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怎么办?孩子厌学、被霸凌?专家为您支招! 本文邀请家庭教育领域内的专家,围绕家长们普遍会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并选取这些专业人士撰写的相关家教图书,以便为家长们提供更为完整的信息服务。 难点1:在国际化视野下培养孩子素养与格局 热点问题: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更容易培养出强大的记忆力、应试能力以及计算能力。而在人工智能不断发展的今天,这些能力反而会被人工智能逐渐取代。如何能够在新技术环境下培养孩子的全球化视野,放大其格局,提升其包括品格、人文底蕴、科学探索精神、责任担当意识、学习能力、创造力、健全的身心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养是当下家长应当重新思考的教育问题。 专家应诊 唐兰兰 (美国斯坦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双料硕士,知名公众号“美式学习零距离”创办者) 我跟先生现居美国硅谷。在这样一个全球领先的高新技术王国,我们日常接触到的都是世界顶尖的高精尖技术和人工智能科技,以及来自世界各地、拥有不同民族和文化的高科技人才。这样的生活环境使我们重新思考科技所带来的教育问题和未来人才发展问题。我们国家的孩子,通过高考这一途径训练起强大的记忆力、应试能力和计算能力,而值得深思的是,未来这些能力却极容易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反之,孩子的创造力、社交能力、演讲能力、领导力、自我管理能力、思维能力、逆商、情绪管理等才是真正可以与人工智能抗衡的力量。 我日常的家庭教育理念是“拼娃不如拼自己”。父母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做父母之前,他们首先需要做更好的自己。家庭教育中氛围很重要,当孩子看到父母努力学习、生活、工作,自然而然就会模仿。父母打开自己的眼界,让孩子拥有优秀的素养,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走得更远,即使不出国也能成为一个拥有大格局的人。在美国的日常生活中,我不仅要带孩子,还要读书、工作以及运营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忙碌的生活使我不仅感到充实,也想借此机会给孩子塑造榜样,同时努力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孩子是站在家长的肩膀上成长起来的,父母给予的起点越高,孩子才可能站在其肩膀上看得更远、更宽阔,综合能力也更强。优质的素养和远大的格局在这些基础上才得以建立。 图书“药方” 唐兰兰 著 《素养决定孩子的格局》 朝华出版社 结合中国的教育实际以及作者十多年来在美国长期的生活经历和育儿体验,探讨了美式教育中值得借鉴的地方: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重视礼仪教育,尊重个体差异,放手让孩子独立,呵护孩子的梦想,以及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社交能力、演讲能力、领导力、自我管理能力、思维能力、逆商、情绪管理等全球化优秀素养。该书针对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未来孩子靠什么立身、如何提高孩子的竞争力、到底要不要送孩子出国等问题给读者以全新的启发。 热点问题:眼下,在家庭教育领域,鸡汤文、经验谈为数不少,很多相关图书和家教理念并不具有普适性。很多时候,家庭教育特别容易忽视人天然的、与生俱来的本源问题,反而刻意去讲求方法论。 难点2:不同成长阶段需要不同“爱的形式” 当下,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机构遍地开花,可依然有许多家庭的孩子出现了问题。很多父母通过媒体了解到“心理咨询”职业,纷纷打电话咨询或干脆将孩子带进心理咨询室。毫无疑问,这些孩子存着如上网成瘾、厌学、叛逆等问题,父母往往一见心理医生就泪流满面。还有许多父母自己置身事外,一味的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改变和成长。大多家长虽然懂得许多道理,但问题依然得不到有效解决。 张文质 (教育学者,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 所谓天命,是父母给予、家族遗传、生命累积的结果,其中包括健康、智力状况、相貌、身高、性格、性情等方方面面。今天我们谈家庭教育,首先就会想到“教育”二字。实际上,家庭教育最本质的源头是生命教育,父母在讲家庭教育之前,首先要去了解生命,接纳生命,尊重生命的成长规律。比如婴儿期的哺育以及低幼期的陪伴等满足孩子精神和身体最本源需求的行为是构成人之生命成长最丰厚的基础——一个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往往来自一个有爱的家庭,健康的家庭生活可以造就一个人幸福的未来。 原生家庭本源的爱是“无待之爱”,它可以被理解为不需要任何回报、无条件地疼爱。它给予生命最本源的滋养,如食物,温暖,怀抱等。奶、蜜、盐是孩子生命所需的核心元素,是孩子成长的本能需求,当这种本能需求得到满足时,我们可能看不出这个满足对他有多大的意义;但当这种需求发生欠缺的时候,我们一定会看到这个欠缺的影响有多大。可以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问题绝大部分都来自于原生家庭,来自于父母——得到足够母爱的人更容易相信世界的美好。