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凯勒说:“一本好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马克思说:“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 书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世界上爱读书的人不计其数,每个人喜欢读的书目也是各不相同,今天的这份书单,小编就带大家不完全盘点——那些年,偶像们读过的13本图书。这些偶像包括美国第44任总统奥巴马、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中国大陆摇滚先驱者崔健等来自政界、商业、影视、音乐各个方面的大咖,希望他们对这些书的视角能帮你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 1. 奥巴马与“医疗改革” 美国2010年通过的“平价医疗法案”,又被称为“奥巴马医改”,引入了诸多激励和惩罚措施,推动美国成本高昂、运转不良的医疗服务变得更为安全和高效。而《最好的告别》作者阿图·葛文德正是影响奥巴马医改政策的关键人物,2009年6月,阿图在《纽约客》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成本的难题》,这篇文章成了医改的催化剂。奥巴马推荐白宫官员必须阅读这篇文章,文中的一些观点已经成为国会立法者们经常引用的论据。 《最好的告别》一书是葛文德外科医生生涯手记中的第三本,也是奥巴马2014年为自己选的9本书之一。作者在书中诚实地面对衰老和垂死的窘境,试图为生命的末期关怀开辟安宁缓和医疗的新路径。 2. 比尔·克林顿与“技术变革” 对于那些相信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来说,《创业无畏》就是切实可行的路线图。关于各路高手如何充分利用技术的力量,实现改变世界的梦想,《创业无畏》给出了最为宝贵的建议。——比尔·克林顿 客观评价,美国第42任总统克林顿总统的任职生涯毁誉参半。但在他任职的90年代,互联网科技革命创造了一个带有巨大产值的新兴产业,连带创造了高薪的工作机会,带动美国经济的巨大繁荣。由此看来,他会推荐这本——提倡通过科技与商业结合打造指数级增长的独角兽企业的创业指南《创业无畏》,也是十分顺理成章的。 这本书通过训练人们思考技术变革的指数型增长步伐,从容地应对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给人类带来的重大挑战,培养面向未来的,有“全球性”和“指数型”思维方式的人才。 3. 李开复与“人工智能” 人类,要让巨变这一标签作为自己的脚注,而不是被动地成为它的注解。我想,这便是杰瑞这位白发航海家正在为世人作出的努力,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激情所在。我很享受阅读杰瑞这本新书《人工智能时代》的过程,让我重新找回了当时读Go公司创立故事时的热血,一个个故事与观点,一次次打动我心、触发灵感。而他在经济与法律上的洞见,对于每个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来说都具有启发意义。——李开复 作为计算机出身的技术大佬,李开复的阅读喜好自然离不开科技趋势类书籍,而湛庐的人工智能系列图书便是他的书单常客。 比如人工智能书系中最完整最具可读性的一本——《与机器人共舞》,以及《人工智能时代》这本书,他的阅读心得也写得非常认真,洋洋洒洒的一篇,还有最近的新书《生命3.0》,与他而言,漫长又短暂的37年已经过去,从研究、开发到投资,人工智能与李开复这两个词的搜索结果越加相近。 4. 雷军与“科幻” 《十二个明天》的故事更像是建立在现有科学之上的增强现实,告诉我们,即将进入新的时代,它是“人性的自然延伸,是我们从未想象过的维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贴合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是什么让当下与过往的时代变得不同,我们会走向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在此变化中我们会受到何种影响。