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学会思考的十本好书推荐!
善思者得章法,善悟者得学问,善谋者得天下。思考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在复杂的社会群体中,我们要学会冷静思考,用理性去观察社会,去思考人生。今天推荐书小编就为大家找来了十本让人学会思考的书,希望大家能够在思考中长大,在思考中成熟,在思考中向前发展…… 《别做正常的傻瓜》 假设你现在法兰克福机场,马上要坐飞机回上海。因为旅途劳顿,想在飞机上睡一觉。可是,你有失眠的毛病,在飞机上怎么都睡不着。你对所有的安眠药都过敏,只有一种 ” 好梦 ” 的药片,吃一粒,就能安稳地睡 6 个小时。你在上海买这个药需要 500 元人民币。当你在法兰克福机场看见出售同样的 ” 好梦 ” 药片,每片价格 250 元。那么请问:你会不会买一片,到飞机上吃呢? 同样的,你在法兰克福机场准备回上海。你希望能在飞机上睡一觉,然而没有 ” 好梦 ” 安眠药片。你正在考虑是否需要买上一片,可以在飞机上睡 6 小时。你记得在上海的价钱是每片 5 元人民币。但是在法兰克福机场的一家药店,你看见这种药片要卖 200 元。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会不会买一片 ” 好梦 ” 在飞机上吃呢? 现在我们来看看,同样在法兰克福机场,前一题中 ” 好梦 ” 卖 250 元,后一题中 ” 好梦 ” 只卖 200 元。你的目的都是为了在飞机上美美地睡上 6 小时。但是,你在做出抉择的时候,有没有不一样呢?大多数人在面临这样的问题的时候,都会给出不同选择。这种前后不一致的决策,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以上这段,是奚恺元教授的著作《别做正常的傻瓜》中的一个小案例,这是一本决策心理学的著作,但又没有任何晦涩。拿在手中短短一、二个小时你就能读完,读时你一定会开怀大笑,在笑过之余,又会明白许多抉择中的道理。 奚教授可有点传奇经历,他是上海人,上世纪 80 年代参加高考,因为弱视,没有被大学录取。于是,他来到北大清华旁听,结果这两所大学不欢迎他。于是,他父母举家搬到美国。到了美国,他先在夏威夷大学读书,之后考取了耶鲁大学的博士。夏威夷大学的教授惊呼:” 我们夏威夷大学的学生要考取耶鲁,不可能,不可能!” 然而他做到了。后来他在芝加哥大学任教,在国际顶级刊物上发表了几十篇论文,让人觉得不可能的是,这都是他用那双弱视的眼睛盯着距离不到 10 厘米的电脑屏幕,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2002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丹尼尔教授在获奖致辞中还专门提到了奚教授对于行为经济学领域做的贡献。 我有幸在中欧的课堂里聆听了奚教授的课程,在短短的 2 天里,他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思考,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尤其是他透过厚厚的眼镜,模模糊糊地看我们的样子,可爱无比。在我推荐的 ” 让人学会思考的 10 本书 ” 系列中,第一个推荐老师的作品,在这里向他表示感激和致敬! 和这本书一样讲行为心理学的还有一本书《理性的非理性》,由清华大学的郑毓煌教授撰写。也值得一读。 《金字塔原理》 思考,写作和解决问题,是现代人,特别是知识工作者必备的技能。正因为此,许多学者对此作了研究。 《金字塔原理》是作者芭芭拉明托于 1973 年的一部著作。今天这些原理,已经成为麦肯锡公司的标准,并被认为是麦肯锡公司组织结构的一部分。这本书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在短时间内产生一篇简明扼要的报告? 书中告诉我们,在写作时,要先有结论,然后再把结论的理由一层一层地展开,人们想要知道答案,自然就要往下看。看来,平时我们的写作或多或少地应用了金字塔原理,只不过没有意识到而已。 书中提到了比较有意思的一点,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可以印证。