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类来说,幻想永远是宝贵的财富。“孩子的想象力决定了人类发展的方向”这绝不是一句轻率的论断。有了幻想,人类才有创造,才有进步。百年前,著名科幻大师儒勒?凡尔纳设想了一系列“先进”的科技和未来世界的发展状况。那些幻想在当时人看来是那么的不可思议,可是百年后的现在,它们当中的大多数已经成了现实。不能说是幻想造就了发明和进步,但它**起到了引导和启迪的作用。可以说,科幻作品就是启迪孩子、乃至成人思维的一件利器。 中国的科幻文学在世界上长期以来并没有获得太过令人瞩目的荣耀,但这并不等于它没有成就,没有精品,而只是一直不为人知罢了!“银河奖”这个诞生于1986年的文学大奖到今天已经走过了30年的风雨,为中国科幻界培养、发掘了一大批精品作品和科幻作者。现在,这棵大树已经开花结果。 《虫》系列图书是一部收录了“银河奖”历届获奖作家、作品的中国本土科幻小说合集。它以2015年“中国好书”及雨果奖得主、《三体》作者刘慈欣领衔,收录刘慈欣、王晋康、夏笳、何夕等“银河奖”获奖名家的代表作,可以说,这是为中国科幻读者献上的一桌科幻阅读饕餮盛宴。 更多精品科幻、《虫》系列图书请见: 《2.5次世界大战》 《微纪元》 《虫子的世界》 《追杀K星人》 本书简介: 《吞噬地球》是刘慈欣领衔的一部科幻作品集。该书以刘慈欣的代表作《人和吞食者》为主打,文中描述了外星人驾驶巨型宇宙飞船江波号君临地球,要求全人类臣服于他们的面前。人类不甘受摆布的命运,表面上屈服,但暗中却在酝酿对外星文明的毁灭性反击……但*终,人类虽然利用核武器给外星人造成重创,但还是没逃脱地球被毁灭的命运…… 作者简介: 刘慈欣:《三体》作者,连续9届科幻银河奖得主,亚洲**一位获得“科幻界诺贝尔奖”——雨果奖作家。中国科幻领军人物,中国作家排行榜畅销书作家。多部作品被改编为影视题材,近期将陆续登陆各大院线。刘慈欣作品想象瑰丽,场面或宏大浩瀚,或精微细腻,被誉为单枪匹马挑战世界科幻格局的传奇作家。 王晋康(1948年~)高级工程师,中国作协会员,中国科普作协会员兼科学文艺委员会委员,河南作协会员。迄今已发表短篇小说40篇,长篇小说5篇,计200余万字。他的作品常表现人类被更高级形式生命取代的主题。迄今为止,共获得中国科幻大奖银河奖9次。代表作有:《亚当的回归》《天火》《生命之歌》《西奈噩梦》《七重外壳》《豹》《水星播种》《终极爆炸》等。 何夕、刘维佳……中国科幻大师尽在其中 目录: 001人和吞食者——当地球被吞噬——刘慈欣 047田园——伤心者——何夕 097待我迟暮之年——永生困境——凌晨 131黑月亮升起来——面对死亡——刘维佳 159烛光岭——为亡灵点上一根蜡烛——刘维佳 205桦树的眼睛——万物有灵——赵海虹 241外面的宇宙——梦想者——谢云宁 283一掷赌生死——上帝的骰子——王晋康前言“虫”微语 针孔里窥视方寸天地 面对浩瀚无际的宇宙、无涯无边的时间,个体的存在实在是太微渺了,微渺得如同一只趴在时空罅隙间的蝼蚁,无声无息,无关紧要。 可是作为一根有思想的芦苇,人类并不甘心在面对时空的联合“剿杀”时毫无招架之力,于是总想借助科技的力量、思想的触角来超越时空,进入到宇宙之心、时间之端。恰如王阳明所言的“上下四方曰宇,古往来今曰宙。宇宙无穷,我心亦无穷。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将宇宙和时间玩弄于股掌之间:所谓宇宙八荒,浩涯光阴,不过是人心的一个投射,整个世界,凝缩于人心之中,未来则成了我心中的世界原形之一,它的到来,只是为了印证我心所思的准确与否,从而消解了未来的定义,将时空凝固于“我心”上。 借助心的思索能力,想象力的辽阔空间,人类跨越了科技的时代局限性,让自己变成了睥睨宇宙的超人,预言未来的先知,而其中走得*远的,莫过于科幻作者。“虫”微语 针孔里窥视方寸天地 面对浩瀚无际的宇宙、无涯无边的时间,个体的存在实在是太微渺了,微渺得如同一只趴在时空罅隙间的蝼蚁,无声无息,无关紧要。 可是作为一根有思想的芦苇,人类并不甘心在面对时空的联合“剿杀”时毫无招架之力,于是总想借助科技的力量、思想的触角来超越时空,进入到宇宙之心、时间之端。恰如王阳明所言的“上下四方曰宇,古往来今曰宙。宇宙无穷,我心亦无穷。