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明治维新的国度:旅日学者宗泽亚又一力作、清日战争


作者:宗泽亚     整理日期:2014-08-31 11:49:49

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明治维新对日本及其邻国乃至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明治维新的国度》作者搜集整理日本所藏的数据文件,通过展示上千幅古写真,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明治维新带来的深刻社会变革。本书不但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明治维新和近代日本,而且可与中国同时期的“洋务运动”对比,使读者深刻认识和冷静反思中日在近代化历程中所存在诸多差异和巨大差距。
  作者简介:
  宗泽亚,中山大学毕业,曾在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所工作。多年专注日本古代民间风俗文化及近代中日甲午战争史的研究。
  目录:
  序言1幕末之国
  一、江户幕末
  二、黑船来航事件
  三、攘夷和开国
  四、幕末的维新启蒙
  2明治政治
  一、维新的背景
  二、维新的理念
  三、维新体制确立
  设立中央政府
  首都
  行政
  立法
  司法
  宫中序言1幕末之国一、江户幕末二、黑船来航事件三、攘夷和开国四、幕末的维新启蒙2明治政治一、维新的背景二、维新的理念三、维新体制确立设立中央政府首都行政立法司法宫中地方行政四、维新的领域中央集权身份制度土地改革学习西洋创设新法意识形态宗教改革文化教育外交政策军队改革经济产业五、维新的成果六、维新的反思3明治天皇一、幕末的动乱二、明治的新时代三、近代国家的确立四、列强之路五、天皇的品格六、明治天皇逝去4日清战争一、战争背景二、战争经过三、战争影响5日俄战争一、战争的性质二、战争背景三、同盟国模式四、日俄开战陆战海战五、讲和谈判六、日俄战争胜利的逸话6日清关系一、清国观形成二、日清间的暗涌三、国家衰落和崛起7日俄关系一、俄国威胁论二、日俄的宿怨三、日俄战争的结局8日朝关系9国家纠结一、日英近代葛藤二、日俄近代葛藤三、日美近代葛藤四、日清近代葛藤五、日朝近代葛藤六、租界居留地诞生居留地贸易居留地文化居留地和华侨居留地的终止10民权反战11国民教育一、日本前古的教育二、江户教育的特色三、明治的教育维新四、明治的教科书五、教育与国家明治教育的哲学国家教育者的培养六、教育与战争12富国强兵一、富国强兵理念的形成二、富国强兵的历史借鉴三、富国强兵的施策四、富国强兵与战争13殖产兴业一、明治维新的产业革命二、产业革命下的民生实态三、产业革命和社会主义启蒙14交通运输一、明治振兴期的交通运输明治初期的交通运输殖产兴业政策和交通运输企业勃兴期的交通运输二、明治时期海运的振兴海运的国家意识海运的公平竞争三、明治时期铁道的振兴铁道事业的振兴战争对铁道事业的贡献铁道国有化的实施四、明治汽车工业的振兴明治汽车的登场明治汽车的应用国产汽车创作的雄心15通信事业一、日本通信的沿革二、邮政(邮便)通信三、有线电报通信四、电话通信五、无线电通信六、手旗通信16科技振兴一、技术维新的政策二、产业技术振兴三、军事技术振兴枪炮舰船医疗食品军马航空四、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17报刊媒体18城市建设一、日本建筑的特色二、拟洋风建筑盛行三、官厅(政府机关)集中建设计划…四、近代建筑人才培育五、近代地下水道建筑六、日本近代的桥梁19贫困世相一、不可思议的国度二、贫者的礼仪三、庶民的世相和要因20脱亚入欧一、脱亚思想的形成二、脱亚入欧的怪胎三、脱亚入欧的有色眼镜洋服汉字诸风俗21职业群像一、公职者二、军人三、职人四、医者五、艺人六、小商贩七、宗教职八、占易九、农民22民俗民风一、市街二、礼仪三、娱乐读书大相扑观赏棋类音曲体育见世物小屋歌舞伎四、出行五、婚葬六、洗浴七、行刑八、外国人袭来23少数民族一、阿伊努族二、鄂罗克族三、尼夫赫族四、外夷族24明治女性一、母权的时代二、近代女权的倒退三、女性权利的追求四、女性自立的诉求五、明治时代女工的苦难六、明治时代的娼妓25性的文化一、处女价值观二、日本人的贞操观三、性文化风俗四、裸体画的挑战五、性风俗产业26明治灾害一、日本地理和自然二、自然灾害的肆虐地震灾害大水灾害火山喷发灾害三、传染病灾害的袭扰天花病霍乱病结核病四、日本的大陆野心27岛国清人一、李鸿章与明治维新二、康有为流亡日本三、孙文的日本大本营四、梁启超的日本情结五、清人的岛国留学潮28明治名人一、幕末明治人物二、政治家三、外交家四、军人五、教育家、思想家六、明治军事技术者七、明治的文化人八、明治的外国人明治时代大事年表日清年号对照表结束语参考及引用文献
