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迪亚·弗莱姆在父母去世后,在家中顶楼意外发现一批半个多世纪前的书信——她父母的情书。起初,他们在信中以朋友的身份互相问候,慢慢地,情感缓缓深入,在战后动荡不安的欧洲大陆上,爱情照亮了原本绝望的日子。这七百五十封情书前后历经三年,有最浪漫的第一次邂逅,也有最黑暗的战争回忆,有最动人的相互扶持的求生意志,也有最热切的战胜死亡威胁的誓言,而最温暖和永恒的是婚后日常生活中的爱意。这些栩栩如生的生命记忆,不仅让《情书遗产》作者莉迪亚·弗莱姆得以重现双亲的一段动人过往,也进而重整自己的情感与人生。
作者简介:
莉迪亚·弗莱姆(LydiaFlem,1952—),犹太裔法语作家和心理分析师,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她是比利时皇家学院法语文学院院士,同时也是造型艺术摄影师。一九八六年因《弗洛伊德的日常生活与他的病人》一书成为畅销作家。她擅长书写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用敏锐细微的观察,道出深藏内心而不易言说的情感,被媒体称为“法语文学一个独特的声音”,“没有人比莉迪亚·弗莱姆更懂得如何用文字描写生命中的不同季节与风暴”。她在布鲁塞尔和巴黎两地居住,著有《我如何清空父母的家》、《情书遗产》等十多部作品,并被翻译成十九种文字出版。
目录:
推荐序
丧亲之后
时光旅行机
情书
邂逅
第一张明信片
按照原状
旧创
沉默
爱是良药
其他的什么都别想
遗传性创伤
奥斯威辛的圣诞节
开基神话
警示推荐序
丧亲之后
时光旅行机
情书
邂逅
第一张明信片
按照原状
旧创
沉默
爱是良药
其他的什么都别想
遗传性创伤
奥斯威辛的圣诞节
开基神话
警示
咳血
父母的房间
四七年的春天
大自然的奇迹
日复一日,我拆开他们的信
爱的语言
宗教情感
快点,快点
母体
哔普和巴普
大夫,我可以结婚吗?
每个人在这世上的位置
加缪
渴望重叠
自由
腹语大师
遗失的信
第一百五十封信
维巴尼亚
堕胎
纸上飞吻
阁楼文学
结婚通知卡
国境对我打开了
潜意识与死
沉默如许悲哀,如许屈辱,如许伤痛。我从不知父亲儿时吃了这么多苦,过得这么孤单。他从未对我提起这些,他太含蓄、太沉默了,痛苦时就默默承受,把它藏在内心的最深处。我现在较能明白,为什么每当我问他一些年轻时候的事情时,他整个人就会紧绷起来。他也想找出一些愉快的回忆,譬如他和堂姊玛妮亚、索妮亚和娜迪亚一起去溜冰,他和堂哥曼斐德又如何调皮捣蛋。克拉拉婶婶家大请客时,有三四十副刀叉,白色桌布、烛台、水晶杯,客人看来都很尽兴。
还有他们堂兄弟姊妹之间的那份默契……我们如果也去溜冰的时候,他的话就会变多。我那时六七岁,他拉着我的手,跟我描述着汉堡的港口,或他哥哥在荷兰时去参加结冰运河上的溜冰比赛得到冠军、他在码头上观察到的鱼贩、驶往美洲的大船……他几乎从未对我说过他母亲的事。至于他那领着全家逃离反犹情绪日渐高涨的苏联,却在边境上惨遭杀害的父亲,他则是一无所知。他那时甚至还不满两岁。一想到像父亲这么温和的人,他的双亲竟然都惨死于非命,怎能不令人不寒而栗?他一向温顺,却顽强地固守着生命中那些不堪~击的欢乐,难道这就是他用来对抗这么多暴力及锥心之痛的方式?他必须全力以赴,来拯救妻子的健康,因为他过去未能阻止父母的遇害。
我女儿出生后,父亲非常看不惯我花太多心思在工作上,他生气了,认为我应该把时间都奉献给小孩。
但当年我并不晓得这个要求背后的用意,是希望能够透过我,摆脱他那些年在孤儿院和寄宿人家中缺乏母爱的阴影。