教育从根本来讲是一种对人性的反思,家庭从本源上建立起对孩子而言足够美好的世界,使孩子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是首先想到环境的恶劣而是想到提高自己的能力。 张文质 著 《奶蜜盐》 江苏文艺出版社 以专业的教育理论为依据,遵照儿童的身心成长规律,从孩子一生的发展出发,为教育提炼出简单、有效、直接的解决之道,以对人性需求源头的思考来观察家庭教育的本质。 成长具有阶段性。2岁之前孩子的需求是“无善无恶”的需求,这个阶段的家长应当尽可能去满足孩子——以母爱为核心的奶,为其建立起安全感、信任感。2~6岁的孩子家长需要以鼓励与赞赏为主的情感支持方式,让孩子学会珍视自己,肯定自我的价值,奠定一生的自信。这一阶段应以农耕文化的方式开展家庭教育——遵循孩子生命成长的规律、“慢慢地快”,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违背规律。此时的家庭教育需要父母亲力亲为、耐心细致地为孩子培养好习惯。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说过,人走路的方式分为“经济型”与“非经济型”,行走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而他想要走的更好更快,则需要父母去引导。6岁以后,家长需要通过约束和引导去塑造孩子发展所必须的品格与智识,包括生命安全、身体教育、责任教育、社交训练、习惯教育、惩罚教育等。将孩子从家庭之子教育成为社会之子,一方面要家长去满足、鼓励与引导,另一方面则要去教育、约束与塑造。 难点3:如何在问题中育己育儿 早期教育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工程”。特别是一些孩子因为各种特殊原因,在出生时就出现了一些问题,让养育难度会更大一些。面对这些情况,家长该如何自我成长? 大J (公众号“大J小D”创始人,《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作者) 我和大家一样,是个普通的妈妈,现在做全职妈妈已经3年。但也许我和大家又不一样,我有一个28周早产的女儿小D,她出生时没有自主呼吸,左右脑都是最高级别的出血,因为前景不乐观曾被医生询问是否要放弃对她的治疗。 当年医生说,小D有90%的可能会在轮椅上度过一生,如今她不仅能够站起来,而且可以独立行走;当年语言评估师说,她有一半以上的机会吞咽不好,而且会出现严重的语言发展延迟,如今她是个“小吃货”,还是个双语宝宝;当年心理评估师说,她的认知行为会比同龄孩子低很多,如今她不但慢慢赶上来,而且在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还略高于平均水平。而我知道,奇迹的背后是1000多天的坚持,是每天孜孜不倦的“寓教于乐”,把康复融入游戏,把认知发展融入生活。当所有的一切变成自然而然的事情,每天的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 在和女儿一路“打怪升级”的路上,我学到了太多的育儿知识,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大J小D”分享给更多期待成长的父母。经过2年的时间,该公众号的粉丝量从一开始的几百人,扩展到了现在的几十万人。 当母亲的这3年,我一直在践行“先育己再育儿”的理念,我始终相信最好的老师是父母,最好的早教在家庭。每个父母都需要成为 “成长型”父母,共同打造 “成长型”的家庭。 大J 著 《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 中国妇女出版社 本书是关于培养社会人的一本早教图书。因为女儿早产的原因,作者把很多启蒙方法都学习贯彻得更加细致。书里收录的文章都来源于亲自实践,因而更具实操价值。书中大部分话题都适用于2~6岁的学龄前孩子,包含幼儿园选择、早期教育、性格培养、情商教育、社交能力、习惯培养、亲子游戏、性教育启蒙、亲子沟通、爱与规则、父母成长11大领域。 难点4:如何避免校园霸凌 近年来,校园霸凌成为一种现象,在世界各地的学校中不断出现。媒体报道过多次,然而霸凌现象似乎从未终止。 陈岚 (作家,知名电视评论员,儿童救助机构“小希望之家”创始人) 在家庭教育中,爱的误区是霸凌的源头。父母如果对子女以暴力取代关爱,那么其孩子未来对待世界的方式,就可能是世界曾经对待他的方式。孩子从父母那里学到暴力与攻击,很容易发展成为以同样方式对待周围人的施暴者;孩子从父母那里受到太多的打压,则可能会变得畏缩、懦弱而“被霸凌”。孩子如果得不到足够的爱和安全感,可能无力反抗霸凌,被霸凌时也不知如何寻求帮助。所有的家长曾经都是孩子,他们从自己父母身上得到的对于世界的认知,会成为一种代际传承的直觉体会。一个用暴力、冷漠对待孩子的父母,很可能也曾以同样的方式度过自己的童年。 家长应当时刻反省自己,某些行为是否对孩子形成了负面影响、是否需要修复爱和安全的关系、是否能够取得孩子的足够信任。信任是父母和子女共同对抗意外、伤害的基础。亲子之间有信任、能够及时沟通,孩子在遇到危机时就能向父母求助。 陈岚 著 《我们为什么被霸凌》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聚焦家庭教育爱的误区。该书由15个故事组成,生命的长河以倒序的方式逐步递进,呈现霸凌的种种成因。每个故事都似希区柯克式小说般富有悬疑色彩,没有一个故事读了开头能猜中结尾,每个故事末尾都有针对性的心理分析。该书非常适合曾经的霸凌受害者用于自我疗愈、自我纾解。 该书还特别适合班级集体进行阅读分享。班级是很容易发生霸凌的地方,学生之间会有自己的小团体、小心思、小摩擦。很多班主任组织学生共读该书,让学生对过去彼此间的摩擦有一个新的认知。学生可以借助读书分享讲述自己内心的感受,指出彼此的误解,将霸凌冲突消弭于无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