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甘愿做幕后, 让舞台上的那个人发光发热? 原来有一种成就感比站在舞台上还要知足。 麦克斯威尔·珀金斯 当美国出版界最富盛名的传奇编辑麦克斯威尔·珀金斯遇上天才作家托马斯·沃尔夫、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时,超越友谊的互惜之情,让他像猎手一样敏感的捕捉到优秀的写作者,而他捕猎的战场远没有草原那样辽阔,只有稿子,和一盏孤灯......却带来了美国的黄金文学时代。 1 托马斯·沃尔夫(1900-1938) 《天使,望故乡》 托马斯·沃尔夫29岁发表了《天使,望故乡》,宛如“骤然间光芒四射的一场爆发”,震惊了整个西方文坛。他以无比的真诚进行着自我曝露与探索,以超越年龄的成熟讲述人世悲欢,讲述青春的困顿与迷惘,被许多人引为一生中最重要的书。 小说以南方小城石匠甘德家的小儿子尤金从出生到十九岁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展现了甘德一家几代人动荡而矛盾重重的生活,铺陈细腻,笔力澎湃,仿佛波浪层层漫涌般以时序推进,众多复杂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纷然杂呈。 在书中你能体会到沃尔夫“逃离”的冲动——生活在别处,希望总是在山那边、天边外。可是真的到了万丈红尘里,又必然要忆及那柔软的乡音、那守旧的父老、那郁郁葱葱的蓝脊山脉。故乡只在回望中,这里面有村野青年漂泊世界的大悲哀和大无奈。 2 《时间与河流》 本书是《天使,望故乡》的续集,讲述了主人公尤金·甘特在哈佛大学学习,后回到纽约任教,又去欧洲旅行的经历。 托马斯·沃尔夫是美国文坛的一个奇人。他身高1.98,他得把稿纸放在冰箱顶上,身子抵着冰箱才能写作。每写完一页就扔进木板箱。据说他的长篇小说《时间与河流》,就是由三条彪形大汉用手推车把满载稿纸的箱子送到他的编辑麦克斯·珀金斯面前,再由他整理修改成书。 故事情节不复杂,但内容却博大无比,穿插着大量的想法、回忆、感受……一代美国青年的心路历程,一种寻找前路、找寻定位的精神之旅。 3 詹姆斯·琼斯(1921~1977) 《细细的红线》 本书是詹姆斯·琼斯的 战争三部典的第二部,是战争文学的一部传世之作。讲述1942年美国陆军第205师的一个连在太平洋的瓜达尔卡纳尔岛上向日军发起的歼灭战。 小说详尽地描述了这场腥风血雨、艰苦上卓绝的战斗,从部队搭乘运输舰远涉重洋在瓜岛登陆开始,长驱直入,殊死搏斗,全歼日本守军,到准备向下个战场新几亚进发为止。小说塑了众多人物,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深入讨论了在战争中发生的变化,追问了战争的意义。 美国小说家和评论家诺曼·梅勒在谈到这本小说时慨叹道:“小说对战争写得如此宽阔,如此真实……以致它可以当步兵学校的教科书使用。” 4 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1899~1961) 《太阳照常升起》 本书为海明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海明威也因此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也是海明威最负盛名的小说之一,全面展示了海明威作为20世纪国际文坛领军人物的艺术风范。 海明威和第一任妻子曾三赴西班牙参加奔牛节,这段真实经历是故事的背景。主人公杰克在大战中受伤,丧失了性能力,无法与心爱的女人过正常的生活,可那个女人偏又生性风流。一群饱受战争创伤的 年轻人在失意、空虚和屈辱中苦苦挣扎,寻找着精神出口。 海明威喜欢把人物性格隐藏起来,反对作者直接出场对人物进行评说与暗示。除了开头对于科恩的大段背景描写外,其他主角都是要读者自己去慢慢品味。 5 《永别了,武器》 海明威根据自己的参战经历,以战争与爱情为主线,吟唱了一曲哀婉动人的悲歌,曾多次被搬上银幕,堪称现代文学的经典名篇。 那年晚夏,我们住在乡村一幢房子里,望得见隔着河流和平原的那些高山。河床里有鹅卵石和大圆石头,在阳光下又干又白,河水清澈,河流湍急,深处一泓蔚蓝。部队打从房子边上走上大路,激起尘土,洒落在树叶上,连树干上也积满了尘埃。那年树叶早落,我们看见部队在路上开着走,尘土飞扬,树叶给威风吹的往下纷掉坠,士兵们开过之后,路上白晃晃,空空荡荡,只剩下落叶。 ——海明威《永别了,武器》的精彩开篇 6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1896-1940) 《了不起的盖茨比》 美国二十世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最著名的代表作。盖茨比为了久久地抱着的一个梦而付出了很高的代价。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却有着极悲凉的人生况味。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空气里弥漫着欢歌与纵饮的气息。一个偶然的机会,穷职员尼克闯入了挥金如土的大富翁盖茨比隐秘的世界,惊讶地发现,他内心惟一的牵绊竟是对河岸那盏小小的绿灯——灯影婆娑中,住着心爱的黛西。然而,冰冷的现实容不下缥缈的梦,到头来,盖茨比心中的女神只不过是凡尘俗世的物质女郎。当一切真相大白,盖茨比的悲剧人生亦如烟花般,璀璨只是一瞬,幻灭才是永恒。一阕华丽的“爵士时代”的挽歌,在菲茨杰拉德笔下,如诗如梦,在美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墨色浓重的印痕。 7 欧斯金·考德威尔(1903~1987) 《烟草路》 考德威尔是个讲故事的能手。在长达六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了大量的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游记、儿童读物等等,是二十世纪拥有最多读者的美国作家之一。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这本《考德威尔中短篇小说集》收入他最主要的作品长篇小说《烟草路》和题材各不相同的20个短篇。《烟草路》以喜剧性夸张手法来描写悲剧,夸大人物的古怪性格和荒唐行为,突出人物同环境之间的格格不入以及他的悲惨结局,是一部用幽默笔调表现当时美国南方生活的贫穷、愚昧、落后的杰作。被改编为戏剧,在百老汇上演,卖座多年不衰。 说一位编辑可以改变世界这样的话,在今天听起来有点天方夜谭。但“天才的编辑”珀金斯,就是这样的人。在作家沃尔夫提出将他的名字放到书籍最开始“致谢”的那部分时,断然拒绝,并且说“编辑不留名”。他对于智慧的尊重,愿意永远将自己隐藏在纸后面,作者身后面……他最好的时光都是在办公桌前和稿子前度过的,发现新的作品、新的年轻人是他最幸福的时刻,将作家敏锐的感觉顺利地注入到大众的头脑中,向世人宣告与树立身为编辑的尊严和责任。他影响的虽然只有很少一批时代精英,但是他的工作却惠及到几代读者。 珀金斯一生坚持自己的信条:“书属于作者。”每个行业都有他这样的人,隐藏在幕后,塑造影响整个环境,堪称隐秘而伟大。珀金斯将文学看得大过生死。感谢这位天才作者的摆渡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