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将宇宙和时间玩弄于股掌之间:所谓宇宙八荒,浩涯光阴,不过是人心的一个投射,整个世界,凝缩于人心之中,未来则成了我心中的世界原形之一,它的到来,只是为了印证我心所思的准确与否,从而消解了未来的定义,将时空凝固于“我心”上。 借助心的思索能力,想象力的辽阔空间,人类跨越了科技的时代局限性,让自己变成了睥睨宇宙的超人,预言未来的先知,而其中走得*远的,莫过于科幻作者。 理论上,对于时空看得*为透彻的,乃是科学家,因为他们有机会接触到*前沿的科学真理,把握*真实的客观世界。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次将时间与空间融合在了一起,让逆时光旅行成为可能;比如,霍金的十一维空间说,让人类的视角进入到一百万亿亿亿分之一的超微观世界中。只是科学家基于严谨的科学思维,探索更多的还是世界的本原,纵有一点假设,也是停留在小心论证的阶段。与之相比,科幻作者却可以大胆假设,自由想象,纵意遨游在时空的高纬度上,俯瞰未来。世界在他们面前,不再是枯燥的一幕,而是像从针孔里窥视方寸天地,可以尽情延展开,无始亦无终,广阔无边。这样人类才得以暂时摆脱生命的短暂痛感,而进入永恒的时空观里。 每一位科幻作者都是一名“先知” 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一位科幻作者都是一名“先知”,对未来作出预言,为世人揭开未来世界的面纱,让我们瞥到时光飘然扬起的裙裾一角,为之遐想、陶醉甚至冲动,并在这样的“先知”中完成了对现在的检视。大多数的科幻小说离现实有一定的时空距离,或是科技距离。这种距离可以是扁平的,即将时间从将来的端点上先行延接到现在的时间上,例如许多好莱坞科幻大片中所展示的世界情景;也可以是断层的,即高出我们的现实,成了理想国,寄寓着人类对于未来世界的美好幻想。 在科幻小说中,除了时间与空间这对坐标轴以外,更深远的,还是科技与人性之间的关系。与时空可以相互融合不同的是,科技与人性往往是处于对立的状态。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指出,文明(科技)的发展是以人性的压抑为代价的。西方另外一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也说过,人类的个性与理性是相互冲突的。社会分工的细化,物质文明与科技的发展,只会将人变成没有灵魂的机器,陷入社会的“铁笼”中。在好莱坞电影中,创作者往往会放大这种科技与人性之间的冲突性,制造出各种未来人类与机器人争夺地球控制权的场面,甚至人类被迫重返刀耕火种、含血茹毛的原始社会。在这样的混战下,人类的意识和幸福感逐渐被剥夺掉,沦为科技的奴仆。尽管电影的结局总会出现人类挥师反攻、重掌大权的胜利,可是那种科技瓦解与诛杀人性的画面,却让人类陷入了持续的阴影之中。 科幻小说是集想象力、智力乃至道义和思想于一体的 在科学家的眼中,有关科技与人性的“战争”,是一种头疼、一种战栗,会引发各种伦理的探讨,但对于科幻作者来说,这却是一个巨大的创作空间。 通过站立在时空的高点,作者们以一种灵魂出窍的方式,勾勒出各种可能存在的未来之境,并将这种虚幻之境变成一面镜子,用于折射和审视我们生活的世界,在理想与现实的游离之中,获得清醒,以及改造现世的冲动。所以说,科幻小说是集想象力、智力乃至道义和思想于一体的。一部伟大的科幻小说,可以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指明灯。科幻小说的迷人之处,就像是踏入月球里的人,失去了重力的牵引,可以随心畅享漂浮起来的快感。对于未来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与描述,人类的命运、人性的圆满或黑洞都在笔下肆意蜿蜒,从而抛弃了种种现世的羁绊,引导读者进入到灵魂出窍的奇妙体验中。 在本套丛书中,众多的作者经由各自的知识体系以及人文情怀,用恢宏的想象力与自由的文笔,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无比辉煌与震撼人心的科学幻景:他们有的偏重于思考地球下一轮的进化;有的开始反思科技会将人类的命运引向何方;有的将视野投向辽阔宇宙,有的将目光凝缩在量子级别;也有的则是重返内心,探寻高科技如何消灭人类的信仰与诗意……他们中,无论是冰冷的“科技派”,抑或是悲悯的“人文主义者”,笔锋所指向的共同归途都是未来人类的命运:在强大的科技面前,人类究竟是变成一只可怜的虫子呢,还是会破茧重生,自由翩跹?