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社会学理论(第6版)》本书是畅销美国的社会学理论经典教材。自1992年出版以来,已修订至第6版,并被译成十几种文字广泛采用。作者将其在社会学专业领域所拥有的多年丰富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相结合,摆脱了枯燥理论的简单叙述,内容全面系统,通俗易懂且简明扼要,不仅涵盖古典社会学家和早起女性社会学家的理论,而且也将米德、舒茨和帕森斯等被认为与古典社会学理论有着深厚渊源关系的非古典社会学家们的理论纳入书中。为更好的阐释理论,本书特别增加社会学史中最重要思想家的小传,使读者更好的理解这些理论观点产生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作者简介: 著者: 乔治·瑞泽尔(GeorgeRitzer,1940—),美国马里兰大学“杰出大学教授”,“杰出学者型教师”,该校“杰出教师奖”获得者;美国社会学会2000年度“教学杰出贡献奖”获得者;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英国牛津布鲁斯克大学名誉博士;因《社会的麦当劳化》(已被译成数十种文字出版)等著作蜚声学术界,其著作还包括《剖析美国:关于一个全球信用卡社会,一个被除魅的迷乱世界的批评》、《空洞无物的全球化》,以及《全球化:一个基础文本》;主编《社会理论百科全书》(两卷本)、《社会学百科全书》(11卷本)、《全球化百科全书》(5卷本);美国《消费文化杂志》的创刊者和主编;以及《社会学理论》、《古典社会学理论》、《现代社会学理论》、《当代社会学理论及其古典根源》等理论著作。 译者: 王建民,1980 年生,黑龙江拜泉县人,2008 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社会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社著者: 乔治·瑞泽尔(GeorgeRitzer,1940—),美国马里兰大学“杰出大学教授”,“杰出学者型教师”,该校“杰出教师奖”获得者;美国社会学会2000年度“教学杰出贡献奖”获得者;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英国牛津布鲁斯克大学名誉博士;因《社会的麦当劳化》(已被译成数十种文字出版)等著作蜚声学术界,其著作还包括《剖析美国:关于一个全球信用卡社会,一个被除魅的迷乱世界的批评》、《空洞无物的全球化》,以及《全球化:一个基础文本》;主编《社会理论百科全书》(两卷本)、《社会学百科全书》(11卷本)、《全球化百科全书》(5卷本);美国《消费文化杂志》的创刊者和主编;以及《社会学理论》、《古典社会学理论》、《现代社会学理论》、《当代社会学理论及其古典根源》等理论著作。译者: 王建民,1980年生,黑龙江拜泉县人,200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社会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社会学理论、中国社会学史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目录: 序言人物小传 前言 第一部分古典社会学理论导论 第1章社会学理论的历史图景: 早期岁月 引言 1.1影响社会学理论发展的社会因素 政治革命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社会主义的兴起 女性主义 城市化 宗教变迁序言人物小传前言第一部分古典社会学理论导论 第1章社会学理论的历史图景:早期岁月引言1.1影响社会学理论发展的社会因素政治革命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社会主义的兴起女性主义城市化宗教变迁科学发展1.2智识因素与社会学理论的兴起启蒙运动对启蒙运动的保守反应1.3法国社会学的发展托克维尔圣西门孔德涂尔干社会事实宗教1.4德国社会学的发展马克思理论的根源与本质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黑格尔与费尔巴哈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与社会学马克思的理论韦伯和齐美尔理论的根源与本质韦伯与马克思影响韦伯的其他因素韦伯的理论对韦伯理论的接受齐美尔的理论1.5英国社会学的起源政治经济学、改良主义和社会进化论政治经济学改良主义社会进化论赫伯特·斯宾塞斯宾塞与孔德进化理论英国人对斯宾塞的反应1.6早期意大利社会学的主要人物1.7世纪之交欧洲马克思主义的发展1.8古典社会学理论与当代的关联小结 