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和平饭店》,陈丹燕以非虚构文体写作的上海系列故事(《上海的风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的红颜遗事》《外滩,影像与传奇》《公家花园》《和平饭店》)中的最新作品。全书以一栋建筑为主线,讲述了和平饭店这一上海最富象征意义的纪念碑式建筑的前世今生。作者以非虚构小说的笔法介入历史,用细节和故事还原历史,使人物成为历史的见证。成为“和平饭店”,成为上海的历史见证——陈丹燕为我们展现了一座城市最深处的风景,和一个民族被尘封的记忆。 作者简介: 陈丹燕,作家,多年来致力于青少年生活、上海城市变迁、旅行文学的创作。曾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提倡宽容”文学奖、奥地利国家青少年图书奖金奖、德国国家青少年图书奖银奖,及台湾《中国时报》、《联合报》颁发的年度优秀图书奖。 目录: 一、 勺子 二、 桂花酒 三、 纪念碑?壹 四、 纪念碑?贰 五、 传真 六、 毡帽 七、 纪念碑?叁 八、 纪念碑?肆 九、 私人生活 十、 其他本书为非虚构小说,地点与事件皆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但活动在其中的人物为虚构。非虚构小说写作并非在于记录事件,亦非在于塑造人物,而是企图在尽量真实的历史事件中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与外界的联系。因此活动在本书中的人物,会在真实的环境中显出他们的文学意义。非虚构小说并非实录,它呈现出的现实、历史与虚构的关系,是富有象征和隐喻的。 本书写作过程漫长。一个在本地长大的作家亦是本地传统旅馆理所当然的陌生人,因为他最没必要住在同一城市的旅馆房间里。从开始起意写作《成为和平饭店》至今八年时间,感谢和平饭店给予我的帮助:和平饭店总经理陈野官、郑申根,和平饭店员工盛峰、程琪、马永章、俞惠敏、张积福,和平饭店老年爵士乐队周万荣、程岳强,费尔蒙特和平饭店公关部宋海晓、虞丹丹,费尔蒙特历史文化顾问梁佩珍,以及费尔蒙特和平饭店总经理康墨尔和华亭宾馆总经理董剑珍。 感谢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主图书馆和太平洋研究中心,一年时间中,我得到了写作这本书的大多数资料。感谢伦敦大英图书馆中国部,帮助我在印度阅览室浩如烟海的东方档案中,查找到许多沙逊家族信件的原件。 感谢同济大学伍江教授,复旦大学李天纲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熊月之先生,上海档案馆陆其国先生,上海图书馆张伟先生,《上海一周》孙甘露先生、肖可霄先生等给予我的帮助。 感谢德国翻译家洪素珊女士给予我的帮助。 感谢《收获》杂志社肖元敏女士、钟红明女士给予我的帮助。 他们或提供自己的回忆与收藏品,或帮助我熟悉饭店,或与我讨论史料与写作上遇到的重重问题,或为我寻找到能解决我困惑的人……没有他们在每个对的时刻出现,就没有这本书的完成。 感谢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的支持,感谢上海作家协会耐心持久的等待与鼓励。 漫长的八年时间,最后一个句号,结束这本书。有人问我,你是如何庆祝这个时刻的?我回想那个时刻,最后一个句号以后,心中是一片茫然:不能相信自己从此不需要为它工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