科技究竟是将人类带返回光明的伊甸园呢,还是让人类坠入黑暗与绝望的沉沦中?智慧(科技)的禁果带给人类的究竟是幸,还是不幸?不同的作者,对于这个终极追问都给出了各自的解答,答案各有千秋。比如刘慈欣认定科技无法解构与超越诗意,比如刘维佳认为爱情可以在时间的尽头得以延伸,比如在王晋康的眼中,科技造就了神的仁义,可是生命的脆弱性与丑恶性也会毁去神的存在,人类总是在愚昧之后进行反思,然后再一点一点地回归与神性或说理性…… 二十世纪弗洛伊德曾指出,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有三个事件打击了人类的自恋情结:**个事件是哥白尼的日心说,推翻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论点;第二次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填平了动物与人类之间的鸿沟;第三次便是精神分析学,打破了人是自己主人的迷梦,证明了潜意识和非理性占据着心理过程的主导地位。可以想象,在未来的科技世界里,很快将有第四个事件乃至第N个事件打击到人类的自恋情结,因为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我们终将证实我们的“无”——所谓的万物皆是由虚空所组成,所谓的时间不过是物质的现时意念的体现,而时间与空间的存在意义,只是将人类禁锢于三维世界的物质国度里……于是,你会发现,你此刻翻阅此书而产生的一个动念,一个精神共鸣,都是多么巧妙的造物主神作! ——科幻悬疑作家、评论人、广东省网络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无意归 “虫”微语 针孔里窥视方寸天地 面对浩瀚无际的宇宙、无涯无边的时间,个体的存在实在是太微渺了,微渺得如同一只趴在时空罅隙间的蝼蚁,无声无息,无关紧要。 可是作为一根有思想的芦苇,人类并不甘心在面对时空的联合“剿杀”时毫无招架之力,于是总想借助科技的力量、思想的触角来超越时空,进入到宇宙之心、时间之端。恰如王阳明所言的“上下四方曰宇,古往来今曰宙。宇宙无穷,我心亦无穷。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将宇宙和时间玩弄于股掌之间:所谓宇宙八荒,浩涯光阴,不过是人心的一个投射,整个世界,凝缩于人心之中,未来则成了我心中的世界原形之一,它的到来,只是为了印证我心所思的准确与否,从而消解了未来的定义,将时空凝固于“我心”上。 借助心的思索能力,想象力的辽阔空间,人类跨越了科技的时代局限性,让自己变成了睥睨宇宙的超人,预言未来的先知,而其中走得*远的,莫过于科幻作者。 理论上,对于时空看得*为透彻的,乃是科学家,因为他们有机会接触到*前沿的科学真理,把握*真实的客观世界。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次将时间与空间融合在了一起,让逆时光旅行成为可能;比如,霍金的十一维空间说,让人类的视角进入到一百万亿亿亿分之一的超微观世界中。只是科学家基于严谨的科学思维,探索更多的还是世界的本原,纵有一点假设,也是停留在小心论证的阶段。与之相比,科幻作者却可以大胆假设,自由想象,纵意遨游在时空的高纬度上,俯瞰未来。世界在他们面前,不再是枯燥的一幕,而是像从针孔里窥视方寸天地,可以尽情延展开,无始亦无终,广阔无边。这样人类才得以暂时摆脱生命的短暂痛感,而进入永恒的时空观里。 每一位科幻作者都是一名“先知” 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一位科幻作者都是一名“先知”,对未来作出预言,为世人揭开未来世界的面纱,让我们瞥到时光飘然扬起的裙裾一角,为之遐想、陶醉甚至冲动,并在这样的“先知”中完成了对现在的检视。大多数的科幻小说离现实有一定的时空距离,或是科技距离。