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近期上映的《老炮儿》以它的京式文化魅力掀起了一股京味儿风。无论是电影的名字,还是电影里的对白,都带着满满的京味儿。电影展现了许多老北京人的胡同生活画面,其中有许多让人听不懂的京话,若非字幕上有注释,大概像小编这样来自南方的观众会听得云里雾里。 但正是这满屏的京话、老北京市井生活的画面、老北京人那洒脱犀利的个性,吸引着影迷对老北京胡同文化的关注和好奇。说到这里,无论是否看过这部电影,你对京话有没有产生些许的好奇?京式的胡同生活是否让你心动呢? 其实,除了《老炮儿》这部电影,还有许多展现北京胡同文化的书籍。《老炮儿》还没看过瘾,不妨看看这些书,相信它们会带你了解更多的京味儿文化,体会老北京生活,参透京话的奥妙: 1.《钟鼓楼》 作者:刘心武 “钟鼓楼”叙述的是1982年12月12日早晨5点至下午5点北京钟鼓楼一带发生的故事。在一个古旧的四合院里,薛家正着手办理一场婚礼酒席。围绕着这场酒席,小说勾画出北京城普通民众近百年的平凡的生活历史。它以一种精巧的结构,将相邻的多个家庭串联起来。展示出每个家庭,每个人物的生动历史。围绕着“时间”这一概念,小说表现出对历史,对社会对个体的深度的现实主义观照和人文关怀。就如书中所说“生活千姿百态,钟鼓楼高高屹立着,作为社会历史和个人命运的见证而永存”。在“时间”的物理学、政治学、历史学的考量中,表现出作者带有历史哲学色彩的深度思考。小说也是一部浓郁的京味百科书,具有厚重的地方风情文化,曾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2.《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霍达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两根故事线,一大家子人的悲欢离合,就这样交织重叠地,从作者笔下娓娓流出。“一道门,隔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玉的世界,一个是月的世界。霍达用穿插的笔法,写下了如此震撼人心的一部作品,为我们展示了穆斯林独特的风俗习惯和人生历程。著名作家冰心看了《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也赞叹道如同走进一个完全新奇的世界,觉得它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的一朵异卉奇花,挺然独立。 3.《北京北京》 作者:冯唐 《北京北京》,是冯唐“北京三部曲”的第三部,情节与风格都一脉相承。由青春步入成熟,从萌动收获迷惘,浓重的男性荷尔蒙是冯唐作品一贯最大的特色。 这是冯唐作品中气势最猛烈,如草原野火般的一部。这位语言的魔术师,以汹涌澎湃、聪明灵动的语言,述说着自己的北京往事。他一边说笑着,一边使坏着,当你惊叹着渐渐沉迷时,却突然发现巨大的悲伤悄然而至,漫天火焰消失,然后,只有淡淡的缕缕清烟。 这是梦想中的书。嚣张,迅烈,胆大妄为。 4.《北京土话》 作者:齐如山 “北京土话”以北京方言为主,采用词条形式,详细攥录了北京土话的用法、种类及其演变发展。内容包括风俗用语、礼仪用语、行业用语和日常生活用语等等,共收词条近2000个。名词,动词,形容词。成语,熟语,寻常语。那地地道道的京字京白京韵,那清清澄澄的人物事物风物。那俏皮,那水亮,那甩脆,那秀柳......那整个一“满世界”的土渣儿哟。 5.《京城十案》 作者:萨苏 本书讲述的是发生在当代北京最真实的十大传奇案件。全部来自第一手办案警察的口述,以及首次披露的案件背后的离奇人物。真实、生动,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文中穿插了有趣的北京风俗传说。普通办案警察从20岁到80多岁,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也是真正的英雄!在作者出版的作品里,这本书堪称文笔最好的一部。除了萨苏一贯的幽默,又融入了《国破山河在》中对历史和人性的深思。内文配有十多幅萨苏迷们熟悉的搞笑漫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