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作者:李跃儿     整理日期:2015-03-27 15:43:23

与其说这是一部关于教育的书籍,不如说这是一部用心血凝成的关于爱育的宣言。
  教育与爱育的最大差别在于:教育往往是居高临下的,而爱育则是平等自由的。居高临下通常会带来压抑、束缚,甚至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而平等自由却能大大发挥孩子生命中巨大的原创潜能。
  李跃儿,这位由酷爱艺术的女画家,到有心将自己的常识传授给下一代的老师和母亲,在经历了太多传统教育的失败之后,终于大彻大悟;终于从高于孩子的“教育宝座”,回到了自己也曾拥有过的蓝天乐土;终于以平等的姿态,来看待孩子的成长;终于开始享受孩子们创造的多彩世界……
  作者简介:
  李跃儿,知名美术教育家、油画家;李跃儿教育创始人,李跃儿芭学园创办人;后由美术教育转入幼儿教育,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特聘教授;曾为《父母》杂志教育答疑专家、央视少儿频道签约专家。
  2004年,李跃儿荣获第三届中国国际家庭教育论坛“华表奖”和“形象大使”称号。
  2006年荣获“2006年中国幼儿教育百优十杰””(第一名)称号。
  2009年荣获“2009中国民办幼儿教育十大杰出人物”称号。
  2013年1月22日,李跃儿老师作为“教育创新者”的代表之一,参加了搜狐教育的2012年度盛典,并获得“教育木兰奖”。
  目录:
  PART1
  天使,是上帝
  第一节天使,还是上帝
  1.身后的小影子
  睡着了
  醒来了
  一声鸟鸣
  雨过花开
  此花非彼花
  独一无二的送礼方式
  身后的小影子
  欣赏美丽心灵
  2.天使,还是上帝
  感悟童心
  在爱的基础地上PART1天使,是上帝第一节天使,还是上帝1.身后的小影子睡着了醒来了一声鸟鸣雨过花开此花非彼花独一无二的送礼方式身后的小影子欣赏美丽心灵2.天使,还是上帝感悟童心在爱的基础地上当婴儿如饥似渴的时候心中的莲花天使,还是上帝第二节棍棒之下出逆子1.柔情如钢柔情如钢儿子的打工生涯爸爸,我想对你说2.棍棒之下出逆子大案背后棍棒之下出逆子谁发动了二次世界大战灵魂的逃亡3.智慧的爱与愚昧的爱浪子为何不回头智慧的爱与愚昧的爱希特勒的成因4.驯养儿子穿越精神的时空隧道一只等待被爱的小狐狸驯养儿子第三节回头一瞥的时刻1.爱的里程碑女人为什么要长奶糕糕男人长的是鸡鸡老师,我有个办法爱的里程碑2.鸡毛掸子鸡毛掸子他是英雄幸福港湾3.回头一瞥的时刻猴群忽至大限将临回头一瞥的时刻砸枪山谷里剩下一堆白骨用爱占有孩子的灵魂PART2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第一节审问我们的价值观1.本拉登是人才吗本拉登是人才吗人才公式人格豆芽菜四面楚歌的中国学生2.审问我们的价值观审问我们的价值观人先得是个人头顶上面的红樱桃绿化人心3.漏网之鱼土村人他的神色像罗马教皇驴粪蛋飘满天空漏网之鱼第二节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1.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老师,我们不幸福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在错误中成长种菜的秘密2.六重苦难天才在花丛中颤抖六重苦难围剿与反围剿从心中长出众多的眼睛托着狗脸唏嘘感叹地下党人走进迷宫第三节把孩子脸上的笑容找回来1.一对惊恐的大眼睛乞丐的启示幸福的概念一对惊恐的大眼睛请鲁迅走出坟墓2.孩子七岁在偷“情”名牌偷窃者孩子七岁在偷“情”精神食粮3.把孩子脸上的笑容找回来王欢不会笑魔鬼方程把孩子脸上的笑容找回来第四节幸福的小篮子1.把心带回家忙碌的鸽子幸福成了奢侈品把心带回家2.用阳光化掉乌云找来的痛苦一条河与一缸水用阳光化掉乌云3.幸福的小篮子幸福的小篮子我的阿依夏风景中没有陌生人PART3拯救,还是教育第一节摧残,还是拯救1.