这种距离可以是扁平的,即将时间从将来的端点上先行延接到现在的时间上,例如许多好莱坞科幻大片中所展示的世界情景;也可以是断层的,即高出我们的现实,成了理想国,寄寓着人类对于未来世界的美好幻想。 在科幻小说中,除了时间与空间这对坐标轴以外,更深远的,还是科技与人性之间的关系。与时空可以相互融合不同的是,科技与人性往往是处于对立的状态。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指出,文明(科技)的发展是以人性的压抑为代价的。西方另外一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也说过,人类的个性与理性是相互冲突的。社会分工的细化,物质文明与科技的发展,只会将人变成没有灵魂的机器,陷入社会的“铁笼”中。在好莱坞电影中,创作者往往会放大这种科技与人性之间的冲突性,制造出各种未来人类与机器人争夺地球控制权的场面,甚至人类被迫重返刀耕火种、含血茹毛的原始社会。在这样的混战下,人类的意识和幸福感逐渐被剥夺掉,沦为科技的奴仆。尽管电影的结局总会出现人类挥师反攻、重掌大权的胜利,可是那种科技瓦解与诛杀人性的画面,却让人类陷入了持续的阴影之中。 科幻小说是集想象力、智力乃至道义和思想于一体的 在科学家的眼中,有关科技与人性的“战争”,是一种头疼、一种战栗,会引发各种伦理的探讨,但对于科幻作者来说,这却是一个巨大的创作空间。 通过站立在时空的高点,作者们以一种灵魂出窍的方式,勾勒出各种可能存在的未来之境,并将这种虚幻之境变成一面镜子,用于折射和审视我们生活的世界,在理想与现实的游离之中,获得清醒,以及改造现世的冲动。所以说,科幻小说是集想象力、智力乃至道义和思想于一体的。一部伟大的科幻小说,可以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指明灯。科幻小说的迷人之处,就像是踏入月球里的人,失去了重力的牵引,可以随心畅享漂浮起来的快感。对于未来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与描述,人类的命运、人性的圆满或黑洞都在笔下肆意蜿蜒,从而抛弃了种种现世的羁绊,引导读者进入到灵魂出窍的奇妙体验中。 在本套丛书中,众多的作者经由各自的知识体系以及人文情怀,用恢宏的想象力与自由的文笔,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无比辉煌与震撼人心的科学幻景:他们有的偏重于思考地球下一轮的进化;有的开始反思科技会将人类的命运引向何方;有的将视野投向辽阔宇宙,有的将目光凝缩在量子级别;也有的则是重返内心,探寻高科技如何消灭人类的信仰与诗意……他们中,无论是冰冷的“科技派”,抑或是悲悯的“人文主义者”,笔锋所指向的共同归途都是未来人类的命运:在强大的科技面前,人类究竟是变成一只可怜的虫子呢,还是会破茧重生,自由翩跹?科技究竟是将人类带返回光明的伊甸园呢,还是让人类坠入黑暗与绝望的沉沦中?智慧(科技)的禁果带给人类的究竟是幸,还是不幸?不同的作者,对于这个终极追问都给出了各自的解答,答案各有千秋。比如刘慈欣认定科技无法解构与超越诗意,比如刘维佳认为爱情可以在时间的尽头得以延伸,比如在王晋康的眼中,科技造就了神的仁义,可是生命的脆弱性与丑恶性也会毁去神的存在,人类总是在愚昧之后进行反思,然后再一点一点地回归与神性或说理性…… 二十世纪弗洛伊德曾指出,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有三个事件打击了人类的自恋情结:**个事件是哥白尼的日心说,推翻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论点;第二次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填平了动物与人类之间的鸿沟;第三次便是精神分析学,打破了人是自己主人的迷梦,证明了潜意识和非理性占据着心理过程的主导地位。