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了很多书 也走了很多路 今天小编想推荐些也许你没有看过的 小众却很赞哝 不妨翻翻 ▼
《北京青春》 作者 李斯本 长篇小说
小说写了几个北漂在北京的生活与失败,内心的安宁是怎样失去的,又该怎样寻回,找到各自的出路,找到爱和自我价值。 “他想知道有多少人和他一样,曾经以为自己可以被这座城市拯救。灯火辉煌的城市。寒冷的冬夜,总有一两盏灯亮着,总有人和他一样孤独地坐在街头,或者站在空旷的天桥上。” 云间、萧颂、陆衡是大学时的同寝室好友。大三时,云间因代人考试被学校开除,不告而别,独自在北京的角落漂泊,备尝艰辛。四年后再度聚首,云间发现大学的恋人宣宜已经成为萧颂的女朋友。身为公关的他和身为财经记者的萧颂正面临更大的冲突。而三个好友因为各自的追求,不可避免地相互冲突,渐渐分道扬镳……
作者80后。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院。
“写这部小说的最初动机很偶然。一次深夜坐公交车,旁边刚好驶过一辆双层大巴。静静行驶在午夜街头的大巴,车上空荡荡的,亮着灯,没有一个乘客,只有一排排整齐冰冷的塑料座椅。像一个灯火通明的四方体。在寂静的街上缓缓驶过,融入远处的黑暗。北漂多年,不知为什么,那时忽然觉得那就是我全部漂泊情感的一个出口。也是那时,很想为自己,也为很多和我一样的北漂写一点东西,记录我们漂泊的青春,我们的理想和爱情。”
《理想地》 请守住我们的理想与阵地 作者 顾溆赜 长篇小说
我和老康,作为全班仅有的两个没有通过司法考试的法学毕业生,在上海落了单,开始了一段合租60平米老公房的同居生活。我靠大学时积攒的稿费艰难度日,而老康则在等待他妈帮他介绍一份外资银行的工作;我们在这片古老的小区中如鱼得水,闲暇之余还能骑着小绵羊摩托车游逛大上海。
在这火辣的年纪,我们只憧憬两件事:工作和姑娘。当存款趋于零、迫不及待需要逆袭金融危机获得一份工作的时候,张导的出现将我们拉入了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影视圈。我们阿谀奉承着张导的理想,抱着混口饭吃的心态陪他玩票。
这无比充实却又没有任何结果的一年,成为成长道路上最波折的一道弯。
作者说:
“这个故事我尽量写得很欢快,尽管整个过程在身为半个当事人的我看来异常悲凉和心塞,有一种无比矛盾的心态。现在国内电影业很火,我的故事有难以解释地抱大腿的嫌疑,但事实却是,这部小说我从09年一直写到现在,中途更改过许多,包括人名。
原本很想把这部小说的类型选为“非虚构”,但后来斟酌了下,毕竟不完全真实,况且,我个人认为如果读者在拿到一本小说的时候首先看到“非虚构”三个字,会有负担,这种负担对于卖小说的来说很有利,但我不愿这么自私,所有的负担都在我离开学校后的这些年自我吞噬了,我只想留给读者一段笑声。把你们的欢乐建筑在我的痛苦之上,无妨请便。
我做好最坏的打算,因为我先天地认为,能够与我笔下的故事产生共鸣的永远是少数,虽然我们共同生活在若干庞大的城市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作为飘泊着的群体,我们永远是那荒凉的少数。写小说,是苦中做乐的自我安慰,生活同样如此,看了太多的正能量,是时候告诉自己,脚下的土地不是黄金。”
《那些微不足道的食物和青春》 作者 番小茄 中短篇小说集
作品讲述了一个女孩子的大学时光和成都的众多美食交织而成的青春故事。
一个人一辈子未必只中意一种味道,然而年轻时候喜欢过的食物,必将对人一生的喜好产生长久的影响。就如同人生一样。哪怕你年轻时从未有过任何牛逼闪闪值得万众艳羡的时刻,也总有属于自己的看似微不足道的青春。因为那是世上独一无二的。
在成都度过的青春,总免不了和食物相关。这不是一本成都美食指南。因为当年我只是一名穷学生,最喜欢路边摊和苍蝇馆子,范围也大多在学校附近。但当我试图回忆起这些美好的食物,竟然发现一个普通青年的普通大学四年里,竟然也可以有那么多铭刻在心的瞬间。或者心动,或者欢乐,或者悲伤。尽管和我喜欢的食物一样,都那么微不足道。但是我想,或许有人也会和我一样呢。
“平凡的青春里,好在总有食物的抚慰。”
《苍狗》 作者 吴浩然 中短篇小说集
《罗素素的青春期及以后》:青春最真实的烦恼不是写在内心里,是写在身体上。
