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过了一半了,老师们又准备如何度过剩下的假期呢?想必,老师们的回答将会五花八门,“宅”在家休息、陪老人的、照顾孩子、旅行、练字学习……不过,有一个计划,恐怕所有老师都已经安排了——没错,就是看书。读书是所有老师的必修课,很多平时忙碌的老师都把拿出大段时间做大量阅读的希望寄托在了长假里。那么,今年夏天有什么书适合您阅读呢? 老师暑假应该怎么读书? 很多老师希望在假期能积极“充电”,阅读无疑是最经济、最本源的“充电”方式,然而假期“充电”看起来是简单便捷的事,其实也需要讲点技术含量,须瞄准方向。 假期阅读方向的定位,首先要有自己的侧重,要基于自身最近的发展区,补充“最需要吸收的营养”。 对于初入职场的教师,选择以叙事主导形态的感性阅读是比较合适的,如童心童趣主题的文学作品、教育叙事作品等。 对于工作多年的教师,阅读则应该适当转向指向职场活动及其具体情境细节、有一定议论和分析深度的案例主导形态作品。目前很多教师不会进行有效的案例课例分析,主要原因在于通过典型案例积淀教育教学“临床经验与诊断水平”方面存在欠缺,停留于单一叙事思维,所以专业水准受限。 对于具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理论认识的教师,则可瞄准原理主导形态作品,这方面作品主要在于通过综合性归纳演绎对相应问题作出系统分析。目前很多教师喜欢看文集类作品,这类出版物多为叙事、随笔,而原理性的一些典范作品则少有问津,这不免造成教师阅读坡度降格、理性认知不足。 同时,教师假期阅读的时间管理也很重要,不能貌似“我的时间我做主”,实则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假期阅读更需有效管理、分配时间,才能保障效果。 一是合理确定阅读周期,保证相对完整的时间板块。这个周期可以是一天、两天、三四天,但不能拉得太长,要在周期内确定一个相对固定、可观的时间段用于主攻书目阅读。 二是在最合适的时间读最合适的内容。印度哲学家艾内斯·艾斯华伦认为,睡前不能看扰乱人心的书刊,而应“读一些灵性文字”,道理不言而喻。 三是注重“克期阅读”和“缓期阅读”的结合。假期主攻书目的阅读必须限时突破,否则就会“尾大不掉”。与此同时,有些情况下针对有些书籍需要一定的“缓期执行”:主要表现为个体认知与书籍偏差较大但又有阅读的需要,勉强的克期反而未必合适,还需通过必要的缓冲来弥补,可以一点点啃,“现学现卖”,或先粗后细、渐进反刍。假期除了啃啃有坡度的书,还可回读一点平时未读完、读得不充分的书,根据实际“克期”“缓期”有机结合。 四是在时间安排上要有适当的弹性余地。毕竟假期还要休息,不能把时间定得过死。 另外,读书要注意整理读书笔记,假期阅读也应实实在在留点痕迹。笔记形式不拘一格,可根据实际总结探讨。但读完作品不一定非得写个读后感,要有感而发、当发则发、发在要害,否则实无必要。 哪些书值得老师暑假阅读? 有人说,对于老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小编从《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今年的暑假推荐和中国教育报评出的2016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中,精选出15本好书。各位老师不妨尝试上述阅读方法,趁这个假期多读点书,给自己充充电吧! 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暑期荐读 你想一年读365本书吗? ——樊青芳(河北省邢台县教育局副局长)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
[韩]二志成 郑会一 著 冯适宜 译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之所以推荐给大家这样一本书,一方面它不是纯理论的书,它有生动而吸引人的故事情节,让你在暑假休息之余轻松阅读;另一方面它又是一本实战性的指导书,我们可以边读边按书中指导去做,一个暑假的时间,足可以让你养成初步的阅读习惯,品尝到阅读的甘甜;而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想让学生爱上阅读,最有效的方法是我们教师都爱阅读,认真读完这本书,你就是一年读不了365本书,你也会是爱读书的教师。 这本书也可以推荐给“对读书不感兴趣的人”,它可以让你养成读书的习惯;可以推荐给“没时间读书的人”,它告诉你我们不是没时间读书,而是没有找到正确的读书方法;还可以推荐给“不知道读什么书的人”,它帮你规划先读什么,后读什么,明确你读每一类书将有什么收获。 教育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 ——常生龙(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 《读懂孩子——学生心理学手册》 让-吕克·奥贝尔 著 刘敏 张自然 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种庄稼,需要了解庄稼的习性;教育孩子,也需要了解孩子成长的特点和规律。奥贝尔既是一位心理学家,又是一位教师,在充分理解教师和家长在育儿过程中各种困惑的基础上,向大家推荐了三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学理论:依赖、无意识和冲动。因为出生之后身心依然处于继续发育的过程中,所以要依赖成人和环境;在婴幼儿时期的各种感受和经历,都会成为孩子成长的“无意识”,影响其一生的生活;而冲动是孩子的“内在发动机”,激励着孩子不断去探索和实践,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各种需求。 依据上述三个心理学理论,奥贝尔从孩子上学初期经常遇到的各种问题等角度,详细分析了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教学当中发挥的作用,周边环境是如何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等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学层面的基础问题。