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将侵略和反侵略两条主线相结合,再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复杂形势和曲折过程,陈宫塑造了陈辉、赵然等一批抗日英雄光辉形象,讴歌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独立精神,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抗日题材书稿。 本书简介: 抗日战争时期涌现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特别突出的是“老帽山六壮士”。这部小说重点表现的就是这段可歌可泣的事迹。小说采用“七实三虚”的手法,而且多数人物用的是真实姓名。小说结构复杂,人物众多,语言凝练,气势奔放、恢宏,是一部描写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的史诗性作品。 作者简介: 房山文联副主席、民间文艺家主席,国家《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指导专家,《北京市房山区志》主编。出版长篇小说《我们是共青团员》、《大冷天别谈爱情》等四部,小说集1部,散文集文学评论数十篇。 目录: 002 铁血平西 351第十一章十渡自卫团改编上卷 001第一章良乡城沦陷 027第二章邱雪樵高碑店遇难 061第三章房山城沦陷 107第四章胡嘎巴二入房山城 133第五章包森到南窖 157第六章“盗”取莲花佛 209第七章房良抗日政府成立 247第八章八路军喋血王家台 291第九章同盟军二三路“改编” 313第十章房山城月舟戏乔本 目录: 779第二十五章日军“囚笼”政策出炉 811第二十六章扭转时局的平峪会议 865第二十七章机智勇敢的昌宛房民兵 895第二十八章一九四三年春的大饥荒 925第二十九章乔连瑞宛平遇害 965第三十章拔除涿县横岐据点 1021第三十一章赵然十渡病逝 1079第三十二章陈辉和文亮牺牲 1121第三十三章日本无条件投降 1155尾声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夜,卢沟桥的隆隆炮声,使距宛平县只有几十里的房山县震动了。中日两国的军队交火了,人们期待神勇的二十九军会战胜日本侵略军,可是大约二十天后,前线却传来赵登禹和佟麟阁二位将军阵亡的消息。长育学校——民国时期房山县人才的摇篮——全体师生为两位将军公祭,教务主任邱雪樵因悲痛而当场昏厥。二十九军奉命撤退了,部分爱国官兵却拒绝执行命令。数百名二十九军官兵在良乡城东的梅花庄附近和日军交手,血染沙场。八月一日,日军侵占了良乡城,撤退到琉璃河的二十九军部分士兵,黑夜摸上良乡城头,用大刀砍杀日军十余人。二十九军撤走,大批难民开始弃家南逃。日本兵继续南进,在苏庄,一个身负重伤的二十九军士兵——一个不屈的灵魂,顿挫了日军的气焰。日军坦克陷进泥塘,竟用中国士兵的尸体垫道。农历七月十五这天,日军闯进坨里,开始屠杀无辜平民。 1 从早到晚,人们都在打探前线的消息。哪怕消息只是只言片语,哪怕消息经过口口相传,早已走了样,哪怕消息像零乱的被一刀刀剪碎的纸片,人们也要拣拾起来,拼接起来,以求得到完整的答案。街头巷尾,男女老幼,到处都在议论着卢沟桥一带中日开战的事。“是小日本先动的手,宛平城的二十九军是被迫还击!”“小日本敢和我们交手,那不是找死么!”“我们怕什么?我们有二十九军呢!二十九军大刀片,砍日本人的脑 袋,就像切西瓜似的!”与百姓盲目的乐观情绪相反,前线传来的消息却是纷乱不一:令人兴奋和鼓舞的,令人愤怒和感到耻辱的,以及令人沮丧和不安的,一个个交替着像雪片一样飞来。 003 第一章良乡城沦陷 过了两天,房山县城里出现了游行示威的队伍,长育学校的邱先生打头,后边跟着的是举着旗子的情绪激昂的学生。县高小的学生和县初级师范的学生也参加了。游行队伍老长老长,不停地挥动着拳头,高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誓死保卫中华”等口号。多年以来,长育学校师生的行动,成了县城附近人们观测时代风云的晴雨表,抵制日货,抗议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以及反对国民党打内战,每次行动,长育学校师生都是奋勇当先。看到这么多人上街游行,人们似乎感到卢沟桥的战事严重了,远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邱先生叫邱雪樵,是长育学校的教务主任。他走在最前头,显得十分激动,手中的小旗摇个不停,嗓子都喊哑了。房山城是个方圆一里的小城,东西和南北两条主街在城中呈十字交 叉,交叉点就是小城的中心,人们习惯地把这里称“大角”。与往次游行不同的是,队伍在街头转了两趟,又回到了大角,开始停下来作讲演。第 一个讲演的就是邱先生,他的声音激越而沙哑,接着有青年学生上去讲演。人们围了里三层外三层,有的踮起脚尖伸长脖子,生怕听不清楚。一 个推小车子的约有五十岁左右的赶集人,干脆把小车子停在一边,也不怕车子被人推走,挤进人群扬起脖子在听。临近中午,讲演才结束,人们仍不愿散去,有人问邱雪樵:“邱先生,你说这仗会有什么结果呢?”邱雪樵说话很急:“什么结果?——实难预料。小日本无时无刻不想占领中国,我看这仗不会一时半会儿结束。不过不用怕,谁敢欺负我们,我们就打他!从鸦片战争起,我们受的欺负太多啦。那些帝国主义列强,哪个不把中国当成一块肥肉,都磨刀霍霍瞪着血红的眼睛等着哪,一有机会就会张开饕餮大口!”有人还想再问什么,游行队伍却开始掉头往回走了。2时局是这样令人不安。事变后不到十天,就有难民扶老携幼,沿平保铁路向南仓皇逃命了。宛平城里的一些商人和有钱人家,乃至北平城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