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国时期,那家小院儿败落,引来北京南城三教九流的凯觎。那家唯一的女儿,北京大妞那金枝,如同末路的一朵狂花,与各路人马一一过招,不仅保住了自家小院儿,还成了军阀张宗昌的二十四姨太。在那个良家妇女无处藏身的时代,为了追求爱情和自由,她与生命中的男人们上演牵绊不已的情感故事…… 作者简介: 路三歌,本名陆继良,1957年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外。1978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自1982年起,从事编辑出版工作逾十年。后改行经商至今,现为德国依比克展览服务公司总经理。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作者后记 编后记1918年,也就是民国七年,那时候北京城还有城墙呢。北京的城墙有一个小圈,南面套着一个大半圈,如果你是一只鸟,从天上看北京城,好像一个大洗菜盆子里面,泡着一个方方的冬瓜。 在内城南墙的西边,是宣武门,跟东边的崇文门所对称,表示皇上治国,靠的是枪杆子笔杆子,这两杆子的意思。门内是政府机关和家属住宅区。门外是商业娱乐及其住宅区,宣武门前门崇文门外一遛,特别是前门外,集中了京城主要的商业和娱乐机构,是那个时候的京城CBD,虽然行政级别不高,但是银子特别多。 清朝初年,满人主要是当干部,不屑于住到外城CBD来。到了清末,这个规矩也打破了,有些脑袋瓜活泛的满人,也想下海经商,眼睛就从内城移到了外城。 内城西区劈柴胡同的那二爷,就不是那种死心眼的满人,毅然从内城搬了出来,一出宣武门,他又留恋起内城的往日,不好意思往CBD里面扎的太深。得,干脆,就在宣武门外城楼南根儿,靠东边面向CBD的一面,东河沿胡同住了下来。这地方,往前可以入海,退后可以上山,可谓是一个风水宝地。 那二爷下海干什么呢?他看准了宣武门南面,菜市口一带,南方人和南方会馆越来越多,就开了一个南货店,名字叫那庄,经营特色食品附带日杂小百货,据那家后代说,南货店的常客里面,就有当年住在菜市口一带的,康有为,梁启超,谭祠同等历史名人。 说是那二爷下海,但是他的脚还在岸上,真正在海水里扑腾的,是那庄的掌柜,名叫陈嘉善。陈掌柜的,既不是满人,也不是北京人,是个南蛮哲皮子,浙江绍兴人。他在海里游泳,听着岸上的那二爷指挥。 改民国之前,这南货店买卖旺盛,生意兴隆。东家那二爷,白天在内城西四牌楼的老裕泰茶馆里侃着,晚上到前门广和楼戏园子里听着,夜里在前门八大胡同或者天桥大森里的窑子里睡着,那南货店的事情是什么都不管,到时候就拿钱。掌柜陈嘉善月月报喜,年年报赢,那二爷听着,心里高兴,脸上风光。 辛亥年间,皇上很小的年纪,才六岁,就退休了,改革开放为民国。菜市口一带的人还是那些人,南货店还是那家南货店,外表上看着顾客出出进进,依然盈门,与过去没有两样,可是到了月底年底,陈嘉善给那二爷报账,都是亏损。 那二爷问,那我还有钱花吗?陈嘉善说,当然还有。那二爷说,那不是结了?还跟我废话干什么? 给那二爷的钱还是跟往常一样,一个不少,但是亏空的地方,说好了由陈嘉善想办法借钱垫上。这店,一来二去,就换了东家,到底换给谁了,也说不清,反正南货店那庄的名字,改为了陈村。 这种故事,似乎一个世纪以后,在北京城依然发生。不过这是另外一个话题,让我们言归正传,回到那二爷和他那个宝贝闺女那金枝的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