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国际大奖青春小说系列


作者:安布罗西奥,徐娜      整理日期:2015-11-16 16:52:57

《听见颜色的女孩》:
  ★六度赴白宫领奖、美国年度**教师**力作。
  ★荣获冰心儿童图书奖、第八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入选《中国教育报》评选的“十大童书”。
  ★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获选中国台湾**童书、*受瞩目好书。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王林感动推荐。
  ★一个关于宽容、理解与接纳的成长故事,一段感动整个美国的心灵悲欢。
  《穿过云朵的少女》:
  ★德国在校学生的长期必读书籍
  ★1988年德国青少年文学奖
  ★1988年德国科幻小说奖
  ★1988年德国库德·拉维斯文学奖
  ★2009,德国黑森州**届爱德华·伯恩哈德奖;
  ★2009,德国沃尔卡赫青少年文学学会大奖;
  《哭泣的耶路撒冷》:
  ★意大利、法国、危地马拉、以色列、巴勒斯坦等国家的教学读物。
  ★法国尚贝里**小说奖。
  ★2011年亚马逊月度畅销书第10名。
  ★意大利*著名的儿童出版社出版。
  
本书简介:
  《听见颜色的女孩》:女孩儿美乐笛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她的大脑就像一台摄像机,一直不停地记录着她的日思夜想,她的耳闻目睹,她的爱,她的愁,她经历的一切。女孩儿美乐笛是整个校园里最聪明的学生——但没人知道这一点。女孩儿美乐笛的老师、同学、医生都认为她全无学习能力。于是,女孩儿美乐笛只能每天做同样的习题,抄同样的字词,一遍又一遍。假使女孩儿美乐笛真能表达:表达爱、表达愁、表达日思夜想,该有多好!可是,女孩儿美乐笛不能说话、不能行走、甚至不能写字……绝望已绝望到近乎失控。而就在这一刻,女孩儿美乐笛发现了一种可以让自己发出声音的方法……一切都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但一切仍在意料之外……,美乐笛即将面对的是更大的挑战……
  《哭泣的耶路撒冷》:土生土长的巴勒斯坦女孩迪玛,拥有看似幸福的一切:年轻漂亮、学习成绩优异、名牌大学的召唤、痴心的恋人……但她在巴以冲突中饱受心灵摧残,仇恨驱使她制定了一个匪夷所思的计划……从美国归来的以色列少女梅里亚姆,家庭富裕,却过着隐形人的生活。她爱翘课、爱摄影、爱在山林间散步。但心里却充满了痛失好友的悲痛和迷惑……两位少女在超市门口奇异邂逅,一声轰然巨响,花季生命顿时陨灭……本书为全球最早关注巴以冲突的小说之一。它直面现实,展示出巴以冲突给普通民众带来的心灵苦痛和多舛命运、战争对和平的毁灭、梦想与现实的冲撞、生命与死亡的对决,让人掩卷深思,凄然泪下。
  《穿过云朵的少女》:死亡随着云朵来了,核电站爆炸的辐射摧毁了一切。女孩亚娜虽然活了下来,但核辐射给她留下了永远无法平复的创伤:头发脱落的焦虑、失去亲人的悲痛、对冷漠人群的失望、对掩盖真相的政客的愤怒……女孩亚娜能否在苦难中自救?本书是全球最早关注核辐射题材的科幻小说之一,灾难中人物的细腻的心理刻画,让人在阅读中饱受折磨而又欲罢不能。作品残酷而真实地把核爆真相呈现给孩子,让他们在心灵颤栗中思考人类命运,透过死亡和毁灭的黑色云朵,仰望天边那道希望的曙光。
  作者简介:
  【美】莎朗·德蕾珀:在成为畅销书作家之前,莎朗·德蕾珀女士本是一位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的高中英语老师,执教长达25年,与丈夫及黄金猎犬“哈妮”一起平静生活。写作改变了此前的平静。成为美国畅销书作家后,莎朗·德蕾珀的教育家身份没变,但却因五次获得科雷塔·斯科特金奖、六度赴白宫领奖而广为人知。莎朗·德蕾珀女士的作品有《铜色太阳》、《以火锻造》、《老虎的眼泪》、《杰里科战役》、《十一月的忧郁》、《另一位英雄》、《罗密欧与朱丽叶》、《黎明前的黑暗》、《双飞》等,并曾获美国图书馆协会最佳青少年图书奖等十多个奖项。