记得我原来在国企工作,听报告时,有的领导讲东西让我一头雾水,但是有的就让人记忆深刻。因为他会说:” 今天我讲三点 “,或者是 ” 今天我讲 5 点!” 正暗合了这里的出处。书中引用了米勒的 ” 神奇的数字 7″,” 人在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 7 个以上的的记忆项目,大脑容易记住 3 个项目,当然最容易记住的是一个项目,这就意味着当大脑出现需要处理项目增加到 4-5 个时,就需要将其归纳到不同的逻辑范畴中,以便于记忆 “。 《金字塔原理》中 ” 自上而下 ” 的文章结构告诉我们,如何通过对事项的表述,使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1、文章结构中每一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2、每一组的思想都必须属于同一范畴;3、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每篇文字在开始写之前,就要将你的思想放入 ” 金字塔结构 “,而且文字的标题也非常重要,要突出文章结构中的重要部分。 这是一本历久弥新的书,目前在国内也有专门的老师做培训。我想其生命力就在于它是一种思维的工具吧! 《思考快与慢》 ” 有的书智慧,有的书有趣,而有的书重要。《思考,快与慢》这本书,是三者兼具。” 这是一位书评人,在《南方都市报》上对此书的评价。的确,由年近 8 旬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教授写的这本书绝对担得起这样的评价。 前两天我曾经推荐过一本书《别做正常的傻瓜》,文中写到的在获得诺奖的感谢辞中感谢奚恺元教授的正是此公。 《思考,快与慢》这本书是对行为经济学、决策与判断等领域的研究。针对的问题恰好是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的 ” 拿主意 “、” 估计 ” 等认知活动;此书一经推出,就迅速登上了美国各种严肃书评刊物,并被迅速引进中国。 ” 思考,快与慢 “,正如书名所提到的,卡尼曼一上来就在书中把我们的认知系统划分为两个部分:” 系统 1″ 反应快速、依赖直觉,几乎不需要我们的努力就能完成任务;而 ” 系统 2″ 则懒惰,工作起来就需要我们集中注意力,但它也理性、精确。我们每天都在两个系统间切换。例如:一眼辨别两条线段的长短只要系统 1 工作即可,而估算几条线段的平均长度,则非要系统 2 出马不行。 教授在书中探讨了人类非理性的规律 ,他的研究几乎很自然地引入到人类认知复杂性的领域,因为卡尼曼和他的合作者们主要是心理学和数学背景,他们不受经济学教科书的刻板影响,反而从另一个角度,开创了经济学的一大研究方向。 经济学的著名假设之一就是理性人,把人的决策行为看作遵循理性,遵循效用最大化。然而,现实是这样吗?我们会将金钱虚掷到一望就能知道稳赔不赚的赌局中,还经常因为担心损失放弃天赐良机般的投资机会。举一个例子,一套餐具有五个盘子,完好无损,另一套有六个,有一个是坏的。通常,后者的定价反而低于前者。因为坏的那个实在让我们不舒服。 现实中的非理性的决策实在太多了。 卡尼曼等人发现,损失造成的痛苦,远远大于收益带来的快感。损失 100 块,和少赚 100 块,在经济学上有时没有差别,对我们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体验。一旦涉及风险,尤其是风险被强调时,我们理性的商人心灵就会偃旗息鼓,换上那个规避风险的,尽管是非理性的头脑。并且还很少去实际算算数学期望。 一个有趣而又真实的例子是,股票持有者喜欢抛售赚钱的股票,而持有亏损的股票。尽管抛售可能带来相同的现金,而且抛售亏损部分还能降低未来风险,但大家还是喜欢那个 ” 我投资成功 ” 的快感,而实际上这种快感是我们花钱买来的。 读完此书,我们会记住,非理性并不是疯狂,并不是毫无规律、随机,而是根植于我们认知系统的一套决策方法。如何避免非理性,书里也会告诉我们。 读这本书,你将不得不 ” 慢 “,动用你懒惰的系统 2,因为打破常识的部分不少。但是,在快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机会,让我们对人性能有深入的一瞥。 