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中毕业生来说,从高考结束到大学开学,这中间有长达三个月的暑假。高考过后这三个月该干什么呢?对于很多人来说,寒窗苦读十余年,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大学,是时候痛痛快快地玩个够了。不但这个暑假要尽情地玩,而且在进入大学以后还要接着玩。这是一种非常普遍,也非常可怕的心态。为什么不用这段时间认真地看几本书呢?没有了考试大纲,可以尽情地看自己感兴趣的书;没有了标准答案,可以放肆地批判性阅读。同时,还可以通过看书对大学生涯有一个尽早的认识。考上大学并不意味着到达成功的终点,而是一场更为激烈的竞赛的开始。竞赛的结果是:有些人大学毕业后成为了职场精英,有些人却毕业即失业,连生计都成了问题。为了在这场全新的角逐中胜出,那就提前起跑吧,在起点就把对手甩在身后! 高考过后看什么书呢?以下10本书是推荐书小编精心挑选出来推荐给准大学生的。这些书都是在市场上经过千锤百炼以后得到普遍认可的经典之作。如果在大学开学之前就认真地看完了这10本书,哪怕只是看了其中的几本,也一定可以起到提前起跑的作用,对于大学、对于社会的思维和视野都将得到显著的提升。当然,除此之外还有非常多经典的图书,考虑到有些书专业性太强,普通读者难以读懂(如《柳如是别传》、《管锥编》、《小逻辑》),有些书的阅读量太大(如《鲁迅全集》、《唐诗鉴赏词典》),就不一一列举出来了,大家可以在进入大学以后再选择性阅读。其实,只要看完了下面这10本书,也就知道什么是好书、知道怎么选择书了。 1.《上学记》(何兆武) 何兆武教授的这部口述浓缩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它叙述的尽管只是何先生在1949年以前不足30年间学生时期的陈年往事,却蕴含着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对整个20世纪历史的反思,对我们重新认识过往、观察现在以及展望未来都有着重要的启迪。这本书同时又是很个性化的,何先生不惮于表露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忌讳议论先贤的道德文章,既树立了理性的尊严,又使自己的性情展露无遗。在目前这个功利滔滔的的世界上,何先生对知识与真理的热诚仿佛一泓清泉,足以冲洗那些被世俗熏染的心灵,使其复现润泽。这也是老一代知识分子风范的存照。大学生不但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得丰富、鲜活的历史体验,而且可藉此思考究竟应该如何读书、如何治学。 何先生在书中说:“1939年至1946年,我在西南联大度过了整整7年,读过四个系,现在回想起来,那是我一生中最惬意、最值得怀念的好时光。”西南联大早已不复存在,西南联大那个时代的大学精神在当今这个浮躁的时代似乎也已无迹可寻。可是,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大学时期依然应该是一生中最惬意、最值得怀念的好时光。究竟应该如何珍惜如此宝贵的大学时光?这位70年前的大学生或许可以给你一些启迪。 2.《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覃彪喜) 如果说《上学记》是老一代知识分子对于民国时期学生时代的回忆,《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则是一个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对当今大学生活的反思。无论是思想深度还是艺术成就,这本书都无法与接下来的几本名著相媲美,可是,对于一名准大学生来说,这却是一本没有任何理由忽略的书。它是近年来中国最畅销的大学生指南类读物,已经为数百万大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在网上,该书目录以“一名25岁的董事长给大学生的18条忠告”为名广泛传播。说是忠告,整本书却没有任何说教的色彩,作者不过是一名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结合他在学习、考研、求职和工作过程中的切身经历来谈大学生应该如何读书,如何充分利用大学四年,语言风趣幽默,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体验中明白很多道理。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个问题看似平淡无奇,很多大学生都不屑于去思考,可是,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直接决定了大学四年的含金量。作者覃彪喜先生当年报考北大法学院未果,被调剂到中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可是,这样一个冷门专业的毕业生却可以在做房地产策划师,可以成为IT项目经理,可以在毕业几年以后成为一家公司的董事长。究竟是什么原因决定了这种成功?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详尽的解答。 3.《求职,从大一开始》(覃彪喜) 在《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出版以后,覃彪喜先生历经五年磨一剑,又为大学生献上了这本新书:《求职,从大一开始》。覃先生一直强调不能过于功利地读书,强调大学时期一定要注重批判性思维、表达能力、公民意识等多种素质的培养,可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覃先生把求职放在了首位。正如温家宝总理在谈到大学生就业问题时所说的,就业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到一个人的尊严。这本书则是一位年轻的董事长与大学生关于职业规划与就业、关于生计与尊严的对话。覃先生试图通过这本书让大学生从入学就开始规划职业生涯,扎扎实实地塑造核心竞争力,而不是到了求职的时候才投机取巧临阵磨枪。决定求职结果的并不是面试那十几分钟,而是整个大学四年。这本书则告诉大学生们如何通过四年的“厚积”换取毕业求职时的“薄发”,大到人生方向的抉择、求职战略战术的把握,小到做简历的技巧、女生或乙肝患者如何突破用人单位的就业歧视,都做了详尽、深入、全面的阐释。书中很多观点,比如“一切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都是纸老虎”、“鼓励大学生创业不过是揠苗助长”,看似与主流观点背道而驰,却能结合作者的切身经历让人心悦诚服。