可以想象,在未来的科技世界里,很快将有第四个事件乃至第N个事件打击到人类的自恋情结,因为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我们终将证实我们的“无”——所谓的万物皆是由虚空所组成,所谓的时间不过是物质的现时意念的体现,而时间与空间的存在意义,只是将人类禁锢于三维世界的物质国度里……于是,你会发现,你此刻翻阅此书而产生的一个动念,一个精神共鸣,都是多么巧妙的造物主神作! ——科幻悬疑作家、评论人、广东省网络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无意归人和吞食者——外星文明入侵 ——刘慈欣作品 使者大牙 正当人们为波江晶体带来的信息是否可信而争论不休时,吞食者的一艘先遣小型飞船进入了太阳系,*后到达地球。 首先与之接触的,仍是上校率领的太空巡逻队,但这次接触的感觉与上次与波江晶体的接触完全不同。如果说玲珑剔透的波江晶体代表了一种纤细精致的技术文明,那么吞食者飞船则相反,它的外形极其粗陋笨重,如同被遗弃在旷野中一个世纪的大锅炉,令人想起凡尔纳描述的粗放的大机器时代。吞食帝国的使者也同样粗陋笨重,他那蜥蜴状的粗壮身躯披着大块的石板般的鳞甲,直立起来有近十米高。他自我介绍的名字发音为“达雅”,但按他的外形特点和后来的行为方式,人们管他叫“大牙”。 当大牙的小型飞船在联合国大厦前着陆时,发动机把地面撞出一个大坑,飞溅的石块把大厦打得千疮百孔。由于外星使者太高大,无法进入会议大厅,各国首脑就在大厦前的广场上与他见面,他们中的几个人用手帕捂着刚才被玻璃和碎石划破的头。大牙每走一步,地面都颤抖一下。他说话时的声音像十台老式火车头同时鸣笛,让人头皮发炸。挂在他胸前的一个外形粗笨的翻译器把他的话译成英语(也是路上学的),那是一个粗犷的男声,音量虽比大牙低了许多,但仍然让听者心惊肉跳。 “呵呵,白嫩的小虫虫,有趣的小虫虫。”大牙乐呵呵地说。人们捂住耳朵,等他轰鸣着说完,然后稍微放开耳朵,听翻译器里的声音,“我们有一个世纪的时间相处,相信我们会互相喜欢对方的。” “尊敬的使者,您知道,我们现在*关心的,是您那伟大的母舰到太阳系的目的。”联合国秘书长仰望着大牙说。尽管他在大喊,但声音听起来仍像蚊子叫。 大牙做了一个类似于人类立正的姿势,地面为之一颤,“伟大的吞食帝国将吃掉地球,以便继续它壮丽的航程,这是不可改变的!” “那么人类的命运呢?” “这正是我今天要决定的事。” 元首们纷纷交换目光,秘书长点点头,“这确实需要我们进行充分的交流。” 大牙摇摇头,“这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我只需要品尝一下——”说着,他伸出强壮的大爪,从人群中抓起一个欧洲国家的首脑,从三四米远处优雅地扔进嘴里,细细地嚼了起来。不知是出于尊严还是过度恐惧,那个牺牲品一直没有叫出声,只听到他的骨骼在大牙嘴里碎裂时清脆的咔嚓声。半分钟后,大牙噗的一声吐出那人的衣服和鞋子。衣服虽然浸透了血,但几乎完好无损。这时,不止一个旁观者联想到了人类嗑瓜子的情形。 整个地球一时间陷入一片死寂,这寂静似乎无限期地持续着,直到被一个人类的声音打破—— “您怎么拿起来就吃啊?”站在人群后面的上校问。 大牙向他走去,人群散开一条道。这个庞然大物咚咚地走到上校面前,用一双篮球大小的黑眼睛盯着他,“不行吗?” “您怎么这么肯定他能吃呢?一个相距如此遥远的世界上的生物能被食用,从生物化学上讲几乎是不可能的。” 大牙点点头,大嘴一咧,作出类似于笑的表情,“我一开始就注意到你了。你一直冷眼看着我,若有所思。你在想什么?” 上校也笑笑,“您呼吸我们的空气,通过声波说话,有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还有四条对称的肢体……” “这不可理解吗?”大牙把巨头凑近上校,喷出一股让人作呕的血腥气。 “是的,因为太好理解所以不可理解。我们不应该这么相似。” “我也有不理解之处,那就是你的冷静。你是军人?” “我是一名保卫地球的战士。” “哼,不过是推开一些小石头而已,那能让你成为真正的战士?” “我准备接受更大的考验。”上校庄严地昂起头。 “有趣的小虫虫。”大牙笑着点点头,直起身来,“我们还是回到正题吧:人类的命运。你们的味道不错,有一种滑爽的清淡,很像我在波江座行星上吃过的一种蓝色浆果。所以祝贺你们,你们的种族将延续下去——你们将作为一种小家禽在吞食帝国被饲养,到六十岁左右上市。” “您不觉得那时我们的肉太老了吗?”上校冷笑着说。 大牙大笑起来,声音如火山爆发,“哈哈哈哈,吞食人喜欢有嚼头儿的小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