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十五六的孩子因向往着远方的风景,不停地行走在艰难的路上,这是一种走出去的精神,也是很多人的集体愿景,能够引起那一代人的回忆,同时也感染着其他年龄层的读者。《远方诗意(当代名家精品珍藏)(精)》是著名作家刘庆邦的自传体小说,讲述了自己从初三开始到当煤矿工人之前的一段生活经历。 本书简介: 《远方诗意(当代名家精品珍藏)(精)》是著名作家刘庆邦的自传体小说,讲述了自己从初三开始到当煤矿工人之前的一段生活经历。1966年“文革”开始,其时作者虽然只是未满15岁、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期待的初三学生,但也被疯狂的社会浪潮卷入其中,凭借着一心要离开贫穷的乡村、看看外面的世界的信念,上北京接受毛主席接见,下武汉、长沙、韶山、南昌、杭州、绍兴、上海、南京串联,参加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去陌生的母亲的河南老家探亲,其中还穿插着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之间纯洁的情愫,使得整部作品真实而感人。一个十五六的孩子因向往着远方的风景,不停地行走在艰难的路上,这是一种走出去的精神,也是很多人的集体愿景,能够引起那一代人的回忆,同时也感染着其他年龄层的读者。 作者简介: 刘庆邦,1951年12月生于河南沈丘农村。当过农民、矿工和记者,现为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主席,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政协委员。 著有长篇小说七部,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三十余种,并出版有四卷本刘庆邦系列小说。多篇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德、意、西、韩等国文字。 短篇小说《鞋》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神木》《哑炮》先后获第二届和第四届老舍文学奖。中篇小说《到城里去》和长篇小说《红煤》分别获第四届、第五届北京市政府奖。多次获得“北京文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十月文学奖”等奖项。根据其小说《神木》改编的电影《盲井》获第53届柏林电影艺术节银熊奖。曾获北京市首届德艺双馨奖,首届林斤澜短篇小说杰出作家奖。 目录: 第一部上北京 第二部下江南 第三部无望岁月 第四部走姥娘家 不少赶集的农民也围过来看我们烧书,他们表情不一,基本的调子是惊奇。我听见有人小声说可惜了,有人说这些书能烧好几顿锅。有一个农民,悄悄跟一个同学商量,能不能把撕开的书给他一点,他拿回去卷烟吸。那个同学拒绝了,说这些书有毒。一听说有毒,那个农民就被吓住了。 烧完了学校的书,我们的革命行动在继续扩大,分头回家搜罗自己家里可烧可砸的东西。回想起来,好像并没有人号召我们回家去折腾,我们一学习,一讨论,革命的自觉性就提高了,就联想到各家都有属于“四旧”范围的东西,也得拿来破一破。也许有一位同学先提到他家有一样旧东西,大家一起哄,分头的行动就开始了。我们没有到别人家去抄家,我们各自抄自己的家。我们脑子发涨,血已经沸腾起来,仿佛一夜之间,革命的重担已经落在我们这一代中学生肩上,如果我们不把革命的重担挑起来,我们全公社的革命就如一潭死水,就掀不起风浪,就辜负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对我们的期望。我们当然是戴着红卫兵袖章回家去的。 红袖章是革命的标志,是我们的尚方宝剑,也可以说是我们的武器,有红袖章在身,我们差不多有点威风凛凛,不可一世。我们家堂屋的后墙上,常年挂着一套四幅屏,也就是中堂字画。据说那是父亲花了不菲的代价从外面买回来的,已在我们家挂了相当长时间,在我尚未出生之前,它就堂而皇之地存在着了。由于长时间烟熏,字画的硬纸面已经发黄,发黑。但纸面的变色并不能对上面的墨字有半点遮掩,相反,纸面的颜色越深沉,那些字越黑,越鼓现,仿佛每一个字都是活的,跳荡的。我攀上放在后墙根的条几,用一根棍子把中堂字画一幅一幅挑下来了。摘去字画之后,后面的泥墙露了出来。 墙是黄泥掺麦糠糊成的,上面有裂纹,有麦糠,还有长期挂字画留一F的条条痕迹,看上去十分丑陋。惝是父亲还话着,’蛹可能阻此我毁掉他心爱的中堂画,然而父亲1960年就去世了,他无法干涉儿子的革命行动。把中堂字画卷在一起,我又去收拾放在条几一头的两个香炉。年年烧香,两只香炉里积攒下满满炉香灰,还有一些未燃尽的极短的香头。为了春节时好插香,这些香灰每年都不倒掉。我抓起这些香灰玩过,香灰的质地异常细腻,比最细的细面还要细,还要滑手。而且,我们那里的香都是用柏树壳子做成的,烧成了灰还有柏壳子的香味。我不可能把这些香灰端到学校里去,就把香灰倒进门口的粪窖子里去了。听母亲说过,这对香炉是我祖父买的,它是不是比我父亲的资格还老,我就不知道了。香炉是圆形的,下面是三足鼎立。香炉的样子很笨拙,也很古朴、厚重。 香炉外面绘有彩釉。大概是年代太久的缘故,彩釉已有些斑驳,看不清图案。事情很清楚,我把香炉拿到学校去,等待香炉的命运只能是摔碎。祖父无法管我,无法阻止我把他的香炉毁掉,因为祖父也死了。祖父死在我父亲后面,是1962年去世的。正当我在屋里转着圈子,看看还有什么可能作为革命对象的时候,母亲从地里回来了。母亲定是听见了学校闹革命的风声,她一看就明白了怎么回事。我没有向母亲承认,我是自作主张拿走这些东西的,我对母亲说,是学校让交这些东西。母亲很快就理解了我的革命行动,她说,拿走就拿走吧,大家都交了,咱不交也不好。母亲还说,灶屋的墙上还有一张灶君画,也揭下来拿走吧。母亲的支持真让我感动,我怎么没想到去揭灶君画呢!我随即到灶屋里把灶君画揭下来了。这样,我可以往学校交的东西就不算少了。 同学们沿着田间土路,从全公社的四面八方往学校集中时,每个人都是满载而归。第一次,同学们背的抱的不再是红薯,不再是红薯片子面,而是被称为“四旧”的干奇百怪的东西。一到学校,我们就把从家里抄来的东西扔到操场上去了。这些东西有纸制品,有丝制品,有陶制品,有石头制品,还有金属制品,等等,每样制品都有许多品种。仅拿纸制品来说,除了公案话本、皇历、书法条幅、天爷像、关公像、钟馗像,还有黄表纸、冥币等。能烧的,我们就堆在一起烧了。烧不烂的,我们就打碎了。操场上弄得狼烟动地,一片狼藉。我们家的香炉子,是我自己动手摔碎的。说来香炉子真够顽固的,有一只香炉子,我一连摔了三次才摔烂。 一个女同学把她母亲出嫁时穿的绣花长裙拿来烧了。裙子烧到半道时,一个男同学把带火的裙子抽出来,甩圆胳膊乱抡一气,抡得像一个风火轮。女同学让男同学放下、放下。男同学不放,只管抢。裙子上的花儿都是套针子绣的,碧草红花,银云子金鸟,精美异常。见着了火,女同学大概心疼裙子了,她心疼的表现是满脸涨红,有些恼怒,追着男同学去夺裙子。男同学绕着火堆跑,女同学追不上。女同学骂了男同学,说男同学不要脸。男同学才重新把烧了一半的裙子扔进火堆里去了。 ……P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