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哲夫:好书的标准是什么?


作者:著名作家     整理日期:2022-07-17 13:15:20

好书的标准是什么,一个图书榜,又应该有什么样的标准?哲夫说:“在今天这个多元社会,不可能有一个单一的标准通行天下,但是要有标准,这是毫无疑问的”。

  好书的标准是什么?
哲夫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书排行榜”曾经作为图书市场中重要的指向标,在许多年中都是出版领域的热点,不过,随着买榜、暗箱操作等等负面新闻的屡屡曝出,近年来,图书排行榜渐渐不再受人关注。

日前,一个名为“亚洲好书榜”图书排行榜在京启动,这个以阅读量、销售量为评价标准的图书排行榜,以更直白的方式宣告了他们的价值和标准,但这个价值和标准能否得到读者的认可?而且,和此前众多的畅销榜类似,单一判断标准,能否真正选出好书,真正为读者提供更好的读物?也是不少评论家所怀疑的。

对此,本报采访了著名作家哲夫,他说:“今天是一个多元社会,推动全民阅读,应该注意人们阅读口味的不同,应该有各种不同标准的排行榜,给不同爱好的读者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意见,但为什么我们都是清一色的畅销榜,这是值得深思的”。

有市场而无口碑

不论哪一种排行榜,最终都难逃畅销榜的批评,著名作家哲夫说:“这也是当今社会的正常现象,是我们的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结果。我们处在一个过度商业化的时代,方方面面、时时处处都在体现着经济利益的力量。对于图书来说,畅销就有利益,自然也成为最吸引人的特征”。

但是,畅销就是好书吗?图书榜单原本是为了给公众推荐更优秀的读物,但以市场为标准的图书榜,一直以来都很难得到学者、评论家乃至许多读者的认可,有市场而无口碑,成为图书榜的痼疾。哲夫说:“单一的畅销标准,显然是不合理的。但也并不能说畅销榜不好,世界各国都有畅销榜,说明它有自身不可或缺的价值。问题在于,只有畅销榜显然不是现代社会应该有的状态”。

过分地逐利、单一的模式,不用说对文化的发展无益,即便是从盈利的角度去看,也并非健康的生态,各种各样的畅销榜一直以来都饱受批评,被认为过分逐利,许多学者、作家、批评家觉得和真正有质量的阅读没有太大关系。哲夫说:“很多时候,我们其实一直都在走极端,要么完全不盈利,要么就唯利是图,别的全不管。在今天这个商业社会,推出一个畅销榜,以畅销与否作为标准,好处在于,也许能够发现一些学者批评家们所没有注意的好书。而坏处在于,这种单一的标准,其实也就是没有标准,因为它可能遗失更多的好书”。

这或许恰恰就是众多的排行榜缺乏公信力的原因,曾经许许多多的图书榜单,在它们存在的时间里,很少能够得到普遍的认可,而在它们消失之后,也很少有人记得榜单中的书籍。哲夫说:“没有自己的标准,或者有标准但不能坚持,就很难延续长久,也很难获得人们的信任”。

好书的标准是什么

好书的标准是什么,一个图书榜,又应该有什么样的标准?哲夫说:“在今天这个多元社会,不可能有一个单一的标准通行天下,但是要有标准,这是毫无疑问的”。

好书的标准或许很难界定,它总是因人而异,哲夫说:“什么是好书,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判断。但是从大的方面来说,或许有一些可以参考的东西,但事实上,这一方面一直都有争论。比如说,畅销的是不是好书?这也是一种观点,有不少人会觉得,既然大家都喜欢、受众多,应该就是好书。但也有人完全不认可这个说法,前几天我看那位著名的德国汉学家顾彬的文章,他认为一本书销量超过一万册,就和好书无缘了。在他看来,好书是社会群体中最优秀的群体在讨论问题,必然和大多数人之间有距离。以小说而言,他一直都认为讲故事的书不是好书,甚至认为莫言、余华都是通俗小说家,而且是二三流的通俗小说家”。

是否会讲故事的,就不是好的文学?哲夫说:“这其实也是一个老观点,一直都有,特别是对于莫言、余华的评价,极其偏执,我不太认同,《红楼梦》也在讲故事,余华的《或者》,写的是农民的生存状态,绝不仅仅是单纯的故事……有一些人喜欢用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但实际上,中国文学就是中国文学,我们有自己的标准,我们也有很好的作品”。