——雷军 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酷爱刘慈欣的《三体》,并且,早在《三体》获奖之前,雷军就说是它的“脑残粉”,更是在多个场合不断对同行进行推荐。作为收录刘慈欣最新短篇《黄金原野》的《十二个明天》一书,自然是成为继《三体》之后,被雷军推荐的第二本科幻著作。 他说:“刘慈欣的《黄金原野》和这本书里其他的故事更像是建立在现有科学之上的增强现实,告诉我们,即将进入新的时代,它是人性的自然延伸,是我们从未想象过的维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5. 罗永浩与“工匠精神” 这三本书是我联手湛庐文化独家打造“二十一世纪工业设计系列丛书”的三本书。这套书不仅如锤子的新品一样,逼格调性一流,超大性能、真正定义设计界低调的“奢侈”。更是代表了一种格调,一种对待人生、对待生活的态度,一种求简、纯碎的活法,也为人们提供方便、节省时间,“人生苦短,把人生用在有用的事情,能两步走完的人生道路不要走九步。”——罗永浩 当所有人眼中都看不到差异的时候,支撑着你最终走向完美和极致的,是你的理想主义和一份工匠精神。精益求精、严谨、耐心、专业、执着,这是每个有着创新和创造欲望的工匠追求卓越的必需品行,在罗永浩的身上格外明显。 《深泽直人》《索尼设计,塑造现代》《博朗设计》是湛庐与老罗合作主编的“二十世纪工业设计系列”的三本书,这三本书从一个工业设计师、一个工匠视角出发,帮助设计师们从简约、克制和日常的生活中找寻到灵感,关注人们的习惯,为人们的便捷提供解决方案。 6. 崔健与“音乐” 当翻到大卫·拜恩的《制造音乐》第253页,第一行有这么一句:“到了现代,人们已经认定艺术与音乐是个人努力的成果,而不是族群的产物。”按照我的理解就是:音乐不是为了弘扬什么文化的,而是个人精神的释放。——崔健 《新长征路上的摇滚》、《花房姑娘》、《一无所有》、《假行僧》……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一直是歌坛后辈翻唱学习的对象。崔健,他把歌写成诗,炽烈奔放;他把乐调成酒,一口下肚,身体里每个细胞都被激醒,跟随音乐跳动。他的音乐魔力不只来源于对音乐技艺的熟稔,更是一个音乐人对音乐本质的深刻理解。 就像《制造音乐》这本书想告诉我们的一样,我们不能制造音乐,音乐,是自然地。 7. 王力宏与“才华” 很多人以为“才华”是种莫名的,与生俱来的礼物。你不是天才儿童?没关系,努力学习,用聪明的方式深度练习,你或许就能成为天才。——王力宏 众所周知,王力宏是个超级学霸。他音乐才华出众,擅长十多种乐器,作词谱曲样样精通,在获得美国威廉姆斯学院学士学位后又在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获双学位硕士。 他之所以能够如此出色,不单只靠天赋。之前他在微博推荐这本《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更是道出了才华背后的秘密。天才拥有的细胞类型,其实我们也拥有。一旦有人花费一万小时进行精深练习,任何人都可能获得世界级技能! 8. 黄磊与“吃” 想不到“吃”这个我们最熟悉的事情,竟然关乎道德、品格、个体与群体、人与自然和社会,甚至是经济学、政治学和哲学……!反正《吃的美德》是我读过的最有趣的一本书,因为它说什么都会说到“吃”。——黄磊 从早年《人间四月天》、《橘子红了》中的翩翩少年到火爆一时的真人秀《极限挑战》中的神算子,黄磊一直是大众心目中才华和智慧兼备的明星偶像。 不过他的才华不止于表演和综艺上,还延伸到了厨艺界!不仅开创了自己的品牌——“黄小厨”,在打造幸福厨房的路上越走越远,还提倡大家做个高bigger的吃货。就像《吃的美德》这本书告诉我们的一样:人是一种会吃、会思考、会享乐的动物,而餐桌正是我们可以同时做这三件事的地方。 9. 蔡康永与“处世之道” 其实《火星移民指南》的第四篇,就说移民人选的情商比智商重要。作者提到1999年由莫斯科IBMP研究所主导的火星模拟实验中、不同文化背景的航天员,有人嫉妒其他人的语文能力,结果大家受伤了……(不过、智商太低,会不会飞到别的星球上去……)——蔡康永 写书、拍电影、从《康熙来了》到《奇葩说》,蔡康永那儒雅的气质和不俗的谈吐一直深受粉丝的喜爱。他是公认的“特别会说话”的人,被称为是“有头脑的文化人”。 他会慢条斯理地跟你讲道理,往往一句话就扎进你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在推荐《火星移民指南》这本书时,他以人们去火星必须的软技能,暗示我们高情商、高超的社交能力、心智成熟的性格等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