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志的文字纵横恣肆,是灵魂的嘶鸣,是热血的发散。他固执地先进在文学的荒芜英雄路上,抗击世俗,抗击潮流,用不断超越的文字捶击心灵、逼视生命。 王安忆说:“张承志的写作是表达心灵,草原上的黑骏马,蒙古额吉,北方河流,金牧场,疲惫的摇滚歌手,哲合忍耶,都是他心灵的替代物。” 王蒙说:他是最后一个理想主义者。 读张承志的散文,领略心灵的震颤。 目录: 饮虎池 一册山河 水路越梅关 鲁迅路口 四十年的卢沟桥 二十八年的额吉 公社的青史 与草枯荣 一页的翻过 匈奴的谶歌 阿尔善 文学的“惜别” 把心撕碎了唱 自由的街巷 热情的行踪饮虎池 一册山河 水路越梅关 鲁迅路口 四十年的卢沟桥 二十八年的额吉 公社的青史 与草枯荣 一页的翻过 匈奴的谶歌 阿尔善 文学的“惜别” 把心撕碎了唱 自由的街巷 热情的行踪 波斯的礼物 鱼游小巷 相约来世 夏台之恋 祝福北庄 斯诺的预旺堡 长笛如诉 旱海里的鱼饮虎池 去年的什么时候,收到一封家信,中间讲到济南家乡已经改建,“你若再回来,就看不见杆石桥和饮虎池了。”接到信时我正在日本,读着这句话时心并没有什么悸动。 我当时和此刻都无法表述自己的心情。已经是两代游子,连惋惜的资格也没有了。我感到这颗心早已长出一层硬甲,坚冷如冰。我已经能够习惯掩饰,哪怕它被击裂出血。饮虎池消失了,心里像倾进一股雪水。我没有颤抖,我知道,当人们都失去它的时候,它就属于我了。 我终于有了向饮虎池表白感情的机会。 现在真后悔那时没有多多地在那池边坐坐。我总觉得,机会多,不用急,所谓重返故乡是一件庄严而神秘的事。更重要的是,我总错以为自己太年轻;故里——它是战士伤残以后才能投奔的归宿。 我没有把紧紧拥簇着饮虎池的那片聚落称为母性的“她”。是这样的,他是父亲;永远不给你依偎之温暖却赐你血性的刚烈父亲。我渐渐地不再因没有顽耍于饮虎池边的孩提时代而难过了。从他那儿我汲来的一口水噙在丹田,20年来使我不改不变,拼性命行虎步,从未与下流为伍。此刻我欲诉说,他却不复存在,前定中人就应该如此磨砺么? 那一天,从我得知饮虎池消失的音讯那一天起,他的形容情调就一天天地在我记忆中复苏。 棱角分明的池栏墙,素色的砖石,紧挨着的穷人的家——使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那面积和名字:他比几口井加起来还大,却比任何一个水塘更小;相邻几户人家用他不尽,杆石桥外几条街人用他不够——难道真是虎的饮水之地吗?在海外,学习中文的外国学生中曾经流传过一句话:“所有人里中国人最好,中国人里山东人最好”,这当然只是一句话而已。不过,我走遍南北无数的州县,除开农村不论——城居的回民中,哪一坊人也没有济南回民的正气。这绝不是纵言,更不是媚乡,这是我多少次长旅中默默咀嚼过的一个谜。 是谁,把灵性给了为他命名为饮虎池的人? 我不知父老乡亲们,特别是我的杆石桥头、永长街里、饮虎池边的回民乡亲们,是否也有同样的感想。 我特别想就这一点和人交流。当你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当自己还没有被赶到生计的小路之前,你们曾经怎样捉摸过饮虎池这个地名,你们是不是也快活地猜这里曾经饮过老虎,你们沏茶做饭用的是不是饮虎池水,你们洗阿布代斯的时候用的是哪里的水? 被驱赶到滚滚红尘的现世里,那么难遇见一个喝过饮虎池水的人。但是那情景是一定存在过的;在薄暮中,在柴烟弥漫的一天天结束时,北寺南寺的梆克念响了,金家寺的沙目礼过了,小孩们围着饮虎池乱跑,个个穿着满是补钉的旧衣裳。饮虎池是他们的名胜,饮虎池的水在黯淡地波动。 城关,城关,中国回民们被赶到边缘的苟活地!……400座州县如一个模子,城关的贫贱日子,百事唯艰的信仰。而饮虎池是怎样出现的呢,那么威武那么高贵的虎,为什么要在这种地场饮水呢? 我久思不解,40而不解,40正惑,饮虎池四周发生的事情尽管无声,却与孔夫子的大道不符。长久以来,我深深地觉察出:我至今的一切作为都与饮虎池有关。太易决绝,太多孤傲,太重情感——当我发现一个不问职俸不要宿舍独自一人钻研经典的北大教授是饮虎池人;当我发现一个从北京奔赴西北自求殉难的19世纪起义英雄是饮虎池人;当我发现一个又一个把自己步步迈入苦战而做人豪侠仗义的人都来自饮虎池时,远在异乡的我又能和谁去诉说感叹呢? 我只能久久地品味着想象中的薄暮的饮虎池。那些孩子围着池栏墙玩得尽情尽致。