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配音”季冠霖的心灵手记,一个固执女孩让心愿开花的自白。内容关乎心情,关乎坚守,关乎生活,关乎碎念,讲述一个“一根筋”的人如何快乐地与自己的心愿在一起,然后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世界。她传递给我们这样一种心声:在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世界上,我们都要喜欢并感谢固执的自己,努力让自己温暖、坚强、静默、快乐地活着……即使老天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再封死了你的窗,只要你愿意,给自己的心多添把柴,多加点火,别让它冷掉,最终还是能够拥有自己想要的。所以,既然还有心愿放不下,那就带着心愿上路吧,走进属于你的世界,惊喜自会降临。 作者简介: 季冠霖,配音演员。 凭借优质的嗓音和扎实的台词功底,她塑造了众多广为人知的声音形象, 以多变的声线赋予角色鲜明的性格特点, 曾因为《甄嬛传》中的甄嬛配音而走红网络,被粉丝封为“神配音”。 其作品或空灵澄净,如《神雕侠侣》小龙女; 或清亮甜美,如《水浒传》潘金莲; 或温柔娴静,如《赤壁·下》小乔; 或俊朗干练,如《倚天屠龙记》赵敏。 季冠霖,配音演员。 凭借优质的嗓音和扎实的台词功底,她塑造了众多广为人知的声音形象, 以多变的声线赋予角色鲜明的性格特点, 曾因为《甄嬛传》中的甄嬛配音而走红网络,被粉丝封为“神配音”。 其作品或空灵澄净,如《神雕侠侣》小龙女; 或清亮甜美,如《水浒传》潘金莲; 或温柔娴静,如《赤壁·下》小乔; 或俊朗干练,如《倚天屠龙记》赵敏。 尤以表演细腻见长, 擅长演绎心思缜密、性格复杂的女性角色, 如《美人心计》窦漪房、 《甄嬛传》甄嬛、 《笑傲江湖》东方不败等。 目录: 推荐序 自序 0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使其一根筋 02.最好的选择未必是选择最好的 03.搭着梦想,清苦寂寞也快乐 04.该当出头鸟的时候不要害怕 05.假如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 06.爱了就跟着内心走 07.不挨骂你就不知道如何长大 08.和自己的天性真诚相待 09.自恋也是件必须的事儿 10.尽力去做,其余都交给老天吧 11.看清自己,就不会迷失在这个世界 12.当梦想照不进现实,至少还能观赏它 13.洒狗血是一门技术活儿推荐序 自序 0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使其一根筋 02.最好的选择未必是选择最好的 03.搭着梦想,清苦寂寞也快乐 04.该当出头鸟的时候不要害怕 05.假如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 06.爱了就跟着内心走 07.不挨骂你就不知道如何长大 08.和自己的天性真诚相待 09.自恋也是件必须的事儿 10.尽力去做,其余都交给老天吧 11.看清自己,就不会迷失在这个世界 12.当梦想照不进现实,至少还能观赏它 13.洒狗血是一门技术活儿 14.总有人愿为你打开一扇门 15.说的比唱的好听 16.童子功是怎么炼成的 17.谢谢你所来自的那个家庭 18.机遇之后,更须努力 19.从准售货员到真大学生 20.这条康河没有桥 21.我的团长我的团 22.大学没做过兼职不是好人生 23.你可以成为别人的希望 24.一生要去一个能让自己流泪的地方 25.给自己一个爱上动物的机会 26.让自己淡淡地亲近一种植物 27.唯有美食不可辜负(1) 28.唯有美食不可辜负(2) 29.有一种味道叫尘封 30.动什么也别动假期 31.和一个人温暖相拥 32.不争,不抢,不夺,不贪 33.勿以恶小而为之 34.再没人会比他们更爱你 35.你沉默,世界就安静 36.不想当裁缝的配音不是好演员 37.