  【意】加布列拉·安布罗西奥,当代意大利小说家。毕业于那不勒斯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罗马智慧大学任教,做过记者,后投身文学创作。本书是作者创作的第一部长篇【美】莎朗·德蕾珀:在成为畅销书作家之前,莎朗·德蕾珀女士本是一位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的高中英语老师,执教长达25年,与丈夫及黄金猎犬“哈妮”一起平静生活。写作改变了此前的平静。成为美国畅销书作家后,莎朗·德蕾珀的教育家身份没变,但却因五次获得科雷塔·斯科特金奖、六度赴白宫领奖而广为人知。莎朗·德蕾珀女士的作品有《铜色太阳》、《以火锻造》、《老虎的眼泪》、《杰里科战役》、《十一月的忧郁》、《另一位英雄》、《罗密欧与朱丽叶》、《黎明前的黑暗》、《双飞》等,并曾获美国图书馆协会最佳青少年图书奖等十多个奖项。
  【意】加布列拉·安布罗西奥,当代意大利小说家。毕业于那不勒斯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罗马智慧大学任教,做过记者,后投身文学创作。本书是作者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一经推出便获得了法国尚贝里最佳小说奖。该书2004年在意大利出版后,即被高中当成教学读物,之后又在在法国以及危地马拉等拉美国家的大学中被用来做教学读物。2008年,该书推出了希伯来文与阿拉伯文版本,也在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学校用作教学读物。
  【德】古德伦·鲍瑟王德国当代最有名的青少年文学作家。她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南美的德语学校与德国的学校任教。教学之余,她热衷于写作、和平与环保事业。已出版著作90余本,多部作品曾荣获不同奖项,且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出版。20世纪80年代,她预见性地创作了反核小说《最后的孩子》和《穿过云朵的少女》,其幻想和描述的核爆危机及其带来的残酷场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与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发生,都证实了其预感和警告的正确。尽管晚年已是家喻户晓的知名作家,鲍瑟王仍认为年轻时错过了很多学习机会,因而在耄耋之年重返课堂,在70岁高龄时获得了博士学位。
  目录:
  《听见颜色的女孩》
  《哭泣的耶路撒冷》
  《穿过云朵的少女》《哭泣的耶路撒冷》
  该书能为巴以两族人民和平事业带来的成效,远远超过我所听说过的上百次、以和平为主旨的国际会谈。
  ——阿里·拉什德巴勒斯坦驻意大利代表团前负责人写作风格是本书的最大特点之一,它像一部被分割成很多部分的戏剧,关注点在不同的人物角色中游移。这有利于不同角色的发展,也方便了读者的阅读。
  ——读者山姆·伍德费尔德
  本书不偏袒,也不做判断,它提供的是赤裸裸的纯粹的真相。在带给读者深深失落感的同时,让人产生更多去了解它的冲动。
  ——读者乔西·哈里斯
  ……我相信这本书会和《穿条纹衣的男孩》一样,在你读后,会带给你深深的人性思考。
  ——读者路易斯·列维斯《哭泣的耶路撒冷》
  该书能为巴以两族人民和平事业带来的成效,远远超过我所听说过的上百次、以和平为主旨的国际会谈。
  ——阿里·拉什德巴勒斯坦驻意大利代表团前负责人写作风格是本书的最大特点之一,它像一部被分割成很多部分的戏剧,关注点在不同的人物角色中游移。这有利于不同角色的发展,也方便了读者的阅读。
  ——读者山姆·伍德费尔德
  本书不偏袒,也不做判断,它提供的是赤裸裸的纯粹的真相。在带给读者深深失落感的同时,让人产生更多去了解它的冲动。
  ——读者乔西·哈里斯
  ……我相信这本书会和《穿条纹衣的男孩》一样,在你读后,会带给你深深的人性思考。
  ——读者路易斯·列维斯
  ……没有美化,没有责难与评价,也不纠结于衡量哪一方稍多过错,而哪一方遭受更多罹难的政治指责。它哀悼、绝望、受伤,但是它敢讲真话,而这正是小说重要性所在,也是小说的神奇所在。