第2章社会学理论的历史图景:晚近岁月 2.1早期美国社会学理论政治社会变迁与智识潮流斯宾塞对社会学的影响索尔斯坦·凡勃伦约瑟夫·熊彼特芝加哥学派早期芝加哥社会学芝加哥社会学的式微2.2早期社会学中的女性2.3杜波依斯与种族理论2.420世纪中期以前的社会学理论哈佛大学、常春藤联盟以及结构功能主义的兴起帕森斯乔治·霍曼斯芝加哥学派的衰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卡尔·曼海姆与知识社会学2.520世纪中期以来的社会学理论结构功能主义:盛与衰美国的激进社会学:赖特·米尔斯冲突理论的发展交换理论的诞生拟剧分析:欧文·戈夫曼的工作日常生活社会学的发展现象学社会学与舒茨的工作常人方法学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兴起与衰落(?)女性主义理论的挑战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2.620世纪晚期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微观—宏观整合能动—结构整合理论综合2.7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理论现代性的辩护者后现代性的倡导者2.8关注21世纪早期的各种理论多元文化社会理论、酷儿理论与种族和种族主义批判理论后现代与后—后现代社会理论消费理论全球化理论行动者—网络理论实践理论小结 第二部分古典社会学理论第3章阿列克西·托克维尔 3.1比较研究3.2美国政治3.3托克维尔著作中的社会学民情社会阶级个人主义公民团体唯物主义社会变迁3.4主要的社会学问题停滞平等专制中央集权3.5自由、民主与社会主义小结 第4章奥古斯特·孔德 4.1孔德的勃勃雄心实证主义:寻求永恒规律三阶段规律实证主义:寻求秩序与进步4.2孔德的社会学社会静力学孔德理论中的个体集体现象社会动力学历史4.3理论与实践谁会支持实证主义?工人阶级女性思想、情感与行动4.4孔德:批评性评价积极的贡献孔德理论的主要缺点小结 第5章赫伯特·斯宾塞 5.1斯宾塞与孔德5.2一般理论原理进化理论5.3社会学界定作为科学的“社会学”使社会学合法化社会学与生物学社会学与心理学社会学方法社会学面临的难题斯宾塞的方法5.4社会的进化简单社会与复合社会尚武社会与工业社会5.5伦理学与政治学小结 第6章卡尔·马克思 6.1辩证法6.2辩证的方法事实和价值交互关系过去、现在、未来没有必然性行动者和结构6.3人类潜能劳动6.5异化6.6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商品商品拜物教资本、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剥削阶级冲突资本主义的积极方面6.7历史唯物主义6.8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方面意识形态自由、平等和意识形态宗教6.9马克思的经济学:个案研究6.10共产主义6.11批评小结 第7章埃米尔·涂尔干 7.1社会事实物质性社会事实与非物质性社会事实非物质性社会事实的类型道德集体良知集体表象社会潮流群体心灵?7.2《社会分工论》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动力密度压制性法律与恢复性法律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公正7.3《自杀论》自杀的四种类型利己主义自杀利他主义自杀失范型自杀宿命型自杀自杀率和社会改革7.4《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早期和晚期的涂尔干理论宗教理论——神圣世界与世俗世界信仰、仪式与教会为什么选择原始宗教?