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大数据解读全国图书消费广东人买了全国1


作者:著名作家     整理日期:2022-07-17 14:37:29

广东人买了全国1/6的书,一省便抵16个省市的购书总和;而除直辖市外,广州也名列全国城市图书消费之首。2015年1月,中国最大图书电商当当网发布《2014当当中国图书消费报告》,折射出全国各地图书消费存在的两极分化现实。

  

一省抵16个省市购书总和 广州人读书最爱文学艺术
  广东人买了全国1/6的书,一省便抵16个省市的购书总和;而除直辖市外,广州也名列全国城市图书消费之首。2015年1月,中国最大图书电商当当网发布《2014当当中国图书消费报告》,折射出全国各地图书消费存在的两极分化现实。
  目光回到广州书市,传统的新华书店在坚守,年轻的联合书店和方所等站稳了脚跟,去年又迎来了首家24小时不打烊的1200bookshop。在近年不绝于耳的哀鸿声中,爱书的经营者们正在差异化生存和文化空间拓展等道路上探索前行。
  《2014中国图书消费报告》包含两大部分,一是代表阅读风向标的年度图书排行榜,二是全国图书消费大数据,包括全国各省购书消费情况、城市图书消费TOP10、无线购书城市TOP10,各高校图书消费等多个维度。当当网表示,作为占据网购市场份额50%的图书平台,该报告“很大程度上也折射出了中国图书消费及阅读两极分化的严肃现实”。
  图书消费的巨大差别不仅是各省,也体现在城市之间。当当网报告中的全国图书消费最多的城市TOP4(不含直辖市)依次为广州、深圳、武汉、成都。值得注意的是,非省会城市仅深圳、东莞进入全国前10名。在各省之中,图书消费量也严重不均衡,一家独大,多数省会城市占据本省图书消费总量的40%以上。
  大数据解读全国图书消费
  全国网购超6亿册
  2014年,全国网友在当当网平台的图书消费量高达3.3亿册——按比例估算,全国网络总销售图书量超过6亿册。
  购书类别偏好迥异
  在各省图书消费排行榜中,报告显示各省虽然在小说等类别的书籍上呈现出消费共性,但各自的购书偏好差别迥异。以天津为例,年度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一均为童书,而湖北、西藏销量最大的书为字典、词典类工具书。
  广州人爱文学艺术
  2014年
  借阅排行榜
  1 文学
  2 艺术
  3 工业技术
  4 经济
  5 历史、地理
  广州图书馆2014年呈现“逆市”增长之势:接待公众访问619.8万人次,较2013年同比增长45.1%;外借文献732.7万册次,较2013年同比增长28.8%;注册读者29.7万人,新馆累计注册读者71.5万人;外借人次142.1万人次,较2013年同比增长11.1%。其中,市民最爱的类别是文学和艺术。
  广州实体书店的生与死
  《2014中国图书零售市场调查》日前公布。“对于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来说,2014年是值得业内人士欣喜的一年。”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通过“开卷全国图书零售市场观测系统”对全国绝大多数大中型书店的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实体书店图书零售市场一改前两年负增长的态势,止跌回稳,增幅达到3.26%。
  在实体书店“以最大让步”打出8.5折优惠价售书时,运营成本较低的网上书店早已开通6折、7折甚至1折专柜,更别提还有送货上门的服务。
  暨南大学出版社的杜编辑认为实体书店“受到网络书店冲击是肯定的”。他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在实体书店中,一本纸质书的成本除了印刷费用、排版费用、封面设计和装订费之外,还有员工工资、场地费等多项成本,“现在在实体书店,随便一本书,只要在6折以下,都很难做”。
  老书店
  新华书店:从文学向教辅的转变
  浩天书店老板常津津乐道一段往事:30多年前,他每天挤在北京路新华书店的排队人龙里,一买到一套《三国演义》或者《水浒传》,出门便能翻倍转手。2014年的北京路新华书店图书销售前10名里,已无一本文史哲类书籍,相对应的是,教辅类书籍占据其中6席——书店一楼几乎全辟为教辅书籍区域。