  《穿过云朵的女孩》
  ——卫瑞德·寇赫-巴尔兹莱,以色列国际特赦组织,公共交流部负责人在当今二十岁到四十五岁的德国人的集体记忆中,没有哪本书像《云朵》一样让人印象深刻。鲍瑟王创作的关于核电站灾难的小说《云朵》是学校指定的必读书。如今,噩梦成真。
  亚娜·贝尔塔摘下帽子的举动有着双重含义:一方面,这表达了她的哀痛和对死者的敬意;另一方面,因核辐射而变得光秃秃的脑袋袒露无遗。
  《云朵》在1988年获得青少年文学奖,这是个富有政治意义的事件。从此以后,德国的学生一代都读过这部小说。
  ——2011年《法兰克福汇报》评论《噩梦成真:我们学生时代的可怕小说》:
  这是一幕恐怖的场景,这是一部让人饱受折磨又欲罢不能的小说,可以把我们这个贪恋沙发和爆米花的社会中的懒惰分子从冷漠中唤醒。
  这不是归功于高超的文学创作技巧,尽管这个恐怖的主题可以通过高超的技巧表现出来;这应该归功于作者那令人惊讶的直率。鲍瑟王想到了核电站事故的所有可能后果,并且对读者言无不尽。她没有利用隐喻的美学手法来逃避真相,而是对读者知无不言。
  鲍瑟王的小说是热心而又勇敢的尝试,尝试告别虚假的美梦和幻象。小说展现的灾难画面让人惊恐万分,也让人迷途知返。作者寄希望于人类的理智。
  ——1987年《时代周刊在线》评论《死亡随云朵而来》在当今二十岁到四十五岁的德国人的集体记忆中,没有哪本书像《云朵》一样让人印象深刻。鲍瑟王创作的关于核电站灾难的小说《云朵》是学校指定的必读书。如今,噩梦成真。
  亚娜·贝尔塔摘下帽子的举动有着双重含义:一方面,这表达了她的哀痛和对死者的敬意;另一方面,因核辐射而变得光秃秃的脑袋袒露无遗。
  《云朵》在1988年获得青少年文学奖,这是个富有政治意义的事件。从此以后,德国的学生一代都读过这部小说。
  ——2011年《法兰克福汇报》评论《噩梦成真:我们学生时代的可怕小说》:
  这是一幕恐怖的场景,这是一部让人饱受折磨又欲罢不能的小说,可以把我们这个贪恋沙发和爆米花的社会中的懒惰分子从冷漠中唤醒。
  这不是归功于高超的文学创作技巧,尽管这个恐怖的主题可以通过高超的技巧表现出来;这应该归功于作者那令人惊讶的直率。鲍瑟王想到了核电站事故的所有可能后果,并且对读者言无不尽。她没有利用隐喻的美学手法来逃避真相,而是对读者知无不言。
  鲍瑟王的小说是热心而又勇敢的尝试,尝试告别虚假的美梦和幻象。小说展现的灾难画面让人惊恐万分,也让人迷途知返。作者寄希望于人类的理智。
  ——1987年《时代周刊在线》评论《死亡随云朵而来》
  这部小说里绝不只有死亡和毁灭,小说中的人物和人际关系在作者笔下栩栩如生,感人至深。小说从头至尾都扣人心弦;尽管有千难万险,结尾仍然给人留下希望。
  ——2005年《南德意志报》评论《格哈分莱茵费尔德的超级核危机》
  在当今二十岁到四十五岁的德国人的集体记忆中,没有哪本书像《云朵》一样让人印象深刻。鲍瑟王创作的关于核电站灾难的小说《云朵》是学校指定的必读书。如今,噩梦成真。
  亚娜·贝尔塔摘下帽子的举动有着双重含义:一方面,这表达了她的哀痛和对死者的敬意;另一方面,因核辐射而变得光秃秃的脑袋袒露无遗。
  《云朵》在1988年获得青少年文学奖,这是个富有政治意义的事件。从此以后,德国的学生一代都读过这部小说。
  ——2011年《法兰克福汇报》评论《噩梦成真:我们学生时代的可怕小说》:
  这是一幕恐怖的场景,这是一部让人饱受折磨又欲罢不能的小说,可以把我们这个贪恋沙发和爆米花的社会中的懒惰分子从冷漠中唤醒。
  这不是归功于高超的文学创作技巧,尽管这个恐怖的主题可以通过高超的技巧表现出来;这应该归功于作者那令人惊讶的直率。鲍瑟王想到了核电站事故的所有可能后果,并且对读者言无不尽。她没有利用隐喻的美学手法来逃避真相,而是对读者知无不言。
  鲍瑟王的小说是热心而又勇敢的尝试,尝试告别虚假的美梦和幻象。小说展现的灾难画面让人惊恐万分,也让人迷途知返。作者寄希望于人类的理智。
  ——1987年《时代周刊在线》评论《死亡随云朵而来》
  这部小说里绝不只有死亡和毁灭,小说中的人物和人际关系在作者笔下栩栩如生,感人至深。小说从头至尾都扣人心弦;尽管有千难万险,结尾仍然给人留下希望。
  ——2005年《南德意志报》评论《格哈分莱茵费尔德的超级核危机》 《听见颜色的女孩》:
  我说不了话,走不了路,没法自己吃饭,也没法自己去卫生间。太悲剧了!
