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选,共有小说22篇,其中中篇2部,其他均为短篇小说。主人公大多为女性,广泛地揭示了世纪末以来中国女性的爱情、婚姻、家庭,以及她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困惑。 散文选选录了作者自大学时代以来创作的散文作品,大体上可分为六大部分,表现了作者作为一名大学生对大学生活、自然、母爱的感受,展示了作者对生命的体会,包括对健康、理想、城市生活的感悟与追求;表达了作者对家乡、自己的民族身份以及家乡与现在生活的城市的民俗的关注,多角度地展示了作者对女性人生的思考。 作者简介: 向叶平,女,1975年出生于湖南,中共党员,文学硕士,安徽省池州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池州市作协理事,池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池州市文联委员。1999年毕业于湘潭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已出版长篇小说一部,并有短篇小说、散文作品见于《青年文学》、《安徽文学》等刊物。2005年作品《燕燕于飞》获池州市首届优秀文艺作品奖新人新作奖,2007年获池州市第二届优秀文艺作品奖文艺评论类三等奖,2008年中篇小说《海棠花飞》获安徽省南北小说对抗赛池州赛区中篇小说类一等奖。 目录: 散文选 女性之思 失语者的声音 “三八”节随想 不敢照镜子的女人 愤怒的女人 孤独的女性 假如我是男人 “美丽”的陷阱 母亲的复制品 生活在别处——读赵宏兴中篇小说《我走了》 素身女子 头发问题 小脚、高跟鞋及其他 胸罩记散文选女性之思失语者的声音“三八”节随想不敢照镜子的女人愤怒的女人孤独的女性假如我是男人“美丽”的陷阱母亲的复制品生活在别处——读赵宏兴中篇小说《我走了》素身女子头发问题小脚、高跟鞋及其他胸罩记殉美时代一个童话的终结感悟生命便无风雨也摧残脆弱的转身感悟幸福蝴蝶梦寂寞如网理想人格之一种理想生活之一种梦飞到哪里去了梦开始的地方那无所事事的年代请君歌一曲我的2003我的城市生活像神一样活着在照片中成长这也是一种缘分一个找不到坐处的下午家园之恋芊芊冬至鬼妹路边,有一片野地美好的年那些年我们吃过的美食筒子楼的阳光少女时代的女友们源溪观傩127遭遇拆迁走向“毕兹卡”血浓于水杯子碎了不哭的人生窗前的水杉爱的想象两个人的战争母亲的梦想生命珍藏版与母亲共度美好时光元元语录与自然同在花朵的哲学九里香孤独的猫和流浪的狗那离我越来越远的水那些花儿期待一场无法预约的雪青蛙的歌唱我们的月亮不见了186无边的秋天雪,不属于城市走近九华油菜花开的日子与树同行最后的传奇纯真年代笔名风采草原遐思怀念往昔来生就做候鸟母爱无边女性的蒹葭听取蛙声一片为我聆听夏夜回想乡情走近窗口走进阳光 中短篇小说选海棠花飞多年前的春夏之忆走不出的沼泽地最后的情节风中之橘美丽新生活美女阿兰情人贞贞举着花朵随河水而去镜子里的女人天使一样疯狂约定她必须有父亲第N种活法凤凰的秋天短信时代的爱情双城记指尖上的舞蹈夜遇祝英台赤橙黄绿青蓝紫孔雀于飞 散文选序每个人都有一个空间,萨特说,存在就是合理的。但我想存在的先决条件应当是空间。后现代著名思想家列斐伏尔说:“哪里有空间,哪里就有存在。”一个写作者的空间,应当区别于常人的空间,这个空间应当能满足自己的精神迁移和对现实的生活突围,以特定的结构和全部的快乐或忧伤,嵌入到人类社会的结构中。我们观照世界上伟大的作家,他们都拥有这样的空间。比如卡夫卡,他一生都在地窖里写作,没有爱人,没有朋友,没有温暖,这种空间在常人看来,是非常“不适宜人类居住”的,无法让人忍受的,但卡夫卡在这里却写出了《城堡》《审叛》等经典作品。地窖是现实的空间,而精神才是作者强大的内在空间。俄罗斯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晚年离家出走,一路迷失在旅程中,最后死在途中。后来人们对他出去的路线和心理都做了大量的研究,以观照这位老人当时的精神状态。最常见的说法是,他试图以此表明他与贵族生活,以及不肯放弃这种生活的托尔斯泰夫人的决裂,因此,他是为平等的理想而献身的。我想,这次出走是托尔斯泰在晚年对自己另一个空间的寻找,因为现实的空间再豪侈,已不能满足他,他缺失的是另一个伟大的空间。一个写作者的空间,很私人,只属于内心,这让我们对此充满了迷恋。打开向叶平的散文集,我看到了她作为一个写作者是怎样寻找自己的空间的。“有些凄迷,有些狂乱。豪华的彩灯,竹制的小屋,一幅雪意盈盈无限深远的画……城市在夜的围猎中愈来愈小。