对于一名准大学生而言,如果能够在高考之后的暑假期间就看完这本书,实乃一大幸运!同时,该书还赠送一张取贝网的充值卡,读者可以凭该卡获得作者及其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团队一对一的长期指导,可谓超值。 4.《论语今读》(李泽厚) 作为一名大学生,可以不知道李泽楷,但不能不知道李泽厚。1956年,年仅26岁的李泽厚以重实践、尚“人化”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美学观一举成名、卓然成家。到八十年代,李泽厚已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他不断拓展学术领域,促引思想界在启蒙的路径上艰辛前行。其著作《美的历程》和三部思想史论(《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影响了整整一代人,至今依然是大学生不可不读的经典。 在小学和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我们都要通过古诗词和文言文接触到一定的国学和传统文化。可是,这种浅尝辄止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既不全面,也不深入。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理应在传统文化方面有更加深入的认知。现在中国大学生的一个状况是: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用来学习英语,因为有四六级考试,考研也要考英语,而国学却无人问津,以至于很多大学生在毕业以后听到别人说“乡愿”、“游必有方”之类的词句竟然一脸茫然。 《论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无与伦比的重要地位,大学生不能不对其有所了解。市场上关于《论语》的书非常多,良莠不齐。相对而言,《论语今读》是一本非常适合大学生阅读的书。李泽厚先生客居美国以后完成的这部重要著作非常严谨,不信口开河,言必有据,又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同时结合了李先生对于中西方传统文化的解读,言简意赅,清晰明了,有深度也有广度。 5. 《一九八四》(奥威尔) 《一九八四》和《动物农场》是乔治?奥威尔的传世之作,堪称世界文坛上最著名的政治讽喻小说。奥威尔在小说中创造的“老大哥”、“双重思想”、“新话”等词汇都已收入权威的英语词典,甚至由他的姓衍生出来的形容词“奥威尔式”不断出现在报道国际新闻的记者笔下,足见其作品在英语国家影响之深远。有评家说:“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 《一九八四》与英国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俄国叶夫根尼?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反乌托邦的三部代表作,通常也被认为是硬科幻文学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奥威尔深刻分析了极权主义社会,并且刻画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和恐怖的,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的假想的未来社会,通过对这个社会中一个普通人生活的细致刻画,投射出了现实生活中极权主义的本质。《一九八四》曾在某些时期内被视为危险和具有煽动性的,并因此被许多国家列为禁书。该书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1923年至今最好的100本英文小说之一。 正如覃彪喜先生在《读大学,究竟读什么》的第一个专题所强调的,大学生区别于非大学生最关键的一种素质就是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如何训练批判性思维呢?那就从阅读这本最具批判精神的小说开始吧。 6.《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 从高中生转变为大学生以后,在阅读方面最重要的一个变化就是不再以教科书为主,而是需要阅读大量学术方面的专著、原著。不管你被录取到什么专业,只要你对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等方面的知识感兴趣,那就不妨深入地了解一个人——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哈耶克是20世纪西方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1974年,鉴于哈耶克“在经济学界自亚当?斯密以来最受人尊重的道德哲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至高无上的地位”,他和冈纳?缪尔达尔一起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通往奴役之路》一书是哈耶克的代表作之一,在其学术生涯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这本书为他赢得广泛的注意,他的世界性声誉就是由此奠定的。他在这本书中论证道,当时正在计划中的福利国家不是为个人自由的战斗在和平时期的继续,倒是朝着专制的方向迈出了一步。因此,他认为追求计划经济,其无意识后果必然是极权主义。如果说乔治?奥威尔在《动物庄园》和《1984》这两部批判极权主义的讽喻小说更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细致入微地描述了极权主义的残暴,哈耶克则是更专注于梳理并批判那些潜在的隐蔽着的在他看来会带来更大危险的观念——比如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如果你能在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到这些,进而获得一种思想的洗礼,那么,你也就享受到读大学的快乐了。 7. 《围城》(钱钟书) 如今流行网络用语,90后的年轻人更是深受网络文化的影响。这并没有什么不好,可是,如果过度沉迷于网络而忽视了文化底蕴的积累,以为会一些网络用语就是“油菜花”(有才华),会讲几个网上的笑话就是幽默风趣,那实在是很傻很天真了。