  我的胳膊和双手都不太灵活,不过我可以按电视遥控器上的按钮,也可以移动轮椅,因为我能抓住轮子上的把手。我拿不住勺子和铅笔,会掉下来。我的平衡感基本为零——在控制自己的身体方面,我还不如童谣里的“蛋头先生”呢。
  别人看着我的时候,我猜他们看到的是个坐在粉红色轮椅里的小姑娘,顶着一头短短的黑色鬈发。顺便说一声,粉红色的轮椅没什么好萌的,尽管是粉红色,它还是轮椅。
  他们看到的小姑娘有着一双充满好奇的深褐色眼睛,可其中一只却有些不正常。
  小姑娘的头有点摇摇晃晃。
  有时候她还流口水。
  她个子实在太小了,不像个过了十岁九个月的孩子。
  她的腿非常细,可能是因为从来没有走过路。
  她的身体常常不受控制地自行其是,有时是脚出乎意料地一踢或胳膊突然一摆,打翻身边的东西——一摞CD,一碗汤,或者插满玫瑰的花瓶。
  她真的谈不上有什么自制力啊。
  等人们数完我身上的问题,腾出时间来,他们可能才会注意到我有美好的微笑,还有一对深深的酒窝——我觉得有酒窝很酷。
  我戴着一对小巧的金耳环。
  有时候那些人根本不问我的名字,好像我的名字无关紧要似的。可这很重要。我的名字叫美乐笛。
  我能记得很小很小时候的事情。当然,我很难区分真实的记忆和老爸用摄像机给我拍的录像,那些录像我都看过一万遍了。
  老妈把我从医院带回家——她脸上流露出微笑,可眯起的眼睛里却藏着一丝忧虑。
  美乐笛躺在小小的宝宝浴盆里。我的小胳膊小腿儿看上去皮包骨头,也没有挥舞着胳膊腿溅起水花。
  客厅里,美乐笛靠在沙发上,毯子支撑着小身体——我脸上现出心满意足的表情。我当小婴儿的时候从不怎么爱哭,老妈说她可以担保这是真的。
  给我洗完澡后,妈妈用润肤露给我按摩——我现在还能闻到那股薰衣草香气——然后用一条软乎乎的大毛巾把我包起来,那毛巾一角做成一个小斗篷的形状。
  老爸拍了好多录像:妈妈给我喂奶、换尿布,甚至还有我睡觉的录像。我长大点儿后,我猜他盼着我学会翻身、坐起来,还有走路,可我一直没能做到。
  但我的确吸收一切。我逐渐能分辨不同的声音、气味和味道。每天早上,暖气炉苏醒过来,发出低沉的砰砰声和嗖嗖声。整栋房子暖和起来,我闻到尘埃被烤热的辛辣气味。嗓子眼深处藏着一个喷嚏的那种感觉。
  《哭泣的耶路撒冷》:
  这不是一个普通日子巴勒斯坦女孩迪玛关掉电视新闻播报出门……昨夜的睡眠混乱糟糕,在一个春意盎然的清晨,迪玛睡眼惺忪地从床上起身,像往常一样习惯性地打开电视,半岛电视台新闻记者勒拉·奥黛熟悉的面孔出现在她眼前。像在每个平常日子里一样,屏幕里的勒拉先做了简短的自我介绍,接着开始讲述一则消息。迪玛心不在焉地听着,转身去厨房点着炉子。要知道,这天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普通日子,天然气的味道渗入到她的皮肤纹理,径直汇入静脉,并开始慢慢地向心脏里涌去。
  勒拉·奥黛在屏幕里目光如炬地做着新闻报道,是半岛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而迪玛却在自顾自地忙着。这时,勒拉俨然成了迪玛的观众,迪玛啜饮了一小口咖啡,慢慢下咽,然后慢慢地感觉咖啡融合在天然气和血液里。