面对无数的出版物,图书排行榜究竟应该如何去评判?哲夫说:“商业的排行榜当然有存在的价值,但是只有这一种,显然是有问题的。在今天,不论是创作,还是阅读,都在不断的分化和多元,因此,囊括一切的排行榜不大可能获得认可,排行榜要获得人们的信任,就应该找到自己的标准,坚持自己的标准,你可以只排小众的读物,那些发行量很少的,也可以去排各个类型的大众读物,比如说科幻文学,有科幻文学的排行榜。历史作品,有历史作品的排行榜等等,以科幻的标准去评判科幻作品,以历史的标准去批判历史作品,甚至也可以有自己独特的标准,就青睐哪一种写法,这也没问题,唯独不能大而化之,把什么都包括进来,自己却没有标准”。

媒体的社会责任

排行榜的诞生和传播,许多时候都有媒体的参与,而排行榜的推荐功能,本身也是传媒时代的特征。而媒体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单纯地以市场去评判图书,也一直都是各种排行榜被批评的原因之一。线上线下的销售商,本就有销售榜,何必媒体多此一举呢?或许,这也是图书排行榜今天逐渐消失的重要原因。

许多批评者都曾经批评过媒体的逐利,对此,哲夫说:“其实这也不能怪媒体,这个时代,生存第一,其他的都顾不上了。所以,仅仅批评现象远远不足,更重要的是要探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哲夫说:“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出版、传媒都面临着多方面的困境,相关的政策也缺乏延续性。一方面,出版社和传媒不断地市场化,另一方面,过去固有的一些管理方法尚没有完全改变。出版社和媒体要生存,就要想方设法赚钱,想要盈利无可厚非,另一方面,却要面对很多历史延续下来的问题,各种局限性还未打破。结果就是无所适从,以经济为第一目标,却很难建立长远的盈利机制,以社会责任为第一任务,但又要想办法解决生存的困境”。

要改变这样的状况,就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哲夫说:“媒体有社会责任,有推动和提升全民阅读质量的责任,同时也需要解决生存的问题。所以,光批评逐利不够,还要有能够解决问题的办法,找到真正能够让生存和责任平衡的办法”。

能够生存,才能承担社会责任,能够履行社会责任,才能够更好地生存,良性的循环建立不易,但却是必须,哲夫说:“这需要良性的引导,就好像治水,疏堵结合,要挖渠引水才行。想要建立真正能够被人认可,有信任度的图书榜,还需要很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全民阅读需要多元

提升全民阅读正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共识,而图书榜,显然在推动阅读、为读者提供选择上有着很大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让图书榜单更好地成为全民阅读的推动者呢?

哲夫说,“阅读当然应该是有标准的,并不是说读书就行,读好书是大多数人的愿望,如何才能做到却不容易,在今天出版量这么大的时代,一个人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其实不容易,而这恰恰是图书榜单能够帮助人们的地方,让人读到好书,读到值得读的书”。

问题在于,每个人的阅读兴趣都是不同的,如何才能真正实现筛选和推荐的功能,就需要更多的思考。哲夫说,“全国这么多人,不同的兴趣,不同的口味,不同的层次,喜欢的东西都不相同,有人就喜欢武侠,有人就喜欢神怪,有人就喜欢小人书,这也都是正常的,品味不同,标准低一点儿未尝不可,当然,品味也会随着阅读的增多而提升”。

每个人都不想读到垃圾书,然而想要实现并不容易,哲夫说,“首先,垃圾书不可能消失,不可能每一本书都是精品。其次,垃圾的标准是什么?每个人也都不一样,可能一个人觉得是垃圾的,另外一个人觉得是宝。这就是多元时代的特征,对于图书榜来说,结果就是,包打天下的排行榜不可能存在,读者在不断地分化,就要求图书榜也要分化,要有自己的目标人群,有自己的标准,有各种各样的榜单,这样,喜欢历史读物的,可以去看历史图书榜,喜欢科幻的,可以去看科幻的榜单,喜欢正能量的,也完全可以有一个正能量的榜单,不同的榜单按照各自的标准去选择各自领域中的好书,自然也就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要。这是多元时代所决定的,如果还有人想要面对所有人,给所有人筛选好书,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把目标定为所有人,其实也就是没有目标”。





上一本:诺贝尔文学奖参赛者代表著作书单 下一本:教师、学生最佳学科阅读书单——中小学数学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哲夫:好书的标准是什么?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