本书的语言浅显易懂,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很多困惑,都可以从中得到答案。 应读一些“打底子”的文学作品 ——罗怀海(四川省古蔺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 《文章选读》 叶朗 选编 华文出版社 人的闲暇时间毕竟有限,故读书要取法乎上。最理想的状态是用较少的时间读第一流的文章,涵泳浸润读好文,获得最大的收益。北京大学叶朗教授的《文章选读》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一本好的选本,反映选编者的眼光、胸襟和境界。《文章选读》选文76篇,选文和点评不拘一格。杨振宁先生读了这本《文章选读》后给叶朗先生写信说:“我觉得你们的选编原则极好。”杨先生这“极好”的评价,即是对叶朗先生选编读本的最大褒奖。 一个教师读书的厚度,决定了他站在讲台上的高度。我一直认为教师的阅读不能仅仅读教育著作,应该多读一些“打底子”的文学作品。叶朗的《文章选读》,是适合中小学教师认真品读的一本比较理想的好文章选本。 用爱倾听孩子的心声 ——王暖訸(吉林省抚松县兴参小学校长)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 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这本书记述了作者晚年与一个班的31名学生五年来朝夕相处的日常生活和教育故事,分为“快乐学校”和“儿童时代”两部分,共计41篇短文。作者用他全部的身心来爱着他的孩子们,书中诗一样的语言,使人如沐春风;诗一样的教育生活,使人心驰神往;诗一样的心灵,使人感受到教育工作的神圣、愉悦与宁静。 作者对教育本质问题的一系列探索与追问,形成了鲜明的观点:“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它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而是真正的、不可再现的、光彩夺目的一种生活。”作者以满腔热情发出了“要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的呼声,这呼声,直到今天依然是那样振聋发聩。 用爱来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心声,用爱来启迪孩子们去发现美、学会爱,这便是教育的智慧。 第一视点应落在课堂上 ——汤勇(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实验专委会理事长) 《听程红兵老师说课评课》 程红兵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这本书可谓是解决当下课堂问题的“及时雨”。作者围绕说课和评课两个方面,针对一个好的课堂如何研磨与运行,以及如何激发课堂中的师生智慧,分析课堂模式,研究课堂标准,探讨课堂的共性和个性,并通过援引大量的观课和评课的具体案例,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好的课堂、一个智慧的课堂应该有的样子,一个有责任的教师、一个有良知的教育人应有的姿态和在课堂上应有的识见和作为。 作为校长的程红兵之所以能把课堂认识得这么透彻,是因为他身居“高位”,却更愿意把自己看成一个语文教师,而且心里始终装着学生、装着课堂,对课堂永远保持着一种敬畏、一种热忱。想一想,我们的一些老师,对课堂的应付与荒废,一些校长对课堂的远离、疏远与抛弃,真是千不该万不该啊。 中国教育报2016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Top10 No.1、“人文修养”真的走进我们视线了吗 ——张东明(河北省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主任) 《大学新语》 陈平原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读起来不像轻松读物,其中很多内容是以作者多年研究中积累的数据和分析为支撑,一些论述也并非适合所有学校。但是他对于在急剧变化的当代中国大学里存在的问题表现出的深深忧虑,体现出人文学者的忧患意识,将读者慢慢带入一种沉静思考的状态,和作者产生精神上的交流。 在本书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作者的忧虑和批评,更看到了作为一位人文学者的希望和信心:“教育收效很慢,急不得,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也。另外,因相信‘只要耕耘,必有收获’,即便身陷泥淖,眼前一片雾霾,也都对未来保有某种信心。” No.2、阅读教育不该“盲人摸象” ——康翠萍(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 《儿童阅读的世界》 张厚粲 名誉主编 李文玲 舒华 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儿童阅读的世界》作为国内第一部系统阐释儿童阅读的著作,全面回答了与阅读相关的三个核心问题: 1.什么是阅读? 2.儿童是如何学会阅读的?有哪些因素影响儿童学习阅读的过程?儿童学习阅读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3.阅读怎样教才更为有效?孩子的阅读能力又应该如何评价? 如果说当下的阅读教育现状就是一种“无方向、无定法、无评价体系”的“雾霾天”,这套《儿童阅读的世界》则正是我们期待的治理之本,希望它能穿破层层“雾霾”,让语言学科的阅读教学更科学、更高效,真正能够帮助语言学科的阅读教学突破瓶颈和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下一页更精彩:书单 | 所有老师在这个暑假,都不会错过的15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