图腾崇拜知识社会学知性范畴集体欢腾7.5道德教育和社会改革道德纪律依恋自主性道德教育职业团体7.6批评功能主义和实证主义其他批评小结 第8章马克斯·韦伯 8.1方法论历史学与社会学理解因果关系理想类型价值价值与教学价值与研究8.2实质社会学什么是社会学?社会行动阶级、地位与党派权威结构法理型权威传统型权威卡里斯玛型权威权威类型与“现实世界”理性化理性的类型一种包罗万象的理论?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不同社会环境中的理性化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救赎之路中国的宗教与资本主义印度的宗教与资本主义8.3批评小结 第9章格奥尔格·齐美尔 9.1主要关注点关注的层次与领域辩证观点时尚个体(主观)文化与客观文化“更多生命”与“比生命更多”9.2个体意识9.3社会互动(交往)互动:形式与类型社会几何学二人群体与三人群体群体规模社会类型社会形式9.4社会结构9.5客观文化9.6《货币哲学》货币与价值货币、物化与理性化消极影响文化悲剧9.7秘密:齐美尔社会学中的个案研究秘密与社会关系关于秘密的其他观点9.8批评小结 第10章早期女性社会学家与古典社会学理论:1830—1930 10.1哈里埃特·马蒂诺社会学家的社会角色社会组织道德与风俗习惯反常现象方法“物”与同情女性主义10.2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社会组织性别—经济关系性别分层的根源男性本位的文化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女性主义去除10.3简·亚当斯与芝加哥女性学派社会学家的社会角色简·亚当斯主题方法社会组织社会伦理芝加哥女性学派社会组织与社会学家的社会角色方法集体行动与社会变迁10.4安娜·朱丽亚·库珀与艾达·威尔斯-巴奈特方法种族关系透视群体与权力交叉点:种族、性别、阶级社会组织优势地位与“值得讴歌之处”10.5玛丽安·施内特格·韦伯女性立场性别与权力:权威性即自主性性别与文化:客观文化、个人文化和“日常生活的中间范围”女性的内部差异社会变革10.6比阿特里斯·波特·维伯方法:自然实验社会变革:渗透社会学家的社会角色小结 第11章杜波依斯 11.1科学11.2杜波依斯与“新”社会理论11.3科学地研究种族:《费城黑人》犯罪通婚社会不平等:等级与阶级仁慈的独裁者诉诸白人的自我利益11.4理论贡献种族主义和种族自尊面纱双重意识或“二重性”11.5经济学11.6卡尔·马克思、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小结 第12章索尔斯坦·凡勃伦 12.1智识影响马克思的理论进化理论经济学理论12.2基本前提人性作业本能父母的天性闲散的好奇心仿效工业技艺文化堕距12.3实质性问题《有闲阶级论》明显有闲明显消费浪费有闲阶级的其他特征商业与工业商业工业自由收入价格体系应该由谁负责?工业与机器对社会的影响经过训练的无能政治小结 第13章约瑟夫·熊彼特 13.1创造性破坏创造性破坏是好事吗?13.2熊彼特宽泛的经济理论13.3迈向更为动态的经济理论13.4熊彼特的社会学理性化与熊彼特的晚期理论13.5未来小结 第14章卡尔·曼海姆 14.1知识社会学知识社会学与意识形态理论世代政治社会学方法实证主义现象学其他路径关于知识社会学的社会学相对主义与关系主义知识阶层世界观实践知识社会学的步骤14.2意识形态与乌托邦意识形态乌托邦脱魅未来的希望14.3时代的理性与非理性理性与非理性的类型14.4对曼海姆著作的批评性分析小结第15章乔治·赫伯特·米德 15.1智识来源行为主义实用主义辩证法15.2社会的优先性15.3行动阶段冲动感知处理完成姿势有意义的符号15.4心智过程与心灵智力意识心灵15.5自我儿童发展嬉戏阶段游戏阶段普遍化他人“主我”与“客我”15.6社会小结 第16章阿尔弗雷德·舒茨 16.1对舒茨著作的解释16.2埃德蒙德·胡塞尔的观点16.3科学与社会世界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建构理想类型16.4类型化与窍门16.5生活世界16.6主体间性知识知识的私人构件16.7社会世界的诸领域后在世界与前在世界周围世界与我群关系共在世界与他群关系16.8意识、意义与动机16.9诠释舒茨理论小结 第17章塔尔科特·帕森斯17.1帕森斯的整合性努力17.2一般原理哲学与理论的来源行动理论帕森斯的行动理论抛弃行动理论需要倾向动机取向价值取向模式变量AGIL帕森斯理论的一贯原则:整合与秩序第1章 社会学理论的历史图景:早期岁月 我们将此书设计为对古典社会学理论家著作的导论性介绍,这种介绍以揭示本书所涵盖的理论之精髓的“一句话陈述”开始:·我们走向一个日益缺少个体自由的中央集权化的世界。