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是初秋的季节,在开启计划好的短途旅行前,随身包中或许还缺一本爱不释手的假期读物。我们为你献上一张清凉书单,读几则轻快的好故事,希望这些文字带给你的,是与旅行时身处那片天地一样的阅读体验:缓慢、纯净、简单。 去陌生化的东京 living life to the full in tokyo 《东京一年》是拿旅途中的碎片时间也可完整读完的一本日记。书中收录蒋方舟在日本独自生活一年来所记的日记、最新短篇小说、演讲和时评,洋洋洒洒的四十六则,从社会、艺术到当今中日两国世间百态,都有其独特又不失严肃的描摹与思考。 《东京一年》封面 蒋方舟 蒋方舟写日记也像她以往作品一样,不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而是含蓄蕴藉又幽默洒脱点到为止,而意味却全在这圈圈点点上了。这位早慧女作家的高明之处在于,将平淡的日常写出了不着痕迹的深刻,自我的探索和思考,都隐藏得恰到好处,该告诉你的不多不少都让你知道了。书中还间接展现了女作家的书架一角,对于日本文学的认识有了新的切入点。 书页间风雪的味道 slow you down in iceland 《没有你什么都不甜蜜》是约恩·卡尔曼·斯特凡松(JónKalman Stefánsson)《天堂与地狱》三部曲的第一部,把我们带回到一百多年前的冰与火之国,里面冰感的文字与北欧风雪最适合这八月天了。 《没有你什么都不甜蜜》封面 约恩·卡尔曼·斯特凡松 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讲述了一个男孩在风雪中三天三夜的还书旅程。文中始终没有出现男孩的名字,或许在作者眼里,男孩可以是任意人的化身,只是一个代名词,也是一面镜子,照亮内心真实的自己。 书里所有的对话都没有双引号,这让阅读更加缓慢,感觉就像在厚厚积雪中跋涉。斯特凡松的文字带给你的,是与冰岛这片天地一样的阅读体验:缓慢、纯净、简单。 荒诞的普通人生 stay weird in normal life 《最后一个故事,就这样啦》一书中有34 篇小故事,适合旅途中短暂休息之时来读一篇。凯雷特以作家身份进行了一次甜蜜想象,写战争与生活,也有成长的烦恼,还会写很多种情感。 《最后一个故事,就这样啦》封面 埃特加·凯雷特 以色列作家埃特加·凯雷特(Etgar Keret)是个很爱写撒谎的小说家,他的绝大部分故事里都有个人扯小谎,还有你也许忽略的、却栩栩如生的生活。他瞄准的常常是人生中某一个思绪瞬间或某一种情绪,故事虽短,但诠释得绝对传神且到位。其实这些“怪念头”也许都曾一闪而过,都来源于现实。现实生活就是这样的,真实中充满了荒诞,痛苦中伴随着快乐。 快一步与慢一拍 a slow walker but still walking 日本导演是枝裕和(Hirokazu Koreeda)为其代表作《步履不停》亲自撰写的原著小说,用文字把画面重现在纸上。在这本书中他用第一人称的视角,从对一个夏末季节团聚日子的回忆里,将普通家庭的生活点滴以及主人公对亲人满溢的愧疚和自始至终充满矛盾的情感全盘托出。 《步履不停》封面 是枝裕和 小说原著比电影影像更多一些日常而沉缓的细枝末节,在观影途中没有觉察的部分,通过文本呈现出来,也渗透出去。写日式家庭的絮絮叨叨和繁冗庞杂,是枝裕和都做到了极致。节制、隐忍、克俭,用很浅的笔法写出很深的况味,这也是当下的自我所想到达的。 回望一场岁月大梦 as a beautiful dreamer 1977 年,随着少作 《击攘歌》的出版,朱天心一举成名,这本书更被胡兰成形容为 《红楼梦》的前八十回。三十年后,她用《三十三年梦》这本书来回忆自己写作生涯的“后四十回”,我们也终于等到了这本简体版读物。 《三十三年梦》 朱天心 对于朱天心来说,京都是除了中国台北之外她最熟悉的地方,记录了一个人如何忠实、忠诚地穿过多变的时代,穿过不变的京都地景,寻找并看守自我灵魂“自由”的过程。三十三年京都地景的追忆,串起三十三年朱家客厅的台湾文学现场,侯孝贤、杨德昌与台湾新电影运动,与好友詹宏志的交游……逝去的故人、文坛八卦,往事并不如烟。这本书接续了当年作者“莫名的大志”,实现了她终究的人生与文学核心。 天真的无赖之徒 never forget your beginner's spirit 《奈良手记》中的这些喃喃自语,是奈良在1999~2000 年期间的日记。在德国待了十二年之后,稍有成就的他回到日本备展期间,写下了这些给自己打气的文字。130 篇“成年人的碎碎念”日记,和62 幅奈良私藏画作,还原了这个害羞大叔率真可爱的内心。 《奈良手记》封面 奈良美智 奈良美智(Nara Yoshitomo)笔下的儿童,是一位脑袋比身体还大、没有眉毛、偶尔露出尖虎牙、眼角上斜着睥睨整个世界的小女孩。如果知晓奈良美智已经是56岁的“老人”,就知道要做到这一点实在不容易。和他的大头娃娃不同,奈良的文字没有愤怒、邪恶与反叛,反而有更多的温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