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形成机制研究:政治社会学视角 05 The Politics of Air Pollution: Urban Growth, Ecological Modernization, and Symbolic Inclusion., by George A. Gonzalez.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05.
Who has been at the political forefront of clean air policy develop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Politics of Air Pollution, George A. Gonzalez argues that the answer is neither the federal governent, nor environmental groups, but rather locally oriented economic elites in conjuction with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s. These local growth coalitions, composed of mostly large landholders, land developers, and the owners of regional media and utility firms, support clean air policies insofar as they contribute to the creation of a positive investment climate and, in turn, bring about greater profits through increased land values and an expanded local consumer base.
06《中国地方环境政治:政策与执行之间的距离》,冉冉,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 本书基于田野调查中的深度访谈和文献分析,尝试跳出中国研究中的中央集权—地方分权的理论范式,以公共政策执行分析视角来描述、解释和分析环境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机理,并以此回应环境政治学中关于环境威权主义的争论,认为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机理深刻嵌入在威权主义系统的政治逻辑和结构中,改善中国环境治理的水平,纠正地方政策执行偏差,需要中国环境政治从威权主义向民主的转型。 以上两册书均属于地方性研究,前者研究的是洛杉矶地区的空气污染,后者是研究中国部分地区的污染问题。 两书均从政治学视角展开,讨论了污染的形成机制。后者还有针对性地讨论了为什么治理雾霾会这么困难,哪些因素导致了治理政策的碰壁。 07 The Struggle for Sustainability in Rural China, Bryan Tilt,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9 人类学著作,聚焦于中国地方层面的污染议题,这本书研究四川,虽然不是讲空气污染,但聚焦环境议题,对读者来说,仍旧会有启发意义,毕竟,所有为都是想通的。 如何治理雾霾 08《洛杉矶雾霾启示录》,奇普·雅各布斯 等著,曹军骥 译,上海科技出版社,2014年 《洛杉矶雾霾启示录》一书描述作为“烟雾之都”的美国洛杉矶市60多年来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形成、发展和防治等历史细节。20世纪40年代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依赖于汽车的新兴生活方式等污染所形成的烟雾,于1943年7月开始对洛杉矶市居民健康带来巨大危害,持续影响至今,而洛杉矶的居民通过数十年的努力与抗争,将洛杉矶市从烟雾蔽日恢复到蓝天白云。洛杉矶市两位记者奇普雅各布斯和威廉凯莉著通过深入调查,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事件发生时的众生相,以及该事件对美国污染治理进程的促进与当前全球各国绿色环保发展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