都市边缘的夕照呈着一种肃杀和淳朴,天空似灰似黄。砖瓦沉入了沉重的青色。 十九世纪农民战争时,人称山东金爷的一个饮虎池畔成人的烈士,是从繁华的北京走的。他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导师,舍不得离开殉道的美。他被清军杀害在宁夏金积堡北门外的一座小庙门前,那庙门至今尚在。他的事迹不见于济南府志,却被记录在西北回民的一部抄本中。舍荣华而求殉难——我不知还有哪一处中国人能有这种追求的心性。 无疑是由于他的感召,有一个瞎眼的老奶奶,在不掌灯的小屋里捻线,她一尺一尺地捻着线,用那真是一枚一枚的铜钱供养儿子。后日里儿子成了名医。他给穷人治病不要钱,喜得拉洋车的穷苦力们也从来不要他的车钱。他把儿子送到那位金爷奔赴的西北学经,自己却乐陶陶地煎一味中药——小孩们生了病只喝半小碗就准好的中药。这位老中医就是我的爷爷。 我没有见过他们。无论是逝于十九世纪的山东金爷还是半碗汤药一服病除的爷爷。我只见过一次饮虎池,这些真让人终生遗憾。 而今天饮虎池也逝去了。 我们没有来得及弄清饮虎池的秘密。我从未对人说起过关于他的心情。以前独自遐想的时候,有时我暗暗想:等自己有了机会也许能弄清楚,如今池填人散,再也不可能了。 那么,就像在海外的山东传说一样,每个与饮虎池有缘的人,甚至每个与山东有缘的人,都要独自迎击世界了。 暮色中那群玩耍的孩子们没有发现,有一个巨大透明的影子,一只斑斓猛虎的影子,曾经伴随过他们。他们玩得开心,当然毫无察觉,但那虎气渗入了他们的肌肤,潜进了他们的血。 这虎的气概,虎的纯真,虎的美丽,已经伴随着人的流动散向了天南海北。未来也许科学能结束盲瞽,穷究人的秘密,那时饮虎池的秘密和贵重,将会使世人吃惊。 会有那么一天到来的,我一直这么想。 初作于1992年12月 再改于2009年1月 一册山河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对地图有特殊的喜好,也对地图特别苛刻。每去一地,总是先写信求朋友帮助寻找地图,到达后又总是对他们辛苦寻来的图絮叨挑剔。时至今天,我突然有了把用过的图整理一遍的愿望,所以前些天大规模收拾书架。当三册图被装进专门的夹子里以后,我发现这些年来丢失了一些重要的图藏。剩下的只有经历和体验,就像马匹已经驰去,只余下荡起的烟尘。更有不少地图上记着当时的记号,提醒着里程和宿处,刺激着正在淡忘的记忆。 十八岁那年,我平生第一次使用地图。 回忆起来实在遥远,已经记不清那是一张怎样的地图,只记得一条地图上的直线。 那是在大地震般的一九六六年,岁末的隆冬。世道鼎沸,秩序颠覆,但是社会的筋络纹脉却还都健在。我们一行青春做伴,年长十九最小十六,在青藏高原边缘的崇山峻岭中——应该说是在地图上的甘川交界的黄褐色纸面上——划了一条笔直的直线。 真佩服那时的行动精神。那真可以称得上不知山高沟深,气指心使,随念头和追求所欲。地图上的直线指向当年红军长征的关隘腊子口,而铺在直线下面的,却是激烈起伏的大山脉。 记得第一天就被大自然狠狠地教训了。我们用指南针(玩具型的)比着,瞄着腊子口的方向,用尺子画了一条直线。然后再用直线瞄准出脚的方位,背起了行囊。 无视大路,对准直线瞄着的山头,一上路就开始登山。为了露宿野营,我们借了藏民的大皮袄和长靴子,背包有六十斤重。在海拔三千米左右的山岳地带如此蛮干,人被累得汗水淋漓。爬上第一道山,气喘吁吁地休息时摸出图来,我意识到了地形图上使用的黄褐色是怎样的严峻。那个时刻的感觉很珍贵。我如同咀嚼如同琢磨一般,把地形图上的色彩高程表示,把黄褐色代表的雄险浩大和步步崎岖,记在了自己还应说是少年的胸中。 但是压倒一切的,是难以形容的壮大山河对幼小心灵的震慑和征服。太阳正在前方沉没,但是前方是海一样绵延起伏的山。它实在壮阔庄严,望着它谁还会想到当晚的宿处和下山的路呢?我们大声吆喊,纵情高唱,像几只不知忧虑的小鸟,迎着出生以来初次看见的无限山河。左右逶迤连峰,前方层层山影,淹没世界和沉没夕阳的,只有山,山,山…… 当夜野营荒山。次日J颐沟穿走,好不容易才找到道路。后来的旅程不再无知地蛮干,在藏区小住,攀过真正的雪山,见识了革命史的腊子口名胜,完成了一生长旅的第一次远行。可惜的是,那时使用的《革命串联地图》,由于没有留意珍存,在以后的日子里弄丢了。 《革命串联地图》是一册十八开本的平装普及本地图,附有红军各个方面军的长征路线,定价极其便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