  1幕末之国一、江户幕末“幕末”指日本历史上作为国家权力中心的江户幕府执掌政权的末期阶段。嘉永六年六月三日(1853年7月8日),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官佩里将军,率领舰队抵达江户湾口,以武力威吓幕府开国通商,引发“黑船来航”历史事件,被认为是幕末期的始点。庆应四年(1868),日本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宣布变革国家体制,被认为是幕末期的终点。“幕末”没有严格的定义,学术研究上对幕末的终点存在各种不同解说。例如,庆应三年十月十四日(1867年11月9日)德川庆喜实施大政奉还日;庆应四年四月十一日(1868年5月3日)江户开城日;明治二年五月十八日(1869年6月27日),幕府军在“戊辰战争”中败北降伏的战争终结日;明治四年七月十四日(1871年8月29日),明治政府宣布“废藩置县”,实施一元化行政改革,幕藩体制完全终结日,均被理解为江户幕府的终结和明治时代的始点。史学界在政治层面上的视野,对幕末存在三大见解。(1)幕末只是一个单纯过渡的政治体。(2)幕末是异样的独自的政治体。(3)从国际关系史的视角考察,幕末被定义为“近代”的范畴。幕末与近代西洋列国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踏入了西洋近代体系的边缘。从幕末将军的封建体制到明治天皇为主权者的帝国主义国家体制,幕末这个带有近代色彩的封建政治体和明治维新国家的政治体,事实上维系着千丝万缕的续存关系。因此在日本史上,论及明治时代,通常用“幕末·明治”来总括这段近代史。二、黑船来航事件十八世纪末,北方的俄国人为了达到向远东扩张和进出北美大陆的目的,意图将日本列岛作为补给基地。1791年,幕府下达“宽政令”,对前来的俄国船只实施了严格的临检。1806年,幕府发布“文化令”,大幅缓和了相关政策,对遭难漂流的俄国船给予了帮助。1808年,英国军舰“菲同”(Phaeton)号无视日本地方官的制止,强行登陆长崎,发生了抢夺事件,震惊了幕府。1825年,幕府发布了强硬的“文政打払令”,指示海防炮台,只要沿岸看到外国船只就可以开炮攻击。1837年,在“打払令”的强硬背景下,外国船只数次接近日本列岛,都遭到海防炮台的攻击,被迫退去。1840年后,清国林则徐禁烟和鸦片战争失利的消息传至幕府,幕府分析认为,清国败战是因为没有可以海战的海军。清国的事件动摇了幕府一直以来的海防政策。1842年,幕府撤销打払令,发布了稳健的“天保薪水令”,转换了以往的强硬政策,冷静应对来航的外国船只。1845年4月17日,美国捕鲸船驶进浦贺湾,送还他们救出的22名遇难日本渔民。捕鲸船进入湾内即被130艘日本警护舟团团围住进行调查。事情速报至幕府,老中首座(“老中”系江户幕府官职,统领政务)阿部正弘同意了美国船只入港的要求。1846年7月20日,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官贝特尔(JamesBiddle),奉命参加美国与墨西哥的战争,率领3艘军舰从清国回国,取道日本请求补给,成为最初来日的政府使节。贝特尔要求日本开国通商,遭到江户幕府的拒绝。1849年3月,美国军舰“普雷布鲁”号为解救在北海道遇难漂流的美国船员专程来日,事情在短期内得到了和平友好的解决。库林舰长返回美国后在报刊上严厉驳斥了一直以来媒体宣传日本人虐待美国船员的不实报道。以上三次与美国交涉经验,使幕府对美国人产生了好感。美国1776年才从英国的统治下独立出来,虽然是一个历史短暂的新兴国,但是美国人的思维方式给日本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与此同时,致力于崛起的美国人已经认识到,要想确保东亚贸易的太平洋航路,保障汽船燃料、水、食料等物资的补给,日本列岛可以说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寄港地。1852年11月24日,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官佩里将军,率领当时世界最大的军舰“密西西比”号(排水3220吨,舰长76米,乘员268名),单舰出航前往清国。其任务是受总统委托前往日本,表面上是学术调查,实际上是担负军事和外交的目的。十九世纪中叶,产业革命扩大的欧洲列强,产品面临大量输出的需求。各国纷纷抢占东南亚市场,抢先获得与他国竞争的优势。海外竞争处于劣势的美国,为了扩大市场的竞争力,确保航道安全,把注意力投向了东亚。佩里出发前发布了公报,欧美各国的文人、学者、旅行家踊跃报名,争相要求参加考察,均被佩里谢绝。1853年4月7日,“密西西比”号抵达香港,停泊修整。佩里取道香港,…一是为了与3艘待命的军舰会合,二是带上可以和日本人语言交流的翻译。当时美国人知道日本人使用汉字,认为清日两国的语言没有很大区别。结果佩里原定的翻译、传教士威廉姆斯只懂汉语不会日语,无法承担严谨的日语翻译工作。佩里考虑可能会以汉文签约,还是决定威廉姆斯随行。舰队经过上海时,





上一本:一战简史:帝国幻觉 下一本:因果的真相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明治维新的国度:旅日学者宗泽亚又一力作、清日战争的作者是宗泽亚,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