一起推荐的还有《看不见的大猩猩》,这本书读起来相对轻松得多。 《学会提问》 这本书,绝对是让人学会独立思考的第一好书。读这本书,你一定要凝心静气,排除杂念,一点一点的啃读! 例如,当我们听到专家说: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专家说:应该开征房产税;专家说:通货膨胀是可以控制的;专家说:电商是挡不住的趋势。 所有的这些话都对吗?我们自己的独立思想又是什么呢? 再或者,当我们看见以下这样一条微博,我们是相信,还是不相信?会不会转发呢? ” 日本 AV 女优铃木杏里有 AV 界少见高学历:知名大学历史系博士,论文题目研究日侵华史。她是个能正视日本侵华史的人。她公开表示,历史是不容抹杀。她还说如果有机会,她愿用身体补偿日本对中国人民伤害 ! 日常生活中,她常身体力行,免费和中国留学生做爱。用她话说,这是种赎罪。—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你信吗?为什么? 书中提出两种思维模式:” 海绵式 ” 思维与 ” 淘金式 ” 思维,海绵式 — 吸收,储备,总结;淘金式 — 提问,质疑,评估。理论上,这两种思维在应用上要对立统一,但是我们似乎只被教会了前一种,就像小学老师都说的 ” 要像海绵吸水一样对知识渴求 “。学校里只教会我们去回答有正确答案的问题,但是,生活中更多的问题却只有参考答案。 什么样的结论才是合理的,我们怎样才能不人云亦云,什么是论题,什么是结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分析逻辑?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证据来论证?这本书用抽丝剥茧的方式给以我们方法。给了我们批判型思考的工具。 一同推荐的,还有这套丛书中的《逻辑思维入门》和《评判性思维工具》。 《黑天鹅》 以我浅薄的经济学知识,来看这本书,的确对此书没读太懂。之所以还敢大言不惭地写推荐,是因为我自认为是在推荐好书,而不是写书评。只是推荐一本书,书评写得咋地,朋友们应该也不会太介意。 读这本书,读明白的是作者在讲 ” 唯一确定的事情,就是不确定性的存在。” 在中信对这书的推荐中写到,生活中随机性随处可见,在资本市场也是一样,人们总是用有限的生活经验来解释不可预测的事件,即便是精于计算的专业人士也是如此。因此,此书在投资圈中的许多朋友喜欢看。 作者塔勒布的意思大概如下,但愿我没有理解错。不确定性的存在,使所有人都有了犯错误的可能。另一方面,对于那些谨慎的投资者而言,也提供了从别人的错误中获得收益的良机。 我们要尽可能少犯错误,尽可能在错误的方向上少下注。 虽然,事前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 但是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定量地进行风险与收益的比较。相对于收益的风险越小,我们下的注就可以越大。反之,我们就应该越发谨慎。 其实人生,也不正是如此吗?不确定性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知道,不确定性是常态,并千方百计地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在相对确定的事情上,尽可能多花一点儿心思。 《影响力》 如果你被骗过,建议你一定要读读这本书。此书绝对是心理学书籍中的奇葩。能够这样条缕分明地把人类心理活动透彻总结的,在发行此书时,一定是空前的。 如果你想善意地发挥一下你的影响力,那建议你也一定要读读此书。有许多人已经实实在在的把此书的精髓一再演练。前者如二战时的希特勒,后者如培训圈的 *** 之类的大师。 当然,从事营销工作的人,务必也读一下此书,对于销售产品时的攻防转换,此书如秘籍宝典。如果娴熟应用其中的原则,想来对于销售的帮助将是巨大的。 书中有个案例,有一家位于风景区的小店,卖各类小纪念品,但是销路不佳。于是老板在留给营业员的字条里让营业员改标价牌,其目的是想调低价格。没想到,营业员看错了,反而调高了标价。更没想到的,游客觉得店里的产品高档,销量不降反升。老板因此获益。 为什么呢?作者总结,在对事物价值认识不确定的时候,一般人会认为 ” 昂贵 = 优质 “。