  作为老牌国有书店,新华书店在几代读者心中皆具有象征意义,但老店的处境堪忧。走过65年风风雨雨的北京路新华书店,曾经是文艺青年们的去处,3年前全套《二十四史》撤下货架,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经典作品只能说常销,而不能畅销。”新华书店门市部的黄主任表示,店面的布局每年调整,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自然也反映了消费群体的变化,“为了生存,必须跟上市场的需要。”
  老字号除了予人“保守”的感觉,也是一种安心感的来源。黄主任举例说,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是每年的畅销书,而教材与教辅书籍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优势所在,“这些工具书会直接影响孩子学习效果的书籍,家长自然会找国营的老书店。”
  “我当年可是放弃了大酒店、银行、工商部门的职位,而来报考最吃香的新华书店。”1987年入职的黎经理笑说现在“后悔了”,但仍记得那时候从50挑2的考试中脱颖而出的自豪。对于广州的阅读氛围和书店前景,她表示乐观:“随着各种书香节等活动的进行,近两年文学书籍的销情已经有所复苏,真正爱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了。”
  新书店
  联合、方所:以情怀和氛围为卖点
  联合书店是香港联合出版集团在内地开设的第一家独资书店,已在中心城区北京路屹立4年之久。除了铺面的支撑,联合集团还为书店引进了香港书店经营模式,一些未必十分畅销但较有深度的书放在门口,而一些畅销的职场小说、青春小说就放到最里面。实体书店在价格上没有优势,只能利用文化氛围来吸引顾客,这也是不少发达地区新书店的求生方向。
  2011年11月开张的方所地处广州繁华地带商场。除了书,方所还经营艺术品、服饰、咖啡,讲座沙龙等文化产品也是方所的卖点。运营总监谭白绢曾向本报记者表示:“方所本身并不止于书店,还包括了植物、咖啡、美学产品和服饰等业态。”去年以来,联合书店也重新布局一楼的核心区域,开始兼营餐饮生意。
  “光靠卖书,根本无法维持市中心开店的铺租和成本。”书商梁先生告诉记者,根据他的观察,无论是方所还是联合书店,都无法通过单纯卖书保本,外延经营和政府补贴优惠等都是生存下去的必需部分。1200bookshop与新华书店,这新、老两家书店的经营现状都印证了上述说法。
  北京路新华书店的黎经理表示,如果没有政府出于对文化产业的支持,比如采取税收优惠和铺租减免等扶持措施,他们断然无法在北京路继续生存。她以同在北京路的联合书店为例,“听说店铺是集团的自有物业。”
  广州首家24小时不打烊书店1200bookshop在去年开业,自称“一半情怀,一半生意”的老板刘先生坦言,收入还是以餐饮为主,图书与餐饮在利润上的占比约2:8,靠此才做到“大概收支平衡”。即使在号称“图书销售额居全国民营书店第一位”的广州方所,图书销量也不过占据书店总销售额的35%至40%左右,如此方能保本甚至略有盈利。
  记者观察
  图书馆“作用会变化”
  在广州的各大学图书馆,纸质图书的借阅册数近年来出现大幅“跳水”。以暨南大学的数据为例,去年3月,借书册数5.34万册,比前年同期下降15.5%。数据显示,若按单月计算,该校图书馆每一个月的纸质图书借阅册数均出现下滑。与此相对应的是,去年3月的暨大全文数据库使用量,同期增长426.5%。
  随着电子阅读的兴起,图书馆的功能发生着变革。华工图书馆副馆长刘卫忠认为,“以后图书馆的作用也会发生变化,像以前保存文献的功能会越来越弱,图书馆建得也不会像以前那么大,主要会承担一些文化传承或文化交流作用。”
  实体书店卖的是体验
  “实体书店不会消失,可能是以更多特色的形式保留下来。” 暨南大学教授陈海权认为,实体书店提供的是一种购书体验,“买书的人还是要在书店看看,享受与书共处的感觉”。
  陈海权举例说:“现在的机场还是有很多小书店,因为有特色,目标消费群明确。在国外也是,也有很多做得好的书店,面积都非常大,给你提供地方试读、喝咖啡、听讲座。”
  在暨南大学出版社的杜编辑看来,纸质书受电子书的实际冲击并不巨大,“现在的主要问题是人们不读书,都在看微博、聊QQ,信息量太大,人们都养成了浅阅读的习惯。”






上一本:补读平生未见书 下一本:村上春树推荐过哪些书?村上春树推荐过的20本书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大数据解读全国图书消费广东人买了全国1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