关于《甄嬛传》的那些事儿这本书是季冠霖的青春记忆,也是每一个向往成功的行者日记。 在这本书里,我们也可以看到自己,也看到我们正在生存着的时代。——孙俪刚到北京的时候,男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个不算是工作的工作:给一个朋友的样片配音。那个朋友明确说只是试一下,这个节目能不能播、什么时候播都还是未知数,录得差不多就行了,就是找一下感觉,没必要死磕它。 可我有我的工作习惯。如果这个事情我没有认真去对待,于我来说,那简直是一种折磨,我内心这一关就过不去。而如果百分之百去努力了,那整个过程就是一种超级的精神愉悦。 我不管别人怎么看,也不管它播不播、收视率好不好,只要到了我手里,我就要把它做好。哪怕是只有几句话的朗诵,也一定要准备好。总之一句话,我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虽然,那时候我只有来时的火车票,还没有招牌。 我记得那天晚上我是十点多到的北京,接到这个任务后,马上挑灯夜战,一直准备到凌晨三点多,把将近一个小时的台词生生背了下来。这心里才踏实一点。睡了一觉,第二天早上八点去正式录制,效果非常好。 而接下来……现实往往和电影里的狗血情节不一样。女主角经过一番努力之后,并没有迎来接下来的柳暗花明。 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最后片子没有播出。 北京还是北京,我还是我。 后来慢慢在北京有了配音机会的时候,只要一有机会,我就会像打了鸡血似的,一口气把所有台词都背下来。然后反复看磁带,反复琢磨。对于经验丰富的老师来说,只要看一遍磁带,直接进棚就能录。可我不行,为了不让前辈老师觉得因为我耽误时间,我只能把所有台词都背下来,把磁带看得滚瓜烂熟,真正做到了然于胸,信手拈来。 事实证明,我的这个笨方法还是很管用的,正式配的时候,很顺利,我都不用看台词本就知道下面要说什么。而且我把气口都背下来了,哪儿停顿,哪儿快速,哪儿沉默,哪儿嘶喊,全部记在心里。录了几次之后,很多老师就说,这个小姑娘配起音来还挺快的。 其实,不是我天生快,是我在练习了N多遍之后才快的。 刚开始配音的时候,我有一个大关怎么都迈不过去——不会笑。尤其是那种英雄式的笑,一点都不会,脸都笑抽筋了还是笑不成。 对于配音演员来说,哭很难,可笑比哭更难,气息不好把握。台词是说出来的,是可以准确表达的。而气息是无形的东西,用无形的东西去表达各种情绪的时候,非常困难。那段时间,我吃喝拉撒睡,无时无刻都在琢磨怎么去笑。每天早上醒来,睡眼惺忪地坐在床上,被子一撩,“哈哈哈哈”就开始大笑。 曲艺界和梨园行有句话:不疯魔,不成活。我估摸着我已经到了“疯魔”的地步了。 突然有一天,我会笑了,量的积累在那一瞬间,完成了质的飞跃。 别人的学习都是循序渐进的,比如说头一天会笑一声,第六天会笑六声,第十天会笑十声。而我不一样,我是第一天只会笑一声,到第九天还是只会笑一声,可到第十天,突然就会笑十声了。神功炼成! 我一直坚信“铁杵磨成针”的真实性和可行性,但很少有人能坚持磨下去。至于磨成的那一刻是怎么回事,其实,我现在也不明白。 02假如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 人们都说,当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就会给你打开一扇窗。可2003年的年底,这句尽人皆知的话对我来说就是个笑话。上帝给我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却又关上了另一扇门。可能觉得还不过瘾,连窗户也统统钉上,甚至连烟囱也糊死了。 还有大半年就要毕业,同学们纷纷开始着手找工作。大家都认为,所谓的工作这回事儿对我而言就不叫个事儿,因为我的大学生活,基本都是在半工半读的过程中进行的。 听大伙儿说得多了,我也就信以为真了。我放弃了天津交通台的实习生身份,也放弃了在 别人眼中的大好前途,拉了个箱子来到了北京,开始我的北漂生涯。 