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觉得散文这种文体非常有意思, 它没有小说那么正式,却更贴近生活。 一个作家最私心,最贴心的话,往往都说在散文里了。 01《人间草木》 汪曾祺 豆瓣评分:9.0(6259人评价) 汪曾祺被世人誉为“文坛生活家”,小编说他是最懂生活的人,恐怕没人会反对吧。 在这本他最出名的散文集里,汪老随性而为,文思到何处,笔墨就落于何处。 他写普普通通的绣球花,想起的是儿时记忆中的小姑姑。小姑姑后来嫁人不如意,时光荏苒,斯人不再。 他想起小时候的夏天,奶奶将西瓜放在井里,到下午冰好了再吃。“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他追忆西南联大的岁月,那是个大雨天,二三好友来到一个小酒馆,一碟猪头肉,半斤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瓷杯里的酒,“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小编知道,很多人爱汪老的书,也是希望能从中读懂生活的妙处。 而汪老就用他的文字告诉我们,生活不需要圆滑世故、八面玲珑,只需要细细观察,处处留心即可。 毕竟,日子不是用来“过”的,而是用来“品”的。 02《清塘荷韵》 季羡林 豆瓣评分:8.3(262人评价) 季羡林是中国学界公认的一代宗师。 小编说的不仅是他高深莫测的学识,更是指他面对人生顺流逆流时的修为。 这本《清塘荷韵》是老人耄耋之年的人生回首,也仿佛是在为后辈们开示人生。 他在德国求学,生活拮据,那难以忍受的饥饿给他留下毕生难忘的记忆。 但是他忍耐了下来,还学通了天书一般的梵文、火罗文和巴利文。 十年浩劫,被拳打脚踢简直是家常便饭,但他依然忍耐了下来,还在黑暗中翻译了印度史诗《罗摩衍那》。 进入当代,人们又想把“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的称号强加给他,他同样忍耐住了,坚决要求“从我头上把三项桂冠摘下来”。 “忍耐”这个词,贯穿了季羡林的一生,但读起来却没有一丝软弱的意味, 而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境界。 03《泸溪黄昏》 沈从文 豆瓣评分:7.9(57人评价)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早已成为我们心中神往的“边城”。 那是他的故乡,也是他隽秀轻灵文字的出处。 很多人应该都和小编一样,想去亲眼看看那曲折的小道、热闹的码头、吊脚楼的风光…… 但在这本《泸溪黄昏》中,沈从文不仅回忆了童年的趣事,也写了湘西的彪悍民风,水手相互间的辱骂,粗语脏字脱口而出。 但他不改动、不修正,照本铺陈,因为“他们并不是吵架,不过在那里‘说话’罢了”。 这样的湘西,似乎不够“唯美”,但对于离家多年的沈从文来说,却饱含了游子深情。 毕竟,只有真正在那里生长的人,才真的懂湘西的万种风情。 沈从文这一辈子,见过很多光怪陆离、尔虞我诈。但其实,他骨子里仍然保持着自己至纯至真的本色。 04《绿了芭蕉》 张恨水 豆瓣评分:7.9(198人评价) 张恨水是民国的“超级红人”,被誉为“中国大仲马”、“民国第一写手”。 陈寅恪这样的历史大师是他的粉丝; 蒋介石、宋美龄前往看望,张恨水让佣人送其出门; 张学良三次邀他做文化顾问,均被其婉拒。 这并不是因为他有多么自命清高,而是张恨水从小的理想,就是做一个“闲院赏苔”的闲人罢了! 所以在《绿了芭蕉》这本美文集中,你可以读到他在南京听秦淮河畔的小曲,喝老万全的啤酒,吃最地道的南京菜…… 他也会去北京,淘琉璃厂的旧书,逛福隆寺的夜市,赏四合院里的草木香…… 活得恬淡自如,确实是一个逍遥闲人。 多年之后,他在一个雨天,再次看到儿时的那一痕青苔,微微一笑自嘲:“还真是没出息”。 这简单的一句话让小编心中顿生无限感慨! 在时光面前,我们能做的无非就是像张恨水那样,一辈子都在坚持一份微不足道的理想。 05《素履之往》 木心 豆瓣评分:8.7(6931人评价) 木心先生是第一个,作品被收入大英博物馆的当代中国画家。 更难得的是,木心先生家学深厚,学贯中西,写得一手好文章。 《素履之往》就是老先生一世才情的集中展示。 他谈老庄、司马迁,中国传统情怀被他幻化为千年风韵,让人不由神往。 他谈五代文章、江南小令,诗词歌赋被他解读成山水长卷,让人流连忘返。 他谈托尔斯泰、歌德、莎士比亚,西方经典被他游戏般“篡改”,甚至让麦克白夫人来到了大唐。 小编读过的很多文章,都在“煽情”,而木心的散文却胜在“煽智”。 古今中外,东西之学,谈笑风生,信手拈来。 那是厚重学养的自然流露,那是独立灵魂的智者之思。 也就是“素履之往,其行天下”的境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