一朵黑色的花慢慢绽放,罩住了城市,罩住了飞翔的心。花蕊中,一位红衣少女临风冉起,如火似焰。”(《为我聆听》)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我们的生活确实提高了,但作为一位写作者,向叶平在夜色里写看到的是自己另一个空间的被戕害,那一位如火的“红衣少女”,就是作者心灵中寻求突围者的形象吧。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作者在屋内却找不到坐处,“环视四周,还有什么可以安置我的臀部的呢?沙发?不。那是一个包了闪亮的塑料与皮革组合成的阴不阴阳不阳的东西,它深不可测的内核总让我感到莫名的恐惧。”(《一个找不到坐处的下午》)在自己的屋内却找不到坐处,这简直就是卡夫卡作品的味道。这个坐处不是供屁股坐的,而是供思想坐的。一个没有思想坐的屋子,相当于伏契克的《217号牢房》:“从门到窗子七步,从窗子到门七步,这个我是熟悉的。”作者在这种苦闷中,寻找着突破。在另一篇作品里,作者选择了出走,她戴着帽子,避开熟人,“我穿过小区长长的林阴道,穿过喧闹的街道,穿过一些繁华的商铺,当一片明净的水域出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的心忽然间像一条落入水中的鱼一样滋润起来。我知道我寻找的就是这样一个地方,类似荒原一样的地方。”(《那无所事事的年代》)是的,就是这块类似荒原的地方,作者在这里沉思庸常的生活,观照自然的启示,像梭罗坐在瓦尔登湖边,向叶平已经拥有了这样的空间。向叶平在自己的空间里关注的是什么?她关注的是人生的“深渊”,这也是当下许多人困惑的问题,“这个深渊与烦恼就是我们自己,我们这个肉体。”她得出的结论是:“慢慢走,欣赏啊!也许这才是人生最佳的状态。既存于世,就应尽情感受世界,欣赏生活。‘嫉妒、恼恨、骄贪、耻愤、同情、平静、感激’——难道这就是生活的本原与所有吗?不,过程即是目的,经验即是一切。”(《便无风雨也摧残》)这个“深渊”,在她的笔下已具备了哲学的意义。她思考女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得出了“女性就这样开始了对自己身体的拥有与控制。在中国,是这些作家的出现开始了女性对自己包括灵与肉的双重拥有:陈染、林白、海男、王安忆、徐坤,她们用自己的身体创造出新的写作方式,叙事语言。”(《失语者的声音》)当然,向叶平思考的也不尽是“宏大”的问题,她也关注身边的生活细节。身边的一位同事生病了,大家都在关心她,“消息就这么传播着,就当我们习以为常的时候,忽然有消息说,她瘦了,再也不是原先那胖胖的样子了,连牙床都露了出来,躺在床上的时候几乎都看不出有人睡在里面……这么说,情况已经不是太好。可是怎么会这样呢?”(《脆弱的转身》)朴素的语言里,记录了她对同事的友爱,让人感动。我们现在的许多写作者,与太多的喧哗、太多的热闹、太多的世俗结合在一起了,他们的空间是扁平的,单一的。我想,作为一个写作者,如何写出优秀的作品,首先必须要创造自己的空间。这个空间不是开发商设好的,而是用自己的思想来设计的,存在于自己的内心。2013年3月17日赵宏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签约作家、《中国当代散文诗》主编,现任《清明》杂志社一编室主任。 中短篇小说选序去年底,向叶平给我打电话,说她今年要出一部小说集,要请段儒东先生为她即将问世的小说集写个序;小向老师曾是我中文系的同事,她的要求我当然要落实到位。只是不巧的是,段公那一段时间特忙,便要我“偷梁换柱”。段公是省内外文艺界有口皆碑的大家,我无法望其项背,怎可造次?怎奈段公是我的师辈,古人云“有事弟子服其劳”,段公既已发话,我岂能不谨遵师命,勉力而为?说真的,如果不是段公发话,我是不想接下这个活的,除了自己这一阵子公事、家事、杂事缠身之外,还因为自己去年年底给一个朋友的大作写过序之后,就下定决心,不再为人写序写评了。一则为人作序写评是个苦差事,不说写“序”写“评”需要笔者有眼力、有思想,单是把对方动辄十几万、二十几万字的作品起码要看过一两遍,得花多少时间、多少精力?更何况你既然接了活,就得干好,起码你要对自己负责吧!再有甚者,你栽花人家喜欢,挑点刺人家能接受、能高兴吗?修为高的能把你说的看法,当作自己今后创作的一种借鉴,而有的作者就未必不认为你在挑刺、“你不是作家你不懂”!好在向叶平是我的小同事,我说重点轻点,她大概不会介意的。向叶平的这部小说选集,中短篇居多,收录了她这些年来创作、发表的22篇小说。