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小说」关于音乐的豆瓣高分小说推荐 《白鸟之歌》 (西)巴勃罗·卡萨尔斯 音乐家也是人,他面对生命的态度要比他的音乐更重要。
一八七六年出生于西班牙的卡萨尔斯,是二十世纪著名的大提琴家和音乐家。一生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后半生流亡海外。他拒绝前往德国为纳粹演奏,始终以他仅有的武器──大提琴和指挥棒──为深陷战火的平民筹备物资。面对生命困顿的时期,卡萨尔斯的音乐依然和人民站在一起。
没有卡萨尔斯,或许我们就不会停到巴赫那套著名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在他十四岁时,意外地在一间老书店发现了这套被世人遗忘近二百年的经典作品,潜心研究练习了十二年后才公开演出。卡萨尔斯说,在巴赫的作品里,我看见上帝的存在。
《老灵魂》 韩松落
本书是著名专栏作家韩松落的音乐随笔集,探寻从70年代至今陪伴我们度过整个年少时光的那些老歌和老歌手的下落,以及这些人的人生故事。他们去哪儿了,他们为什么不唱了?他们现在状况如何?还有那些复出的似曾相识的面孔,他们又有怎样辉煌的过去?
近百篇文章,讲述周梦蝶、刘蓝溪、黄舒骏、罗大佑、郑智化、李宗盛、齐豫、张艾嘉、张琼瑶、张清芳、 “燕舞”之歌、艾敬、张楚、金德哲、森田童子、中岛美雪、Nick Cave的故事,甚至有萨顶顶的前世今生。还有那些传唱已久的歌曲——比如《野玫瑰》的传奇, “牯岭街少年合唱团”的来头,以及《未央歌》《青青的野葡萄》是怎么成型的,寻找这些在一代人心中留下印迹的声音的来龙去脉,让时光倒流,勾起每个人心底渴望追忆青春的老灵魂。
《论巴赫》 [德] 阿尔伯特·施韦泽
本书是阿尔伯特·施韦泽,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为音乐大师巴赫书写的一部传记。它是西方音乐研究中的必读巨著、经典,甚至,它是一座里程碑。迄今,它已被译成10余种语言文字,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版发行。 施韦泽的《论巴赫》为历代的巴赫研究者所青睐,深受专家们的好评。该书在美学理论与实践两端皆具有极高价值,为诸多巴赫研究中的晦涩地带带来曙光。作者论证了巴赫作品的来源、他的管风琴作品、受难曲和康塔塔,分析了巴赫乐思中的图像化倾向,引导人们重新调整对音乐美学的总体观念。此外,施韦泽对巴赫作品的正确演奏方法进行了推敲与讨论,尤其为该领域带来了新曙光。本书的出版将填补国内巴赫研究中长期存在的极大空白。
《然而,很美》爵士乐之书 (英)杰夫·戴尔 这是迄今为止最美丽而奇特的爵士乐之书,村上春树为之倾倒,鼎力推荐,并亲自翻译日文版。 莱斯特·扬,比莉·哈乐黛,瑟隆尼斯·蒙克,艾灵顿公爵,切特·贝克……受难圣徒般的传奇音乐家,电影蒙太奇般的人生场景:无论你是不是爵士乐迷,无论你有没有听过那些歌,这本书都会让你想去听一听——或再听一听。而当你听过之后,你会想再看看那些句子。你的心会变得柔软而敏感,像只可怜的小动物。有时你会微笑,有时你会莫名地想哭,有时你会突然想起很久以前的某件事,某个人,有时你会站起来,走到阳台抽支烟。而当你看完,你知道你会再看,你会自信(甚至自豪)地向朋友推荐,你会永远把它留在书架,希望有一天,当你离开这个世界,你的孩子——你孩子的孩子——也会去读它。因为,这是一部小小的爵士乐圣经。 《小夜曲》音乐与黄昏五故事集 (英)石黑一雄
《小夜曲:音乐与黄昏五故事集》是作者的第一部短篇集,《小夜曲:音乐与黄昏五故事集》以音乐为线索,由五个看似独立却又相互关联的故事组成。故事的主要人物都同音乐情牵相关:郁郁不得志的餐厅乐手,风光不再的过气歌星,孤芳自赏的大提琴手,为求成功被迫整容的萨克斯手等等,多是对音乐一往情深,对生活却满腹牢骚。情节或荒诞不经,或令人唏嘘,借音乐人生这个主题,表现了作者一贯的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反思: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命运的嘲弄,才华的折磨,以及庞大社会机器控制下被压抑的情感。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大量出现的音乐家、歌手、歌名,绝大部分都是真实的,令人仿若置身于上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的当红歌手和经典曲目之中;而音乐,恰是作者年轻时曾经涉足,并浸淫于其中,乃至立志从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