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小镇,山环水绕。有桃花源的美丽,却绝无桃花源的安宁。豪侠义士,凶残顽匪,纠纠官军,倩倩美女,在这里演绎出刻骨的恩怨情仇。《清浪街》作为沧桑武陵三部曲的第二部,以黔东重镇铜仁为依托,以1929(民国十八年)到1949年11月间为时间背景,讲述了一幕幕诡计连着诡计,仇杀扣着仇杀的血雨腥风的人生惨剧。杀人魔王为夺美女巧施苦肉计,商会会长伸张正义孤身退匪敌。青楼女子也有侠肝义胆,红粉佳人却是蛇蝎心肠。官、匪、民争斗数十载。惊险的场面,独特的风情,令人流连,叹为观止。 作者简介: 唐玉林,男,汉族,1954年3月18日生于山东省寿光县。贵州作家协会、贵州省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铜仁地区文艺理论家协会主席。从上世纪70年代进行创作以来,已发表小说、散文、戏剧、新闻、通讯等数百万字。 一 民国十八年,仲秋。八月十八。 清浪街的中医世家桑大夫刚用过早膳,陈家院子的剃头匠宇清观就匆匆赶了过来,沿途不时和相遇的街坊打着招呼。“桑大夫!桑大夫!”还隔老远,桑大夫就听见了宇清观的叫声。“啥子事嘛?如此慌张。”桑大夫仍旧坐在堂屋中的太师椅上,用牙签细细地剔着牙。适才吃的牛板筋,有一丝卡在右腮后的槽牙中,为剔出这丝牛筋,桑大夫已经花了一盏茶的工夫。这一说话,牙签便轻轻地断了,桑大夫好不气恼,只得又去靠墙边的竹扫帚上,细细地选择了一枝适用的枝条,继续剔他的牙。“桑大夫,”宇清观有些气喘,平日里整洁的头发也有些飘乱。他倚门而立,毕恭毕敬对桑大夫道:“烦您老人家去一趟,我家婆娘要生崽了。”“生就生嘛,瓜熟自然蒂落,心急火燎的,你能帮她生下来?”“就是,就是。”宇清观急忙点头,跟着说,“您老人家不知,我们院子中杨公望杨先生和覃木匠家的婆娘也叫得难听,说不定今天都要生崽了。”“哪样?”桑大夫终于剔出那丝牛筋,愤愤吐出一口浓痰,舒舒展展地喝口浓茶后,清清嗓,问道:“杨先生和覃木匠家婆娘也要生崽了?她们的时辰,我曾细细推算过,至少还有一场期嘛。”“鬼才晓得啊。今天清早起来,我婆娘在堂屋头砍猪菜,半捆苕藤还未砍完,就杀猪一般叫起来。她这一叫不要紧,隔壁杨先生的婆娘也跟着叫起来,偏偏巧的是,覃木匠家婆娘也干嚎起来。你老人家去看看,现在整个陈家院子被这三个婆娘闹翻天了,大伢细崽都不得安宁。偏偏杨先生和覃木匠都不在家,我慌得不行,这才求您老人家来了。”桑大夫一听介绍,方才紧张起来。三个婆娘临产,母子相加六条人命,闪失不得。几十年来,养生堂在整个铜仁城闯出的好名声,是不允许有丝毫差池的。桑大夫急忙从里屋喊出他的儿子和学徒,提着家什,急匆匆地奔陈家院子而去。陈家院子在铜仁县城的后水门边,靠着锦江河。没有人知道陈家院子已经建起多少年了。单是那厚实的青岗岩的街门坎,就足以显示了年代的久远。铜仁城的这种院子很多,从中南门到后水门,从东门到西门,从便水门到江宗门,到处都可见这种四四方方的古建筑。然而,就在桑大夫一行刚刚踏进陈家院子的同时,街上有人传出:六龙山的土匪廖江要进城了,是为杨公望家婆娘而来的。他要抢杨先生的婆娘去做压寨夫人。杨先生杨公望,是铜仁县城达德小学的校长。他和他的父亲杨昆斋,都是这座县城的名人。据县城上年纪的人说,杨昆斋的父亲,也就是杨公望的祖父,是从江西过来的。清朝年间时,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但十几年后,曾国藩率湘军与之周旋,逐渐镇压了“长毛”。据说,一部分太平天国的散兵游勇,流窜到湘、黔边境的梵净山,落草为寇,经常骚扰铜仁府。为了扫平这股势力,曾国藩便派遣了一支武装进驻铜仁,屯兵在梵净山下的寨英等地。后来,留守下来的士兵,便逐渐成了铜仁的人户,杨昆斋的父亲也弃甲从商,在铜仁城开起了商号。到杨昆斋接班当家理财之时,杨家商号越开越大,几乎成了铜仁的首号。杨家商号专营布匹、盐巴。清末乃至民国初期的几十年间,整个黔东地区,民间吃盐一直是最重要的大事。乡下的老百姓,往往是将年初买到的一点儿盐熬成一大瓮盐水,仔细收藏,每到吃饭,便舀出一小勺淋在饭菜上。于是,便有“斗米斤盐”的说法,吃盐甚至比吃米更加昂贵。按照惯例,食盐的销售都是由官家控制的。从清末到民国初年,每个县衙都设有盐务局,他们一方面销售官盐,一方面打击私盐。但凡发现民间有谁贩盐售盐,按刑律当治重罪。但是,因为高额的利润诱使许多商人为之铤而走险,因此民间贩私盐售私盐的活动也就更加频繁。十多年前,铜仁城有一著名商号“吉发”,因贩卖私盐被告发,结果招致抄家,全部财产被县衙没收。“吉发”因此顷刻倒闭。而杨家商号却一路青云,不知杨昆斋用了什么办法,竟然将县衙“盐务局”的招牌挂到了他家的商号上,自然,整个黔东的食盐全部由杨家商号垄断,生意红火,财源滚滚。对此,许多商家颇有微词,也曾多次就此向县衙抗议,但最后都是不了了之,杨家商号的生意更加兴隆。杨昆斋一意经商,将到四十岁时,还未迎娶,后继无人。一次朋友聚会,酒过三巡之后,便由天南海北的话题转到女人身上。于是,有人提到麒麟阁勾栏中的那些小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