我应该算是最不像北漂的北漂了,因为我本来就很“北”,天津和北京,现在坐动车也就半个小时。这么短的时间,让在北京东三环堵惯了的人笑而不语。 2003年12月,北京一如既往地冷。各个大商场都换上了圣诞主题的装束:圣诞节大降价,圣诞节大放送,圣诞节大打折,圣诞节大优惠,变着花样地向消费者宣告着一个意思:我这儿便宜,快来买啊!商家热闹的叫卖总算是略微驱散了一点儿寒冷。 男朋友的工作依然没有稳定。虽然单位接纳了,但是迟迟没有安排具体职务,就那么一直悬着。我比他还要惨,连个悬的地方都没有。 四处投简历,八方碰壁。说真的,我都心疼那些A4纸了。 男朋友也为我发愁,到处奔波,又是托人,又是找机会。看着我一副债多不愁的表情,他也只能一声叹息。 好不容易,男朋友在他的单位给我推荐了一个工作,领导也很满意,我觉得凭我的资历和实力,问题应该不大。可就在眼看就要成功的节骨眼儿上,台里下了新文件:今年没有英语四级证的一律不要。 就是这么巧。我们毕业的时候考的是三级证,而他们单位的这项规定偏偏就在今年出台了,好像专门是冲着我来的。 天天没事干,于是就天天自个儿发呆,呆腻了,就和男朋友一起发呆。实在呆得太无聊了,两个人就出去溜达,满北京城溜达。 溜达累了,就跑去坐地铁。那会儿13号线(地上运行)刚刚开通没多久,人少。 不仅人少,沿途的建筑也少,好多是半成品状态。满眼望去,一半是荒芜,一半是凄凉。 从东直门出来基本就是半夜了,然后溜达着去三里屯。这个点儿的三里屯车马嘈杂,人声鼎沸,正是热闹的时候。不过这种热闹似乎与我们无关,我们只是来打酱油的。 三里屯旁边有一个小巷子,相对安静些,有卖烤串的。要点儿啤酒,要点儿烤串,当然,少不了吃大排档的必备霸王菜——“花毛一体”(花生和毛豆的拼盘)。两人喝着啤酒聊着天,抬头看天上依稀可辨的星星,说说上学时候的点点滴滴,东家长西家短,两只蛤蟆三只眼。两个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优秀不优秀放一边不说,在这种状态下聊起天来,完全没有章法,思路信马由缰。月华如水,烟火人间,或许只有这样的烟火气才能告诉我,你已经是这个城市的一分子了。 大半夜吃烧烤的人挺多,三五成群,一拨走了,一拨来了,热闹而有序。 很多老外也去那儿吃烤串。那会儿的烤串好像也就1块钱吧,一般每个人都至少会要个十串八串的,或者更多。而很多老外到那儿会用勉强听得懂的中文说:“老板,来一串羊肉串。”老板一愣:“多少?”“一串!”老外伸出一个手指头。老板苦笑一下, 看在是外国友人的份儿上,一串也烤。不过,老外羊肉串要得少,可啤酒要得多。好几瓶啤酒往面前一摆,就那么一口肉,一口酒,津津有味,还吧唧嘴。他们不像是在“吃”羊肉串,更像是在“品”羊肉串。肉吃完了,就品竹签子,品一口签子,喝一口啤酒,不亦乐乎。敢情人家是醉翁之意不在串啊! 看着这些老外,我疑心他们是孔乙己的后人。 老板是夫妻俩,三十来岁的样子,男人拿着一把蒲扇,能烤各种各样的串,羊肉的,鸡肉的,还有各种蔬菜。他很专注于自己的工作,眼睛紧盯着手头的东西,基本不看别处。女人负责招呼客人,安排座位,擦抹桌椅,端凉菜,算账,干净利落。 我们就这样坐着地铁,吃着烤串,晃晃荡荡,晃了一个来月。这段时间一片迷茫,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明天还有没有钱能吃得上三里屯的羊肉串,还能不能碰见品签子的孔乙己后人。 虽然有迷茫,但是并没有恐惧。相反,还有点小小的幸福感。那个巷子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被画了个圈,圈里写了个“拆”,像北京城其他一些街道一样,彻底湮没在了高楼大厦之中。 后来只要路过那里,都会远远看一眼我们的“烤串遗址”,一边凭吊怀念,一边想:即使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再封死了你的窗,只要你愿意,给自己的心多添把柴,多加点火,别让它冷掉,还是能在被困的时间里找到值得珍惜的幸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