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微信后台有读者留言,问近世中国都出了些什么书,今天推荐书小编就来一次大盘点。如果你有什么想看的文章想问的问题,也可以在下方给推荐书留言喔。
《近世中国》丛书是以揭示传统中国迈向现代中国的转折途中之种种面相为志趣,以视角开放、打破惯识、还原真实为指向的近现代史丛书。已经出版的《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1945-1949:国共政争与中国命运》、《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1900-1950》,均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所涉领域内的习惯见解,提供了新的解读,提示我们切入历史的方式和视角可以是多样的,如此才能把握其细腻的层次和立体的面貌。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 王奇生/著 2010年1月出版
1949年以后的数十年间,国内史学界有关中国近代历史的书写,基本上等同于中国革命史的书写。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革命确实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调,是主导整个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符码。在业已告别革命的今天,作为历史研究者,不能仅仅简单地放弃、淡忘或者否定那些我们曾经长期沉迷的观念,而有必要追问,那些早已溶铸成为我们思想价值观念的革命话语和革命政治文化是如何建构起来的?又是如何演变的?本书的思考即是就此而展开。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1900-1950) 王笛/著 2010年1月出版
王笛教授继《街头文化》之后的又一力作。作者把焦点放在晚清和民国时期的茶馆,指出茶馆作为市民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之部分,在中国西南四川省首府是最为流行的设施,并产生了独特的商业和消费文化,以及充满斗争的公共领域。他利用大量的档案资料,哈贝马斯的理论视野,以及对全球的餐饮(如咖啡厅、啤酒馆、酒馆等)和娱乐场所的考察,这个研究实践了多学科和比较研究的路径。
▲1945~1949:国共政争与中国命运 汪朝光/著 2010年2月出版
作为20世纪上半叶中国最有政治活动力、组织力及创造力的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两度合作,两度分裂,从化友为敌到化敌为友,从兄弟协力到兵戎相见,从党争政争的文斗到战场厮杀的武斗,他们各自都在以自己的奋斗,塑造着中国历史的命运。1945~1949年的国共政争内战,为20世纪上半叶国共两党恩怨交织、纠缠一体的争夺史划上了句号。国民党的失败与共产党的胜利,使中国的命运从此开始了新的一页。
▲被“废除不平等条约”遮蔽的北洋修约史 (1912-1928) 唐启华/著 2010年9月出版
摆脱条约束缚,是近代中国外交主要目标之一,然而“修约”长期被“废约”遮蔽,否定修约历程与成果后,“废约史”显得贫瘠单调。本书以“修约”为中心,依据档案作实证研究,提出对“北洋修约史”的全面诠释;并将外交史实证研究与“革命外交”政治宣传对话,丰富国人对近代外交史的理解。
▲战后中日关系:不正常历史的过程与结构 刘建平/著 2010年9月出版
1950年代以来的中日关系一直呈“周期性恶化”的发展特征。“周期性恶化”特征提示了“人民友好”表象下的战后中日关系有着不良的历史连续性结构,只有把握它,才能克服政治话语失效和历史叙事断裂的危机,才能在基于可靠知识的合理逻辑上尝试“新思维”。
▲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 黄道炫/著 2011年11月出版
本书通过专题研究形式,在对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特定时段的挖掘中,切入中央苏区政治、军事、社会内核,加深对苏区历史的了解。革命常常以打破现存规则为代价,而规则又是人类社会进步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石,其间的冲突,时时提醒人们在革命张力的后面,应有也必有自己的限界。
▲蒋介石的人际网络 汪朝光/主编 2011年4月出版
从日记走进蒋介石的内心世界:一个外表坚强,纵横捭阖、翻云覆雨,掌控民族国家命运的蒋介石;一个内心柔弱、重情意、讲孝道、知恩图报的民国领袖。本书分为6个主题,13篇专题文章,并收纳两岸学者会场讨论纪录
▲惟适之安:严复与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 黄克武/著 2012年5月出版
转型时代的观念由张灏先生提出,意指1895年以后三十余年间,中国思想文化由传统过渡到现代的关键时代。在此期间中国受到传统与西力的双重冲击,产生了剧烈的变化。严复为转型时代具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他的生活与思想均表现了“现代性”与“传统型”交织并陈的转型特点。本书利用新的史料刻画严复所面对的挑战与思想上彷徨和奋斗,并借此思考文化转型的现实意义。
▲冷战与新中国外交的缘起 牛军/著 2013年1月出版
本书采取案例分析的方法,即以冷战与新中国对外政策之间互动为基本框架,重点分析有关时期的重大事件,包括新中国对外政策的提出、中苏同盟的缘起、抗美援朝战争、援越抗法、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等,揭示新中国外交思想、对外政策、对外关系等的基本特点,以及这些特点与同一时期冷战进程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对东亚地区冷战格局的重大影响。
▲美国大企业与近代中国的国际化 吴翎君/著 2014年1月出版
作者搜集散见于国内外各大图书馆的资料,在枝叶繁茂的多元档案中,爬梳出清末民初美国华大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活动面貌,以期透过重要投资案的实证,考察中国实业开展过程中的内外因素,并通过这一中美交往历程,审视近代中国与世界的接轨。
▲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唐启华/著 2014年7月出版
这是民国外交史权威学者唐启华教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百年之际,奉献给读者的一本力作。作者利用大量第一手外交档案,尤其是从“驻比利时使馆保存档案”发现的《陆总长在和会专电》,即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收发电原件,重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历史,对“北京政府对和会有无准备”“山东交涉失利与亲日派之关联”“如何看待中国在和会外交的失败”等问题做出了新的阐释。
▲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修订本) 罗志田/著 2015年2月出版
胡适,这位以传教士自居的留学生,又是一位怀揣着梦想的年轻人。批判精神、改革运动、调和文化、革命武器和解放作用,正像一个个关键词,在在反映出他的意愿——他想要改变祖国的现状,为中国再造文明。这,就是他的梦想。本书即是对1891-1929年间的胡适的解读。
▲远去的都市:1950年代的上海 张济顺/著 2015年4月出版
老上海是否曾消失得无踪影?上海的地方性是否延续?国家“入场”与都市“在场”怎样互动?……如同问题的发掘难以穷尽,几乎每一个问题都大有文章可做,且大有引发新问题的余地。本书仅从“劳动人民”“知识人与文化人”以及“小市民”三个研究主体出发,对1950年代的上海社会文化作一次重访,以期将历史巨变中那个远去的都市拉回到历史的真实中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