(阿列克西·托克维尔)·我们正在向一个由科学支配的世界进化。(奥古斯特·孔德)·世界向着日益增加的秩序与和谐迈进。(赫伯特·斯宾塞)·资本主义建立在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之上。(卡尔·马克思)·现代世界比早期社会呈现出更弱的道德凝聚力。(埃米尔·涂尔干)·现代世界是一个无法逃离的理性系统的铁牢笼。(马克斯·韦伯)·城市产生一种特殊类型的个体。(格奥尔格·齐美尔)·性别不平等解释了大多数的个体经验、社会弊病和历史。(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是“面纱”而不是墙将美国黑人与白人分隔开来。(杜波依斯)·人们在炫耀性消费中乐此不疲。(索尔斯坦·凡勃伦)·资本主义几乎是“创造性破坏”的同义词。(约瑟夫·熊彼特)·知识被社会世界塑造。(卡尔·曼海姆)·人们的心灵及其自我观念被他们的社会经验所塑造。(乔治·赫伯特·米德)·人们在社会关系中常常依靠被经验证明为可靠的“窍门”来处理这些关系。(阿尔弗雷德·舒茨)·社会是社会结构与功能的整合系统。(塔尔科特·帕森斯) 本书致力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理论观点及其来源——更广泛的理论以及古典理论家的生活背景。引言 我们所意谓的古典社会学理论,是那些或者创立于欧洲社会学的古典时期(大约从19世纪早期到20世纪早期)或者植根于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中(参见图1.1),具有广阔视野和远大追求的理论。托克维尔、孔德、斯宾塞、马克思、涂尔干、韦伯、齐美尔和曼海姆的理论主要产生于古典时期的法国、英国和德国。凡勃伦、杜波依斯、米德、舒茨和帕森斯的理论主要略晚些产生于美国,但它们的多数思想来源是古典时期欧洲的智识传统。 在本书中讨论这些理论家的著作有两个基本理由。首先,在所有情况下,他们的著作在当时是重要的,而且在一般社会学尤其是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其次,他们的观点仍旧与当代社会学家相关并为后者所读取,尽管与其他社会学家相比,孔德和斯宾塞的著作并不完全如此(他们更具有历史意义)。 本书论述古典社会学理论而不是所有社会学理论,但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书所深入讨论的古典理论家的观点,我们将在开头两章介绍整个社会学理论史的概况。第1章讨论社会学理论的早期岁月,第2章将历史拉到当前社会学理论的最新发展时期。合起来看,这两章为理解古典理论家的著作提供了背景。这两章引论性内容源于这样的想法,即它对理解古典理论的历史来源及其后续影响特别重要。一般而言,读者在对古典理论家进行详细讨论之前,应对社会学理论有一个宽泛的了解。本书其他部分(第3至16章)讨论主要社会理论家的观点。因此,主要社会理论家的观点将被讨论两次,将在第1或第2章的历史背景部分简要介绍,还将在针对每个理论家的单独章节中全面深入地讨论。 为什么要集中研究这些理论家而不是名字和观点出现在前两章中的很多其他人物?对这一问题,最简单的回答是,由于篇幅所限,不可能讨论所有古典理论家。另外,很多理论家没有以整章篇幅讨论是因为他们的理论不属于古典时期,也没有在其中扎下十分重要的根基。此外,这些理论必须符合一系列其他标准才能予以深入讨论,也就是说,这些理论若被涵括进来,就必须具有广泛的应用性(TurnerandBoyns,2001),必须关涉十分重要的社会问题,而且必须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也就是说,它们必须具有持续的可读性和影响力)。