一些人整天泡在网上看一些网络写手的无病呻吟,却对《围城》这样的大家之作视若无睹,实在是很“杯具”的事情。即使逛遍所有的网站,又到哪去找出一个比钱钟书更有才华的人呢?到哪去找出一部比《围城》更幽默的作品呢? 正如一位网友所评述的,跟现在的很多文人、学者、教授比起来,《围城》描写的一群读书人,方鸿渐也好,赵辛楣也好,其实都是很单纯善良的。也就只有钱钟书这样的作者才写得出这样的一群人来,他虽然嘲讽,却并无心机,其实这和他自己的主人公一样,可能是有趣而无用的,但在今天,就连这有趣,也成为一种奢侈品了。这种骨子里流淌着读书人的血液的优雅风度,在最近这半个多世纪里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摧残,已经荡然无存了。中国不再有贵族,甚至连精神贵族都没有了。钱钟书的风度,虽然不似海明威那种硬汉式的压力下的风度,却也别有一番中国式的举重若轻,谁若说这优雅很容易,去看看现在报纸上的论战满篇你死我活的政治调调,去看看论坛里动不动就问候老母的掐架,甚至看看别人在给他压力的时候他自己的反应,他就知道,优雅二字是何其难得了。 8.《瓦尔登湖》(梭罗) 这是一个浮躁的年代。无论是大学围墙的内与外,莫不如此。然而,对于大学生来说,尤其是对于想在学术科研方面有所建树的大学生来说,浮躁是他们的天敌。如何让自己的心态平静下来,远离浮躁与喧嚣呢?不妨看看梭罗的这本《瓦尔登湖》吧。龙点睛 。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所著的一部蕴含了深刻哲理的散文集。该书出版于1854年,梭罗在书中详尽地描述了他在瓦尔登湖湖畔一片再生林中度过两年又两月的生活以及期间他的许多思考。他在探求怎样实实在在地生活,怎样体验与经历有意义的生活,为自己,也为他的市民同胞,还有当时与后来的读者们。 这是一本宁静、恬淡、充满智慧的书。其中分析生活、批判习俗处,语语惊人,字字闪光,见解独特,耐人寻味。许多篇页是形象描绘,优美细致,像湖水的纯洁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绿;也有一些篇页说理透彻,十分精辟,给人启迪。 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对于春天,对于黎明,都有极其动人的描写。这里有大自然给人的澄净的空气,而无工业社会带来的环境污染。读着它,读者自然会感觉到心灵的纯净,精神的升华。 9.《南方的立场》(南方都市报) 从中学生变成大学生,会相应地产生很多方面的变化,最根本的一个方面就是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变了。对于中学生来说,基本上是学习前人已有的知识,他们是以一个学生的姿态面对这个世界;对于大学生来说,虽然也要学习知识,但是,姿态上已经是平等地、独立地面对这个世界了。要关注这个世界,并敢于、善于对这个世界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思维能力就永远只能停留在中学生的水平。 社会每天都在发生着很多事情。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这些事情呢?当我们试图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不是背教材上的观点,也不是跟随着大众人云亦云,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观点独到、深刻、客观呢?这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能力。如果想要获得这种能力,那就好好关注一下《南方都市报》的时评吧。在评论方面,《南方都市报》俨然已经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通过这份报纸发出来的声音尖锐而深刻,个性而公允,默默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如果订阅报纸不太现实,每天上网看电子版也不方便,就看看《南方的立场》和《热言时代》这两套书吧,前者是《南方都市报》的社论精选,后者是《南方都市报》的名家评论精选。看看这些文章,你会发现中学阶段用来应付考试的三段式议论文是多么幼稚可笑;看看这些文章,你不但能够知道这个世界曾经发生过什么、正在发生着什么,更能知道在这些事情面前,应该用一种怎样的眼光去评判。 10.《西方哲学史》(罗素)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大学生几乎言必称尼采。时至今日,这种盛况当然既无必要,也不现实了。但是,作为一名大学生,不管你是什么专业,对哲学有一定的了解都是非常必要的。当然,此处所说的哲学并不是,至少不只是我们在课堂上学过的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要学哲学呢?因为哲学足以深刻地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它帮助我们去思考人与世界的关系,去思考我们自身作为一种存在的价值。如果你对这些毫无兴趣,那还是别读大学了,技校会更加适合你。 说到哲学,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晦涩、枯燥。如果是读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或者黑格尔的《逻辑学》,那恐怕真会有这样的感觉。可是,罗素的这本《西方哲学史》会改变你对哲学的印象。你会发现哲学其实是很可爱的,因为罗素实在太可爱了。阅读此书不仅可以对西方主要的哲学家及其思想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还可以了解西方历史上的一些重要的事件、人物、发展阶段及其与特定的哲学之间的关联,时常还会被罗素逗得忍俊不禁。 罗素是个性情中人,他在介绍莱布尼兹的时候,第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莱布尼兹是一个千古绝伦的大智者,但是按他这个人来讲却不值得敬佩。”随后他又接着说:“莱布尼兹关于金钱方面有些小气。每当汉诺威宫廷有哪个年轻的贵女结婚,他照例送给人家一套他所谓的‘结婚礼物’,就是一些有益的格言,末了有一句忠告:劝她既然得到了丈夫,就不要废止洗东西。”按理说,写到这里已经够扯淡了,罗素他老人家还不尽兴,又补上一句:“新娘子是不是感激,历史没有记载。” 这就是伯特兰?罗素,一个脑壳巨大、头发蓬松、双目狡黠、时常斜叼一只大烟斗的老头儿。你很难不喜欢他,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