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不安的 11 月总算过去,深重的余震还在人们心底不停重播,甚至很多人流离失所,在寒风中不知何去何从。我们是不是遭遇了一个很坏的时代?热衷于谈论「时间旅行」、「外星人入侵」和「反乌托邦」的英国科幻小说家 H. G. Wells 说,「人类到目前所达成的一点点成就,以及我们所讲过的全部历史,都不过是未来要展开的一章序曲而已。」 网络让人心烦意乱,不如拿起下面几本谈论时代的书,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让情绪在阅读中沉潜,配德沃夏克一起阅读更有感。 《良知对抗暴力:卡斯特里奥对抗加尔文》 斯蒂芬·茨威格 寻求真理,并说出自己所思考的真理,永远不能说有罪。没有人会被迫接受一种信念。信念是自由的。- 卡斯特里奥 我们所处的时代经历着看不见的战争,流着隐形而淋漓的鲜血,城市看上去繁茂、枝叶茂盛,但仔细看向深处却仍然看见极为丑陋残忍的人性。然而人们是不会就此沉默的,无论此时,还是在历史中,都不乏为理想和信念斗争的人。 斯蒂芬·茨威格在《良知对抗暴力:卡斯特里奥对抗加尔文》中讲述了一场「苍蝇与大象之间的战争」,即以加尔文为代表的作为异见者的新教徒企图获得自己应有的地位时,如何遭到罗马教廷的无情迫害;而当新教运动代表人物加尔文控制了一座城市之后,他对待异见者又是何等残酷和决绝。 茨威格:良知对抗暴力 茨威格在书中刻画了一个坚持自己独立信仰、一生倡导宽容、理性、自由和独立的小人物卡斯特里奥,在他面对强权时的无畏精神。尽管卡斯特里奥最后在贫病中死去,但他的精神勇气,他的宽容气质,使他的名字在人类历史上璀璨夺目。(Sasa 推荐) 《第四消费时代》 三浦 展 这个时代的任何事情,都无不成为一种「消费」。从信息到商品,从集体到个性,消费既满足我们的生活需求,也成为了一种生活。「日本消费社会研究第一人」三浦展在《第四消费时代》中将日本社会自 1912 年,划分四个消费阶段: 「第一消费时代,是少数中产阶级享受的消费;第二消费时代,乘着经济高速发展的春风,以家庭为中心的消费势如破竹;第三消费时代,消费的个人化趋势风生水起;如今的第四消费时代,消费出现无品牌倾向、朴素倾向、休闲情绪以及本土化倾向,人们更加趋向共享。」他说,日本人已进入第四消费时代,而中国人还处在第二消费时代 虽然中国还未完全进入第四消费时代,但当「消费升级」这件事不断在提及的时候,我们或许可以从这本书中预见下一次升级带来的改变。(肖杨 推荐) 《大雾霾:中世纪以来的伦敦空气污染史》 彼得·布林布尔科姆 《大雾霾:中世纪以来的伦敦空气污染史》最早出版于 1987 年,作者彼得·布林布尔科姆是澳大利亚著名的大气化学家、国际著名大气环境期刊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的主编、东安格利亚大学环境科学学院大气化学教授。他从专业的角度对伦敦空气污染的历史状况进行了详细的数据分析,考察了雾霾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同时,书中还考察了雾霾对建筑、家居、艺术创作和时尚生活等的影响。 在 17 世纪初,伦敦便被称为「雾都」。到了 19 世纪,雾甚至成了造访伦敦的游客们必看的特色景观。在 1952 年著名的大雾霾爆发之前,英国人已经认识到了烟雾对人的健康影响。而对污染的治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样,在美国也发生过洛杉矶雾霾事件,从 1943 年 7 月 26 日首发,持续半个多世纪。沉思,我们不要霾中作乐 回观现在的中国,雾霾状况严重,但成因和对健康的影响似均尚无定论,而现在科普工作似乎不到位。这本书给我们的启发是雾霾的成因应该放在大历史格局下来看,虽然雾霾成因确实有经济上的因素,但事实上,从 13 世纪到现在的 800 年间,我们没有跳出过环境带给我们的困境,历史不断在循环。(Jackie 推荐)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 罗伯特·文丘里,丹尼斯·斯科特·布朗,斯蒂文·艾泽努尔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最早出版于 1972 年,这本书来源于一个研究项目,由耶鲁大学一共 16 位师生共同组成,此书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批判现代主义:在调研的基础上,文丘里以拉斯维加斯为参照,提醒建筑师直面因为现代主义带来的城市缺失,急需弥补的建筑千篇一律的问题。 拉斯维加斯是一个极度商业化,同时又是自然生长的城市模式。在那里,广告、符号化的标志牌和建筑本身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也成为拉斯维加斯的主要城市形象之一。夜晚大量使用的霓虹灯,使城市的街道又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形象。这是一种赤裸裸的商业主义表现,然而它又非常真实。建筑史将这部书列为 1970-1990 年代主导西方建筑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开山之作。 中国正经历急速变化的城市化过程,城市面貌每天都在改变,从视觉和机能上,建筑承担了城市生活的很多功能,这本书里,文丘里以拉斯维加斯的商业成功作为突破口,强调现代建筑不能只考虑功能和空间,必须符合流行的价值观,和民众形成对话,因为民众喜欢的建筑往往不是晦涩的,而是平凡、活泼、装饰性强,又不失隐喻性。(Neffy 推荐) 《论不服从》 艾里希·弗洛姆 消费人的对立面是什么?是产生兴趣。不幸的是,我们将兴趣这个词用滥了,它的本意已几近丧失:「兴趣」这个词从拉丁文 inter-sees 而来,意思是「进入」某事里面的状态。兴趣意味着积极主动,但不是现代社会的忙忙碌碌。 在弗洛姆眼中,一个人完成出生的过程,成长为独立的人,必须既学会与世界发生关系、对世界发生兴趣,又学会自我独立、对自我生存负责。既不隶属于某一个人,又能因为与世界的关联而对外部世界产生兴趣和爱。为什么很多人生活富足,愉悦却依然少得可怜?(Sasa 推荐) 《人之彼岸》 郝景芳 郝景芳构思了六个中短篇科幻故事,它们的主角无疑都是人与 AI。人与 AI 隔岸而望,作为理性的 AI,是否一定能把人类非理性的一套心理表征学个差不多?在物理环境变成了智能产品的天下之后,人又该如何自处?六篇科幻故事之后,郝景芳用两篇非科幻思考回答了我们关于 AI 的所有困惑。 这是一个让我们向往与憧憬的未来,这是一个让我们兴奋与躁动的未来,这是一个让我们好奇与期待的未来,这也是一个让我们不安与担忧的未来。郝景芳这部生动有趣的科幻新作,通过探讨人工智能对未来生活的影响,引发我们对科技创新与人类自我认知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发明新技术新工具的历史。人工智能的发展,将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同时也可能为我们带来新的挑战。我们都准备好了吗?(中信出版社 特别推荐) ■ 人们的阅读习惯改变了,但纸书不会消亡。从发明印刷术那一刻,人类文明不停被传播和演进。人们一边经历时代,一边记录时代,我们阅读过去,记录现在,并创造未来。 封面:1455 年,约翰内斯·古腾堡在德国开始用金属字模进行活版印刷,印刷术使得出版物变得便宜并加快了印刷的速度,印刷品和印刷量的增长,使得欧洲的文盲大幅减少。维克多·雨果称印刷术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