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与大师同行


作者:胡适、季羡林、巴金     整理日期:2014-10-18 02:00:14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爱读书、读好书”。读书与做人,表面上看是两件事情,其实,读书只是一个手段,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做人。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同志也多次提及读书和做人的重要意义。
  本套装为九位大学者读书与做人的合辑,主要包涵曾国藩、胡适、梁漱溟、冯友兰、季羡林、巴金、朱光潜、巴金、沈从文,谈读书、谈做人、说诗论文、修身养性等名作。从中,读者能够了解到他们的个性、成长、读书修养和为人处事的智慧,可以深入认识更全面、真实的大师们。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中国新文化运动首举义旗的倡导者之一,又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大家,被誉为"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他的一生在多种学科,如哲学、文学、史学、宗教、教育、思想、文化等领域内辛勤探求,著文立说,融汇中西,沟通古今。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被读者们称为"时代的良心",曾荣获但丁文学奖等多种国际奖项。在七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巴金共有一千万字的著作和数百万字的译著。其著作先后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海内外广为流传。2003年,国务院授予他"人民作家"的荣誉称号。
  季羡林(1911-2009),山东临清人。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惟一的终身教授。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梁漱溟(1893-1988),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著名学者、国学大师,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胡适(1891-1962),中国新文化运动首举义旗的倡导者之一,又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大家,被誉为"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他的一生在多种学科,如哲学、文学、史学、宗教、教育、思想、文化等领域内辛勤探求,著文立说,融汇中西,沟通古今。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被读者们称为"时代的良心",曾荣获但丁文学奖等多种国际奖项。在七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巴金共有一千万字的著作和数百万字的译著。其著作先后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海内外广为流传。2003年,国务院授予他"人民作家"的荣誉称号。
  季羡林(1911-2009),山东临清人。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惟一的终身教授。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梁漱溟(1893-1988),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著名学者、国学大师,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梁漱溟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南阳人,著名哲学家。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州大学(现在的河南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其哲学作品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中国近代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晚清"中兴名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同治年间封一等毅勇侯。他在修身、治学、齐家、交友、治军、用人等各方面成就极大,也是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沈从文14岁时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那时正是中国最黑暗的军阀统治时代,他同形形色色的底层人士生活在一起,亲身体验到了他们的悲惨生活,为后来的创作打下了丰富的生活基础。