《苍狗》:我们也许听惯了小狗为人鞠躬尽瘁的故事,可我相信这种温暖的小动物也会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路。
《我们一起走》:家的定义到底是什么,人不会知道,沉默的动物也不会说。
《骆驼梦》:一则纯属想象的寓言,一个小心翼翼的大胆之举。
《动车上》:一段铁路,半程人生。辛劳十年迁徙的距离,只是动车每日例行的一小段呼啸。
我喜欢写动物,探索人与动物彼此映照下的命运;也喜欢写迁徙,记录永无定所的生活于空间和时间上留下的痕迹。因为在漫长的成长期里,它们是我生命的底色。倘若我有想建筑的文学世界,它们会是最重要的宾主与客人。”
“这些是我志于写作以来的第一批稍微完整些的作品,静悄悄地发表在若干杂志上。四五年的时光里,一边学习生活,一边跌跌撞撞地表达着自己的那份体验。即便如今还很年轻,在回头整理编辑的过程中,也已不断发现它们的稚嫩和瑕疵。我终于将这些作品放在您面前,只因这些稚嫩和瑕疵,都是真实的。”
《归乡》 作者 杨书翔 中短篇小说集
作品包含了四则青春题材的小说。小说中编织了一个少年心中关于爱情、故乡、人生和理想的世界, 作品包含了青春期文本特有的敏感和忧郁,情感细腻。
“榆仔细地数着天花板上六边形的木格,一只白色的鸟儿忽然出现了。在天窗最靠上的角落里,很快又出现了另外一只。榆看见它们轻捷地钻入了北方的云层背后,被晚风吹走。他想,也许它们没能注意到自己。”——《归乡》
“我仍记得在很多年前的秋天,梧桐树林中与她的重逢。阳光透过树叶,在我们身上留下了密集的影子。她的眼神里充满惊异。随后,她用一种陌生的语气告诉我,我的口音变了许多。 我想也许这是因为我离开家乡已经太久。但事实上我什么也没说,只是静静地、静静地望着她,并递给她那块被我紧握在手心的可乐糖。” ——《秋天的故事》
“高飞的鸟儿累了,落在了一棵树上。宇白也停下来,站在鸟儿旁边。他不知道自己能否再次飞翔,不知道是否还能看见穹顶上的一洗蓝天,只看见鸟儿“笃笃”在树上啄食,秋千架上锈迹斑斑,雨水点滴。宇白想起了一首歌。他一边朝着秋千架走近,一边听见女孩低唱着,孩子们在荡着秋千,孩子们在荡着秋千。 ”——《秋千》
“如果沿着记忆的绳索不断往上回溯,我想我还会看见更多的花落花开,但我不愿那样做。年份是个无常的东西,它们会从一变成二再变成三变成四变成一句“很久很久以前”,然后失去其数字本身的意义。自从知道了这一点后,我再不细数时间。我静静地坐在一扇西开的窗户下,日复一日地眺望大海。我在这里写着一篇博尔赫斯式的迷宫小说,并把它命名为《海螺姑娘》。 ”——《海螺姑娘》
杨书翔,心怀妄念,爱吃麻婆豆腐。我写小说,我喜欢天马行空。
《在你谈论爱情时你在想什么》 作者 杨小康 中篇小说
作品以戏谑的语言和真实的细节描写全景展现出一个乡镇基层负责计划生育工作公务员的生活。主人公是一名乡镇计生干部,每日提心吊胆地从事这份被村里老百姓诅咒断子绝孙的工作,官民之间的矛盾冲突、基层官场的黑暗残酷、蜗居村镇的大学生干部对现实的无力和对前途的绝望,以及年轻人对自身的爱情和性问题的困惑和纠结,都在作者翔实风趣的描述之中铺陈开来。作品使用的流行风格语言和切合青年生活的故事情节,丝毫没有影响作品具备的沉重的社会现实关怀主旨,反而提升了作品本身的可读性。
作品在幽默诙谐玩世不恭的语言之下展现出了残酷的社会现实:正值青春的大学时被置于社会矛盾集中的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一线,理想被残酷和冰冷的基层政治生态强奸,爱情被化约成进身之阶和改变命运的交易,而性这个青春不可缺少的元素则在计生工作的特殊环境里成为不再具有任何美感的工具般的行为。作品最后,主人公选择离开公务员体系,成为一名屠夫,获得自由身之后,爱情成为可能。这种安排,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对自己公务员生涯的思考。
《问后约》 作者 细补 中短篇小说集
关于孤单、梦想、被爱,十一篇细微疼痛的文字,十一种快乐的哀愁。
“问后约,空指蔷薇”,出自姜夔《解连环·玉鞭重倚》男方问“何时再会”,女方已知无缘再见心上人,伤心得不能语,只好“空指蔷薇”。相见无期终究太残忍,所以不说也罢。
那代表爱情里最深切的无奈和最大的得体。而这些小说,即使有完满的结局,过程也充满了曲折波澜。我不善于写清淡梦幻的文字,因为在心底从不认同那般的模式。所以更愿意在文字里写生的疼痛和无奈。
细补,杂志编辑,居北京。
《我爱蜘蛛侠》 作者 伊北 中短篇小说集
