的“上大人”纸牌。 我愿,从此,不再迷惘。 我想起了44岁时破产而离开故乡的父亲,想起了武汉的590路公交车,想起了为爱痴狂的高级妓女July姐。 我愿,从此,不再哀伤。 我想起了威尼斯圣马克广场的鸽子,想起了清迈早晨寺庙里的钟声,想起了上海的静安公寓和那个菲律宾大龄女青年。 我愿,从此,不再癫狂。 我想起了曾出现在我生命里的他们。 我愿,从此,见空性,发悲心,了悟人生无常。 于是,我想为这些人、这些事写部小说,记录下我生命里无数个扣人心弦的瞬间,感谢曾给我感动的他们。 更重要的是我想写给远方的他看,让他知道,有一个女孩在海拔5700米处的普诺岗日冰川许下心愿,期待着跟他说,好久不见! 可是,我又该从哪里开始下笔? 那就开启我记忆的密码,从童年的故乡小镇说起吧,去感知百年孤独与人间冷暖变迁。 而我发现,没有恒常,一切皆无常,但有一个“我”始终还在原点。 就好比我踏遍千山万水,克服艰难险阻,从海拔只有700米的丫姑山出发,终于登上海拔5700米处的普诺岗日冰川,可最终我还是依然魂牵梦绕丫姑山。 只因,一刹那间的豁然开朗,原来那里既是原点,也是我向往的至高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