摧残,还是拯救孩子心中的“好时光”喂鸡的原理摧残,还是拯救2.“望子成龙”的挽歌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望子成龙”的挽歌第二节拯救,还是教育1.拯救,还是教育拯救,还是教育二二为什么得四公式化的道德教育2.天职天职两难命题内心指引与理智判断走出心灵的峡谷在仇人与病人之间“天职”的另外一种解释3.司马光砸缸拿着瓦片走进课堂急中生愚请把抢救写成故事圈圈来了大吃一圈司马光砸缸愉快的认字方式第三节教育,还是招数1.上帝安排的音乐打骂来自打骂的惯性惯性来自心中的蒙昧蒙昧制造不良的后果上帝安排的音乐你今天真酷2.工厂流水线上千分比、万分比卡尔威特工厂流水线上“奉献”编织的怪圈我不愿做哈佛女孩3.贪求永无止境鱼籽事件贪求永无止境与全家举杯庆贺迷彩衣框架之中4.教育,还是招数在底色前面教育,还是招数附文李跃儿致家长的信代跋家有傻妻李跃儿前言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又要再版了,这已经是第四版了。在出版第三版时,我们担心读者不能领悟书中的内涵,于是把书中的某些章节打乱,重新组合,又加上了关于每一章节的解释,书的工具性增加了,但氛围遭到了一些破坏。
  在这次出版前,我试图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对这本书进行一些修改,但看完全稿后,我发现自己无法在任何地方插笔。虽然写这本书时,我们对教育的探索还不是很深,实践经验也没有现在这样丰富,但全书却充满了激情,贯穿全书有一种文学式的气场。在读这本书时,人会被笼罩在一种心灵的震荡之中,这种感动会使读者产生书中所没有的心理内涵。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读者朋友们可以边看边进行心灵创造,《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给读者留下了心理空间,因此这本书就产生了一种效能,那就是:在读这本书时读者完成了属于自己的心灵作品。
  就像听一首好歌,歌词被音乐包裹着,散发出单纯文字所不能企及的魅力,《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它虽然不完美但它像一块璞玉,等待读者们去雕琢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又要再版了,这已经是第四版了。在出版第三版时,我们担心读者不能领悟书中的内涵,于是把书中的某些章节打乱,重新组合,又加上了关于每一章节的解释,书的工具性增加了,但氛围遭到了一些破坏。
  在这次出版前,我试图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对这本书进行一些修改,但看完全稿后,我发现自己无法在任何地方插笔。虽然写这本书时,我们对教育的探索还不是很深,实践经验也没有现在这样丰富,但全书却充满了激情,贯穿全书有一种文学式的气场。在读这本书时,人会被笼罩在一种心灵的震荡之中,这种感动会使读者产生书中所没有的心理内涵。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读者朋友们可以边看边进行心灵创造,《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给读者留下了心理空间,因此这本书就产生了一种效能,那就是:在读这本书时读者完成了属于自己的心灵作品。
  就像听一首好歌,歌词被音乐包裹着,散发出单纯文字所不能企及的魅力,《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它虽然不完美但它像一块璞玉,等待读者们去雕琢。所以作为作者我不能因为改变里面的某些看上去不完美的内容,而破坏了整个书的音调,也许那些音调对读者更有用,因为我们人类需要感动。
