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推荐书小编向广大读者推荐几本呈现中国人的真实写照,展示中国生活百态的史诗般巨著。只有中国作家才能写得出如此真实、震撼的作品。 1.《围城》 作者:钱锺书 ▲钱锺书唯一一篇长篇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小说塑造了抗战初期以方鸿渐为主的知识分子群像,记叙了他们所面临的教育、婚姻和事业困境,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市井百态图,人生的千般滋味在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围城》既有对社会的批判,也有对文化的批判,也有对人生、对现代人命运的哲理思考,它告诉我们,一个真正聪明的人应该怎样看待人生。 我爱的人,我要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遇见我之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着我。 2.《白鹿原》 作者:陈忠实 ▲1997年,获得中国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电视剧、话剧、舞剧、秦腔等多种艺术形式。 《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表现了渭河平原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 一个家族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活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粟,凸显令人震撼的真实感。 人生最痛苦最绝望的那一刻是最难熬的一刻,但不是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刻,熬过去就会开始体验呼唤未来的生活,有一种对生活的无限热情和渴望。 3.《活着》 作者:余华 ▲荣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台湾《中国时报》10本好书奖、第三届世界华文“冰心文学奖”。 地主少爷富贵,嗜赌如命,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他的父亲被他活活气死,母亲则在穷困中患了重病,福贵前去求药,却在途中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养大两个儿女。他的妻子、儿女和孙子相继死去,最后只剩福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但老人依旧活着,仿佛比往日更加洒脱与坚强。 余华通过一位中国农民的苦难生活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生的终止不过一场死亡,死的意义不过在于重生或永眠。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时间。 4.《四世同堂》 作者:老舍 ▲入选《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老舍说:它是我从事写作以来最长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一本书。 这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 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鞭挞了附敌作恶者的丑恶灵魂,讴歌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高尚的民族气节。 一朵花,长在树上才有它的美丽,拿到人手里就算完了。北平城也是这样,它顶美,可若是被敌人占据了,便是被折下来的花。 5.《皮囊》 作者:蔡崇达 ▲一部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也是一本“认心又认人”的书。韩寒、白岩松、李敬泽倾情推荐。 一个福建渔业小镇上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在这些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中一一体现。用“皮囊”这个具有指向本质意味的书名,来表达作者对父母、家乡的缅怀,对朋友命运的关切,同时也回答那些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 蔡崇达用一种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讲述了一系列刻在骨肉间故事。表达了他们这一代理想膨胀,却又深感现实骨感,而无处安身的青年人对自己命运的深切思考。 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却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