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一段质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牵引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段特殊的历史环境中,人与社会的磨合及对命运的抗争。男主人公李红磊是一名乡村知青,女主人公袁昕燕跟随“右派”父亲被遣送回农村后,与男主人公一起在小山村“石板坳”的学校中教孩子们读书。从此,年轻的男女主人公便在大山的怀抱中相知相恋了。国家首次恢复高校招生时,两人双双获得贫下中农推荐资格,然而,却在领取准考证的路上发生意外,男主人公李红磊更是因此双目失明。不久,党中央为“右派”平反的政策使得袁昕燕一家有了回到城市的机会,两人的生活、爱情与命运从此便发生了不可抗拒的改变。本书是作者基于其十数年扎根基层的所见所闻而创作,立足于“人性”与“命运”之主题,展现了在时代和环境的重重包裹下,在社会的拖曳下,那些坚强而执着的“小人物们”不肯随波逐流却又不得不向命运低头的无奈。在“纯”与“美”的基点之上,作者打造出了一个现代浮躁社会求之不得的“世外桃源”——石板坳,以及使人深深沉醉的纯真情感。全书哀恸却不露骨,深沉却不晦暗,柔婉却不谄媚,字里行间流露着、凝聚着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能够激发人们用“真心”、“真情”面对世界,面对生命。 作者简介: 梓话,本名朱霞,祖籍江苏徐州,1953年生于贵州省贵阳市一户从医人家,父亲为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的随军外科医生,曾任江西景德镇医院院长。朱霞自幼喜爱体育、文艺,酷爱文学。20世纪70年代末,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工作期间又求学不倦,先后获得历史及经济管理两项硕士学位。一直在国家机关从事口译及外事工作直至退休,曾多次代表国家、省出访国外,洽谈贸易、引进资金。一生热爱文学,阅读与创作一直是工作和家庭生活之外最大的乐趣。 目录: 自序1第一卷1第二卷56第三卷232尾声471后记472前言自序 写这本书的时间跨度太长,如同一个工匠,在精雕细刻地雕琢光阴的同时,自己也被时光切割、剖析。创作此书时,一种刻骨铭心的感觉时隐时现。沉甸甸的心沉浸于那些被删除和保留下来的情节和人物的悲伤中久久不能自拔。 创作这个故事的初衷是因为忘不了那个年代,那个既特殊又沉痛的年代,那个处于太平时期的斗争年代,那个轰轰烈烈的让人有烧灼般痛感的年代,那个回忆起来总让人既伤感无限又五味陈杂的年代……我走过那个年代,曾与我的父辈们一起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悲哀恐惧和忧愁绝望。当然,喜也有,却少之又少。我到如今能记得起的,竟然是在寒冬里排了一夜的队,虽冻得半死,却为终于买到一斤皮多肉少的猪肉而欢天喜地。 原只打算讲点小故事,叙些闲情旧话,可提起笔就走到了八十万字的边缘,一路不停地修改删减下来,尚余五十多万字,最终定稿。如果把创作的过程比作行路,那么,这段路我走了十余年。 搁笔瞬间,既怀惴惴不安之感,又有如释重负之叹。终于能把此书奉献给与之有缘的读者了! 自序写这本书的时间跨度太长,如同一个工匠,在精雕细刻地雕琢光阴的同时,自己也被时光切割、剖析。创作此书时,一种刻骨铭心的感觉时隐时现。沉甸甸的心沉浸于那些被删除和保留下来的情节和人物的悲伤中久久不能自拔。创作这个故事的初衷是因为忘不了那个年代,那个既特殊又沉痛的年代,那个处于太平时期的斗争年代,那个轰轰烈烈的让人有烧灼般痛感的年代,那个回忆起来总让人既伤感无限又五味陈杂的年代……我走过那个年代,曾与我的父辈们一起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悲哀恐惧和忧愁绝望。当然,喜也有,却少之又少。我到如今能记得起的,竟然是在寒冬里排了一夜的队,虽冻得半死,却为终于买到一斤皮多肉少的猪肉而欢天喜地。原只打算讲点小故事,叙些闲情旧话,可提起笔就走到了八十万字的边缘,一路不停地修改删减下来,尚余五十多万字,最终定稿。如果把创作的过程比作行路,那么,这段路我走了十余年。搁笔瞬间,既怀惴惴不安之感,又有如释重负之叹。终于能把此书奉献给与之有缘的读者了!梓话2014年12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