  这本书开始于2000年,那时我坐在公园里的一棵树下,哇哇地开始了这本书的讲述,我的旁边坐着好友作家莲子,之后我的先生大胡子老爹一个字一个字整理了整整一年,终于在2002年完成了这本书。这次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照原文出版,在时隔五年之后,这本书又一次以它本来的面目面对读者朋友们,这让我和先生感到非常欣慰,感谢国际文化出版公司,感谢本书的策划编辑王文侠女士。
  文/李跃儿阅读本书,就像听一首好歌,歌词被音乐包裹着,散发出单纯文字所不能企及的魅力。本书虽然不完美,但它像一块璞玉,等待读者们去雕琢。作为作者,我不能因为改变里面的某些看上去不完美的内容,而破坏了整本书的音调,或许那些音调对读者更有用,因为我们人类需要感动。
  ——李跃儿
  如果你想博览教育群书,我推荐你先看这本《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如果你懒得多看书,只想看一本,那我建议你别的书都可以不看,却一定要看这一本《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小巫
  李跃儿教育是快乐教育、赏识教育、自主教育、情景教育、成功教育等等,但这都不能说明她的教育的本质。我们很难用任何一个分裂的词来概括她的教育,但我们可以说,它首先是一种艺术的教育,更是一种超越艺术的艺术教育;不只是“才”的教育,更是“人”的教育。李跃儿的原则与经验适用于所有的教育门类。
  ——专家评论阅读本书,就像听一首好歌,歌词被音乐包裹着,散发出单纯文字所不能企及的魅力。本书虽然不完美,但它像一块璞玉,等待读者们去雕琢。作为作者,我不能因为改变里面的某些看上去不完美的内容,而破坏了整本书的音调,或许那些音调对读者更有用,因为我们人类需要感动。
  ——李跃儿
  如果你想博览教育群书,我推荐你先看这本《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如果你懒得多看书,只想看一本,那我建议你别的书都可以不看,却一定要看这一本《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小巫
  李跃儿教育是快乐教育、赏识教育、自主教育、情景教育、成功教育等等,但这都不能说明她的教育的本质。我们很难用任何一个分裂的词来概括她的教育,但我们可以说,它首先是一种艺术的教育,更是一种超越艺术的艺术教育;不只是“才”的教育,更是“人”的教育。李跃儿的原则与经验适用于所有的教育门类。
  ——专家评论
  我赞成李跃儿朴素的教育理念:孩子是脚,教育是鞋。建议父母都来学一点儿童教育学知识,懂一点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快乐成长!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睡着了
  我讲个故事,一个名叫杨一帆的5岁女孩,她被送到我这里来的时候就像睡着了似的,无论老师讲得多么有趣她都没有反应,画画更不能提。
  杨一帆被爷爷奶奶带成了“问题孩子”,老人一天到晚把她抱在怀里,不让乱跑,怕摔着,也不与孩子交流。这样,她就很少得到必要的刺激,大脑被闲置了,荒芜了。
  当我把这个发现告诉孩子的妈妈时,她非常生气,以为我说她的孩子是智障。在我讲清智障与不会思维的区别之后她才舒了口气,但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赶紧把孩子接回家里。由于不懂教育,不能很好地理解“儿童教育其实就是帮助儿童成长”这样的道理,只知道画画可以开发孩子的智能,就找来简笔画逼着她拼命地画。一只小鸟要画五遍,直到完全背下来。这样反而使情况更糟,因为孩子一来到班里,只要妈妈不在,她就什么都不画了。
  醒来了
  在班里,我想了好多办法,比如活跃她的周围气氛,不停地在她周围那些孩子身上使劲;与他们一起说笑,给他们改画,使其尽可能多地受到影响。
  有一次,一个孩子说,老师,树怎么画呀?那个孩子正好坐在杨一帆旁边,我走过去,说:树嘛,太好画了!你瞧,拿上笔,这样,呜、呜、呜,乱绕,三绕两绕,不就长出一棵树来了?
