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宗凤编著的《大冲动》故事情节围绕一个东南沿海小镇人们的生活展开,众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在人生的舞台上淋漓尽致地表演着,产生了一波又一波不停歇的对生活的冲动……如诗如歌般景色的画面生成,民俗风情的生动描绘,活灵活现的人物塑造构成了本书的几个亮点。 作者简介: 武宗凤,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1949年出生于福建福清渔溪镇,祖籍仙游。1966年福清虞阳中学初中毕业。当过知青、工人、教师。1988年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南平中文班毕业。1991年参加福州市榕树文学创作培训班学习。曾供职于南平化纤厂,又在该厂子弟学校从教,后调福清民乐初级中学任教。天文爱好者,看到三次日全食、一次日环食和一次金星凌日。酷爱写作与旅游,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陆续发表文学作品,已经出版长篇小说《墙》。 目录: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四章第二十五章第二十六章第二十七章第二十八章第二十九章第三十章第三十一章第三十二章第三十三章第三十四章第三十五章尾声后记第六章覃所长的女儿到底圆了出国梦。他们这一趟不乘飞机,老狼在省城领着他们乘火车到北京后,再送他们上了国际列车。那一望无垠的蒙古高原上苍凉的落日,那莽莽苍苍的西伯利亚原野上目不暇接的无边森林,对初次跨出国门的年轻人来说是多么的新奇,多么的充满诱惑。 又送走一批人出国去了,友仁在欣喜的同时,每根神经仍绷得紧紧的,他最关心的当然是他们一路上的安全,到达了某个目的地没有。友仁几乎每天都要跟远在异国他乡的招娣、贲义还有“蛇头”通电话,有时也接到家里还没装电话的他们一行中的某人通过“蛇头”拨通打来的电话,听他们讲述种种的见闻、感受,知道第一批出去的人中有的已经到达德国,有的则到达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友仁还知道他们在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穿越边境时一次次紧张、惊险的经历,他把听到的这些都装进肚子里,在来打听消息的人面前简短应声“平安,顺利,都好”,并不咋呼张扬。采姑有时也接电话,她也一样把听到的这些消息放在肚子里,不对外人声张。 招娣、贲义跟“蛇头”留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一座租来的房子里,送走往西欧去的人们,又迎接从老家来的新一批人员。 一批又一批年轻人离开亚洲大陆东部濒海的古老小镇,或乘飞机,或搭火车,横穿广袤的亚洲大陆,到达陌生的欧洲。他们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淘金”,发财,出人头地,再大的本钱也愿下,再多的苦头也愿吃,一定要咬咬牙挺过去,待还了债,赚了大钱,那时把脚跷到天上去,过他神仙日子。 一忽溜半年多时间过去了,友仁算了算,从他手上走出了七批一百七八十人。这天,他正为再下去寻不到新的对象而犯愁,老狼来了,对他说:“咱把往日的账结一结,还有些个钱没还清的你抓紧时间讨一讨,出国的事儿就到此为止。”“为啥?这钱你不想再赚了?”“这天底下的钱你赚得完吗?见好就收嘛。咱不是正好走了七茬吗,‘七兴八败’嘛,按咱这儿的老习俗,认为七是个很吉祥的数字,八跟败字谐音,人们是很忌讳的。这年头一些人赶时髦,学广东人什么八就是发,连电话号码、车子牌号都要寻个八字,要这个八字加钱也甘愿,我才不信这些。你看那些广东人为了发财,拼命吃发菜,把咱大西北的植被都给破坏了。入乡随俗吧,还是尊重咱这一带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老说法,七字能兴就让它兴吧,八字会不会败也说不准,倘真要在下一趟出岔可就难收场啰。”“咱这小镇毕竟庙小,我正愁再收下去这人头都往哪儿寻去?那些欠着的钱嘛,十天八日里没那么快就能讨回来的,我会尽力去催去讨的。”“做这种生意要适可而止,不说再收下去难收到人,就算收到了人,收多了欠钱的人自然就多,讨钱就更难了。 这样吧,你把该给我的钱先付清,我这钱你也知道不是我一个人拿走的,上头那么多关节要打通,我都得给人家的,还有你大女儿、女婿出去,费用方面我给了很大的照顾了。让人家欠的钱你要抓紧催讨。”友仁心中暗暗庆幸,招娣、贲义到底出去了,要不,都窝在家里这以后可怎么办才好呢?只是引娣,还有盼娣岁数还小点,以后再说吧。 老狼在厅堂八仙桌旁坐了下来。友仁上楼去拿了本本子下来,他翻着本子算起了数。算完了,友仁说家里有现金,老狼眼睛一亮,连忙表示不必上银行,就直接给现金好了。 友仁连忙上楼去,拿了几捆百元钞票下来,点了点,还差一万八千元,表示家里再没钱了。老狼坐着不动,让他上银行取去。友仁推说在银行没放那多钱。老狼又要他到外头借一下,友仁双手一摊,说不是几百上千元好开口,一万八千元一时难借到。老狼要和他一起上桥北酒楼看看去,友仁忙说那儿生意淡着哩。老狼一时不好硬逼着,只得收了八仙桌上的钞票走了。 P68-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