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有着黝黑皮肤和耀跟阳光的国度,这个在世界银行公布的最贫穷国家名单中名列前茅的国家,它的名宇叫莫桑比克。一个异国的女孩,为普及艾滋病预防知识、救助贫困儿童只身深入非洲腹地,作为国际发展援助志愿者,在非洲度过个一生中难忘的十二个月。 本书作为一名国际志愿者工作生活的报告实录.以最真实的笔触,带读者零距离走进这个充满神国度。这其中有文化的碰撞,有无数深陷困境非洲孩子的彷偟无助,更有国际发展援助志愿者发自心底的关爱和牵挂。字里行间充盈着一种赤诚的人文关怀,它不分国界,感动了数以亿计的读者,催人泪下,引人深思。 作者简介: 祝永,生于七十年代末。受做外交官的父亲的影响,自幼酷爱旅行和读书,对游记、人文社科、国际政治方面的书籍尤感兴趣。通晓英语、日语、法语、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曾在亚洲、欧洲和非洲数国学习、工作和生活多年,游历过海外近三十个国家,现供职于驻华某使馆新闻司。 目录: 写在前面 同路异梦人 大大的下马威 源泉 “头号杀手” 最佳拍档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非洲 非洲增肥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聚光灯下 让我们把爱传递 “礼遇” 认真地活在当下 中国功夫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写在前面 同路异梦人 大大的下马威 源泉 “头号杀手” 最佳拍档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非洲 非洲增肥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聚光灯下 让我们把爱传递 “礼遇” 认真地活在当下 中国功夫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我的非洲生日 有一种美德,叫做感恩 别了,莫桑比克1 后记——小迪凯们的天使FindingsolutionslSessentiallfwewanttomakethemostofourcaring.Ifwehaveclearandprovenanswersanytimeanorganizationorindividualasks“HowcanIhelp?”thenwecangetaction。 ——比尔-盖茨BillGates 以艾滋病防治与宣传工作项目的国际发展援助者的身份走近遥远的非洲,以现代年轻人的视角察看生命的倔强与谦卑,以普通人的爱恨情怨再现一段亲历的往事! ——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前副院长著名文学评论家孙武臣 对神秘国度的懂憬,对原始图腾的解密,对社会责任的完美诠释。《中国女孩非洲腹地亲历记》全面揭示今日最真实的非洲,满足猎奇和探险的同时却赚人大把泪水,引人无限思考。 ——台湾资深出版策划人 纵观全书十多个章节,犹如一整幅质地苍凉、温软的原始生命图腾图,或工笔,或白描,有沉重,有轻松,亦有诙谐幽默,所有种种皆会带来心灵的碰撞。博你欢美与泪水FindingsolutionslSessentiallfwewanttomakethemostofourcaring.Ifwehaveclearandprovenanswersanytimeanorganizationorindividualasks“HowcanIhelp?”thenwecangetaction。 ——比尔-盖茨BillGates 以艾滋病防治与宣传工作项目的国际发展援助者的身份走近遥远的非洲,以现代年轻人的视角察看生命的倔强与谦卑,以普通人的爱恨情怨再现一段亲历的往事! ——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前副院长著名文学评论家孙武臣 对神秘国度的懂憬,对原始图腾的解密,对社会责任的完美诠释。《中国女孩非洲腹地亲历记》全面揭示今日最真实的非洲,满足猎奇和探险的同时却赚人大把泪水,引人无限思考。 ——台湾资深出版策划人 纵观全书十多个章节,犹如一整幅质地苍凉、温软的原始生命图腾图,或工笔,或白描,有沉重,有轻松,亦有诙谐幽默,所有种种皆会带来心灵的碰撞。博你欢美与泪水,感动与感慨,共同敲开非洲这座神秘殿堂的在。 ——非洲深度游爱好者同路异梦人 他们来自地球的各个角落,背景、职业、性格爱好各不相同。他们为了同一个目标,聚到一起,手挽手肩并肩。然而,在共同前进的道路上,由于他们怀揣的梦想不同,只好分道扬镳,各自踏上了只属于自己的路。 我所在的位于英格兰约克郡的IDI培训中心,不过70名学员,却来自28个国家。除了南极洲,每个大洲都有代表驻扎其中。他们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背景、职业等各不相同。 这里的每个人都像一本书,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故事。和这么多形形色色的人朝夕相处,每天一起吃住、学习、娱乐、训练、生活,仿佛置身于一个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 亲密爱人 当时培训中心里数量最多的是巴西籍学员,他们虽然来自巴西的不同地区,却十分团结友爱。热情奔放、坦荡幽默、乐观活跃等南美洲人与生俱来的特质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哪里有巴西籍学员,哪里就充满了欢笑和活力,就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在巴西学员中,茱希阿拉(Jucyara)和提雅戈(Tiago)是我最爱的两个人。 到达培训中心的第一天,我就为找不到浴室而犯愁。 正在这时,隔壁房间的房门打开了,一个娇小玲珑、披着长发、大眼睛的白人女孩走出来,见到正站在楼道里发呆的我,友善地打了招呼。女孩叫茱希阿拉,大家都叫她茱希,来自巴西。由于她的英语不太好,于是她又叫来屋里的男友。 一个高大帅气的大男生应声走出房间,他用流利的英语告诉我,他叫提雅戈,是茱希阿拉的男朋友,也来自巴西,刚到英国没几天,就住在我的隔壁。 得知我正在找淋浴室,提雅戈便让茱希阿拉带我去。 一路上,茱希阿拉连说带比划地向我介绍途经的各个房间,还细心地告诉我记住那些路标就不会迷路。不仅如此,她还耐心地教我如何用热水器,告诉我注意事项,直到确认我不会再有问题后才放心地离开。 五月初的英格兰郊外的夜晚还是冷飕飕的,可我的心里却流淌着暖流。我意识到,在这个陌生的国度里,我并不孤独。 就这样,茱希和提雅戈成了我在英国最早认识的好朋友。 平日里他们俩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总是形影不离,从未发生过争执,而且不管什么时候,两个人总是笑嘻嘻地和大家打招呼,是培训中心公认的“模范情侣”。为此,大家都把他们看作一个整体,每当提到他们时,总是把俩人的名字放在一起——“茱希阿拉提雅戈”。 茱希和提雅戈虽然甜蜜恩爱,却并不沉迷于儿女情长,他们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团队建设和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中,先后成功地组织了“国际乒乓球大赛”(学员们来自世界各地,五湖四海,“国际”二字名符其实)和“迷你音乐节”。 培训刚开始时,茱希的英语较差,开会、听讲座都得由提雅戈翻译,和其他学员交流起来也很困难。 和她讲英语时,多数人会放慢语速,用比较浅显的单词再加上肢体语言尽量把意思表达清楚,也有人偶尔会流露出不耐烦。每到这时,茱希总是面带微笑勇敢地望着对方:“对不起,也许和我说话很费力气,但我真的在尽全力学习。麻烦你把刚才那句话再重复一遍好吗?谢谢你。”面对着这么谦和、好学上进的可爱女孩,谁能再忍心拒绝呢? 由于不断地学习,茱希和学员们交流时越来越自如了。在培训结束前的“公众演讲”项目考核现场,茱希面对众考官和其他学员,用流畅清晰的英语围绕莫桑比克学龄儿童就学率的相关话题滔滔不绝、贴切生动、清晰易懂,论述深入浅出,连一向以评分严格著称的教官都忍不住鼓掌:“茱希!Bravo(太棒了)!” 我忍不住感叹道:“你的英语进步得好快!茱希,我从心里为你高兴!” 茱希笑笑:“没有你们这些好朋友的耐心帮助,哪有我的今天?再说,守着这么难得的语言环境,再不努力学习就太可惜了。” 不光自己好学向上,茱希还总是尽其所能地帮助他人。 由于我们队的大部分成员要去莫桑比克工作,葡萄牙语自然是必须的语言工具,可除了母语为葡萄牙语的茱希和提雅戈外,其他学员对葡语的认知度几乎为零。于是茱希和提雅戈就主动请缨做大家的葡萄牙语老师。找资料、编教案、订计划、小测验、批改作业,虽然学生不多,但他俩却忙得不亦乐乎。他俩坚持利用业余时间每周给我们上2~3次课,无论课上课下,只要有人提出问题,他们都会耐心细致地解答,直到确认我们真正掌握了为止,比专职教师还要敬业。 