  杨一帆一咧嘴,有了反应。
  我得趁热打铁,到了评画的时候——我们有各种各样的评画的方法,为了杨一帆,那天我专门安排了点击的方式,就是将画贴在黑板上面,让孩子依次来到黑板跟前,认为哪幅画画得最好就用小棍朝画点击一下。如果哪幅画被点击的次数最多,作者就算优胜者。全班的孩子一起高举起大拇指齐声大喊:“耶——”
  孩子们纷纷上来,有的上来两三次了,但是杨一帆仍然坐着不动。我说杨一帆,你愿不愿上来点击一下?她听了很紧张,呆呆地望着我。我说杨一帆,该你了,小棒子给你。我的话刚说完,就见她抬了抬屁股,我想着她八成不会起来,没想到她竟然站起来了!尽管磨磨蹭蹭地,惶恐不安地,但还是走了上来,接过小棒,转身在一幅画上面点了一下。我笑着对全班说:杨一帆真勇敢,大家为她鼓掌!全班“哗”地拍起巴掌来,这一下,杨一帆像是突然醒来了,活了,下去了还要上来,连续上来了5次,而且点击同一幅画。
  她不是为了点击画上来的,她是在体验举手、点击以及从没有过的在大众面前表现的那种感觉,这一点连她自己也不明白。
  一声鸟鸣
  有一天我们上故事课,就是先讲故事、讲完了再画成连环画,课名叫《三颗纽扣》。“三颗纽扣”是故事中主人公的名字,他是一个木匠,独身一人,有一天为自己造了一所带轱辘的房子,每天拉着房子挣钱糊口。
  有天晚上“三颗纽扣”正在睡觉,下起了大雨,突然听到有人敲门,他问谁啊?外面人说雨太大了,请让我进屋里避避雨吧!“三颗纽扣”说:实在对不起,我屋子太小了,只能容下我一个人。外面人说能容下一个就能容下两个,让我进来吧。“三颗纽扣”听了非常同情,尽管屋子实在没法挤下两个人,还是把门打开,那人就进去了。
  刚一会儿,又有人敲门,说让我进去吧,“三颗纽扣”说这个屋子只能容下一个人,现在已经两个了。那人说,能容下两个就能容下三个,让我进去吧。就这样,还有一个领着两个孩子的妈妈、牵着一匹马的国王以及大臣、侍卫全进来了。
  一声鸟鸣,天光泛白。国王被“三颗纽扣”的行为感动了,心中的爱也被唤醒。他说:为什么这间小屋能够装下这么多人还不显得拥挤呢?原因来自于主人的爱心。因为他的爱心没有边际,所以小屋的容量也就没有边际。
  他请屋里所有的人来到王宫,用丰美的食物款待他们,还赏了好多好多的钱财,给无家可归者建了房子,为没有工作的分配了工作。
  我们用凳子也在教室中间搭了一间小屋,让一个孩子扮演“三颗纽扣”,让其他孩子扮演乞丐呀、国王呀。孩子们简直乐疯了,一个个迫不急待地往里钻,直到把屋子撑破。
  雨过花开
  表演完了,我让孩子们把这个故事用连环画的形式画出来。刚说完,杨一帆一下听明白了!忽地跑回自己的座位,拿起纸分成格,开始画了:第一幅,画了一间小屋,屋子跟前有一个很小的蚂蚁人——这么大点的孩子正是“蚂蚁人”时期,画的人全像蚂蚁,两个小圆圈上面长着两根小触角,小得几乎看不见,只有常常接触儿童画的人才能注意到。第二幅,还是那座小屋,但是小蚂蚁人不见了。第三幅,还是那座屋子,小蚂蚁人又在房子外面。第四幅,房子外面开了一朵好大好大的花。我看了,幸福得不得了……
  她画的什么意思?第一幅,“三颗纽扣”在造房子;第二幅,下雨了,“三颗纽扣”进了自己的房子;第三幅,别人来敲门;第四幅,雨过天晴,花也开了。
  这就是说,孩子画画的兴趣不但被激发起来了,不仅思维打开了,更重要的,是她,作为人的那颗“心”被激活了,美好的、诗意的品质就像清泉一样,从她的心里流淌出来了……
  此花非彼花
  杨一帆爸爸来接孩子,一看画,脸拉下来了,说:李老师,我的孩子来这里是为了学习新东西的,可是一个多月了,也没见你教她什么。在家里,她画了半年的房子和花,在这里,画的还是房子和花!