作品收录了两则现代都市冰冷生活的短篇小说,凉薄,终又治愈。《我爱蜘蛛侠》一个无关恋爱的同居故事。大都市,同一屋檐下,许多不如意的人合租在一起, “我”,一名离了婚、年纪大、不甚成功的牙科护士,遇到了一个男闺蜜“小楼”和他的宠物狗“奥特曼”,我们都爱看“蜘蛛侠”系列电影。可邻居们的排斥,却让我和小楼的租屋生活变得步履维艰;《洋葱》 一个有关宽恕和解脱的故事。北京CBD女白领朱莉遭遇了自己迟迟不敢面对的尴尬——周围的女下属纷纷结婚,怀孕,这令她想到了自己,三十七岁高龄还孤身一人,比起结婚,她更需要做出一个重大决定……
“怎么没再找?”地铁里,小楼没头没脑这么一句。找,我找谁去?一个月五千不到,年过三十,姿色渐损,没房没车没户口,我找谁去?我只能问,“你呢?” ——《我爱蜘蛛侠》
“……我们女人里面,需要有你这样的先锋。”爱丽丝喘了喘气,又说,“可是坚持自我,未必要去改变他人,我觉得你有时候好像洋葱,释放自己时,也会让别人满眼是泪。”什么?洋葱?朱莉脑子突然一炸,就好像长久以来自己的一个小秘密猛地别人戳破,也好像一个痂皮被撕开,血肉再次模糊。——《洋葱》
伊北,生于安徽,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现居北京。
《粗糙的,敏感的,懦弱的》 作者 慢三 中短篇小说集
这本小说集一共有十篇,最初叫《南京故事集》,写的基本上都是发生在南京城的故事。我曾于2003年到2005年期间居住南京,并由此开始了小说创作,南京这座城市对我的影响不言而喻,甚至可以说改变了我的生命,因此把这些小说编成一册,以示纪念。
小说集中大部分作品为十年前在南京时所作,稍作了修改,虽然粗糙、青涩,但仍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少数几篇为这两年新作,一并收入。 这是十篇有趣且真诚的作品,我们从中既能看到青春的迷惘和爱情的执着,同时也能看到一个城市孤儿略带苦涩的心路历程。
慢三,男,1982年生于湖南衡阳,现居北京。
《青春,无须多言》 作者 殇之左脸 长篇小说
一场我们都经历过的青春。
如果要我在无穷无尽的记忆里,为这本书写下一个开头,我希望时间的起点是现在,而终点却在过去的某一点上。然而我的文字表达能力还达不到我所需要的高度。即使我的能力达到了,惯常的阅读方式也不会接受我的文字。
所以,我只好按部就班地把本书故事开始的时间放在过去的某一点上,然后再将错综复杂的记忆慢慢舒展,整理。也许我最后呈现出来的东西违背很多人的审美观,价值观,甚至道德观。但这些文字是最真实的,我将它纪录下来,像一张照片,一幅图画。
追忆我们一去不返的似水流年。
20岁左右的时候,除了青春和梦想,还能有什么?然而梦想太远,青春也渐行渐远。灿烂的年华就像抓不住的月光。当我发现青春有点被辜负的时候,突然想留下点什么来纪念我的青春。于是,在别人谈情说爱的后操场,我坐在乒乓台上写字;在别人忙着下副本打战场的网吧,我将文字敲打入网。多年过去,回望那一段时光,庆幸、满足、嘴角上扬。
85后摩羯男,很懒。
《上一次下雪是在夜晚》 作者 王敤敤 中短篇小说集
作品包含了三则关于青春期的小说,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和口吻构建出作者青春的片段。“下雪”那篇说的是和自己奶奶的事情。“鹤”那篇略带“异域”色彩。“世界”那篇,算是对旅途的倦怠、温情和之外的凌乱的情绪的一次乱糟糟地梳理吧。
我的变化是逐渐的、随着长大缓慢滋长出来的。而她的改变则更明显,大约有一个更分明的刀刃,把她一两年前和现在的生活劈开成两个部分。有一次,我从上学的地方给她(更多是为了我的爷爷)打电话。是她接听的,她说我的爷爷咽喉不舒服,就不说了。我像平常那样叫她,她总是会稍微笑一笑,或者对我说一句,你再给我笑个听听,但那次她没有回应,再说几句后,竟挂断了电话。我很少有对他们强烈倾诉的欲望,但我不挂断,他们就总在电话那头等着。那次通话后接下来的几次通话,接听的都是她。她的声音里似乎少了一丝洪亮,多了一丝胆怯(可我那时不知道她在怕什么),尽管她的音量不小(耳背的人说话多少会大声些?),但就像金属立柱变成了弹簧,我总觉得她的声音音节里有些地方在悄悄打滑。又再通话几次,她的声音、语气、音调仿佛就这么固定下来了,似乎她从来没有像从前那样说话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