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热包子》 老舍 豆瓣评分:9.0 《热包子》中,老舍写了一个发生在旧社会,即使妻子出轨,只要她再回来也可以面不改色并欢天喜地地接受她的小邱。对于小邱,最重要的只要他老婆在身边.在他的心里,小邱嫂是否爱他并不重要的一个小故事.这里的爱情是不完整的,单向的,老舍先生最后说到邱嫂离家半年后突然回家,小邱高兴地去买邱嫂爱吃的热包子时,嘎然而止,结束了小说。非常有意思,不愧为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后回味无穷。老舍先生从中表现出来的爱情观婚姻观应该是爱情首先须是非功利性的,其次应当建立在双向的爱情之上.同时也有对小邱包括邱嫂此类人的无奈. 2 《一朵吉梗花》 连城三纪彦 豆瓣评分:9.4 《一朵桔梗花》是日本小说家连城三纪彦的作品。小说里一共收录了五篇以花为篇名的系列作品:《一串白藤花》、《桐棺》、《一朵桔梗花》、《白莲寺》、《菖蒲之舟》。[1]时代背景均为大正及昭和初期。 书中的5个中篇故事所讲述的杀意,任何一部都可以扩展成为一部长篇推理小说。尤其是其中《一串白藤花》,《一朵桔梗花》更加是其中的精品。 书中的篇章主角多为黑社会与青楼女子一类人物,他们处于社会底层,近似于被整个大时代所抛弃。但是或许正是因为和社会环境的强烈对比,反而更突显这些人物的淼小,进而带出更深层的悲剧性与哀愁。连城三纪彦在小说中描写复杂的人性因素,兼顾推理性与文学性,在两相结合的状况下,又加入出人意表的结局,或许这是别人津津乐道于他作品的原因。以花的凋谢比喻生命之殒落,无法逃离的宿命之感浓厚地黏合于故事之中。人难逃一死,但如何在生命的某个地方发散出人生的热力与激情,或许是作者想要表达的。 3 《肉桂色铺子及其他故事》 布鲁诺·舒尔茨 豆瓣评分:9.0 布鲁诺·舒尔茨 与卡夫卡比肩的天才 20世纪伟大的波兰语作家之一 波兰第二共和国“先锋文学三杰”之一 本书包含布鲁诺·舒尔茨存世的两部小说集之一《肉桂色铺子》,以及四个单独的短篇与三篇随笔。其中两篇随笔“传奇的诞生”、“来自布鲁诺·舒尔茨的创作室”为首译。舒尔茨乃极具独创性的作家,密集的意象、狂暴的想象,通过流动、跳跃的叙事铺展开来,仿佛在阳光下抖开一块闪光的绿色绸缎。舒尔茨曾言,“现实的本质乃是意义。对我们来说,无意义的事物皆为虚妄。”他的作品虽有超现实的天马行空,实则正是对于意义的攫取。 4 《离开的,留下的》 埃莱娜·费兰特 豆瓣评分:9.2 《离开的,留下的》 是埃莱娜·费兰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三部,聚焦“我”(埃莱娜)和莉拉躁动、紧密相依的中年。 “我”在未婚夫彼得罗一家人的帮助下,出版了第一本小说,享受着成功的喜悦,而留在那不勒斯的莉拉却身陷贫困而卑贱的工厂生活。“我”像个骑士一样,再度介入莉拉的生活,并动用丈夫一家人的关系,让莉拉和恩佐的生活有了转机——他们成了那不勒斯地区最早学习、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人,他们顽强、坚韧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开始积累了巨大的财富。 我和莉拉之间再次胜负难辨。婚后的“我”开始面临自己的创作危机,而平静的、中产阶级式的婚姻也令“我”疲惫不堪。对社会变革颇为冷淡的彼得罗希望“我”放弃作家的身份,而“我”在扮演“母亲”、“妻子”这些角色时,总是避免不了内心的分裂、紧张。 莉拉对“我”的新作品的指责更是让我产生彻底的自我怀疑:我接受的教育和拥有的知识是否只是让我的作品徒有其表,没有真正的思想,也永远无法拥有莉拉近乎粗野的表达中那些令人不安的真相。直到有一天,“我”丈夫突然将尼诺带回了家…… 5 《活着》 余华 豆瓣评分:9.1 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的福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 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读一页,都让我们止不住泪湿双眼,因为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活着,人究竟为什么而活着? 作者余华说“活着,原本就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为了能更好地继续活着,除此之外一切都是虚妄都是浮云。企图探究活着的意义注定只能成为一个笑话。人只是一种存在,它与天地万物一样并无意义。”毫无选择地,人来到了这世上。来了,就得活着,不管是出于生物本能还是社会之道,没有其它。“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我想生命的宽广应该让我们去坦然接受它赐予我们的一切,尽管这很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