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满的心里话无处安放 那就用你的烂笔头记录 经过的 除了回忆 还是故事 彼时 为生活琐碎烦躁 此时 成为故事的稿本 说过的话 都成了语录,“鸡汤”,和哲理 住过的家 都成了故土,回忆,和归宿 书本边角的哪段话 那是我存在的印记 没有别人 我在对话我的灵魂 理他人之言,看他人之事 品他人之性,予己一感悟 6本书里的平凡与日常,孤独与自话,通过断续的随笔,予你6部作品 01 故乡的食物 作者:汪曾祺 他的文字:文字成熟剔透,平中显奇,淡中有味。最丰富的韵味,体现在最简洁的话语里,字里行间有书香味,有江南的泥土芳香。 他的作品:翻阅汪曾祺的作品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且饶有趣味。他的作品,不乏风和日丽、小桥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胡同的京城一景,却极少见到雷霆怒吼、阔大无比的壮观场景。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颖悟和审美发现,从小的视角下笔,发人深省。 他的性情:追求恬淡宁静,充满闲情逸致,襟怀清雅,有中国古代名士的遗风。着根于人性,令他的作品能超越时代和地域,历久常青。 语录 现在,这里是日常生活。人来,人往。公共汽车斜驶过来,轻巧地进了站。冰糖葫芦。邮筒。鲜花店的玻璃上结着水气,一朵红花清晰地突现出来,从恍惚的绿影的后面。狐皮大衣,铜鼓。炒栗子的香气。 02 河童杂记本 作者: [日] 妹尾河童 《河单杂记本》记录了作者旅行的切身感受,又有个人生活中的轶闻趣事,还有河童长时间积累的杂学笔记,是一本杂文集。文笔风趣幽默,同时每篇文章中配有多幅照片及素描笔记。被称为“宛如再次来到地球的小王子一样童心炽烈的人”! 踏访各地的旅行,大胆试吃的美食、稀奇古怪的收藏……,让你拍案叫绝! 《河单杂记本》如同一份品种丰富的盒饭,在有限的空问里,汇聚了多种多样的味道,供人品尝。这里既有旅行的切身感受,又有个人生活中的轶闻趣事,还有河童长时间积累的杂学笔记 语录 我,曾经是一粒种子,不知道是葡萄的,还是麦子的... 所谓出版物只是纸张的重量,而与内容河单价毫无关系。只有当书被送到读者的手里,一本书才有了价值,才被赋予了生命。 03 将饮茶 作者: 杨绛 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风更饶有滋味。可作书读,可当戏看。书上的描摹,戏里的扮演,即使栩栩如生,究竟只是文艺作品;人情世态,帮是天真自然的流露,往往超出情理之外,新奇得令人震惊,令人骇怪,给人以更深刻的效益,更奇妙的娱乐。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 语录 故人笑比中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 父亲说,没什么该不该,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我却不放心。只问自己的喜爱,对吗?我喜欢文学,就学文学?爱读小说,就学小说?父亲说,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所谓穷,无非是指不置办家产,自食其力,自食其力是没有保障的,不仅病不得,老不得,也没有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干自己喜欢或专长的事。 04 孤独中有无尽繁华 作者: 韩少功 文中收录了韩少功60篇精彩散文,这些文章有对美好田园生活的赞美,有对乡村人物与文化的白描,有对时代与社会的冷眼,有对作者自身生命经历的回顾,也有对文化和历史的感叹。 语录 未来迟迟无法兑现,也 许永远无法兑现——他们是被什么力量久久困锁在画框之外?对于都市人来说,画框里的山山水水真是那样遥不可及? 我哪怕走遍全世界所有的天涯海角,也只会一次次在梦中回到一个老地方,一排没有人影的小土房,一片如真似幻的静谧和清洁…… 05 灵魂的事 作者:史铁生 《灵魂的事》囊括了作者对于生命、爱情和信仰的沉思。有一回记者问到史铁生的职业,他说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并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个"更"字。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语录 最后的练习是沿悬崖行走 梦里我听见,灵魂 像一只飞虻 在窗户那儿嗡嗡作响 在颤动的阳光里,边舞边唱 眺望就是回想。 幸福感不是能一次给够的,一次幸福感能维持多久这不好计算,但日子肯定比它长,比它长的日子却永远要依靠着它。 午后 如果阳光静寂 你是否能听出 往日已归去哪里 在光的前端 或思之极处 在时间被忽略的存在之中 生死同一 06 走到人生边上 作者: 杨绛 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规律,谁也逃不过。《写在人生边上》是钱钟书先生的第一个集子,由杨绛女士编定。本书则是这个集子的注释,回答了神和鬼的问题,有关人的问题,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一,修身之道,人生的价值等。 此书共分为两部分,在书中杨绛关注了神和鬼的问题,人的灵魂、个性、本性,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一,命与天命以及人类的文明等问题。融会了文学、哲学、伦理学精神分析等学科的知识,并形成了自己的思考。 后一部分则由注释《写在人生边上》多篇散文构成。在《论语趣》一文中,杨绛提到,钱钟书和她都认为,孔子最喜欢的弟子是子路而不是颜回,最不喜欢的是不懂装懂、大胆胡说的宰予。 语录 人有两部分,看得见的身体和看不见的灵魂。灵魂的美恶,不体现在肉体上。 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自欺欺人,这就是所谓“妥协”。 感情是很难控制的 ,人是很可怜的。 如果说 日记是生活的记录 随笔便是 人生的底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