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对于现代人来说,家书,是一件很遥远的事。这十本家书,让你看到古今中外不同家书的主要内容,为两代人架起沟通的桥梁。
1、《傅雷家书》
作者: 傅雷 朱梅馥 傅聪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傅雷家书》以傅雷长子傅聪的留学打拼经历、情感婚姻之路为主线,精心选编傅雷夫妇与傅聪及弥拉的往来家信,内容偏重“人伦日用”,突出傅雷“真诚待人,认真做事”的“做人”准则,少了文化艺术的长篇论述,多了日常生活的短小故事。这份两代人双向交流的文字实录,严肃不失亲切,深刻不离日常,以小见大,乐在其中。它不仅反映了亲子交流的重要,也利于青年学子在阅读中理解父辈、增进沟通。
2、《曾文正公家书》
作者: (清)曾国藩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曾文正公家书全集》囊括了曾国藩在道光二十年(840年)到同治十年(1871年)前后写给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诸弟、妻子及儿辈的家信,共分十卷,后面还附有李瀚章、李鸿章等编撰的《曾文正公家训》两卷,使读者一览曾氏治家的风格。所涉内容极其广泛,小到谈家常琐事、做人道理,大到论治学方法、经邦纬国之道,是曾国藩一生思想经历的生动反映,也堪称世人修身、持家、教子的经典读本。
3、《胡适家书》
作者: 胡适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胡适致母亲的信,致妻子江冬秀的信,致族叔胡近仁的信,以及致儿祖望、思杜的信。全书按照“母亲篇”、“妻儿篇”和“亲属篇”进行分类排列,重点在于致母书和致妻书,从中可以看出胡适作为平凡人的情感世界。此外,书中还配以大量珍贵图片,让读者大限度地感受胡适先生的人生。
4、《王国维家事》
作者: 王东明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本书由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校长推荐,为王国维长女、现居台湾的王东明撰写的首本王氏家族回忆录。作者多年一直默默收集王氏及其后人资料,并撰写文章回忆父亲王国维。书中对于童年王家旧事、大师清华轶事、大师自杀之谜、以及大师后王氏后人的百年飘零均作了深度的记述。王国维嫡孙王亮系王国维研究专家,也为本书提供了《王国维全集》未收录的珍贵史料,与王东明先生及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大师珍贵文献一道全景再现了王氏一族百年变迁史。
5、《梁启超家书》
作者: 梁启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一百多年前的书信,朴素经典的教育文本。爹爹虽然是挚爱你们,却从不肯姑息溺爱,常常盼望你们在苦困危险中把人格能磨练出来。梁启超的女子众多,个个成才,其中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这在中国家庭中*为少见的。在20世纪20年代-30年代,梁启超把思成、思永、思庄、思忠送到国外学习,他与孩子们有密切的书信往来。梁启超作为一个父亲,用自己的爱,自己的素养,自己的情怀将他的孩子们引上成才之路。至今读来,无限感慨。
6、《吾家小史》
作者:余秋雨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吾家小史》讲述了余秋雨和他的家族诸多不为人知的经历,从前辈到自己,在父亲临终的床头重新拾笔,直到为母亲写出悼词。这本书,以全新的内容描写了现代中国一个普通家庭百年间的悲喜沉浮,以及余秋雨的心灵成长历程。书中涉及余秋雨和他的家族诸多不为人知的经历,从前辈到自己,在父亲临终的床头重新拾笔,直到为母亲写出悼词。余秋雨被诟病已久的文革经历、“诈捐门”始末、与马兰的“被离婚”,甚至完全没正面回应的第一次婚姻及其收养的女儿也将在本书中做一个完整而郑重的交代。
7、《颜氏家训》
作者:(北齐)颜之推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著名学者颜之推为了用儒家思想教育子孙,确保家庭的传统与地位,而作的一部家庭教育教科书。全书一共分成二十篇,涵盖了他一生关于士大夫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颜之推的家教理念,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8、《家世:百年中国家族兴衰》
作者:余世存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有限公司
《家世》从“家风家教之于当下”的视角撰写了中国家族的传奇经历。每一家家教自有特点,如林同济家是要培养专门人才,以适应中国的现代化;宋耀如家是要出伟大人才;卢作孚家是让孩子不要当败家子;黄兴家是无我、笃实;聂云台家有家庭会议……阅读本书最大的收获是联想到自家、自身,自己要传承什么,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人。
9、《亲爱的安德烈》
作者: 龙应台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龙应台离开欧洲的时候,安德烈14岁。当她卸任台北市政府的工作(马英九市长亲自前往德国邀任的首任文化局长,任期内推动本土文化、树木保护等措施),重新有时间陪家人过日子的时候,安德烈已是1米84高的18岁青年大学生,有了驾照,可以进出酒吧,脸上线条棱角分明,眼神宁静深沉,透着一种独立的距离,手里拿着红酒杯,坐在桌子的那一端,有一点“冷”地看着自己的妈妈。
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30多岁;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没有关系,但龙应台无论如何要认识成熟的高校青年安德烈!
从此,他在德国,她在香港,他到香港,她到台湾,母子俩用了长长的3年时间相互通信——“18岁那一年”,“年轻却不清狂”,“我是个百分之百的混蛋”,“大学生哪里去了”,“为谁加油”,“你知道什么叫21岁”,“独立宣言”,“向左走,向右走”……平等得令人惊讶,坦率得近乎痛楚。
10、《伯爵家书》
作者: (英)查斯特菲尔德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80封书信,不多,但它却是一个才华横溢的父亲留给儿子的最宝贵的财富。查斯特菲尔德伯爵将自己50多年积累的人生经验和处世感悟,以深厚的情感和极富文采的笔触,无一遗漏地融合在了这80封家书中。伯爵的儿子也正是在这些书信的教导下,最终成为了英国杰出的外交家,成为了优秀的男子汉。
虽然伯爵已经去世多年,但这些家书仍然有着极大的实用价值,它不随时空的转移而转移,他的许多忠告直到今天仍然被视为真知灼见,充分地展示了这位顶尖外交家对人性的洞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