我们被自己的生活常识给骗了。在生活中总结出一些事情的固定模式形成捷径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省我们的时间和精力,但也容易使人作出错误的决定或落入他人的陷阱。 生活中处处有陷阱。那我们应该怎么独立思考呢?本书对心理研究总结包括:互惠原则、承诺一致原则、社会认同原则、喜好原则、权威原则、短缺原则。总体而言,本书写得非常生动,实证的研究,也让我们对一些普遍的原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读读此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思考、思考、思考。 《六顶思考帽》 这本书想必许多朋友都读过,之所以推荐入本系列十本必读书,因为它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思考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重点就在于将所有人的智慧同时引导向同一个方向。对于所讨论的问题,它关注于人的行为,而非动机。它直接约束人的行为,而不是力图改变。引用作者在最后提出的一句话:如果我们想从 A 地到达 B 地,每个人都会说出一种道路方案,这样大家就会争执起来不得结论,六项思考帽的作用就是引导大家将所有方案都列在一起(平行的),绘制成一张地图,这样就可以很清楚而简单的知道那种方式是最好的了! 我读此书,对于此思维方式最推崇的在于,它将思考的过程分割开来,通过将问题细化,将思考过程分解,让我们可以把问题看清楚。 不过,对于这种方式,我认为更适合于头脑风暴式的集体会议,或者是自己独立思考时的思辨模式。而对于除此之外的会议,这种方法又过于冗余了。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 下面讲讲书的内容,作者把思考的方式分为六种,第一是白色思考帽(事实与数据);二、 红色思考帽(直觉和情绪);三、 黑色思考帽(风险所在); 四、 黄色思考帽(可能的收益);五、 绿色思考帽(创造性思考);六、 蓝色思考帽 ( 定义和描述 ) 。书中还给出了一个如何组织六项思考帽的一个基本顺序,当然,具体问题可以具体分析:用白色帽子列出提案和建议,这时蓝色和黄色可以穿插使用,白色也可以随时说明,然后用蓝帽子找到需要确认的概念问题,然后绿帽子去创造性思考,找出新方法等。然后可以混用白色、黄色和绿色以便进一步进行讨论。再之后是黄色的评估收益,加上黑色的反对意见。接下来是蓝色帽子进行全局总揽,选择路线。然后红色思考,让大家表达自己的情绪。再是黄色和黑色的综合思考,找出最确切的做法。最后还是蓝帽子来决定可以采取的行动。 小伙伴们,有空读读,也可以在开会的时候试一试!当然开始的时候,人数最好少些,还有,别被书里的内容忽悠了,把小会变成了一个无休止的长会。同时推荐阅读《思维导图》、《餐巾纸的背面》,这两本书也是把问题拆开、用图形化思考的思维工具,花几小时翻翻,确实不错。 《思维的版图》 西方人只见木,东方人只见森!中国人没有逻辑思维、西方人不懂和而不同!古代中国人讲究父母在不远游,追求淡泊宁静知足常乐;古代的西方人却可以仅仅为了一种审美的享受而不远万里去看一场戏剧。我们甚至无法想象,即便是城邦之间发生战争,他们也会放下武器,作为运动员或者观众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 这是西方人和东方人的思维差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 《思维的版图》就是这样一本非常有趣的讲述东西方思维差异的书。从古希腊人的追求自由和个性,在物理、天文、几何、逻辑、哲学方面的成就,到中国人的追求天人合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道可道、非常道和中庸之道。分析两种思想的社会起源,演进和未来的趋势。 作者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案例:心理测试者给受试儿童看三幅画,其一是 ” 青草 “,其二是 ” 公鸡 “,其三是 ” 牛 “,然后要求受试儿童把三幅分做两类。