  这个清晨的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似乎是为了避免一丝细节上的差池,甚至她开门时的微笑也是谨慎而慢条斯理的,从而顺理成章地将门外的一切都尽收眼底。就像在拍摄而主体同时被完整地纳入镜头一样,从头、手臂到脚,而双脚始终不曾抬起离地。然后,迪玛终于抬起脚,起身出门。
  前天晚上下了整整一个晚上的雨,通往学校的土路俨然成了一张泥床,迪玛的鞋子越来越沉,她拖着沉重的步子、张大嘴巴在泥泞中行走,与同学基汉不期而遇。后来,基汉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呃,她看起来表情漠然,好像没有什么话跟我聊,我们打了个招呼,然后我就先走了。”特殊日子里的梦犹太女孩梅里亚姆陪伴着米歇尔……此时此刻,梅里亚姆正陪在米歇尔身边,他们在第波利亚山丘上呼吸着新鲜空气,空气进入他们的皮肤,散落的阳光在山间果树上跳跃着,描绘着图画,他们在高处放声叫喊,但没人听得见。房间里的闹钟无情地响了,搅乱了梅里亚姆的晨梦,这时候,她本可以关掉闹钟继续睡,可是不行,今天可是她参加学校摄影展的一个特殊的日子。耶路撒冷所有的树木——橄榄树、无花果树、葡萄树、松树、金合欢树、旋花树——都舒展着强壮而弯曲的树枝,它们被摄入照片,整齐排列于玻璃板后面,悬挂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沐浴在远处地平线上射来的饱满光线中。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梅里亚姆才会梦到和米歇尔在山顶上放声叫喊,而今天早上她的那些耶路撒冷树木被鳞次栉比地在学校走廊里排成一条队伍,一直往下延伸到米歇尔的角落,她闭上眼睛,想象着尽头那棵树苗对着米歇尔的遗像鞠躬致敬。
  想到这里,梅里亚姆欣然微笑,她找到了起身的力气去洗手间,可是,对着洗手间的镜子,梅里亚姆自言自语道:“米歇尔死了,米歇尔死了。”“迟早你得接受事实,至少找个理由让自己明白。”看到梅里亚姆双眼呆滞地走进厨房,母亲嘴里这样唠叨着。
  “我要走了。”梅里亚姆边说,边顺手拿了件夹克出了门,留下母亲一人。
  《穿过云朵的少女》:
  第一章超级核危机
  周五的清晨和风习习亚娜一贝尔塔向窗外眺望,看见新绿的桦木树叶在阳光中闪耀。枝条的投影在学校操场的水泥地上颤抖。樱桃树叶像下雪一般飘落在屋顶上。天空是深蓝色的。只有零星的、棉絮一样洁白轻盈的云朵在空中掠过。对五月的清晨来说,这样的天气特别暖和,视野也很清晰。
  警报器突然轰隆轰隆地响起来。正在讲解法语课文的本茨西先生中断了讲话,下意识地看了看手表。
  “差十一分九点。”他说,“这个时间警报预演太奇怪了,而且,报纸上什么也都没提呀!”
  “这是原子生化警报!”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艾尔马喊了起来。
  “或许已经有过书面通知,我却没注意到。”本茨西先生说,“我们继续看课文吧。”
  但几乎没等他继续专心看课文,喇叭里又传来咔咔嚓嚓……
  ……





上一本:曾经的我们,最好的时光 下一本:无冕之后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国际大奖青春小说系列的作者是安布罗西奥,徐娜 ,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