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不仅扼守着讲故事的古典传统,还很会讲故事。一是注意设伏笔,说它“草蛇灰线,伏笔千里”可能过了,但小说中的一些关键情节转折,预先都有精心的设计,在氛围、细节、人物心里方面都作了铺垫埋伏,如乡政府的“改朝换代”前后,如夏商背叛的前后,老李、小李、绿儿一家的命运故事等等,这使小说中的几个故事有机地融会贯通,于结构之中无拼贴之感。二是很会设置典型的场景和细节。如农技站不远处的土台,曾经是老李、夏商与村民关系的象征,后来就成了安静展示不同心情的平台,对于表现人物心理有着极强的象征意义。再如安静在受伤后出现的头痛,本来是生理的病症,作者却让它以不同的强度和时间在安静身上反复出现,因而成为安静心灵的晴雨表,心里的显示器。只有辛娟这样曾经感同身受的青年女作家,才能想到如此妙不可言的细节。最后则是小说几乎一笔到底的充满诗情画意、抒情风格、浓郁的叙述语言,清新、流畅、生动、含蓄却偶见意在言外的机趣。 作者简介: 辛娟,作家、诗人。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文学创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八届高研班青年作家班学员。写散文、小说,也写诗歌。已出版长篇小说《场面》(同年再版)、《底牌》;散文集《辛娟散文》,诗集《靠近石头的虫子》第一篇:月晕 拿到大学毕业分配通知书的时候,安婧没有看到康渡,她心里就全明白了。在此之前,她一直不相信两年的恋情会因为这样一张薄薄的纸而改变。但现在看来,自己太天真了。现在自己手里拿的已经不是纸了,而是一堵厚厚的墙,安婧无法穿越,康渡更无法穿越。安婧找了个没人的地方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她有些想不通,想不通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也想不通爱情、承诺、誓言等,甚至对于自己今后的生活都充满了怀疑。 对于今天的结果,安婧心里早有预感,但她一直不敢面对,当预感成为现实时,她所能做的只有哭泣。 安婧是在大三时认识康渡的,在一个同学的生日宴会上。那天晚上去了不少人,大部分安婧不认识,少数几个植物病理学的同学也都谈不上交心。所以,安婧就比较孤单,一个人坐在角落里,与吵闹的氛围很不协调。这样的情形安婧已经习惯了,在东山市农大,安婧就像一个被人遗忘的影子。她很少说话,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宿舍里。她也不太注意打扮自己,无论怎样的季节都是一身灰色的衣服,把别人的视线灰没了,屏蔽了。 过生日的同学也谈不上是朋友,只是在召集这件事的时候安婧恰好在旁边,便一起邀请了。安婧本不想去,但不知道怎样拒绝,于是便硬着头皮来了。 那天晚上大家喝了很多酒,喝着喝着就有些忘形,然后突然就有人扔起蛋糕来,扔得到处都是。安婧坐着有些恐慌地看着飞来飞去的蛋糕,听着同学们略带酒意的尖叫。有个高个子男生发现了她,高喊道:“这里还藏着一个美女呢。”大家便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向安婧拥来,手里的蛋糕也顺势飞了过来。 安婧很狼狈,她有些不知所措,但心里并不生气,对于那个高个子男生还略略地有些感激。进入农大以来,没有人称呼过她美女,也没有这么多人一起把目光投给她,虽然身上甩满了奶油,安婧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