我们的来源并不是写在一张白纸上。从精血结合的那一刹那起,我们就已经被另外一个故事绑住了——那是我们的上一代、上上一代(即使他们已经去世很久了,我们才出生)——的故事。在代代传承中,我们的位置早就被指定好了,这是一种甩不掉的包袱。我们生来就有个该去完成的任务。
我的任务,从父亲的角度来看,就是成为一个温柔、永远陪在孩子身边的母亲,甚至寸步不离也没关系。现在的太多,应能弥补过去的太少。他自己也是个非常棒的外公,给了小外孙女自己曾想得到的一切:拥抱、亲吻、讲故事、唱歌、游戏,以及无边无际的时间……他为她钉木头玩具,再漆上鲜艳的色彩;他为她煮美味的儿童餐,玩牵线木偶,好几个小时地背着她、扛着她,跟她玩转圈圈……他对她的耐性浩瀚无垠。在他过世前,她曾为他送去了可能是他这辈子最后的享受之一:一大碗草莓鲜奶油。
我很小的时候,父亲也是那种老母鸡型的爸爸,但总是那么地开朗、温柔,甚至有点孩子气。平常要上课的日子,都是他叫我起床,陪我一起吃早餐,然后带我去学校。母亲没办法早起,她除了呼吸道的问题外,还常常失眠。她都要到凌晨两三点才能入睡,入睡后就做噩梦,梦见自己又落入了纳粹的魔爪,被送进死亡集中营。天亮以后,她必须费很大的力气才能开始一天的工作。父亲则是用他从未曾感受过的亲情来照顾我。
后来,父亲担任的母职愈来愈多了,因为母亲连续两年在滑雪时摔倒,接着又在我刚满九岁之际发生了一场重大车祸,住过一所又一所的医院,直到我十二岁。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我永远地失去了童年时的那个母亲,而进入了青春期。当母亲只顾着对我吹嘘当年如何地热血沸腾,又如何参加地下反抗组织等事情时,父亲却已然见到了吾家有女初长成,并引以为傲。他永远记不住我喜欢的那些男孩的名字,却能够兴致勃勃地对他们挑三拣四一番。他想把我永远留在身边。
父亲也没有可以参考的对象,他不晓得如何当一个少女的父亲。在那段时期里,他必须再度面对孤独。
他完全不明白我那些新的烦忧、情伤,和一个又一个的质疑。他无法用言语来给我力量,我因此而痛苦,也痛恨他的沉默,在我眼里这就是一种背弃,轮到我感到形单影只了。命运曾迫使他必须自己解决问题,他必然也期待着我可以依样画葫芦。只是有时,他会突然很激动地搂着我,对我说他永远可以当我的靠山,但他永远无法想象,或不愿知道的是,这种话只会让我更加焦虑——这些话在我听来意味着他对我没有信心,觉得我没有能力面对人生中的困境;他为我担心害怕,想要保护我,而不是帮我面对问题。
有时我会很好奇父母亲曾否讨论过我的教育问题,抑或是他们那一代的人没有这样的习惯?他们那个年代不流行心理分析,他们不像我这么相信语言的力量,他们的人生经历过太多的动荡不安——共产革命、希特勒掌权、二次世界大战、劳改营、死亡集中营——这些外在事件,让他们完全忽略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觉得那不值一提。他们只能尽其所能地在内心深处默默地承受它、习惯它。尤其是父亲——从来没有人倾听过他——他也学会逃避、压抑自己的情感,免得倒下去。
当年,他哭着对七岁的我说起母亲刚跌断一条腿时,那肝肠寸断的模样曾让我深受震撼,整个世界开始摇摇欲坠起来。父亲看似如此地彷徨无助,以至于我也感到迷失了。我有种哽咽的感觉,倒不全然是妈妈受伤的关系,而是因为父亲那令人不安的伤心欲绝。
不过我毕竟没有哭出来,我露出一副小大人的样子。
不能全家人都倒下去。看到父亲眼里都是泪水,我那孩童的敏感心灵告诉我,他之所以会这么激动,一定不单纯是由于眼前的事故而已,还有更多的情感和情绪,是来自于我所不知道的过去事件。也许就在这天的傍晚时分,在某座白雪皑皑的高山上,我决定成为一个心理分析家——为了分析父亲的伤痛,然后帮他包扎起来。
P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