①因此,在第1章中简要讨论的一些理论家(如路易斯·德·伯纳德)将不再在后续内容中详细讨论,因为他们的观点不符合前述标准中的一个或多个,尤其是他们的理论没有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第2章中讨论的很多当代理论家(例如欧文·戈夫曼和哈罗德·加芬克尔)在本书随后的内容中将不再讨论,因为他们更多地与现代社会学理论而不是古典社会学理论相关。 我们关注的是社会学家们重要的古典理论著作,同时也关注那些其著作常常与其他领域相关但又被认为在社会学中占有重要位置的理论家们的著作(例如马克思及其与经济学领域的关系)。简而言之,本书讨论社会学史中的“大思想”(bigideas),即那些探讨重要社会问题且在各自领域影响深远的思想观点。 除了前面提到的理论家之外,第10章介绍一些早期的女性理论家——特别是哈里埃特·马蒂诺、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简·亚当斯、安娜·朱丽亚·库珀、艾达·威尔斯-巴奈特、玛丽安·韦伯、比阿特里斯·波特·维伯。她们与前述的古典社会理论的形象并不完全符合,因为她们的贡献如今才被认识到。一方面,她们无疑是与前述那些男性理论家同时代的古典思想家。总体来说,她们的理论应用广泛而且明确论及十分重要的问题。她们作为社会学家或非社会学家所写的著作在社会学中十分重要。另一方面,我们不能说她们的著作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理由是,作为反对妇女歧视的成果,这些著作并没有在它们所处的时代被广泛阅读和产生深远影响,更不用说在我们的时代了。她们之所以被写入本书,是因为我们相信,随着她们的著作被发现和阅读,在不久的将来,她们的影响也会增加。与男性理论家一样,这些女性理论家也创造出一套“大思想”。 介绍社会学理论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S.Turner,1998),但由于我们只是在头两章介绍这一历史,我们所展示的只是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历史概览。我们试图为读者提供一种框架,以将关于古典理论家的详细讨论放到更广阔的背景中。读者读到后面的章节会发现,返回这概览性的两章并把讨论放在那一背景中是有益的(偶尔回头浏览图1.1和2.1会特别有用,它们是那些章节所涵盖的理论的图解式呈现)。 很难确定社会学理论产生的确切日期,人们在历史早期便开始思考和提出关于社会生活的理论。但我们并不打算追溯到希腊或罗马的早期历史时代,或追溯到中世纪,我们甚至不想追溯到17世纪,虽然奥尔森(Olson,1993)将社会学的传统溯源至17世纪中叶以及詹姆斯·哈林顿关于经济与政治关系的著作。这并不是因为人们在那些时代没有与社会学相关的思想,而是因为我们在时间投入上的回报会很少,我们将花费大量时间而只获得少量与现代社会学相关的观点。不管怎样,与那些时代相关的思想家,没有人认为自己是社会学家,他们现在也很少被认为是社会学家(关于一个特例的讨论,参见伊本-赫勒敦小传)。直到19世纪我们才开始找到可被清楚地界定为社会学家的思想者,他们是我们应该感兴趣的古典社会学思想家(Camic,1997;关于是谁创造了古典理论的争论,参见Connell,1997;R.Collins,1997b)。我们从检视塑造他们思想的主要的社会与智识因素开始。1.1影响社会学理论发展的社会因素 所有智识领域都被它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深刻地塑造,对社会学而言尤为如此。社会学不仅源于社会环境,而且将社会环境视为基本主题。我们将简明扼要地聚焦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的一些最重要的社会条件,那些条件对社会学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我们也将就此介绍社会学理论史中的主要人物。政治革命 由1789年法国大革命所引发并延续到19世纪的一系列政治革命浪潮,是社会学理论兴起的最直接原因。这些革命对很多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并导致诸多积极的变化。