  我听了非常伤心,我说我看过你孩子以前画的画,她那些房子和花与现在画的房子和花一样吗?以前她画的只是一些程式化的符号,既没有感知,也没有思考,更没有创造。今天的房子和花已经完全不是那样了,而是成为表达一个情节与思维过程的手段了,孩子的心灵被激活了,难道你看不出来?
  他依旧虎着脸,不再往下听,拉起孩子就走。
  本来我想,这孩子再也不会来学画了,没想到第二个星期她又来了,是她的妈妈领她来的。我对她妈妈说:你这孩子我不能再收,你还是重新找个美术班吧。
  到下个周末上课时,我们专管咨询的老师进来喊我,说李老师,杨一帆的妈妈有话要对你说。我问什么事。因为正在上课,没有太大的事我不能随便离开。咨询老师说:孩子的妈妈说,上次谈话之后,她怎么也想不通,她说我们既然是搞素质教育的,就不能因为家长的过错而把孩子往外推。我跟她谈话的第二天她没上班,请了假,专门在家给我整整写了一天信。我一听,觉得事关重大,赶紧安排其他老师上课,我去见那位妈妈。
  我让她坐在我的对面,拿出一张纸,边画边说。我用了很长时间,给她讲通过观察、感受加上创造画的花和房子与没有这些的花和房子之间的区别。
  之后我说:为什么我不打算收你的孩子学画?就是因为作为家长,你们只认识到艺术中非常低档的那个层面,而且,你们从不想做出任何改变。
  如果你们要求我们用“教”的方式而不是“培养”的方式,只要求学技术而不是关注她内在心智的成长的话,这样的班到处都是,你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到我这里来呢?你既然把孩子送到这里,而你们的观念又不能改变,我这里一套,你那里另一套,这样孩子就会无所适从,会被严重扭曲的。你的孩子在我这里得到极大的赏识,因为她不是简单地、符号式地去画房子和花,而是创造性地运用了房子和花,得到了我的夸奖,我高兴得忍也忍不住,抱着她亲了两下。可她的爸爸当着孩子的面指责她没有在我这里学到东西。孩子听了怎么想?她完全被搞糊涂了,从山尖跌到了低谷,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我在这里培养她画自己认知的东西,你呢,赶紧找来一个公式让她很快能画出一个程式化的小鸟。你把我给孩子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挖掘自己内觉的兴趣全给破坏了,还把你的孩子给扭曲了。要是再这样下去,画画学不成还在其次,严重的还会给孩子造成人格上的分裂,不能将自己完善,不能形成统一。
  你想要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只能积累知识的一个工具,还是成为一个真正的、有智慧的人?
  听到这里,她笑了起来,说李老师,以前你讲了几次我都不明白,今天我明白了,你就按你的方式教吧,这封信我也不好意思给你看了。
  从这以后,杨一帆父母再也没有干涉过我们的教学,而孩子也发展成我这里最优秀的孩子之一。上个月我还专门给她写了一封信,寄到她妈妈单位,让转给孩子。接到信后,她让妈妈给她读了两遍,求妈妈请我去她家做客。
  独一无二的送礼方式
  在这之前,有天早晨,我正准备上课,杨一帆来了,站在门口,她妈妈站在她的身后。这孩子脸拉得很长,一副极其严肃的样子。我心想她怎么了?是不是又遇上了什么不痛快的事?正要跟她说话,突然瞥见她的手一扬,紧接着就有个东西掉在了我的脚边。我低头一看,哟,原来是一个像钢笔套一样的非常独特的小海贝。
  我捡起海贝,当时脑子反应挺快,弯下腰时还没有想到,捡起时的那一瞬间突然意识到这个东西肯定是送给我的。我就拿起海贝,用拇指和食指举着,问她:送给老师的?她脸上毫无表情,连个微笑也没有。她妈妈急了,在后面推她:快说呀,早晨给老师准备的话怎么不说了?就见孩子脸上的表情越来越紧张,快要哭了的样子……





上一本:美女都是狠角色 下一本:银盐热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作者是李跃儿,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