严师出高徒。在葡语水平测试中,我们队的所有学员都顺利过关,这其中,茱希和提雅戈自然功不可没。 培训结束后茱希和提雅戈被派往位于莫桑比克最北部和赞比亚接壤处的卡波迪尔卡多(CABODELGADO)教师培训基地,主要是为当地培训小学或初中教师,以缓解当地师资严重不足的状况。 早就听说卡波迪尔卡多工作项目基地是我们组织在莫桑比克所有项目基地中条件最艰苦的。可当我来到冬杜项目基地,住着蚂蚁、老鼠、蚊子随意出没的房子,吃着日复一日的糙米饭加煮豆子,过着大多数时间没水没电的日子时,总觉得其实每个工作项目基地的条件都差不多。 噢,提雅戈!但当我们结束工作,回到英国进行述职报告时,才知道,“没有最苦,只有更苦”。和茱希提雅戈在卡波迪尔卡多的生活相比,我在冬杜的生活真算得上很优越、很幸福了。他们俩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克服了种种困难,积极想办法创造条件,不光把当地教师的培训工作搞得有声有色,还利用业余时间在当地组织了妇女俱乐部、医药卫生常识讲座、篮球队、英语辅导班等。当他们结束工作离开时,当地居民几乎全体出动,倾城相送。 后来,我从他们发来的邮件中得知:茱希和提雅戈又加人了另一个国际NGO,正在为该组织在巴西工作基地的设立进行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茱希高兴地告诉我:“在为非洲大陆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后,我和提雅戈都非常开心终于可以为我们的祖国做些事情。我俩决定,对于国际援助,我们还会以不同的形式坚持做下去。” “阿拉伯公主” 虽然大家有着共同的目的地——非洲,但去的目的原因却各不相同。 不可否认,大多数学员都是抱着为非洲人民做些事情的美好愿望来参加培训的。但也有人是为了去非洲大陆旅游探险;更有人想把这份经历作为某种筹码,在自己的人生履历上增添亮丽的一笔。 到达培训中心后的第三天,我正穿过走廊往外走,迎面走来一个五官长得很精致的阿拉伯美女,尽管不认识,我还是朝她礼貌地笑笑。而她却冷冷地用眼角的余光将我从头到脚迅速打量了一番,便面无表情地离去。 后来慢慢发现,不光是对我,这个阿拉伯裔的漂亮女孩对其他女学员,甚至大多数教官也是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从人前经过时,总是微微抬高曲线优美的下巴,挺直雪白修长的脖颈,像只高傲的白天鹅。只有和几个相貌英俊的欧美男学员讲话时,才会露出妩媚的笑脸。 她自称来自北美洲,却有个阿拉伯风味颇浓的名字:阿芭拉(Abrar)。 在一次题目为《我的祖国》的公众演讲练习上,学员们用各种形式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风景名胜等进行生动地介绍,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培训室里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和笑声。 当轮到阿芭拉时,她打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开始展示自制的幻灯片。墙上的大屏幕中央赫然出现的是她如花的笑脸,照片四周用显眼的各色字体写着:在美国出生!在加拿大生活了十年!在黎巴嫩上初中!在叙利亚读高中! 接下来是各种照片,从建筑风格和人物的外貌衣着来看,照片大多拍摄于阿拉伯国家,但不是高楼大厦、购物中心,就是露天咖啡馆、沙滩太阳伞,照片上的男女各个衣着华贵,或在碧绿的草地上谈笑嬉戏,或在高级餐厅里品尝华肴美酿…… 此时来自苏格兰的麦克尔(Micheal)举手提问:“照片上的这些在欧美国家随处可见,能否请你给我们展示一些你的故乡黎巴嫩有特色的风情或景色呢?” 阿芭拉把两条漂亮的娥眉挑了挑,嘴角微微向下一撇,口气中略带不满:“首先,我要声明一点,我是在美国出生加拿大长大的,所以我应该算半个北美洲人。另外,难道你认为在黎巴嫩就见不到这些东西吗?” “半个北美洲人?拿的还是黎巴嫩护照!”坐在我旁边的捷克学员米拉(Mira)不屑地撇了撇嘴,小声地嘟囔道。 麦克尔摊开双手,耸耸肩:“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想从你的介绍里看到一些有黎巴嫩特色的东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