然而,使很多早期理论家(如托克维尔)感兴趣的并不是这些变迁的积极结果,而是它所产生的消极后果。这些作家尤其被混乱与失序的后果所困扰,特别是在法国,他们一致渴望重建社会秩序。这一时期的一些较为极端的思想家甚至希望回到中世纪和平又相对有序的时代,而更成熟的思想家则意识到,社会变迁使这种回归不再可能,因此,他们试图发现被18世纪和19世纪政治革命所颠覆的社会秩序的新基础。对社会秩序问题的兴趣,是古典社会学理论家们的主要关注点之一,特别是孔德、涂尔干和帕森斯。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在对社会学理论的塑造上,至少与政治革命同样重要的是大体在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蔓延到很多西方社会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事件,而是很多方面相互关联的进展,这种进展在西方世界从大体上的农业体制变成压倒性的工业体制时达到高潮。大批人口告别了农场和农业劳作,在蓬勃发展的工厂中从事工业性工作。大量工厂在一系列技术改良的推动下自我转型,众多新成立的经济机构为工业和新兴资本主义体制提供它们所需要的服务。这种经济的典范是工业体制的产品可以在其中进行交换的自由市场。在这一体制中,少数人获得高额利润,多数人则为低工资而长时间工作。反对这种工业体制和资本主义的活动接踵而来,并导致以推翻资本主义体制为目标的劳工运动和各种激进运动。 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以及反对二者的运动,逐渐变成西方社会巨大的动荡,这种动荡对社会学家影响甚大。社会学理论史上早期的五位主要人物——马克思、韦伯、涂尔干、齐美尔和凡勃伦,连同很多相对次要的思想家,专注于这些变迁及其给整个社会带来的问题。他们毕生都在研究这些问题,并且努力提出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1.2智识因素与社会学理论的兴起 虽然社会因素是重要的,但本章首要关注智识因素在塑造社会学理论上所扮演的核心角色。当然,在现实世界中,智识因素不可能与社会因素分离开来,例如,在随后关于启蒙运动的讨论中,我们将发现那一运动直接与本章前面所讨论的社会变迁相关,并在很多情况下为后者提供了智识基础。塑造社会理论发展的那些智识因素,将在其影响最先被感受到的国家的背景下讨论。我们以启蒙运动及其对法国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影响开始。启蒙运动 在很多观察者看来,根据社会学后来的演化,启蒙运动促成了社会学的关键性发展(Hawthorn,1976;Hughes,MartinandSharrock,1995;Nisbet,1967;Zeitlin,1996)。启 蒙运动时期是哲学思想中智识发展与变迁的显著时期①,很多长期存在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思想信念,在启蒙运动中被颠覆和取代。和启蒙运动相关的最有名的思想家是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1689—1755)与卢梭(1712—1778)(Singer,2005a,2005b)。不过,启蒙运动对社会学理论的影响是更为间接和消极的,而不是直接和积极的,正如欧文·泽特林所言,“早期社会学是作为对启蒙运动的回应而发展起来的”(1996:10)。与启蒙运动相关的思想家首当其冲地受到两股智识潮流的影响——17世纪的哲学与科学。 17世纪的哲学与笛卡尔、霍布斯和洛克等思想家相关,其重点是提出宏大的、普遍的和非常抽象的思想体系,使人获得理性认识。与启蒙运动相关的后来的思想家并没有拒绝思想体系应该具有普遍性和获取理性认识的观点,但他们更努力地使自己的思想植根于现实世界并在那里检验它们。换句话说,他们希望把经验研究与理性(reason)结合起来(Seidman,1983:36-37),这方面的典范就是科学,尤其是牛顿的物理学。这时,我们看到了用科学方法解决社会问题的做法的涌现。启蒙思想家不仅希望他们的思想——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来自现实世界,而且希望它们对社会世界有所助益,特别是在对世界的批判性分析上。 