其中不少篇目在《清明》、《青年文学》、《短篇小说》、《安徽文学》等杂志发表后,在社会上深孚影响,获得过安徽省南北小说对抗赛池州赛区一等奖的殊荣。虽说我在几年前就读过她的长篇小说《燕燕于飞》,还曾为之写过一篇评论,但这次读完向叶平的小说集后,我觉得向叶平的小说创作有了很大的突破。这种突破,首先表现在作家对语言文字的驾驭方面。相对于她的《燕燕于飞》,这部小说集中语言文字的运用,非常简洁,初看起来十分随意,没有一丝雕凿,但细细阅读,你就品咂出了语言文字特有张力,形象、唯美,其中潜藏着的丰富张力,犹如口香糖那般颇耐咀嚼,让人口齿留香:“……巧克力在玻璃缸里融化了,像鼻涕虫一样让人作呕。窗外那几棵像他的背一样直的树在一个清晨落光了所有的叶……”,再如“后来相继来了一些邻居,他们是一只黄老鼠,一群喜欢叽里呱啦地叫的黑翅膀白翅膀的鸟……”,因此,你阅读她的小说,一定会品咂出从字里行间飘荡出的浓浓的新鲜活泼的情味。在我看来,向叶平是一个相对传统的人。但这次付梓的小说集,却让我看到了她在语言运用上的大胆突破:比如在《举着花朵随河水而去》的《萧龙:我们相遇了》的第二节的23行将近一千字的文字里,她竟然不守常规地未加任何标点!这种现代派创作技巧的使用,使小说更加耐读:不仅让读者的阅读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还使文本的意蕴更加丰赡。因为一种貌似无序的语言组合,正好可以让读者更好地发挥自己作为阅读主体的联想和想象,使语言深层意义得到充分的释放。除了语言风格上的变化之外,向叶平在小说的叙事上,也有了新的突破。作为小说来说,一般应该围绕主题、人物、时间的主线来展开情节,但在作品集里,向叶平有意打破了这种“有序”,让小说的开展更生活化、自由化。比如《走不出的沼泽地》里,小说从初二女生的初潮写起,写到鸡鸭猪牛的寿命长短、早上“在天花板演说的女孩子”、一个教师一天的生活、海信彩电的频道设置——小说中的人物、事件、时间、空间,充满了交织在一起的嘈杂、喧嚣和无序,虽然小说里没有明晰、单一的情节主线,但读完之后,我们每个人都会深刻地感受到现实生活里的那种真实和无奈。作品中这种带有西方现代主义写作色彩的俗世生活的苦恼、不安和恐惧,让每一个读过它的人,无法不为之动情动容。向叶平小说创作中这种现代主义色彩,在短篇小说《最后的情节》里,似乎表现得更为强烈。《最后的情节》讲述的是一个在山村生活了50多年的妇女一次坐火车的经历——准确地说是一次出逃。作家让小说主人公即“出逃”的“阿春”,坐着“这一次”、“这一列”的火车,在车轮的行进声中,完成对自己悲剧性命运的一生铺展回望,作品情节松散、零乱,琐碎的叙事情节与片段间,也缺乏某种必然联系。作者之所以采用这样忽略情节联系的叙事方式,我以为向叶平是一种“有意为之”。因为作者关注的中心是意在通过营造一种浓郁的悲苦氛围,让人物的困窘生活、躁动而猥琐的悲苦人生,使我们感到一种心灵上的颤栗和恐惧。作者是用这样的写作在警醒我们,在现代化大踏步行进的今天,偏远山村的落后、封闭气息,仍然足以窒息一个健康活泼的灵魂。于是,主题的一以贯之与情节的无序断裂,活泼、唯美的语言文字和飘荡不散的忧郁悲伤构成的背悖统一,使小说的艺术张力得到了极大地释放,让所有读过作品的人,产生了极大的心灵震撼,为现实世界里残存的落后和愚昧唏嘘不已,欲罢不能。相对而言,我觉得大多数读者会对中篇小说《举着花朵随河水而去》更喜欢些。这不仅因为这是一部青春小说,还因为这部小说的人物、事件、情节甚至语言习惯,都更易于读者接受。小说是在一种诗意的氛围中展开的。作家写了三个青春季大学生在遭遇校园生活、青春、爱情、健康等现实矛盾之后,所产生的惊恐、疑惑、矛盾、出走,将现实世界中的“天之骄子”们的青春期种种幻想、焦灼、惶恐不安,展示在所有读者的面前,以期引发整个社会的关注。虽然说《举着花朵随河水而去》里,向叶平运用的是类似于现代派多场独幕剧的形式,结构中使用了空间、人物、环境、幻化等方法,作品中笼罩的是现代主义的那种令人颤栗的灰色气息。向叶平选择这样的题材和这样的写作方法,我想这也许和她长期生活在高校校园、接触的基本上是正处于青春期的男女大学生,因此她对当下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就更为关切;因此,她便力图通过小说的叙事场景,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关爱。这,也许是向叶平小说的意义和价值所在。2013年4月方雪松:中国作家协会、文艺理论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现任安徽省池州学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