大部分中国儿童把青草和牛归为一类,而大部分美国儿童把牛和公鸡归为一类。 为什么?因为中国儿童习惯按照事物的 ” 关系 ” 划分事物类别,而美国儿童习惯把事物按照实体 ” 范畴 ” 分类。儿童们表现的思维的重大差异在于,前者首先看见关系,其次才有被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实体。而后者先看见实体,然后再建构起实物中的关系。这也就某种程度上解释了,在思维方式中,西方人重视个体,然后再考虑群体;而中国人先考虑万事万物的联系,在具体到事物本身。 看这本书其实是一场心灵之旅,通过历史的、哲学的、经济学的思考,来探索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在一个东西方文明渐近渐融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多一种眼光去思考,我们的思想为什么是这样产生的。并且通过这种思考,有意识地来训练我们自己思维能力不足的部分,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更多的对外交往中,加强东西方跨文化的理解。 《问题解决力》 如何形成工作场所的思考方式,这本书应该可以一读。 正如副标题 —- 成为最善于解决问题的优秀员工。此书针对的对象就是基层员工,特别是企业的新进员工。当然,并不是说你是老员工或者中高层就不要学习这本书了,如果你没有练过这些基本功,还是应该回炉学习。其实,这是一本职场人士都应该学习的解决问题手册。它可以用以自学,也可以作为公司新人培训的教材。 这本书是日本管理学教授大前研一的作品。一如他麦肯锡校友的风格,这本书就像咨询业的一本教科书。书中插了许多讲义,因此,读起来比较轻松,而且提纲挈领的内容都展现开来了。 本书提供的解决问题的五大步骤: 理解问题的基本点 – 抓住问题的本质 ;理解目前的处境 – 从宏观到市场到竞争到本身进行分析 ;有效的收集信息的方法 – 了解目的和背景后再开始行动,先整体后细节,使用数据,确定比较标准 ;实现数据的图表化 – 限制重点在 3 项以内,一份图表只对应一种信息。使用框架分析问题 – 对信息划分归类,3C 整理和思考,五力模型。 从抓住问题本质开始到最后的分析框架。这本书提供了我们一些非常好的工具。 相信它一定会对你的工作有益。 《这样读书就够了》 你会读书吗?是不是拿来一本书,前读后忘记。哪怕你曾经在这本书上曾经点点画画,但是,不久之后,书上的东西依然忘记。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喜欢看书,读书的时候像海绵,却很难像淘金者一样把书中的好东西变成自己身上的本事。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如获珍宝。 这是一本教你怎么读书的书! 我认为现代人最重要的能力,没有其他 —- 唯有学习力。沟通、谈判、协作、组织,开车、烹饪、工作、娱乐 … 不一而足,所有的这些能力都可以通过学习而掌握。所以学习力至关重要!通过这本书,我知道了如何去读书。真正优秀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质疑,可能是质疑书中的知识,也可能是质疑自己过去的理念。他会思考这些知识与我本人有什么关系,他会对照自己过去的经验,并且会探究现象背后的本质,他还会思考和规划怎样用这些新知识去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正是这样,他读书才会变得非常有效! 也就是说,读书的标准变成了是否用得上,能不能解决问题。而不是过分追求学科的理论知道了多少。这样的一次读书,就像参加一场培训,为个人创造价值。 在众多的好书中间,把此书列入 ” 让人学会思考的十本书 “,实在是此书不可多得的分析和指导作用。我们有了这本书,才能去更好地读书,更好地思考。感谢赵周老师,虽然本人未曾与他谋面,但是已经听到许多朋友提及他。就像武侠书中说的,江湖上到处是他的传说! 延伸阅读:1,《理性的非理性》2,《看不见的大猩猩》3,《逻辑思维入门》4,《评判性思维工具》5,《思维导图》6,《餐巾纸的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