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将相,才子佳人,向来是中国人最喜欢讨论的话题。 鲁迅先生曾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小编辑每次翻开中国历史,读到历史中的名臣将相,总不免会陷入无尽的遐想: 那些名垂青史的人都是如何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的? 他们都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过去? 今天的我们,又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 本周的书单,来自四位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顶级大咖,他们或精于政务,开一代改革先河;或赤诚一片,救国家于危局;或力挽狂澜,立不朽之功勋;或开风气之先,为千古文人之楷模。 他们小时候有的是神童,有的是天才,有的只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 他们有的一出手便是王炸,金榜题名平步青云;有的后来居上,厚积薄发草根逆袭;还有的一鸣惊人,被称一代文宗,却一生坎坷,不是被贬,就是走在被贬的路上...... 精彩的故事千古流传,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4本足以影响你一生的名人传记,让你见识真正的名士风采! 01《曾国藩》 他本是一个书生,却成为拯救大清的重臣;他手无缚鸡之力,却打造出了一支战斗力极强的湘军;他功高震主,却可以全身而退…… 这就是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他的人生是辉煌的,也是令人羡慕的,虚名、实利在他这里得到了集中体现。 这本《曾国藩》,从为官、处世等角度出发,系统还原了曾国藩的一生。 处于官场,他善于网罗人才,懂得权力的取舍;为人处世,他知道“隐忍”,淡看得失。 他在为人、谋事、做官等方面的智慧,堪称典范,被无数后辈效仿、学习。 梁启超曾说:“曾文正者,岂唯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唯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毛泽东也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让曾国藩如此辉煌的原因,是幸运、天资、还是努力? 本书将带你走近曾国藩,感悟曾国藩,了解他背后的故事,相信你一定会对他有更深的认识。 两句话了解这本书: 遇事一定要冷静,学会三思而后行,这是曾国藩身为一名汉人,却可以在满清王朝统治之下坐至高位的秘诀,更是他在处处险恶的官场中从容应对的智慧。 曾国藩一生以孔明为人生楷模,以“谨慎”二字掌起了人生之舵,谨言慎行,谨始慎终,这才使得自己在充满危机的晚清官场中从容地度过。 02《风雨张居正》 他在历史课本和一些教材上常常与商鞅、王安石等人并列,被称为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改革家之一。 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说他是近三百年大明历史上唯一的一个政治家。 而《万历十五年》的作者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则称他是“智慧的象征”。 他就是明代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张居正。 张居正这个名字对于国人来说实在是太熟悉了,电视剧、电影、历史书籍,只要提到明朝,张居正这个坎一定是绕不过去的。 但凡伟大的人,都是充满争议的,张居正也不例外,贬低的人说他耽于享受、功高震主、不可一世;褒扬的人说他果敢实干、为国为民,是一个真正的政治家。 那真实的张居正到底是怎么样的? 作为万历皇帝的老师,李太后的“暧昧对象”,他在政治上的地位简直是稳如泰山,在主持万历新政的时候,他将国库从每年亏损三百万两转为每年盈余三百万两;实行“一条鞭法”,使得土地兼并问题得到很大程度上的解决;使用反间计瓦解了北方的俺答,后又直接出兵镇守北关,从而解决了令明帝国头疼的北方边患。 而他最为得意的弟子——万历皇帝,却在他死后对其本人以及他所主导的改革进行了清算。 张居正身上有着数不尽的优点,这些优点促使他成为一个伟大的改革家,促使他一手开创了一个中兴的万历王朝,这完全值得后人去深入研究与学习;但他身上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也使他没能够很好地筹划到他的身后事以及将来的改革发展,以至于多年心血,功亏一篑,这些更值得我们反思并引以为鉴! 两句话了解这本书: 明代近三百年的历史、前后共一百六十七位阁臣中,也只有张居正能算得上是个有本事、有成就的宰相。 整个的中国,不是一家一姓的事,任何人追溯到自己的祖先的时候,总会发见许多可歌可泣的事实。 03《救时宰相于谦》 如何评价于谦的一生? 学霸、明朝名臣、民族英雄、鞠躬尽瘁、为王朝续命、冤杀…… 其实他自己在《石灰吟》中早就写好了答案: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种超硬核的奉献精神,可以说就是他的人生信条。 所以,他才会在从政的30余年间,身居高位,依旧能为人清廉正直; 治理地方事务,威望惠德广传,连盗贼都纷纷避开藏匿; 在国家最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为大明王朝续命二百多年…… 于谦的人生到底有多“燃”?想必只有读过这本传记的人才能懂。 这个用生命在奉献的男人,不管是为国,还是为民,都做到了极致,实实在在的用行动,诠释了石灰的本质。 书中从于谦幼时的勤学苦读、机敏过人讲起,将他的典故与事迹尽收入其中,让你在这些逸闻趣事里,了解他一生的“燃烧”过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为大家梳理本书的作者,郦波。这位来自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已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大明名臣:风雨张居正》《大明名臣:抗倭英雄戚继光》《大明名臣:海瑞》,包括这本《大明名臣:救时宰相于谦》等一系列的作品,收视率极高,深受读者的好评。 相信你读完本书,会对于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两句话了解这本书: 在十八年救灾抗灾、救护百姓的艰难历程中,于谦一点点老去,甚至熬出了白发;就是在十八年救灾抗灾、救护百姓的艰难历程中,于谦远在故乡的父母相继病故,而他却不能在膝前尽孝;就是在十八年救灾抗灾、救护百姓的艰难历程中,于谦深爱的结发妻子在北京孤独病逝,而于谦竟不能见上她最后一面! 于谦虽然是一介书生,虽然从来也没从过军、打过仗,但他并不谦让。他说:“谦虽一介书生,素不知兵。然当此危局,敢不受命!” 04《走近苏东坡》 苏东坡即苏轼,是北宋大文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听到苏东坡这个名字,大家最先联想到的可能是“豪放派词人”“明月几时有”等等词句。 作为大文豪,他凭诗文、书画名垂后世,这是必然的。 可历史上的苏东坡其人到底是何种模样呢? 作者李国文潜心研究了苏东坡的生平和他的作品,从多个视角切入,为读者描绘了苏东坡的形象。 本书不仅记述了苏东坡的成长、性格和个人命运,更深入到苏东坡光怪陆离的精神世界。 我们读到他的作品,总被他妙笔生花的才情、风流潇洒的气度、开阔旷达的胸襟所感染, 可他却仕途多舛,几经坎坷,人生多有不得志。 因为政见相左,苏东坡受到王安石党羽的政治陷害。 这就是“乌台诗案”,自此开始,苏东坡就接二连三地受到排挤,原来那个大胆上书,敢于向皇帝进谏的苏东坡不得不走上流放的道路。 可即使是流放偏远的岭南地区,他还是写出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这一份逆境困旅之中的旷达,又有几人可及呢? 除了苏东坡的政治生涯,本书还介绍了那个爱酒却不甚能喝酒的苏东坡,被亲戚朋友劝说不要再写诗惹祸的苏东坡,用“城东不斗少年鸡”表达自己不愿与小人一般见识的苏东坡。 此外,作者描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风潮,点评了历史上的诸多文人,从而让本书兼具了思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成为不可多得的佳作。 两句话了解这本书: 诗人戒诗,正如要鸟儿不歌唱一样,是难以办到的。 生活的乐趣,人生的追寻,思想的锋芒,对于世界的视角,对于历史的评价,不同年龄段的人,会有不很一致的观点,更有绝不一致的做法。
|