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或不刻意,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总能发现作者抖出来的一些书名、作家以及文学典故,总会看到作者对前辈同行要么顶礼膜拜要么嗤之以鼻。于是乎,我们也顺藤摸瓜的开了眼,或是频频颌首的有共鸣,想着赶紧看完就去读那“下一本”。今天,推荐书网在有限的阅读经验里,用心撷取了若干本有此功效的书,各位不妨去试试看,会不会,买了一本,就想着买数十本了!当然除了以下推荐的书,推荐书单的书还有很多,比如影响世界的100本书这些,大家也可以搜集下在下方留言给我们!
1、《刻小说的人》
比目鱼的这本书评随笔集,是我去年看过最棒的一本书,大开眼界。一来,比目鱼在轻描淡写的落笔之间,就让人洞悉了文学世界的种种恩怨情仇、春秋笔法乃至史海钩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功底不可谓不深厚。二来,比目鱼遴选出来评点的文学作品,尽是那些风格新颖怪异、具有探索性、“玩弄技巧”的东西,比如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系统之帚》、马丁艾米斯的《时间箭》、冯内古特的《五号屠场》、大卫米切尔的《幽灵代笔》、朱岳的《睡觉大师》……实在是对着了我的胃口,好生喜欢。三来,它就是买书圣典。依着此书,我也画葫芦地买了十数本,尽皆受用,与我同感的也不在少数,豆瓣上有人就开列了《刻小说的人》提到的书籍之豆列,多好!
2、《我书架上的神明》
《我书架上的神明》源自南方周末阅读版“秘密书架”系列,从一百多位作者中选出72篇结集而成。这个系列的主旨,是邀请众多学者来写对其思想形成产生大影响的书。作者群体的研究领域,从文史哲到经济法学自然科学,年龄从八十长者到三十出头的青年学人,不一而足,某种程度上来说,读这本书,亦可以一窥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源头所在。读书是很私人化的事情,尤其在公众面前开列书单,并不是件讨好的事情,汝之饴糖彼之砒霜,也许读者并不受用。在《我书架上的神明》中,开列的书单可谓琳琅满目,但贯穿其中的那些书却没有居高临下,没有说教味道,亲切可人,轻松可读。
3、《为什么读经典》
熟悉的作家,不熟悉的作品,就是卡尔维诺这本《为什么读经典》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不外乎有人说,这书是“非常棒的西方文学进阶读物,有横扫西方牛逼小说野心的同学要精读此书”。本书收录了卡尔维诺的三十六篇文章,论及三十一位经典作家及其作品。其中有三分二是二十世纪之前的,三分一是二十世纪的——这是颇为平衡的,同时也给出了一个阅读经典的尺度:已成伟大传统的那部分,应成为一个作家占三分二的阅读资源,另三分一用于阅读现当代经典。那么什么是经典?听听卡尔维诺怎么说吧,“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当然,这只是他若干奇思妙解中最正常的一种。
4、《中国现代小说史》
六姐是偏爱读小说的人,尤其是当代小说,不论中西。如果推荐一本书,希望能够一览中国现当代经典作家和作品的话,我认为首选还是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一定得是港版)。这本书成于1961年,共有十九章;其中的十章都以重要作家的姓名为标题,如鲁迅、茅盾、老舍、沈从文、张爱玲等。对夏而言,这些作家是现代小说的佼佼者。可能大家也听说过,如今张爱玲、钱钟书、沈从文等一干作家,被读者奉若神明一般,这一记功劳多半是要算在夏志清和这本《中国现代小说史》身上的。要说为何这本书火了半个多世纪,至今依然受读者追捧,我想除了推崇个别作家外,还是因为夏在书中将政治之于文学和作者的吸引的论析,把握住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命脉,这显然已超脱出一个文学命题的范畴,更表现为了一种时代的气息。
5、《那时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
六姐喜欢看推理,肯定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即便对于推理小说熟稔于我,看到唐诺这本《那时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的目录时,也不禁饶有兴致起来,好些个陌生的书名哦!熟悉唐诺的人应该都知道,他的文法,好听点叫“旁征博引、信马由缰”,实际上就是“老跑偏”。但这一最大特(guai)点(pi)却实在是契合给推理小说写导读,因为不能剧透嘛!六姐曾经撰小文阐发过为何推理小说难登大雅之堂,多半是由于该文体“谜”是核心,而经得起反复重读的才叫经典。所以,本书的68篇导读,唐诺只从小说中的一点引申开去尽情发挥,不仅极好地完成了勾起读者兴趣的任务,更开启了更多饶有意趣的讨论,使得类型小说的导读不仅仅与类型有关,类型小说的读者也扩展到知识阶层。
6、《童书是童书》
这本是六姐有意为之,也是给全天下头疼给孩子看什么童书的父母一个小推荐。《童书是童书》是台湾“童书教母”黄迺毓 耗时四年,大量搜罗国内外出版的童书绘本,分门别类为父母提供最全面,最详细的童书购买及阅读参考。书中不仅有五百多种童书的详细介绍,还从专业角度为读者阐述孩子的认知需要和阅读规律之谜,让父母不仅知道该为孩子买什么样的童书,也知道买来后该如何跟孩子一起阅读。它还可以清扫绘本达人们的阅读死角,不让孩子错过任何一本生命中的好书。
7、《巴托比症候群》
这是六姐最近正在看的一本书,也是特意把它挑出来,用以代表那一类“即用典如吃饭般稀松平常”的书。著名掉书袋派作家、学者艾柯曾经有一个关于读者的著名论说,读者会凭喜好挑作家,作家也会拿作品内容来挑选读者,艾柯就把读者分为经验和模范两种。经验读者即一般读者,模范读者则是需要同作者具有处在同一平面的认知和素养。显然依据此,《巴托比症候群》就是这么一部小说,恩里克·比拉-马塔斯如数家珍的数落文学长河里有的没的、真的假的的一些典故轶事,顺带牵出了不少好书好文,如果没有一点文学阅历,很有可能就被这西班牙老头子给糊弄住了哦!
8、《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六姐曾经在母亲节书单里推荐过一次,这里不厌其烦地再推一次。作者是写过《长尾理论》的威尔·施瓦尔贝,他在事业有成之际得知母亲罹患了晚期癌症,于是毅然决然的抛下工作,陪伴母亲走完人生最后的岁月。而相伴这对母子的,就是无数本经典的书籍。有时候我也会思考,读书有什么用?之前不是都在传“读书无用论”吗?看了这本书,我会觉得读书有时会有治愈的作用,治愈人心、治愈隔阂。因为好的文字是有温度的。
9、用一间书房抵抗全世界
最后一个额外名额,留给“不止读书”的魏小河与《独立日:用一间书房抵抗全世界》。这本书实际上就是小河公号的线下实体版,收录了14间温馨私家书房,49篇精选读书随笔,11家最美独立书店,11份俏皮书单。看着曾经的网络文字印成一行行铅字,心情还是蛮鸡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