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读书是需要,不是高雅


作者:著名作家     整理日期:2022-07-17 13:56:22


  读书是需要,不是高雅
自古以来,中国人把读书定义为最高雅的行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按此逻辑,读书人应该是最受社会各阶层所尊敬的人,但是,从古自今,谁见过知识分子有好日子过?除非为官为商,学识越高,生活越清贫。清贫的高雅,往往容易被拖上穷酸的行列。倒不如贩夫走率,头脑简单,说不定庸俗得快乐。

  现在是一个对各种知识高度渴求的时代。文化、修养、综合素质……人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读书,每个人都重视读书。那么,不妨把“读书”分为专业知识的深造,和广泛的阅读。专业知识的深造与广泛的阅读,其本质上区别是很大的。专业知识与个人修养,半毛钱的关系都扯不上。个人修养,更多的,还是来自生活的历练和广泛的阅读。
  尽管提高综合素质的雷声响彻神州大地,阅读的雨滴却依然湿不到发梢。阅读成了危机,似乎要希望政府出来大力号召了。这是为什么呢?

  是不是中国人把读书的行为定义得太高雅呢?读书,居然高到其他的万般皆下品了,太远离芸芸众生了。孔子他老人家当时为什么不把“食色性也”,说成“食色读同等重要也”?如果他老人家早把读书定义为日常必须的普通行为,信奉权威的中国人,大概不会在今天出现阅读危机吧?
  其他动物会不会思考我们很难判断,但是人这种动物会看书,其他动物肯定不会。因此,人才成其为“人”,人才能形成高级社会。也正因为如此,读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就象吃饭和做爱不可或缺一样。把读书这种行为捧得高高在上,难道不正让普通文化不高的民众对读书望而却步吗?为了生存,知难而上,硬着头皮学习专业知识,除之外,广泛的阅读,就变成一种高雅的行为,变成精神贵族书房里的事了。 
要说高雅,读书又未必高雅。中国文人历来不是很清高,很视金钱如粪土,很视权贵如草蒿吗?但又偏偏很有心计地推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显得十分功利。些话虽然出自皇帝金口,不见得高雅,但对人有很大的勉励作用,已经被历代文人捧为金科玉律。当然,也可能是我的理解太肤浅,“黄金屋和颜如玉”,也可以说是比拟一种精神上的财富和美满,而非功利思想,是阅读的境界或者说是心灵上的享受。不过,吃饭和做爱同样也可以产生一种境界,也可以是心灵上的享受。但从来没人说,吃饭和做爱是一种高雅,顶多是一种必需。自古至今,能安邦定国的,是推崇读书高雅的高级知识分子,能乱世误国的,也是推崇读书高雅的高级知识分子,于其说读书高雅,还不如说读书实用。高雅与实用,完全是两码事。
 
 知识分子是最讲究读书环境的,古代的文人发明了书房、书斋,而且书房至今还颇受青睐。他们广泛阅读,满腹经纶,他们与一般文化不高,不爱读书的人相比,有时候他们确实是高雅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是读书人的高雅,腹有诗书气自“酸”,也是一些读书人的不高雅,相同的行为,在不同的人身上会产生不同效果,这与读书的行为无关。但是,高雅的知识分子,如果当不了官(现代人还多一条从商之道),在中国社会历来却地位不高,连农夫也可以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可见中国人只尊祟权贵并不尊重文化!文人相轻,人人皆知。一方面是举国的不尊重文化,一方面又是习惯性也认为唯有读书高。这样的悖论,就一直从古演绎至今,谁说中国人缺乏幽默感?
  当不尊重文化,不尊重知识分子成为一种习惯,坚持学习,坚持广泛阅读的读书人,真是高雅而又可贵的。但是,当全社会重视文化,渴求人人提高修养,读书,必然成为一种必要的手段。也唯有当广泛阅读成为众多人的生活习惯,人的修养才能广泛提高。就象每个中国人都拿筷子吃饭,只有西方人才觉得技巧高超,中国人习以为常。读书,只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手段,象马桶一样平凡而重要,为什么非要把读书视为上上品呢?把读书行为称之为最上品,自认不够高雅的人不好意思接触,自认高雅的人附庸风雅,阅读能不成为“危机”吗?阅读,可以是随时信手操书而读,可以是边吃边读,可以是边拉边读,等公共汽车时可以读,排队时可以读,无需高雅的书房,宽敞的书斋。阅读,只是一种个人生活习惯,读书很实用,未必很高雅。用一句文雅的话来说:“何雅之有”。





上一本:哈佛女孩曾小雨的阅读书单,如何对阅读英文原著感兴趣? 下一本:全面了解抗日战争,中国人必读的10本书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读书是需要,不是高雅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