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事艰难的现在,人们不怎么爱悲剧,不喜看苦难,也不忍直面那些跌宕沉浮的命运现实:自己的日子都够糟了,还看这些多闹心…… 但其实反过来想,正是因为每天面对着这个时代恶化的环境、畸形的房价、巨大的贫富差距,我们才更该看些描写苦难的经典作品,这样才会发现,和故事里的他们一比,那些平日里我们叫苦叫累的事儿都是可以瞬间就能随风可散的尘埃…… 你在咀嚼的这些故事里的痛与苦,于你而言,恰巧可以是一个深度自然净化过程的一部分…… 1 《活着》 作者:余华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活着》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以致人们说余华冷酷、残忍,在一本明明叫《活着》的书里,将人物接连写死,心狠手辣的程度基本赶上“杀人如麻”的乔治·马丁。 主人公福贵先是嗜赌输光家产气死了老爹,接着又被国民党抓壮丁,之后在战场上几近丢命。几经周折终于回家,哪知老母早已病死。再之后十多年里发生了更密集的悲剧:小儿子有庆为救临盆的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死,女儿凤霞难产大出血而死,妻子家珍害软骨病死了,女婿二喜工地遇难,外孙苦根吃豆子活活撑死,最后活着的只有福贵自己。 福贵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可他依旧努力地活着,甚至觉得自己的一生活得不错,逢人还能讲讲自己的遭遇。而这些我们旁人眼中的“遭遇”,在他口中都是生活本身。 余华 摘录: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个人过了,我总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长了,谁知一过又过了这些年。我还是老样子,腰还是常常疼,眼睛还是花,我耳朵倒是很灵,村里人说话,我不看也能知道是谁在说。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 2 《冬牧场》 作者:李娟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2010年冬天,李娟跟随一家熟识的哈萨克牧民深入阿勒泰南部的冬季牧场、沙漠,度过了一段艰辛迥异的荒野生活。李娟以饱含深情又不失节制的文字,呈现出阿尔泰最后一批“荒野主人”冬季转场时的独特生存景观。 那是一片我们大多数人无法去经历的土地,气候恶劣,牧民过着一种近乎原始的生活:没有自来水、没有煤气、没有电……冬天零下四十多度,所以他们都穴居在地下,睡觉也得里三层外三层裹成粽子,而且每天还有永远也干不完的活。 可即使条件这么艰苦,也依然有坚韧勤劳苦中作乐的哈萨克牧民,有同样坚韧地在寒冬旷野中努力生存的猫、狗、马、牛、羊、骆驼…… 《冬牧场》作者 李娟 摘录:这世间为什么总是这么宁静呢?大约因为死亡累积得太多,因为死的事远远多于生的事吧。他们宁静了下来,怀念他们的心也渐渐归于宁静。天空下最大的静不是空旷的静,不是岁月的静,而是人的静啊。人终究是孤独又无法泯灭希望的…… 3 《礼拜二午睡时刻》 作者:(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著,刘习良 笋季英 译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说起马尔克斯,大家都会想到《百年孤独》或者《霍乱时期的爱情》,但他还有很多短篇、中篇小说很值得一读,《礼拜二午睡时刻》就是之一。 这个短篇是说一个小偷在一个破败的小镇上被人打死了,小偷瘦弱的母亲带着个小女孩从很远的地方来镇上祭奠他。他母亲对小女孩说你要振作起来,然后上教堂跟神父要墓地的钥匙。她们在难捱的闷热里,在镇上居民鄙夷的目光里,一言不发地走向墓地。离开时,神父说:“真可惜啊!你当初为什么不叫你的儿子做一些好事?”那母亲回答:“他本来就是个好人。” 这是一个普通母亲坚持守住自己尊严的故事。纵使生活多么困苦,别人看你多么不堪,也要克制自持,一言不发。 马尔克斯 摘录:“梳梳头!”妈妈说。 小姑娘正在梳头的时候,火车的汽笛响了。那个女人擦干脖子上的汗水,又用手抹去脸上的油污。小姑娘刚梳完头,火车已经开进一个镇子。这个镇子比前面几个要大一些,然而也更凄凉。 “你要是还有什么事,现在赶快做好!”女人说。“往后就是渴死了,你也别喝水。尤其不许哭。” 4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 作者:(白俄)S.A.阿列克谢耶维奇 著,方祖芳 等译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1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白俄罗斯女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组委会盛赞她“复调般的书写,是对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 这本《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又名《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看书名就一阵颤栗,翻开书后更是震撼人心。作者用三年时间作者访问了上百位受到切尔诺贝利核灾影响的人民,有无辜的居民、消防员、以及那些被征招去清理灾难现场的人员。他们的故事透露出他们至今仍生活在恐惧、愤怒和不安当中。 她把这些访谈以独白的方式呈现,巨细靡遗的写实描绘,使这场悲剧读起来像世界末日的童话。 我们只能期盼书中的灾难不会重现。 阿列克谢耶维奇 摘录:你本来只是平凡渺小的人,和所有人一样--每天上班、回家,薪水不多也不少,每年度假一次。你是很平凡的人!突然有一天,你变成切尔诺贝利人,变成某种特殊生物,大家都对你感兴趣,却没有人真正了解。你很想和其他人一样,可是你再也做不到。 5 《生死场》 作者:萧红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生死场》是萧红的成名作,以哈尔滨近郊农村为背景,描写“九一八事件”前后村里农民的生活和抗日故事:月英——全村最美丽的女人一过门就患了瘫病,金枝未婚先孕,王婆因儿子死了服毒自杀……鲁迅赞她“力透纸背”,写尽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 农民的生活贫苦无比,辛勤操劳,却依旧过着马牛一样处处受迫的生活。萧红在书中写,“在乡下,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在她的笔下,人与人、人与兽之间没了界线,生命不存在什么差别,不作任何评判,它存在了,就拥有一切存在的理由和意义。 萧红 摘录:她翻着,她没有想。全头发撒着一些细草,她丈夫想止住她,问她什么理由,她始终不说。她为着要做出一些奇迹,为着这奇迹,今后要人看重她,表明她不傻,表明她的智慧是在必要的时节出现…… 6 《一九八四》 作者:(英)乔治·奥威尔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什么是自由?每个人心里都有不同的答案。 而什么是不自由,相信大家比谁都清楚。 《一九八四》描写的就是一个极其不自由的世界:在大洋国,权力高度集中在“党”英社的手中,到处张贴着党的领袖老大哥的画像,几乎到处都安有电屏幕,思想警察神出鬼没,人们主要指党员,无时无刻不在被监视、被监听,连自由地思考都是一种罪。 乔治·奥威尔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审视和记录着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做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预言,被称为“一代人的冷峻良知”。 思想自由是死罪,独立的人性被消灭干净,人们以追逐权力为乐,对强权顶礼膜拜……希望书中的故事只是寓言,永远不要实现。 乔治·奥威尔 摘录:“我出卖了你。” 她直截了当地说。 “我也出卖了你。” 他说 “有时——” 她接着说,“有时他们用一些你不能忍受的,甚至不敢想象的事情恐吓你。那是你会说:‘别这样对我!你去折磨别人吧。’然后你就把这个人的名字说出来。后来你也许会安慰自己,说这不是真的,这不过是缓兵之计。但这是假话。他们折磨你时,你真的希望有人替你受苦。你知道除此以外再无自救之道,唯一的办法是牺牲别人。你猜不管替你受罪的人结果有多惨呢,因为你只想到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