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描写四川偏僻山村葫芦坝农民许茂一家的命运遭遇,回顾了合作化以来农村生活的曲折,反映了“文革”后期群众与“四人帮”的较量。1975年“四届人大”召开,邓小平同志主持工作,各条战线传来了整顿的喜讯。原县委宣传部长颜少春来到葫芦坝住在许茂家。许茂是土改积极分子、合作化时的作业组长,但长期“左”的政策使他变得孤僻自私,在集市上他竟压价买下别人用来付药钱的食油,再高价售给他人。连大女儿病逝,他也因大女婿金东水刚挨了整伯受牵连就不闻不问。但他勤劳善良的本性并没有改变,工作组来后生活有了转机,他就逐渐清醒了起来,并满怀深情地接纳了金东水一家。他的四女儿许秀云性格温和又坚韧不拔,是富有传统美德的劳动妇女。她受尽了郑百如的欺凌折磨,又遭他遗弃,但她仍顽强地追求理想的生活,她拒绝家人的安排,决心和她所同情和敬重的金东水生活在一起。当听到别人另为金东水作媒时,她痛苦得投河自尽。最终他俩成了眷属,她担负起抚养大姐遗孤的责任。金东水是一个刚正不阿的基层干部,在郑百如不断打击陷害下,他中年丧妻,住房被焚,只得拖儿带女蛰居在小小的提水站里。但他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丝毫没有动摇,他为勤恳忠厚、委屈应付的大队长龙庆排忧解难,为葫芦坝设计了近期和远景的规划。生活正出现转机,工作组却又被撤了回去,颜少春说:“不过,我们还会回来的!” 作者简介: 周克芹(1936-1990),四川简阳人。1958年毕业于成都农业专科学校。曾任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1960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中短篇小说集《二丫和落魄秀才》,短篇小说集《石家兄妹》等。《许茂和他的女儿们》,1980年5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初版。 目录: 出版说明第一章雾茫茫第二章未圆的月亮第三章初访第四章不眠之夜第五章连云场上第六章田园诗第七章雨潇潇第八章寂寞第九章夜深沉在冬季里,偏僻的葫芦坝上的庄稼人,当黎明还没有到来的时候,一天的日子就开始了。先是坝子上这儿那儿黑黝黝的竹林里,响起一阵吱吱嘎嘎的开门的声音,一个一个小青年跑出门来。他们肩上挂着书包,手里提着饭袋;有的女孩子一边走还一边梳头,男娃子大声打着饱嗝。他们轻快地走着,很快就在柳溪河上小桥那儿聚齐了。站在桥板上,风格外大些,他们使劲儿跺着脚,笑骂着最后跑来的一个睡懒觉的同学,然后就嘻嘻哈哈走过小桥去。随后,几个挑着菜篮赶早场的社员出现在小桥上,篮子里满满地装着时鲜的蔬菜:莴笋、萝卜、卷心菜、芹菜,还有香葱、蒜苗儿,他们是到桥那边的连云场,甚至更远的太平镇的早市上去。晨曦姗姗来迟,星星不肯离去。然而,乳白色的蒸气已从河面上冉冉升起来。这环绕着葫芦坝的柳溪河啊,不知哪儿来的这么多缥缈透明的白纱!霎时里,就组成了一笼巨大的白帐子,把个方圆十里的葫芦坝给严严实实地罩了起来。这,就是沱江流域的河谷地带有名的大雾了。在这漫天的雾霭中,几个提着鸳篼拣野粪的老汉出现在铺了霜花的田埂上和草垛旁,他们的眉毛胡子上挂满了晶莹的水珠。不一会儿,男女社员们,各自关好院子门,走向田野。生产队平凡的日常的劳动就这样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农事活动井井有条,像一曲协调的交响乐一样演奏起来。这种音乐是优美的,和谐的,一点也不单调乏味。妇女们凑在一起儿做活路,没有不说话的,葫芦坝上的新闻总是最先从她们干活的地里传出来。这一天——也就是一九七五年冬季的这个茫茫迷雾的早晨,在坝子南端靠近梨树坪的油菜地里,她们先是漫无边际地谈着关于孩子尿床这样一个令人烦恼的老题目;不一会儿,雾霭中不知是哪一个女人“哎”了一声,说道:“真是,山不留入水留人哪!……你们听说了没有啊?许四姑娘决定不走了。正在这节骨眼上呀!”她的消息,可以说是当天的特大新闻了。闹喳喳的妇女们一下子不开腔了,大家都愣愣地互相对望一眼,似乎那个“许四姑娘”走与不走的问题是一件什么大事一样。经过短暂的沉默之后,脑子反应最快的几个女人开始发表评论:“为啥子嘛,跟自己那个离了婚的男人在一个大队住着,每日里低头不见抬头见,多难堪呀!何苦呢?”“葫芦坝这块背时的地方,她还留恋个啥子?……走得远远的,也免得触景伤情口山!”“说的是!她手上又没有娃儿,未必就守一辈子寡么?常言说得好:寡酒难吃,寡妇难当呢。”“呸!你这完全是‘封建思想’!”“咋个是‘封建’喃?你……”“好啦,好啦,莫争输赢了。管人家闲事干啥子?各人心头有个打米碗。走也好,不走也好,依我看呀,未必没得男人,就不过活了?”“啧啧,嘴皮子硬!你自己试试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