总体来看,启蒙运动以这一信念为特征:人们可以通过理性和经验研究理解和控制世界。之所以存在这种观点,是因为物理世界被自然规律所支配,而社会世界看起来也是如此,因此,轮到哲学家通过理性和经验研究去发现这些社会规律了。理解了社会世界如何运作之后,启蒙思想家设立了一个实践目标——创造一个“更美好”、更理性的世界。出于对理性的强调,启蒙哲学家倾向于拒斥扎根于传统权威中的信念。当这些思想家检视传统的价值与制度时,他们常常发现它们是非理性的,也就是说,与人性对立并阻碍人类的成长与发展。实践和变化取向的启蒙哲学家的使命,就是要克服这些非理性系统。最直接而确实地受到这些启蒙思想影响的理论家是托克维尔和马克思,虽然后者的早期理论观点是在德国形成的。1.8古典社会学理论与当代的关联 古典社会学理论之所以重要,不仅因为其历史意义(Camic,1997),而且因为它们是活文本,对现代理论家和当前的社会世界均具有当代意义。特亚克安(Tiryakian,1994)概括了衡量一部社会学著作是经典著作的三条标准。首先,它是初学者的“必读之作”,因为它展示了“社会学分析的力量和想象力”(Tiryakian,1994:4)。其次,对当代理论家和研究者都是有益的,也就是说,新的理论建立在经典理论家的肩膀之上,他们著作中提出的假设由现代研究者在经验中加以检验。再次,要具有足够的丰富性和深度,值得一个社会学家在其职业生涯的较晚时期重新阅读。 根据这些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本章讨论的理论家的著作具备成为经典之作的资格。特别是,这些古典思想家的著作继续以各种方式激发现代社会学家的灵感。让我们仅通过几个例子浏览一下他们的工作。 涂尔干通常被视为政治保守主义者,但一些近期的评论家倾向于考察涂尔干理论中无人问津的较为激进的甚至革命性的内容(Gane,1992;Pearce,1989)。实际上,皮尔斯的主要观点是,“涂尔干提出的很多概念,可以用来说明一系列实际的社会主义目标”(1989:10)。亚历山大(1988b)曾运用涂尔干关于文化与宗教的观点分析“水门事件”,如水门窃听的仪式性方面以及这一丑闻的其他方面。梅斯特罗维奇(Mestrovic,1992:158)根据现代思想家与后现代思想家的冲突解读涂尔干的著作,其结论是,涂尔干的理论为其他人提供了一种可取的思想种子:“涂尔干探求一个保护进步和资本主义效率的新世界秩序[现代的观点],这将与神秘的共鸣(mysticsympathy)和国际性社会团结意识保持平衡[比较后现代的看法]。”莱曼(Lehmann,1993a)使用后现代主义的主要概念工具“解构”来分析涂尔干的著作(莱曼[1993b]还率先根据女性主义理论研究涂尔干的思想)。涂尔干著作中的具体内容已经孵化出一大批当代思想和研究,但尚没有人能超越他关于自杀及相关问题的研究(Skog,1991)。 类似地,温斯坦与温斯坦(WeinsteinandWeinstein,1993)提出一种关于齐美尔理论的“后现代化”版本,以此补充齐美尔观点中广为人知的现代性内容。瑞泽尔(1995)运用齐美尔理论中的一些观点,强调了与日益增加的全球信用卡社会相关的诸多主要问题,特别是“对轻率行为的引诱”、欺骗以及对隐私的威胁。 解读马克思理论遇到的挑战是那些表面上根据他的原理建立起来的共产主义国家的失败。不过,很多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那些国家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观点存在重大歪曲,只有走出那些歪曲才能获得对马克思思想更为清楚的认识。正如格雷厄姆(Graham,1992:165)所说:“评估马克思的事业似乎还处在婴儿阶段。”因此,格雷厄姆认为:“马克思是我们的同代人”(1992:165),而不是尘封的历史人物。 关于韦伯与当代的关联,古德曼认为:“韦伯的很多观点和当代社会学观点之间存在着联结点……韦伯仍然对当代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贡献良多。”(Goldman,1993:859)柯林斯说:“对我们来说,阅读韦伯即使不比阅读当代作家的价值更多,但起码是相同的。韦伯更深刻、更善于分析、更加广博……韦伯在很多方面仍然是最高水平的。”