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还记得自己刚开始读书的时候,听到了这么一句话——
历史就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小编一听,激动地找了好多历史书准备好好认识一下这个小姑娘。
结果没看到什么小姑娘,反而入了历史这个大坑!
以下5本历史经典,带你去看这个刚刚过去的20世纪。
01《邓小平时代》
傅高义 豆瓣评分:8.9 (10963人评价)
傅高义,其实是一个取了中文名字的外国学者,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学教授。
这本书视角客观,加上作者坐拥哈佛的顶级学术资源。在他的这本书里,小编看到了一个与国内学者笔下都不相同的邓小平形象。
人们总是将他称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却不知道他其实从未有过一套完整的改革方案,是真正的摸着石头过河。
可是这一点也不影响他的伟大。邓小平时代的意义不止在于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在小编看来,更重要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八个字。
在一个嘈杂喧嚣的时代里,当所有人还停留在原地,陷入迷茫、争论个不休时,只有他,已经清楚地看见了历史的方向。
然后用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和自信,将整个国家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一个人在历史中的最高境界就是如此吧。普通人顺流而下,强者逆流而上,唯独智者,可以引流潮流。
02《倒转红轮》
金雁 豆瓣评分:8.5 (936人评价)
《倒转红轮》这个书名来自一个比喻,将现代化进程中的俄国,比作一个碾压一切的巨大红色车轮。
在国家这个车轮的巨大阴影下,几乎所有人都被剥夺了思考和异议的权力,那是一个思想的黑暗时代。
但是这本书让小编看到了这么一批知识分子,他们没有被压倒,而是试图用语言和文字的力量,去倒转这个巨大的红轮。
最出名的就是被称为“俄罗斯的良心”的索尔仁尼琴。他写的小说,都在揭露俄罗斯人民被红轮碾过后的惨状。但他却因此被自己深爱的祖国指责为“叛徒”,被审查、被驱逐。
俄罗斯民族那种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浓烈的悲剧性格,此刻在这批这些知识分子身上体现地淋漓尽致。
他们明知道是螳臂当车,但是仍然前赴后继、奋不顾身的姿态,让小编看得心潮澎湃。
同时也让小编在最黑暗的年代,看到了一束微光。
这束微光,引领着历史上一代代的知识分子,无视肉体的压迫和毁灭,传递着对于个人价值和客观真理的永恒追求。
03《战后欧洲史》
托尼·朱特 豆瓣评分:8.8 (389人评价)
中国人有句老话,盖棺才能定论。所以在历史学中,我们身处的当代史其实是最难写的。
因为古代的历史,我们没有切身的感受,所以可以客观地看待。而离我们越近的历史,我们越是容易将个人的观点带入其中,先入为主。
而英国历史学家托尼·朱特偏偏勇于挑战,在这个最难的领域,成功地写出了一本重量级的作品——《战后欧洲史》。
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破败”是各个国家间唯一的共同特征。除此之外,各个国家几乎都有着不同的语言、民族、文化,还要面临意识形态的对抗和现实利益的博弈。
那么这样一个四分五裂的欧洲是如何携起手来,共同复兴,重新走到了今天的局面的呢?
小编建议大家静下心来,完整地看看这段历史,看完后你一定会同意小编的这两句话:
只有理解了欧洲,你才能理解如今引领世界的思想潮流是从何而来的;
而只有理解了当代的历史,你才能真正认识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
04《极权主义的起源》
汉娜·阿伦特 豆瓣评分:8.7 (2315人评价)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动荡的一个世纪,而这本书描写的,更是其中最让小编揪心不已的部分——
纳粹时期的德国和斯大林时期的苏联。
作者汉娜·阿伦特出生于德国犹太人家庭,亲历了纳粹的种族迫害。而写作这本书时,世界刚走出二战的阴霾,又面临冷战的序幕。
小编简直可以想象她当时的心中是多么的恐惧与不安:“为什么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其实这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追问,但很少有人能够回答。人类甚至不愿意承认自己亲手创造了如此黑暗的过去,只好归咎到某几个独裁者身上。
但汉娜·阿伦特看到了历史背后,属于人性的深层次原因:个人在社会中的孤立和孤独,才是极权主义的起源。
如果我们的社会和政府,不能保护每一个独立的个体,将他们置于恐怖的阴影之下,那么这样的悲剧仍然会重演。
在这段冷冰冰,甚至血淋淋的历史中,汉娜·阿伦特仍然让我们看到了一丝丝人性的温暖。
05《论中国》
亨利·基辛格 豆瓣评分:8.5 (5693人评价)
看完这本书,小编觉得,现在还在世的所有外国政客中,基辛格可能是最有资格来写这本《论中国》的。
他是美国最顶尖的外交政治家之一,很长一段时间内他是中国政治的敌人。
但他也曾50多次出访中国,和新中国每一届领导人都打过交道,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基辛格的复杂身份让他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通,他甚至懂得用围棋来比喻中庸而含蓄的中国传统智慧。
由他作为一个历史的参与者、亲历者,来解读那些曾经真实发生在中美之间的政治博弈,小编觉得,没有比这更吸引人的了。
看过他对与朝鲜半岛局势的分析,其中对于地缘政治理论的应用,真的是一针见血、炉火纯青,可以看出他的学识和经验。
又比如他在中美建交前后与毛主席的对话,就像一盘精彩的棋局,每一步都需要好多次复盘才能体会其中的精髓。
高手过招,总喜欢在高处,一般人是看不到的。幸好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窗口,让我们能够窥见这个世界上真实存在过的巅峰对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