  从20世纪30年代起,沈从文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等,成为白话文学革命的重要践行者和代表作家。沈从文的作品在国内外也有重大的影响,先后被译成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朱光潜(1897~1986年),安徽桐城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北京大学教授,一生著译共700余万言,被学界誉为"美学老人"和"一代学长"。主要著作有《谈美书简》《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谈美》等。最早的一部著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以优美的散文笔调讲解深刻的人生道理,深受青年朋友的欢迎。另有译著《歌德谈话录》、柏拉图《文艺对话集》等。朱光潜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
  傅雷(1908--1966),字怒安,上海南汇人。20世纪中国杰出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文艺评论家。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傅雷作为一个翻译家,别人说"没有他,就没有巴尔扎克在中国",他翻译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深深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作为音乐鉴赏家,他写下了对贝多芬、莫扎特和肖邦的赏析;作为文学评论家,他对张爱玲小说的精湛点评,为学界作出了文本批评深入浅出的典范;他写给长子傅聪的家书《傅雷家书》,自20世纪80年代出版至今,已经感动着数百万读者。他的译作仍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目录:
  《胡适读书与做人》
  《季羡林读书与做人》
  《巴金读书与做人》
  《冯友兰读书与做人》
  《梁漱溟读书与做人》
  《曾国藩读书与做人》
  《朱光潜读书与做人》
  《傅雷读书与做人》
  《沈从文读书与做人》
  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坚持在读书学习中把握人生道理、领悟人生真谛、体会人生价值、实践人生追求。——习近平
  读书可以改变人,人可以改变世界。读书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让人温暖。要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温家宝
  西方的医药上有一句谚语:“世界上无所谓病,只有病人。”《世纪病》的作者乔治·勒公德把现代青年的骚乱归之于现代社会的和思想上的骚乱;这无异是“世界上无所谓烦闷,只有烦闷的人”的看法。固然,我们承认他有理。在一班所谓健全的,尤其是享受惯温和的幸福的人眼中,烦闷者是失掉了心灵均衡的病人。然而要知道,烦闷的人是失掉了均衡,正在热烈地寻找新的均衡。他们的欲望无穷,奢念无穷,永远不能满足,如果有一班自命为烦闷者,突然会恢复他们的宁静,那是因为他们的烦闷,实在并不深刻,而是表面的、肤浅的。真正在苦闷中煎熬的人绝不能以一种答案自满,他们要认识得更透彻、更多。他们怕找到真理,因为从此以后,他们不能再希望一个更高卓的真理。唯有“信仰”是盲目的,烦闷的人永远悲苦地睁大着眼睛。
  每个人在他生命中限制自己。每个人把他要求解决的问题按照他自己的身份加以剪裁。这自然是聪明的办法。他们不愿多事徒劳无益的追求。实在,多少代的人类曾追求哲学、伦理美学等的理想而一无所获!然而没有一个时代的人类因此而停止去追求。因为他们觉得世俗的所谓“稳定”、“宁静”、“平和”,只是“死”的变相的名称。“死”是西方人所最不能忍受的,他们极端执着“生”。
  烦闷的现象是多方面的,又是随着每个人而变动的。从最粗浅的事情上说,每个人想起他的死,岂不是要打一个寒噤?听到人家叙述一个人受伤的情景而无动于衷是非人的行为。因为,本能地,人类会幻想处在同样的境地,受到同样的痛苦。同样,一个人在路上遇到出殡的行列,岂非要兔死狐悲地哀伤?一切的人类真是自私得可怜!这自然是人类烦闷的一种原因,心理病学家亦认为烦闷是一种感情的夸大,对于一种实在的或幻想的灾祸的反动,可是认为烦闷是对于不测的事情的简单的恐怖,未免是肤浅的、不完全的观念。
  因此对于病态心理学造诣极深的作家,如保罗·布尔热(PaulBourget)亦不承认心灵上的病,是完全由生理上的病引起的。生命被威胁的突然的恐怖,在原始民族中,确是烦闷的唯一原因。可是民族渐渐地长成以至老大,他的烦闷亦变得繁复、精微,在一班普通人的心目中也愈显得渺茫不可捉摸。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然承认有若干病的影响存在着,但除了病态心理学家的物的解释以外,还有精神上的现象更富意味。
  人类在初期的物质恐怖以后,不久即易以形而上的恐怖。他们怕惧雷鸣,远在怕惧主宰雷鸣的上帝以前。原始时代的恐怖至此已变成烦闷,人类提出许多问题,如生和死的意义等。被这些无法解答的问题扰乱着,人类一方面不能获得宁息,一方面又不能度那丰富的追求生活,于是他祝祷遗忘一切。柏斯格说过:“人类有一种秘密的本能,使他因为感到苦恼的无穷尽而到外界去寻觅消遣与事业;他另有一种秘密的本能,使他认识所谓幸福原在宁息而不在骚乱。这两种矛盾的本能,在人类心魂中形成一种渺茫的计划。想由骚动达到安息,而且自以为他得不到的满足会临到,如果他能够制胜他事业中的艰难,他便可直窥宁息的门户。”
  这种烦闷的形而上的意义固是极有意味的,但它还不能整个地包括烦闷。烦闷,在人类的良心上还有反响--与形而上的完全独立的道德上的反响。例如,责任观念便是烦闷的许多标识之一。假定一个作家在创作的时候,为使他的文章更为完满起见,不应该想到的著作对于群众将发生若何影响的问题,然而一本书写完之后,要作家不顾虑到他的书将来对于读者的影响是件不可能的事。
  





上一本:我把美食大V带回家 下一本:帝国政界往事:大清是如何拿下天下的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与大师同行的作者是胡适、季羡林、巴金,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