(Collins,1993:861)检视日本(RitzerandLeMoyne,1991)以及更多亚洲国家的成功之路(Biggart,1991)会发现,它们的经济发展依托于韦伯的理论。之前曾提及,瑞泽尔(2008)使用韦伯的理性化理论分析社会的麦当劳化,尤其是通过信用卡广为散布的信用麦当劳化进行分析(Ritzer,1995:Chapter8)。必须特别提及的是,韦伯最有名的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多年以来已经催生出一大批研究成果,而且这类成果仍在增加(Davies,1992;Silber,1993)。 我们很感兴趣的是将在第10章中讨论的早期女性社会学家的著作。在很多情况下,她们的著作已经或者说刚刚被重新发现(Rogers,1998,2001)。因此,对于探索古典女性社会学思想家的观点与当代的关联,我们尚处在早期阶段。我们可以预期,她们的一系列当代影响在未来几年中将迅速增加。小结 本章概览了社会学理论的早期历史。开头较为简要的部分讨论了影响社会学理论发展的社会因素。虽然这方面的因素很多,但我们主要关注政治革命、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兴起、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城市化、宗教变迁以及科学发展是如何影响社会学理论的。本章第二部分检视了影响各国社会学理论发展的智识因素。我们以法国启蒙运动所扮演的角色开始,强调了对启蒙运动的保守主义和浪漫主义反应,法国社会学理论正是在这种相互影响中发展起来的。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们检视了法国社会学早期的主要人物——托克维尔、圣西门、孔德和涂尔干。 接下来,我们转向了德国以及马克思在这个国家的社会学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讨论了马克思的理论与社会学理论的并行发展以及马克思的理论对社会学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植根的黑格尔主义、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开始,简要提及了马克思本人的理论。然后我们的讨论转向德国社会学的根源,检视了韦伯的著作以显示德国社会学的多源性。我们还讨论了韦伯的理论之所以比马克思的思想更容易被后来的社会学家所接受的若干原因。这部分内容以对齐美尔著作的简短讨论结束。我们继而关注了英国社会学理论的兴起。英国社会学的主要来源是政治经济学、改良主义和社会进化论。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们谈及斯宾塞的著作以及围绕此展开的一些论辩。 在随后的内容里,我们简要讨论了意大利的社会学理论尤其是帕累托的著作,讨论了世纪之交欧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是经济决定论和黑格尔派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最后,我们简要讨论了古典社会学理论与当代的关联。 这就结束了我们对社会学理论早期历史的回顾。在本章中,我们结合相关历史背景,讨论了七位理论家的著作,他们是托克维尔、孔德、斯宾塞、马克思、涂尔干、韦伯和齐美尔,后文将分别以一章的篇幅介绍这几位理论家。我们也会在下一章谈及这些理论家对后来社会学理论的影响。第2章将结合较为晚近的理论发展的历史背景,简明扼要地讨论本书所界定并深入探讨的古典思想家中其他理论家的著作,他们是凡勃伦、熊彼特、杜波依斯、米德、曼海姆、舒茨和帕森斯。 最后,尽管我们在本章提及女性主义理论以及早期女性社会学理论家,但我们对她们工作的性质与影响无更多可议之处。这是因为,我们将在第10章看到,她们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被排斥在主流社会学思想之外,而且对其发展影响很小。可以将第10章看作是首次纠正这种遗漏和排斥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